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火炮-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绕到德军防守的高地附近时,厄利决定迂回到德国兵的后面。于是,他们弯着腰,
从一个灌木丛到另一个灌木丛,尽可能地利用地形地物,一步步深人敌人阵地。小
分队越过一条小溪后,摸到一块平坦地。这里是德国兵的营房,一个少校正与两个
军官谈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坐着大约20名士兵,正在吃早餐,看来这是敌军机
枪群阵地。阵地前面一个陡峭的高地上,德军机枪正向山谷射击。机不可失,小分
队向德军阵地冲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大多数德国兵被迫投降。厄利命令停止射
击,把敌人包围起来。这时坡顶上的机枪手听到了下面的枪声,就调转枪口朝自己
的营地射击。厄利身中6 发子弹,随即命令一个班长接替他指挥战斗,但这位班长
后来也因中弹而无法作战。在激战中,只有约克和7 个士兵幸免于难。小分队处境
十分危急,而处在开阔地带的约克成了敌人射击的目标,二三十挺机枪向他射击,
但约克没有中弹。原来德军士兵射的子弹偏高,显然他们是怕伤了自己人。俯卧在
软湿泥土上的约克利用时机进行还击,好像是在家乡参加射击比赛,只要看到一个
钢盔就把它敲掉。偶尔,约克还不顾雨点般的子弹,站起身来,右肘抬高,身体微
向后倾斜进行射击,这是他最习惯的射击姿势。
    一个德军中尉带着5 名士兵从距离他23米的沟壕中冲上来,向他袭击。约克扔
掉手中炽热的步枪,举起柯尔特自动手枪,像往年打火鸡那样,小心地瞄准最后面
那个士兵。因为打死后面的敌人,不会惊动前面的敌人;如果先敲掉前面的敌人,
后面的敌人就会卧倒向他射击。约克把这6 个人全部打死了。至此,他共发射20发
子弹,却打死了21名敌人。在激战中,约克觉察到有人从身后向他射击,他立即转
过身来,发现一名德国少校正拿着一支打光子弹的手枪。德国少校在惊愕中大喊:
“上帝,如果你不再射击,我将叫他们投降。”于是约克和其他幸存者俘虏了这里
的90名德国兵。在返回途中,他们又清除了几个机枪火力点,俘虏了一些德国兵,
为该师顺利占领铁路扫清了前进中的障碍。
    约克的英雄事迹很快传开了。不久,约克晋升为中士,获得了十字勋章、法国
奖章、意大利奖章、从军纪念章,并在1922年获得美国荣誉勋章。
    1919年5 月 22 日,约克回到纽约,受到全城居民的热烈欢迎。人们把他举在
肩上,以此来表达他们对这位“最伟大的普通士兵”的崇敬心情。有人想借他的名
气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以赚取高额的票房收人,约克拒绝了。他说:“像那样去
赚钱,把我们的军服和军人身份都商业化了。”
    约克回到他的家乡,田纳西州议会给了他荣誉上校的称号,并奖给他385 英亩
土地。1919年6 月 7日,约克和格雷西·威廉斯小姐结了婚,从此过着平静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初约克并没有打算卷人战争。但后来德意日的侵略野心
使他认识到,解放、自由和民主仅仅属于用战斗去争取的人们。他同意拍摄以自己
战斗生活为主题的电影。于是,电影《约克中土》问世了,他的形象鼓舞着美国人
民同法西斯进行战斗。
    1964年9 月2 日约克逝世,终年76岁。约克埋葬在沃尔夫河畔墓地,一面旗帜
常年飘扬。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雕塑了一座3 .7 米高的约克铜像,以表达美
国人民对他的敬意。
    “约克中土”自行高炮从1977年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后,到1985年中期共生产65
门。不幸的是,这个曾被美国陆军认为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武器系统,经过单独使用
试验后,证明可靠性差、雷达抗干扰性能不好,最后被打人“冷宫‘。1985年8 月
27日,美国国防部长宣布:”’约克中土‘防空武器系统不能有效地对付空中威胁,
决定终止该系统的生产,不再给予任何投资。“
    “约克中士”防空武器系统,经历了7 年的发展过程,投资共18亿美元,平均
每门“约克中士”价格680 万美元,创造世界自行高炮研制费用和销售价格的最高
纪录。
              异想天开的巨炮
    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已表现出进攻法国和英国的意图,德国列库林公司的工
程师昆达根据战争的需要,提出了多节远程大炮计划。他在公司内进行过一些试验,
并制造了一门20毫米口径的模型炮,取得了一些数据,就得意洋洋地要求面见希特
勒,汇报他的设想。
    很早以前,就有人试验过多节远射程大炮,但都失败了。昆达当然知道研制这
种兵器的困难程度,但他更知道希特勒想要有一种能直接打到伦敦的炮。于是投其
所好,向希特勒推销他的超远程大炮。该炮的炮身长达150 米,口径为150 毫米。
