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二老干部(3)
当年的政治局会议没有留下会议记录。《人民日报》记者谢国明曾经采访过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当年负责军队干部政策落实列席政治局会议讨论的田维新,留下了一段宝贵的资料。
田维新将军回忆说:
政治局会议一般在下午七时半召开,一次会议通常讨论四位将军的审查结论。每位将军都有一份材料,包括本人的经历、被“打倒”的情况、甄别情况、总政的审查结论。个别的还要附上必要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与会的政治局委员人手一份,讨论之前先浏览一遍。当时的政治局会议都是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材料发完,周恩来便宣布:“大家先把材料看一看。”
在讨论老将军们“解放”的政治局会议上,争论之激烈、时间之漫长,真令人难以忍受。发难的就是“四人帮”,尤其江青和张春桥为最甚。这样从下午七时半开始的会议,往往到半夜十二时也结束不了,通常吃过夜宵后一直讨论到凌晨三时才结束。周恩来主持这样的政治局会议,说话不多,却对每个人的态度都了如指掌。他从不在会上与江青公开争论,但是如果江青诬人太甚,帽子扣得太大太多,周恩来就会及时地出来说话。他常用很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述说一遍,然后反问一句:“这个事能扣这个帽子吗?”经周恩来这么一反问,江青常常就哑口无言了。如果被“解放”的某个干部确实有缺点失误,江青一伙就会趁机无限上纲。这种时候,周恩来常常会说上几句:“这不算个什么错误嘛,这是工作中的问题,谁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轻轻几句话,便将江青一伙扣的大帽子不动声色地顶了回去。某个问题,周恩来感到需要谁支持一下,便会及时点将:“剑英,你说呢?”尽管周恩来竭尽所能,但由于江青一伙的发难,前后一百七十五位将军“解放”的问题在政治局讨论时,没有几个是顺利的。
在田维新将军的记忆中,颜金生将军是比较顺利的一个,但也连闯了江青设置的三道关。
颜金生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建国后先后担任过西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开始前不久,到了国务院文化部任副部长。文化部的副部长怎么由总政来审查“解放”呢?
理由是颜金生到文化部工作的时间不长。其实,这样安排是周恩来的一着巧棋。因为当时文化部还在江青一伙的控制之中,把颜金生从文化系统调出来,由军队去安排,这就跳出了江青一伙的魔掌。
田维新在介绍情况时说:“颜金生是军队转业干部,到文化部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什么错误。”
江青一听又发难了:“颜金生有错误,他推行了资产阶级文艺路线。”
田维新说:“颜金生是工农干部,识字不多。”
田维新的意思说,颜金生不识多少字,不可能提出什么资产阶级文艺路线。他14岁就参加红军,能读过几年书!?
眼看江青又要无理取闹,朱德元帅说话了:“颜金生他就不识几个大字。”
总司令说话了,江青顿时没话了。
好不容易过了这一关,田维新又介绍说:“准备把颜金生同志派到陕西……”
话还没说完,江青又反对了:“你是让颜金生到陕西给二方面军垒山头。他不应该分配到西北,应该分配到东南。”
田维新说:“陕西省军区司令员黄经耀是从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任上调过去的。”
“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二方面军的同志在陕西已经不多了。”总政治部李德生也为颜金生说话。
经过这么一解释,颜金生去陕西总算通过了。田维新继续说:“我们考虑让颜金生到陕西省军区当政委。”
江青第三次发难:“不行,他犯那么大的错误,当正职不合适。”
田维新解释说:“陕西省军区原来有一个政委。派颜金生同志去陕西,是考虑让他去管军工企业。现在备战,陕西军工企业很多。”
叶剑英元帅也为颜金生说话:“现在备战,炮弹子弹很不足,急需抓一抓。”
最后,周恩来表态:“我看颜金生同志调出文化部,到陕西当政委管军工合适。”
周恩来一锤定音,颜金生总算过了关。
田维新还记得,许多军队的老干部是周恩来点名“解放”的。周恩来点的方式又是那样的巧妙。一次,开政治局会,周恩来突然问李德生和田维新:“杨勇、廖汉生是怎么打倒的?”
