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非洲  》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多彩的非洲  -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83年1月)


《多彩的非洲》 猴面包树(1)


  猴面包树
  在非洲的中南部,无论是草原上,沙地间,还是海岸畔,村落中,经常看到一种形状奇特的树。银灰色的树干高高挺立,弯弯曲曲的枝桠盘结在树梢,枝桠间点缀着稀稀落落的绿叶,下面悬挂着一串串像面包一样的荚果。树的整体形象,无论是朝霞微露之际的靓色,还是夕阳西下时分的剪影,都酷似一株巨大的银瓶插花。只是其展示的不是居室中精心雕琢的那种插花之柔美,而是一望无际的热带草原上那一柱擎天独立之悲凉。
  这是非洲特有的一种树,称为“包波布”。树名的由来,我在非洲听到两种说法。一种说,这是黑非洲土著人的称谓,意为“瓶状树”。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从一个阿拉伯语词汇演变而来。那是很早以前,此种树的荚果被贩运到埃及,当地人不知为何物。但是,他们发现,荚果多籽,就以“布希波布”这个词名之,意为“多籽的水果”。“布希波布”后来演化成“包波布”。这种多籽的水果状似大面包,猴子和狒狒最爱吃。因此,这种树有一个最广为人知的名字,叫猴面包树。而这种树的学名则鲜为人知,直译为“指状阿当松”。米歇尔·阿当松是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1749年,他奉派到塞内加尔工作。在逗留的四年中,他搜集到大量植物标本,尤为详尽地描述了包波布树的情状。1759年,瑞典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卡尔·林奈就以阿当松的名字将这种树命名。考虑到这种树的叶子呈伸展的手指状,故又加上一个形容词,称“指状阿当松”。
  目前,世界上的猴面包树据说共有八个品种,除一种生长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外,其余均生长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大陆地区和大陆东边的马达加斯加岛上。
  猴面包树属锦葵目木棉科乔木。树干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9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树木。树干的形状,有上下大致一般粗的圆柱体,也有下粗上细的圆锥体。马达加斯加的品种多为树干高大挺直,一副亭亭玉立之姿,显得绰约优雅。非洲大陆上的品种则多是树干粗顸,树围可达30米,显得臃肿笨拙。所有的品种都是落叶树。树叶每年雨季长出,绿绿葱葱。而从11月到来年3月的旱季,树叶则凋落殆尽,整个树就好像枯死一样。原来,这是在炎热干燥季节防止水分过多蒸发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另一种特殊功能表现在既粗且长的树根上。一棵大树,其根可以有半米粗,铺展40多米远。有的深扎在地下,有的则裸露在地表,蟠曲虬结,形似一张大网。这样一个巨大的根系,既可吸收地下深处的水分,也可摄取空气中的湿气,从而保证树干和枝叶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猴面包树一般在生长二十年后才首次开花。花很大,单生于叶腋间。日落时分开放,第二天中午以前即凋谢。老大的树木,花枝却好似羞于见人。因此,除非专门考察,一般是很难看到花开的。一棵树可以有好几十朵花同时开放。花色银白明艳,花粉清香四溢。花香立即招来蝙蝠和一些昆虫前来采蜜,并将花粉传播。花枝受粉四五个月后,树上就开始挂起椭圆形的荚果。一个个像葫芦一样的荚果,悬吊在空中,犹如一盏盏小灯笼,给湛蓝高远的天空平添一道风景。荚果成熟后,自行掉到地上。剥开木质的果皮,里边是白色的果肉,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猴子、狒狒、大象等野生动物往往将果肉与果籽一起吞下。果肉消化了,果籽则随粪便四处排泄。这就帮助猴面包树把种子传播到远近各地。


《多彩的非洲》 猴面包树(2)


