《与公司一起成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公司一起成长-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必须下定决心,永远以人道的方式,换掉那最后10%,并且每年都要这样做。只有如此,真正的精英才会产生,企业才会兴盛。”    
    不甘于平庸是企业对员工的一项重要的标准。不甘于平庸的人最受企业的青睐,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会沮丧,永远充满朝气,工作起来劲头十足。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发表讲话时说:“看到员工努力向上的情景,他感到非常欣慰。在这令人忧患的时代,本公司能很快从战争所带来的混乱中站起来,迈向复兴,就是因为我们比任何创业者都更能争取上进。我认为人人必须不甘于平庸。努力向上,才能创造出佳绩。”     
    甘于平庸是最大的失败    
    在不甘平庸、努力进取的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冒险的。有些员工因为害怕受到挫折,就甘于平庸,不求进取,却不知道甘于平庸实际上就是挫折,而且还是最可怕的挫折。“幸运总爱光临勇敢拼搏的人”,不甘于平庸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勇气和魄力。    
    实际上,不甘于平庸,积极挑战高目标,并不总会带来失败和挫折,相反,不甘于平庸常常是与收获结伴而行的。有想法才有行动,有行动才能够成功,要想有卓越的成就就不要甘于平庸,既有成功的欲望,又有敢于成功的行动,这才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好的员工。不甘平庸与风险不仅联系在一起,它的另一端还连着机遇,只有不甘于平庸,敢于冒风险,才能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不甘于平庸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财富。要想不甘平庸就必须有坚定的毅力,有成功的信念,以及“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当然,不甘于平庸并不是一味蛮干,它不仅需要有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还需要理智地思考和智慧地选择,需要他人的协助。不能够单凭感觉和运气,而应尽可能在充分掌握资料的情况下,在智慧的支持下去冒险,并与胆识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不甘于平庸。    
    


第一部分:公司渴望员工成长时刻与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成员所追求的固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的综合,它是企业的生命力,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企业应对挑战的力量源泉。    
    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步建立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念,并成为所有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体系。    
    1。企业价值观是吸引力和向心力    
    企业价值观最大的作用便是强调企业目标和企业成员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群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的趋同,强调企业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企业对成员的向心力。    
    企业价值观是一个方向盘,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员工就追寻什么。    
    一种价值观可以长期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自觉努力,使之向着企业有利的方向进行。此外,企业还可以直接引导员工的性格、心理和行为,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    
    2。企业价值观是一种强力粘合剂    
    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人们的理想、信念、作风,培养和激发人们的群体意识。在特定的信念氛围之下,员工们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产生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    
    3。企业价值是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管制    
    人们都生活在某一信念之中,接受价值指令而不能脱离价值规范。如果有人强行与自己的价值群体背道而行,那就会成为“价值异类”而被企业所抛弃。    
    诸如世界500强这些目光远大的公司几乎都像维护宗教信仰一样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为之打造坚实的基础,不随时代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有些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甚至已原封不动地保持了100多年。目光远大的公司的基本目标——存在的目的——可以连续几个世纪作为公司的指路明灯。这些公司在严格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表现出一种推动进步的强大动力,这种动力使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4。认同公司价值观是创造卓越业绩的前提    
    只有把自己和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员工,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因此,培养自己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是相当重要和必要的。一名优秀的员工应从以下几方面和企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首先,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对自己所认同的东西会产生极大的热情。管理学则进一步强调,人只有在为自己所认同的目标工作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间,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其次,增强对企业的信任感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没有一个人能够孤立的生存,他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归属于一定的集体,这样才能满足其精神、物质、心理和社会的需求。而对组织团体的选择,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信任度。企业是员工的工作场所,这就为它成为员工所依托的归属的组织提供了可能。    
    第三,培养自己对于企业的自豪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值得自豪的地方,并以此为荣。当一个人乐于在他人面前眉飞色舞地介绍自己的公司如何不同凡响时,可以说员工的价值观已经和公司的价值观密切地融为一体了。这种“值得骄傲”的企业形象,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促进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能够使员工成为企业正面宣传的重要媒介,同时可以证明员工作为“人”的价值。    
    总之,只有当一个员工和企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并完全融为一体的时候,员工的潜能才会发挥到最大值,才能创造出奇迹。    
    


第一部分:公司渴望员工成长对工作充满激情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比尔·盖茨的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他(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他的这种理念已成为微软文化的核心,像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IT世界傲视群雄。    
    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是企业最欣赏的人    
    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工作抱有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进步的根本。具有激情的员工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使事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对于工作饱含激情的人,永远都是企业最为欣赏的人。    
    微软公司宁愿任用曾经失败的人,也不愿要一个处处谨慎却毫无建树的人。微软在对应骋人员面试中有一个名为“挑战”的秘密测试武器。“挑战”的最早版本出现在口头进行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中,测试的人可能会给出无标准答案的公开试题,例如在不使用秤的情况下,怎样称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答案显然不是惟一的。如果被测试的人不断地改变答案,那么得分为零。只有在被测试者利用逻辑为自己的答案进行辩护,并连续挫败两次“挑战”时,答案才会被认为是正确的。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考官会引导应聘者说出一些完全肯定、毫无争议的正确答案,然后说“等一下”,故意和他唱反调,直到他们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答案的正确性为止。没有激情的应聘者会选择放弃,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被录取。而一个有激情的应聘者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的人才可能被录用。    
    让我们看看一个普通的微软员工是怎样看待工作的吧。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回忆起这样一件事:一位微软的研究员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开复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    
    微软的员工都非常渴望参加一些全球性的公司内部会议,这些会议对新员工尤其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成千上万的人聚在一起交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技术近乎痴迷的狂热和对客户发自内心的热情,这样的会议通常是在大家的欢呼,甚至是眼含热泪的情况下结束的。如果这些场景能够激起你同样的感情,你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一位微软人说:“没有这种热情,你在和客户交流的时候就很难说服他们。这种热情就来自于某种内在的东西。在微软工作,热情与聪明同等重要。”    
    有了工作热情才会有工作成果    
    工作热情是一种洋溢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珍贵的精神,是对工作的热衷、执著和喜爱。 它是一种力量,使人有能力解决最艰深的问题;它是一种推动力,推动着人们不断前进。它具有一种带动力,洋溢于表、闪亮于言、展现于行,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热切地投身于工作之中。工作热情并不是身外之物,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自身潜在的财富。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宾斯(Robbins。S。P。)的理论,人的价值=人力资本×工作热情×工作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热情,那么他的价值就是零。没有工作热情的人,工作时一定是胡干乱干的,整天做的就是熬时间,躲检查,等吃饭,等工资,等休息……    
    事实上,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并非处于同等位置,工作热情是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工作热情可以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了工作热情,才会丰富工作成果,才能证明工作能力。没有工作热情,成天混日子,那么只会日渐消沉。    
    工作激情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