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无可亲可敬。家长教育孩子要以理服人,切莫以势压服。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生活经验少,思维不完全,犯错误是难免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犯了错,一些家长以为用训斥、打骂、恐吓等方法见效快。其实,这样并不能使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事情,错在什么地方。只能增加孩子对家长的反感和怨恨情绪。以“训斥”为主的家庭里,孩子对父母持否定态度。子女认为“父母不信任自己”和“家长总是斥责自己”是自己最大的烦恼。    
        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有错误、有缺点从不放过,发现了就及时批评。这种不姑息、不袒护、不放任的负责态度是对的,也体现了对孩子真正的爱。但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效果就不见得十分理想。因为一味地批评,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有缺点、毛病多的孩子,他们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当他们得到家长肯定的时候,都会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在思想上得到激励。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更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做好事或继续进步的愿望。如果总是受批评,遭到数落,总是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消沉,逐步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育。特别是那些有毛病和缺点的孩子,平时很少听到肯定、表扬和赞扬,而听到的批评和数落则太多了,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自己也就觉得自己没用,不可救药。总是批评、数落,把他们的精神支柱都搞垮了,思想就麻木不仁了,谈不上改变现状。所以,家长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不要抱有成见和偏见。“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去诱导孩子,决不是简单来场暴风骤雨就了事的。这样的批评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年轻父母的重要责任。    
        不要羞辱孩子,不管多大年龄的孩子,都不愿意受到家长的训斥和羞辱,他们会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特别是他们的朋友。即使该说,也应私下善意地给他指出,当众揭短只能引起反感。    
        要与孩子真诚相待,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麻烦,当孩子的行为明显有错误,甚至十分严重时,作为父母可能会生气,也许感到受了伤害,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找孩子谈谈,真诚地交谈,迅速使他们走出误区。    
        孩子一旦被戴上差的帽子,自信心、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破罐破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很难翻身。要懂得心理学中暗示的学问,常常用非良性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很多孩子的心理障碍,都是起因于家长一些不正确的说法,比如“你就是不如人家漂亮!”“你学习就是没有人家好。”“你就不会像……  ”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卑心理、敌视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孩子进行不适当的比较会使孩子逐渐远离他的兄弟姐妹或伙伴。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一点点的问题,反复说反复指责,结果一点点的倾向性的东西变成了永久的人生遗憾。    
      


第二部分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3)

     父母责骂容易导致儿童品性障碍。同济医科大学妇幼系专家研究表明:父母经常责备、打骂孩子,是导致孩子出现品性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父母对孩子粗暴打骂或体罚,同过分溺爱与放任一样,都会明显增加儿童品性障碍的发生,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否定意识产生抑郁、退缩、胆小等心理,使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发生行为问题。另一方面,4~5岁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责骂会使孩子的攻击行为得到强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严厉对待孩子,还有可能把亲子关系变成了猫与鼠的关系,这是极为不正常的。孩子在精神上受到压制。变得性格颓丧忧郁,处处感到自卑,缺乏独立活动的气魄。父母应当既是严格审慎的长者,又是诚挚可亲近的朋友。除了具有“爸爸”“妈妈”的威信之外,还应获得兼做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的资格。    
    管得太死    
    高玲的父母对孩子管教非常严格。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品德方面,他们都给予非常严格的规定。上学、放学时间严格规定,一旦超过了规定的时间都会受到盘查甚至打骂,以致高玲一旦发现回家的时间超过了父母规定的时限,就十分紧张地寻找借口,以便过关。对高玲的交往父母也严格限定,不允许和男生交往,等等。有时上街买东西,妈妈也不允许高玲发表意见,一切都得听妈妈的安排。一次外出给高玲买衣服,高玲坚持要买自己喜欢的那件,妈妈坚决不允许,结果闹得不欢而散。到了初三,高玲每花一分钱都得向妈妈伸手,而且必须说出充足的理由。学校组织春游要向班里交十五元钱,妈妈一定要高玲到学校请班主任写一份证明,才算把钱交给了高玲。这样,高玲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感到十分压抑。    
        教育孩子诚实、正直,勇于讲真话,勇于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乐观健康地生活,这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当然也是高玲父母的愿望。但最后的结果却使高玲不得不学会撒谎,不得不承受孤独,不得不变得压抑,这样的后果恐怕是高玲的父母不曾估计到的,但这却的确是他们一手造成的。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权利,是使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给孩子时间上和零花钱上一定的自由,他们就没有必要在时间的出入上,在自己一些小小的金钱需求上向父母撒谎。给他们一定程度上的信任,比如把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细节都控制在父母眼中(其实这也是办不到的),更能促进孩子健康、正直、诚实品质的形成。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判断自己的交往对象,能促使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在打扮自己这方面,年轻一代往往和年长一代有观念上的出入,父母更没有必要强求一致。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惟恐有的事情自己照顾不到,替孩子处理不到,孩子会出差错,其实却适得其反,只能让孩子的情感抗议,能力平庸,品德败坏,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们要建议父母们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权利,别把他们限制得太过分了。    
    不恰当的奖赏    
        有许多父母时常利用奖赏的办法,来促进孩子主动自觉的意愿。的确,有时候,适当地奖励可以激发起孩子的上进心,然而,如果奖励的方式不当,也会造成相反效果,甚至会使孩子失去主动自觉的精神。因此,奖励除了正面的鼓励外,一旦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如,父母为了促使孩子认真做功课,于是与孩子约法三章,只要这次考试平均分数达到八十分以上,就买一部梦想已久的游戏机送他,如果达不到时,就扣他的零用钱。此时,孩子为了得到游戏机,确实会努力用功,但是这时的用功,只是利之所趋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主动自觉,一旦达到目的,就不再持续下去了。    
      