  虽然不能说猴面包树是一种经济林木,但确实也是“浑身是宝”。树皮很厚,纤维坚韧,剥下来可用以搓绳或织布。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也可入药,去火退烧。树根属块茎,剥皮后可以煮着吃。果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制成果酱。种子经烘烤和研磨,可以制成好像咖啡一样的饮料。果壳可制成水瓢或酒盏。树干含有大量水分,木质松软,不适宜用作建筑材料,但却是制造纸浆的好材料。另外,无比粗大的树干还有一些特别的用途。自然长空或人工凿空后,可用作储水桶。有的地方还将这种树洞当“窑洞”,既可住人,也可存放杂物,甚至当车库。在肯尼亚的蒙巴萨,我们看到一棵中空的猴面包树,据说15世纪末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统领船队抵达时曾用作弹药库。
  猴面包树的树洞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用途。在塞内加尔,有的部族酋长把树洞用作专门关押违违反祖制家规的“囚犯”的监牢。在肯尼亚,有些部族把树洞当作坟墓,用来埋葬两种人。一种是善于搬弄是非、献媚讨好的人。这种人死后既不能升入天堂,也下不了地狱。因此,人们就只好将其尸体悬挂在树洞中。第二种是诗人、画家、音乐家。他们的创作活动被视为“魔鬼附体”。人们担心他们死后的尸体污染大地,因而不能按照常人的方式安葬,只能放到树洞中。人们相信,树洞中藏有圣灵,能将那些“不安分的灵魂”镇慑,永保世界安宁。
  猴面包树是世界上树龄最长的树木,可以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是,因为这种树年轮不分明,对树龄很难准确判断。据阿当松记载,在佛得角群岛的一个外岛上,他当年曾看到两棵奇大的猴面包树,估计树龄有5500年。据现代利用放射性碳探测,树干直径4·5米的猴面包树,树龄可能逾千年;直径超过10米的,估计则在两千年以上。这样高龄的猴面包树,在非洲并不鲜见。
  也许是因为树貌奇特、树龄绵长的缘故吧,猴面包树被称为“树怪”,被奉为“树圣”。大量的不解之谜,长久的历史积淀,为它编织了无数的神话和传说,给它笼罩上浓重的神秘色彩。关于它的来历,有一则神话说,天地混沌时节,高大的猴面包树就傲视一切,雨来不低头,风来不弯腰。这就得罪了天神,一怒之下,将它连根拔起,倒插在土中。结果,繁茂的枝叶埋在地下,逐渐变成今天虬结连环的树根;稀疏的根须暴露在空中,变成今天稀稀落落的枝条。但就是这样,它也始终不向任何神灵摧眉折腰。关于猴面包树的地理分布,有一则传说是:造物主起初将它栽在刚果河盆地。但是,它抱怨说,那里太潮湿,没法生长。造物主就把它移栽到东非月亮山的山坡上。它又抱怨说,那里雨水太多,容易烂根。造物主于是生气了,将它连根拔起,扔到非洲最干燥的地带,并且让其根朝天,不再接触一点儿水分。关于猴面包树的神奇,南部非洲林波波河流域的人认为,这种树有一种助人生长的功能。


《多彩的非洲》 猴面包树(3)


  因此,年轻小伙子总喜欢把树皮浸泡在水中,然后用这种水洗澡,希冀自己也像猴面包树一样长得又高又大。年轻的女子则喜欢吃猴面包果。她们相信,这种多汁多籽的果实能增强人的生育能力。
  非洲人喜欢猴面包树,总是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这种神奇的树上。赞比亚有一则神话称,一棵巨大的猴面包树中栖息着一条成精的蟒蛇。人们经常向它求雨祈丰收,而它总是有求必应。欧洲殖民者到来,将蟒蛇射杀。此后,每当夜深人静时分,人们总是听到树中发出咝咝的哀叫声。他们认为,这是蟒蛇在呼唤人们为其报仇雪恨。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印度洋畔,有一棵很大的猴面包树,被认为是“精灵寄身之所”。树周围的一片空地,则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奇之角”。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到树前,脱掉鞋子,长跪在地,背对大洋,默默祈祷。同时,有十几个巫师口中念念有词,轮流将猴面包果汁洒到祈祷者的头上。他们相信,这样就可以将缠身附体的魔鬼赶到大海中,使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得救。祈祷完毕,还有人将写着避邪祈福词句的纸符钉在树干上,提醒神祗千万不要忘掉信誓人的祈求。
  有关猴面包树的文字记载,据说最早是14世纪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图塔所著的旅行记。他在其中提到,这种树的树干具有惊人的储水能力,一棵树简直就是一座小水塔。欧洲人对这种树的最早记载,除法国的阿当松外,是18世纪的英国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他在其非洲探险记中说,看到这种形貌奇特的树,立时就想到“一棵世间巨大无匹的胡萝卜”。法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在其童话《小王子》中,将猴面包树描绘成一座宏大的城堡,能够畜养无以尽数的猿猴和大象。现代的一些研究非洲历史的欧洲学者,则把猴面包树视为研究非洲贩卖黑人奴隶的一个线索。他们认为,当年的很多黑奴是在非洲内地捕捉的。在被强行押送到海岸的长途中,他们经常以猴面包果为食。因此,根据长龄的猴面包树的分布,庶几可以确定从15世纪到18世纪的三百多年中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的路线。
  猴面包树被一些科学家称为“人类知识的宝库”、“非洲和世界演进的活化石”。这些活化石的集中地,西非是塞内加尔和加纳,两国均有“猴面包树之乡”的称誉;南非是其北部的墨西拿市,被称为“猴面包树城”。从该市到南边的路易-特里哈特市,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大半掩映在猴面包树林中,因有“猴面包树半条街”之名。当然,猴面包树最集中之地还是马达加斯加岛。在这个岛国西南部沿海的莫龙达瓦市,有一块延绵几十平方公里的猴面包树林。树林的北端,有一条著名的“猴面包树巷”。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空旷地面上,矗立着两排笔直的猴面包树,俨然两排巨大的古罗马式的圆形石柱,形成一条整整齐齐的林荫大道。树影憧憧,上映在白云飘忽的蓝天,下映在清水荡漾的池塘,被称为人间一大奇景。
  当然,最奇的景象还在苏丹。苏丹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