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火炮-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分改造,由奥克特公司在柏林的工厂负责其他的改进,并最后完成猛虎自行火炮
的组装。
    猛虎自行火炮是一种臼炮,炮身短粗,最大仰角可达85度。其炮弹长1490毫米,
重达345 千克,不可能用人力装填炮弹,所以,德国人在车后方加装了一台吊车。
装填炮弹时,炮弹应放倒成水平状态,否则无法装填炮弹。
    由于380 毫米口径的炮弹太大了,车体内只能装载12发炮弹,吊车上能放一发
炮弹,炮身内能储备一发炮弹,这样,猛虎自行火炮能携带14发炮弹。如果需要更
多的炮弹,必须使用运弹车,为猛虎自行火炮运送炮弹。
    猛虎自行火炮的装甲坚固。例如正面装甲厚150 毫米,呈45度斜角,以避免被
炮弹直接命中。此外,侧面装甲厚80毫米,顶部装甲厚40毫米,防弹装甲堪称世界
第一。太厚的装甲使猛虎自行火炮自重大增,达到了65吨,比YI型虎式坦克重 8吨
左右。为此,在改造时不得不更换履带转轮和悬挂装置。
    定型后的猛虎自行火炮长6 .25米,宽3 .57米,高2 石5 米,是一个地地道
道的钢铁巨兽。
    档案表明,德国共生产了18辆猛虎自行火炮,这种火箭炮威力十分强大,射程
达6000米,但数量太少,给对手的威胁也极有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猛虎自
行火炮参加了柏林保卫战,但没有结盟军造成太大的伤亡。
             中国“保尔”的杰作
    1943年初春,当大地还披着银装的时候,新四军某兵工厂厂长吴运铎奉命来到
新四军二师司令部。罗炳辉师长亲切地接待了他,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研制枪
榴弹。
    吴运铎接受任务后,立即把能找到的书都找了出来,翻来翻去,在一本旧杂志
中找到一篇介绍枪榴弹的文章,这篇文章总共不到300 字,主要是介绍枪榴弹的效
用。吴运铎从中获得的惟一信息是:枪榴弹是利用步枪发射的一种小型炮弹,它是
用钢片压制而成的。根据这仅有的信息,吴运铎便开始了枪榴弹的研制。
    吴运铎搜集了许多缴获的掷弹筒和各种迫击炮弹,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最后
设计出枪榴弹的制造方案:把粗钢棍锯断后掏空,制成枪榴筒,像装刺刀那样套在
步枪口部,再用铸铁制成形状像迫击炮弹一样的炮弹,装进枪榴筒内,用火药高压
气体把枪榴弹发射出去。
    在制造的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没有测试膛压的设备,得
不到需要的数据。吴运铎只好通过一次次试验来测定。其次是如何根据目标的远近
调节射程。他设想用调节膛压大小的方法来控制枪榴弹的射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
机构,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夜晚,吴运铎在屋里查阅资料,想找到一点线索,但是熬到半夜仍毫无结
果。于是,他拿着草图来到车间。
    车间里机声隆隆,上夜班的同志们看到吴运铎来了,都围上来,探听新武器的
消息。钳工老高拿起草图仔细地看了一会儿,他建议把枪榴筒的底座和底座柄分开,
成为两个零件,这样既可以节约材料,又便于加工生产。但是,大家对用什么样的
机械装置来调节射程仍然心里没谱。一向少言寡语的车工老李眼睛盯着车床,自言
自语地说:“又快又慢、又远又近……”忽然他指着车床上的换向手柄对吴运锋说
:“厂长,为什么枪榴弹不可以照这个转换装置来设计呢?”一句话提醒了吴运铎。
    就这样,依靠大家的力量,调节射程的机械装置问题解决了。
    天气渐渐暖和了,研究工作也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吴运铎日夜忙着绘图,
去靶场做试验。图纸交到车间,大家都抢着干。半个月后,第一批枪榴弹和一支枪
榴筒制造出来了。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更漂亮,吴运铎还在枪榴筒上烤上
一层黑色的光。
    枪榴弹第一次射击试验就要开始了。保卫工厂的警卫连战士们在靶场四周布置
了岗哨,不让行人走进射击区。全厂的同志都来到靶场。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吴运
锋在干水塘边上选中一棵大树,用绳子把步枪捆在树干上,枪口卡上了枪榴筒,筒
口对着荒地,再把枪榴弹装进筒里,拉开枪栓,推进无头子弹,扳机上系了一根绳
子。等大家都隐蔽好以后,吴运铎蹲在干水塘里拉动绳子,“砰”地一声,枪榴弹
射了出去。接着,不远处传来了爆炸声,尘土卷起烟雾向上冲起,碎片四处飞散。
    “成功了!”人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吴运铎也激动万分,这一声巨响包含着他
和大家多少心血啊。
    第一次试验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枪榴弹的飞行弹道不稳定,而且射程也远
未达到要求。吴运铎又重新设计了枪榴弹的图纸,把原来设计的柱状型弹改为滴水
型弹,经过几次试验,弹道稳定了,但是射程仍然只有230 ~240 米左右。为了进
一步提高射程,吴运铎又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证明,枪榴筒和弹都没有问题,他
推测问题可能出现在发射药上。于是,他来到装配车间,把火药倒出来,放在研槽
里研成碎末,这样火药会燃烧得更快、更充分,威力也就更大了。他配好火药后,
装好几发子弹,又来到试验场。结果正向吴运铎所推测的那样,第一发枪榴弹打出
后,很快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不知去向。正在他们翘首张望之时,远处传来了雷鸣