使用时,将多节炮身组装在一起,顺着山坡布置成一定的仰角,最佳倾角为55度。
炮身从下到上呈多节形状,每一节炮身的左右两侧都有一个火药室,许多节炮身连
接在一起,像多节蜈蚣一样。在发射时,最下端的火药室先点火,使炮弹开始运动,
随着炮弹快速地飞过各节的火药室,各节火药室也依次适时地点火,使炮弹不断地
被加速。这样,可使83千克的炮弹离开炮口的初速度达到 1800 米/秒,最大射程
可达 300千米。轰击伦敦自然不在话下。据说该炮造成之后,每天能向伦敦发射600
吨炮弹。
    希特勒当即批准了这个计划,将新式火炮命名为V -3 ,要求列库林公司制造
出V -3 大炮,同时要求此炮必须能打到伦敦。根据元首的指示,昆达来到加莱地
区,寻找适合建立炮台的山丘。
    为了保护V -3 发射台,德国人在发射台之上修了6 米厚的钢筋水泥防护层,
以确保炮台不致于被炸坏。同时,他们也开始进行多节远射程炮的试验工作。
    1943年初,德国陆军部兵工署利夫将军到加莱进行视察。利夫将军原来不知道
V -3 大炮的计划。到现场一看,多节远射程大炮很长,根本不像一件兵器,更像
一个高压泵,现场需要许多人服务,乱糟糟的很像一个施工工地,他十分吃惊。尔
后,他又视察了试验工作,发现许多工程技术人员都是门外汉,大炮计划距离实用
化程度遥遥无期。
    利夫将军听取了汇报,知道V -3 大炮计划是希特勒批准的,立刻对现场进行
了仔细检查,发现试验现场指挥不力,炮弹根本发射不出去,原因是各节炮身的点
火时间不准确,因而多次发生炮身被炸事故。利夫将军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现场
主管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外行,他立即更换领导班子。从陆军召来了弹道学专家,对
炮弹进行了种种改进。1943年5 月,改进取得成效,炮弹能发射出去了,但射程只
有几十千米,远远没有达到300 千米的目标值。此后,又不断增加炮身节数,以便
增大射程。但随着炮身节数的增加,各火药室适时点火的控制越来越困难。人们逐
步意识到,各火药室的助推作用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只是少数几个火药室起了
作用。利夫将军认为这个计划是异想天开,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应该到此为止。但
由于是希特勒批准的计划,他无权中止这项试验。
    1943年9 月,英美空军发现了V -3 大炮发射台。同年11月,美国空军第9 军
对该发射台实行了毁灭性轰炸,使试验工作停止了一段时间。但由于6 米厚的混凝
土工事的保护,V -3 大炮没有任何损坏。
    1943年3 月,美国空军再次空袭了V -3 发射台,发射台只受到了轻微破坏,
试验仍能照常进行。此后,工程步伐加快,V -3 大炮的发射斜坑大约完成了 60 
%,炮弹装填机械也安装完毕,逐渐接近了实弹发射阶段。
    盟军不了解德军在该地区到底搞什么名堂,但确认该地区是德军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军事设施。为此,英国空军决定派出兰彻斯特轰炸机,携带重5 .4 吨的最新
式超级炸弹去轰炸V -3 发射台。
    1944年7 月 6日,V -3 发射台被严重破坏,一条发射斜坑完全被炸毁。不久,
加莱地区被盟军占领。
    占领加莱后,盟军发现了V -3 大炮发射台,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新式武器,
十分吃惊。在攻陷柏林前不久,一位盟军高级将领视察了V -3 发射台,感慨地说
:“如果V -3 计划得以实施,肯定会摧毁伦敦。”此后不久,该发射台被盟军炸
毁了。
    当时,德国还有一个V -3 发射台,位于波罗的海沿岸,远离西部前线。这个
发射台从1943年3 月开始修建,由德国陆军部工兵署和克虏伯公司联手进行试验。
早期试验不太顺利,有时能射出炮弹,有时又失败了,炮身部分也频繁地出现爆炸
事故。
    到1944年1 月,试射了两万发炮弹,仍然没有一点成功的把握。后来查明,问
题不在克虏伯公司,也不在列库林公司,完全是炮弹生产厂家的错误。此后对炮弹
进行了种种改进,试验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后期V -3 远射程大炮的射程高达150
千米。
    正在试验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加莱的V -3 发射台被炸毁了。为了袭击伦
敦,必须使用加莱的发射台,波罗的海的发射台远离西部前线,V -3 的射程又仅
有150 千米,不可能派上用场。照理应该中止这个项目,但由于是希特勒亲自批准
的项目,没有人敢于承担这个责任。此后,该发射台又反复地进行了各种试验,不
断地提高V -3 远射程大炮的射程。
    除了上面介绍的V -3 远射程大炮之外,据说德国还有一种小型多节远射程大
炮。这种小型远射程大炮的炮身总长75米,装在列车上。据知情人士说,这种小型
远射程大炮参加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