李德生和田维新面面相觑。他们俩不知底细,只好如实回答:“不知道。”
“你们去调查一下。”周恩来说。
周恩来这样问,是他的领导艺术。其实,周恩来很清楚杨勇、廖汉生是怎么被打倒的。杨勇上将和廖汉生中将是在北京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的任上,于“文革”初期被林彪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倒的。
总政治部立即派人去调查。
尽管调查的事实是清楚的,但是这两位将军的“解放”工作还是颇费周折。
杨勇“解放”得还早一些,1972年5月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但是,当时总政给杨勇所作的结论还是有点过严。周恩来当时就指示田维新,让他去征求杨勇本人的意见。大度的杨勇表示:我对总政的结论没有什么意见。1975年3月,重病住院的周恩来在进行第三次手术前还记挂着这件事,特意把杨勇“问题”的复查报告找出来,嘱咐秘书送给叶剑英,并注明:“对杨勇同志问题的复查是处理类似问题的第一件,从现在的口径来看,严了一些。”
廖汉生因为同贺龙元帅的关系,“解放”的阻力更大一些。
1972年7月1日,廖汉生的子女给毛泽东写信,请求让廖汉生回北京治病。
廖汉生1967年1月8日被抓起来后,先后关押在西山、邯郸、石家庄的军营里。
7月7日,毛泽东在廖汉生子女的来信上批示:“送总理阅处。我看廖汉生和杨勇一样是无罪的,都是未经中央讨论,就被林彪指使个别人整下去的。此件你阅后请交剑英、德生一阅。”
接到毛泽东的批示后,周恩来派专人将毛泽东的批件送给叶剑英、李德生、李先念、纪登奎以及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传阅。
有毛泽东的批示,江青一伙无话了。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二老干部(4)
毛泽东批示后的第三天,廖汉生就被释放了。1973年12月,廖汉生出任军事科学院政委。
“吴克华到哪里去了?”
“秦基伟、李成芳到哪里去了?”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吴克华,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都是周恩来在政治局会议上直接点名,总政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展开调查后获得“解放”的。
干部的“解放”固然很费劲,给“解放”以后的干部重新安排工作,当时也是件难事。为此,周恩来也没少费心。
田维新将军回忆,1973年初的一天,他正在京西宾馆参加一个会,总理办公室来电话,要他立即到人民大会堂,说周总理有急事找他。
田维新急忙赶到人民大会堂见周恩来。
周恩来对他说:“我今天找你来谈干部问题,光给你一个人说不行,你再找一个人来好吗?”
田维新立即电话通知总政干部部部长魏伯亭马上赶来。
周恩来对他们说:“找你们来,是谈陈再道和钟汉华同志的问题。”
陈再道和钟汉华是在武汉军区司令员和第二政委的任上因1967年武汉“七·二0”事件而被打倒的。
根据周恩来的谈话精神,总政经过调查甄别,写出报告,送政治局讨论。武汉“七·二0”事件当年就是中央文革一伙挑起的。讨论时免不了一番周折,江青等人给陈再道、钟汉华扣了很多帽子,但都没有什么事实根据。
陈再道和钟汉华“解放”后,他们的工作如何安排呢?他们再回武汉军区比较困难。
陈再道是1955年授的上将。当年获得上将军衔的57位将军,都是勇冠三军、可以独当一面的将才。
总政考虑给陈再道安排一个与原职相当的职位,但当时大军区一级的正职都各有其人。怎么办呢?田维新只好去请示周恩来。结果决定:先委屈一下陈再道,安排一个大军区副司令员的职位。
田维新给一位大军区司令员打电话,考虑让陈再道去那个军区任副司令员。那位司令员为难地说:“他是我的老上级啊!”
话虽不多,但意思很明白。让老上级来当副手,这工作确实有点不好做。
周恩来说:“找韩先楚说说。”
韩先楚当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
韩先楚很爽快:“欢迎陈再道来福州。”
这样,陈再道工作的难题总算是解决了。
钟汉华“解放”后,出任广州军区副政委。
陈再道到福州军区上任以后,王建安也得到“解放”,同样面临一个工作安排问题。
王建安也是1955年的上将,他是在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任上因所谓“搞修正主义”被打倒的。当时的大军区司令员很多都是他过去的下级。在工作安排上也面临着难题。
田维新又去找周恩来请示。
周恩来说:“你找韩先楚再谈一谈。”
田维新再次找到韩先楚商量。韩先楚说:“我这里已经有一位老同志了,别的军区也可以安排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