般的爆炸声,吴运铎立即奔向爆炸地点。经测量,枪榴弹的射程达540 米。第二天
吴运铎就高兴地带着枪榴商来到司令部。参谋长看过枪榴筒和弹后,拿起电话,命
令立即布置靶场。
    靶场上人山人海,师长、政委、参谋长都到了。吴运铎一连打了十几发枪榴弹,
每一发都打得很远,炸得漂亮。靶场上一次次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罗师
长命令工厂立即将枪榴弹投入生产。
    生产出来的枪榴弹很快出现在前线。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第一次立了战功。
在激烈的战斗中,密集的枪榴弹落在敌人头上,打得敌人死伤过半,剩下的敌人只
好乖乖投降。
    如今世界上已有近百种枪榴弹,装备枪榴弹的国家也已近40个。从枪榴弹的发
展趋势来看,弹重轻量化,弹种系列化;可采用实弹发射;采用火箭增程技术,可
成倍地增大射程。在众多的武器、弹药中,枪榴弹虽然威力有限,但它使用方便、
具有多种战斗性能,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枪与大炮的混血儿
    1991年11月6 日,曾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国步兵第 24 师指挥官麦卡弗里少将,
在亚特兰大美国国防战备协会会议上说:“NflC19——3 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在伊
拉克南部战斗中,以其难以估量的威力、使人惊讶的射程和超出预料的精度,令人
信服地确立了轻武器在赢得这场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这是MK19——3 型40毫米榴
弹发射器自问世以来赢得美国人的最高赞誉,也是人们对轻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地位
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早在1966年初,美国根据越南战场上海军江河巡逻任务的需求,就开始了 40 
毫米榴弹发射器的研制。1968年,MK19—1 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开始在越南战场上
投入使用。当时,主要安装在海军巡逻艇及休斯直升机上。经过不到两个月的实战
考验,证明该武器系统性能良好,效果显著。于是,美国陆军希望能有一种供步兵
使用的自动榴弹发射器。
    在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中,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600 具MK19——l 型40毫米
榴弹发射器。尔后,美国又研制出了MK19——2 型,但它与MK19——l 型相比,改
动不大。1979年,MK19—3 型州毫米榴弹发射器研制成功,与前两种型号相比,其
武器零部件总数减少了 47 %,机匣框由铝材改为钢材,因此提高了武器的可靠性
与使用寿命。在配用弹药方面,MK19——3 型榴弹发射器不仅增加了弹种,而且较
大幅度地提高了弹药威力和射程。1983年10月,美国政府与生产厂家签订了NlC19 
——3 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的生产合同,并要求在1985——1986年期间,为美国陆、
海、空及海军陆战队提供 2300 具 MKIg ——3 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及MK64--4 
型托架。从此,MK19——3 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开始大量在美军中装备使用。
    实战表明,自动榴弹发射器可为步兵分队直接提供火力支援;增大步兵面杀伤
火力密度;提高步兵反装甲作战能力和对付多种目标作战能力。它既可小组携行使
用,又可车载或机载,点、面杀伤结合,曲射、直射兼顾,是一种可大大提高步兵
分队战斗力的有效武器。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竞相研制自动榴弹发射器。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开始了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的研制,以填补手榴弹
和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并主要用来毁伤开阔地带及隐蔽工事内有生目标或轻型
装甲目标。1986年,有关部门将研制任务交给了湖南资江机器厂等6 家工厂,由资
江机器厂的厂长朱德林任总设计师。
    朱德林于196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火炮设计制造专业。先后在四川长安机器
厂、湖南资江机器厂工作。1977年他完成了77式12.7 毫米高射机枪设计定型工作
;1985年完成85式12.7 毫米高射机枪的设计定型。朱德林因在轻武器设计方面做
出了突出贡献,于1984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同年被授予全国
劳动模范称号。
    研制小组首先要确定榴弹发射器的口径。当时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采用的
武器体系有所不同。北约的榴弹发射器采用40毫米口径,华约的榴弹发射器采用30
毫米口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大国,既不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