第二部分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4)

      当孩子得到奖品就松懈下来时,父母为了鼓励他,就得准备另外的赏罚办法,如此反复循环永无止境。同时,孩子为了得到奖品或避免处罚,将有可能考试作弊或仿造成绩单。    
    不正确地利用赏罚,也会抑制孩子的自立心。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正准备投考大学的男孩子,他在高考前几个月,向他的父母提出要求:若他考上大学,父母就必须送他一辆赛车。这要求造成了他父母相当的困扰,除了经济上的问题外,还得担心他的安全。然而,当父母向他说明无法买车时,他便任性地说:“不给我买赛车,我就不上大学。”以此来要挟父母。    
        回顾这个男孩成长的过程,我们发现他从小就养成“条件交换”的习惯。当父母说:“去做功课吧!”他就会说:“好啊!可是你要给我买巧克力……。”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孩子逐渐食髓知味,不论念书或学习,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只是为了得到奖品,仿佛做交易一般。当他考上高中时,父母即答应他的要求送他一辆自行车,也难怪他会在大学考试前夕,再向父母提出要赛车的要求。当他要求不遂时,即以不考大学相威胁,迫使父母不得不答应。    
        这种只为得到奖品才努力的做事态度,实际获得的只是满足物欲的喜悦,而不是凭自己力量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因此无法体会成功的真正滋味。    
        不适当的赏罚,非但无法培养孩子的自立心,同时,也会使得好奇心消失殆尽。    
    一味地物质刺激    
    11岁的海滨是个聪明的“小滑头”。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主意也特别多,班上有个个体户的儿子成绩很差,经常完不成作业,有一天,他对海滨说:“你帮我做数学题,我给你钱。”海滨不敢要同学的钱,回家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傻瓜,为什么不要?”于是,海滨从第二天起,就开始帮同学做作业挣钱了,而且业务很快就从做数学题扩展到做语文、写作文,后来又发展到代做清洁。最后,海滨的钱从学校又挣到了家里。每做一件家务事,都向父母索要“服务费”:扫地一毛,洗碗五毛,代买东西则收20%的跑路费,而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事,竟同意按儿子的要求付钱。    
        海滨的父母“按劳付酬”给儿子,是因为他们觉得:以这种方式给儿子钱,可以培养儿子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儿子以这种方式要钱,总比没有理由地要钱强得多。不错,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换回零用钱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