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火炮-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米反坦克火箭筒,它的射程为100 米,能穿透80毫米的装甲。由于这种武器与当时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鲍勃·彭斯吹奏的自制管乐器——巴祖卡很相似,且在发射时能
发出一种奇特的声响,因此射手们就将这种火箭筒称为“巴祖卡”。
    正当美国第一军团在北非战场与德军装甲部队进行浴血奋战之时,首批反坦克
火箭筒运到,并立即投入了战斗。反坦克火箭筒首次参战就大显神威,被打中的坦
克立即起火,并发生爆炸,有的坦克甚至连炮塔都被炸飞了。反坦克火箭筒优越的
性能大大增强了步兵打坦克的信心,也挫败了德军装甲部队的锐气。第一军团在一
份战报中这样写道:“一次一支德军坦克分队向我阵地发动进攻,由于火箭筒操作
手的精神过于紧张,以致当坦克还在火箭筒最大射程之外时,就开了火,但随着火
箭弹的爆炸声,德军坦克分队居然打出了白旗。事后审讯俘虏时,这支德军坦克分
队的指挥官说,他当时以为坦克正遭到105 毫米榴弹炮的射击,再坚持下去也没有
用,于是就乖乖地投降了。”
    “巴祖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亮相,就身手不凡,名噪一时。更令人吃惊
的是,它的结构独具特色:一根管子,一枚火箭弹,采用空心装药战斗部。这样简
单的武器居然能摧毁坦克这样的庞然大物,怎么能不深受欢迎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巴祖卡”得到广泛使用,仅苏军就得到几千具。在
交战中,有几具落人德军手中,后来德军进行了仿造,制成了44毫米的“潘策浮士
德”无尘力型火箭筒。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朝鲜战场上,美军仍然使用“巴祖卡”。
不过后来被88.9 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也被称为“超巴祖卡”)取代。
    实践证明,火箭筒作为一种发射火箭弹的步兵近程武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
威力大、反应快和使用灵活等优点。不仅可以对付坦克及轻型装甲车辆,也可用于
摧毁工事,杀伤人员,实施燃烧、照明和烟幕等,是值得步兵依赖的反坦克利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在总结坦克作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
装甲厚度在 100毫米左右的新坦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对付这些坦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国家争先恐后地研制大威力的反坦克火箭筒,全球共装备了
约30个型号的火箭筒,它们的直射距离多在150 ~300 米之间,破甲厚度竞达300 
毫米左右。
    1976年,美国开始研制“蛇”火箭筒,它综合了当时世界的最新科技,其发射
筒由玻璃钢制成,为套筒式结构,平时内外两筒套叠,长为685 .8 毫米,战斗时
将内筒从外筒中抽出,长为1117百毫米,筒上装有击发的板机和可自动坚起的照门
与准星。火箭弹装于发射筒内,发射筒一次性使用。“蛇”的火箭弹战斗部直径为
70毫米,破甲厚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火箭弹初速达290 米/ 秒,飞行300 米距离只
需互.1 秒。由于飞行时间短,提高了对运动目标的命中率。发动机采用两级排气
抑制装置,噪声很小。美国用了5 年时间,耗资上亿元,将“螟蛇”研制成具有80
年代先进水平的一流火箭筒。但有趣的是,此时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先
进的“蛇”仍对付不了70年代末出世的苏联T72 坦克前装甲。美国只好放弃“蛇”
计划,另求性能更佳的反坦克火箭筒。
    尽管新式装甲似乎给坦克铸就了“金刚不坏之躯”,但是火箭筒的设计师们并
没有气馁。80年代初,法国研制出了AC300 “朱庇特”火箭筒。该火箭筒具有极高
的毁伤能力,破甲厚度可达700 ~800 毫米,可对付80年代的主战坦克。“朱庇特”
火箭筒的发射方式为平衡抛射与火箭增程结合型。先用平衡抛射原理将带有增程火
箭发动机的破甲弹推出筒口,并赋予破甲弹180 米/ 秒的初始速度。弹出筒口 4~
10米时,增程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将弹的飞行速度增大到275 米/ 秒。该火箭筒
不仅具有平衡抛射型火箭的优点,而且还提高了射程。
    进入70年代以后,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下,由两个以上的火箭筒联装在一起的
集束式火箭筒诞生了。目前世界上比较有代表性的集束火箭筒是美国的 XM202型 66
毫米的4 管火箭筒。它是美军70年代末使用的武器,主要配有燃烧弹、毒气弹,也
配有破甲弹。设计师们把4 个发射筒固定在一个长方形框架内,内装4 发火箭弹,
火箭弹以每秒一发的射击速度连续发射,燃烧弹和毒气弹的最大射程为700 米,破
甲弹的最大射程为1000米。发射器重量仅为5 .2 千克,装上4 发弹后,重量为10
.8 ~12.互千克。
    罗马尼亚的40毫米3 管火箭筒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产品,配用燃烧弹。它是在
苏联Pf-2 型火箭筒的基础上组合、改进、发展而成的。3 管成等边三角形布置,
通过前后两个“Y ”形体焊接为一体。右筒上装有电击发扳机,每击发一次依次发
射出一发燃烧火箭弹;左筒上装有光学瞄准具,前“Y ”形体上有一个可调高度、
可折叠的两脚架。燃烧火箭弹的结构与PF-2 型火箭弹相似,所不同的是弹径为72
毫米,有效射程为200 米。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相继问世,其性能也越来越优良,
但火箭筒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轻便、灵活的火箭筒仍将是步兵
手中对付坦克的有力武器。
          萨达姆的“撒手锏”——巴格达大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火箭和导弹的异军突起,巨型火炮便再也没有在战
场上亮相。正当人们认为这类巨炮已退出战争舞台之际,在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危
机中,它又神秘地闯进世人的眼帘。
    1990年2 月,英国《防务》月刊登出了一篇题为《为伊拉克造一种宇宙大炮?
》的文章,声称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火炮设计师吉拉德·布尔正在为伊拉克研制超
级巨炮。它能把卫星或炮弹射人低层地球轨道。这一报道,如同一枚炸弹,顿时在
西方舆论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布尔和它的超级巨炮,立刻成了西方军界和情报
机构最感兴趣的目标。
    布尔1928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诺思贝,在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3 
岁时母亲去世,当律师的父亲离家出走,他由叔婶带大。童年的不幸造就了布尔敏
感。孤独并易于发怒的性格,但他在学校里却是出类拔革的学生。22岁时,他以出
色的成绩取得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不久,他
便以火炮技术和创造上的杰出才能崭露头角。1953年,加拿大一家科学杂志称他为
“少年火箭专家”。1961年6 月,他被聘为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工程学教授。1964
年,36岁刚出头的布尔已是该大学宇宙研究所的所长了。
    在宇宙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曾设计过一种“超高效竖琴系统”,管筒长40米,
口径1000毫米,可把2000公斤的弹头射人低层地球轨道上。这一成就使他名声鹊起。
    1965年,一位德国中年妇女悄悄来到蒙特利尔,寻访布尔教授。这位妇女的父
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与“巴黎大炮计划”的工程师。她显然是带着罗森伯格设
计的“巴黎大炮”的原始手稿来的。罗森伯格在手稿中描述了这种加农炮的技术细
节。布尔是位有经验的弹道专家,他借助这份资料在制图板上复制出完整的火炮。
在她的帮助下,布尔如虎添翼,终于揭开了隐藏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迷宫”,想
出了改进“巴黎大炮”的途径。从此,他便与超级巨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布尔认识到现代火炮设计正
面临着一场革命。他渴望一显身手。也许是他的知名度帮了他的忙,美国陆军研究
发展部、加拿大国防部相继找到了他,提出了合作项目。在美、加军方的大力支持
下,布尔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建立了一个试验场,开始了代号为“高空飞行研
究计划”(HARP)的秘密使命。
    此外,在美加政府的帮助下,布尔甚至在难于到达的魁北克地区建立了自己的
研究实验室。魁北克地区靠近加拿大和美国的边界,便于布尔同美国军方往来。布
尔认为,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如果巨型炮的发射物是一枚有推力的火箭,
其射程将得到极大延伸。于是,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美国海军的两门大炮焊接起
来,制造出一门长达36米、口径424 毫米的巨炮。在随后的试射中,大炮成功地将 
90公斤重的炮弹抛向了180 千米高的太空。这门巨炮也因其试验地而被称为“巴巴
多斯”大炮。据说这种火炮还可以将100 公斤重的炮弹发射到4000千米远的地方。
把214 公斤重的火箭增程战斗部发射到2570千米之外的地方。重量稍轻一些的载体
可以被送到250 千米以上的垂直高度。在世界上现存的可实用的大炮中,这门“巴
巴多斯”大炮所保持的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这方面的工作为布尔后来的“超级火
炮”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布尔一直致力于新型火炮和弹药的设计,并不断地创新。他一向以打破常规为
荣。为了增加炮弹的射程,布尔还进行了一系列独特的发明创造。例如,为稳定发
射物而采用的翼状壳,为保护机翼免遭炮膛爆炸压力的损坏而设计的特殊炮弹软壳,
以及安装在炮弹上的火箭助推器等等。更为惊人的是,他还着手研制了一种由大炮
发射的三级火箭,可将小型卫星射人空间轨道。他认为用这种办法发射卫星要比用
火箭发射省钱得多。他的理想是在航天工程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