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鲁迅的创作生涯里,他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进行杂文创作,为我留下了六百多篇、凡百余万字的珍贵遗产。在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罕见的丰碑。本书精选了鲁迅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杂文八十余篇。按顺序分别选自《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和《集外集拾遗补编》。
二、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典,我们从有关评论中,相对应地在每篇杂文后边附上了简短的解读文字。限于篇幅,不可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只能从不同的角度“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每则解读文字均标有出处,读者如有兴趣,可找原文研读。
三、正文前,我们收集了各个历史时期诸多名家对鲁迅杂文的总体评论,以其与各篇“发微”式的评论互相映照,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同样是由于篇幅的原因,这些评论也只截取了某一个片断。除了从宏观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全面地认识鲁迅杂文的成就外,对于鲁迅的单本杂文集,我们也选了一些评论文章的片断,以期读者对鲁迅某个时期杂文的独特性与杂文整体的丰富性,获得较多的了解和理解。
四、鲁迅先生一生酷爱美术,尤重版画。对于优秀的外国版画艺术,他殚精竭虑地介绍和传播。对生于比利时而蜚声全世界的麦绥莱勒更是推崇有加——孤独、彷徨和批判、反抗的形象和主题、气氛,是这位艺术大师的追求和风格。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即购得了麦氏在德国出版的几本画册,1933年择其精华交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同时约请叶灵凤、郁达夫和赵家璧,分别为麦氏的其他画册作序做系列出版。本书选取了麦绥莱勒的六十余幅木刻作品,作为插页附在鲁迅杂文精华之中。文、图之间从表层来看并没有什么联系,但读者在阅读和学习鲁迅杂文的同时,领略和欣赏曾被鲁迅盛赞为“手腕极好”的麦氏艺术珍品,相信会获得相当的联想、感悟、启迪和艺术享受。
五、本书收录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以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其他版本酌情参考之。
六、本书付梓出版时,我们谨向解读鲁迅杂文的名家和作者以及版画艺术大师麦绥莱勒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相关评论名家论鲁迅杂文(1)
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历年的战斗和剧烈的转变给他许多经验和感觉,经过精炼和融化之后,流露在他的笔端。这些革命传统(Revolutionarytraditions)对于我们是非常之宝贵的,尤其是在集体主义的照耀之下:
第一、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第二、是“韧”的战斗……
第三、是反自由主义……
第四、是反虚伪的精神……
自然,鲁迅的杂感的意义,不是这些简单的叙述所能够完全包括得了的。我们不过为着文艺战线的新的任务,特别指出杂感的价值和鲁迅在思想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1933年)
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比喻之巧妙,文笔之简洁,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于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郁达夫《鲁迅的伟大》(1937年)
鲁迅的文笔的特色是在哪几点呢?
我所能举出的是如下的几点:
第一是理论的形象化。鲁迅的文章里面,是很少抽象的议论的,他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渊博的学艺知识,批评人事,能够替任何道理举出实际的例证,以小喻大,因著显微,又举得非常自然活泼,这是得力于“见得多”,“记得牢”,“了解得深刻正确”这三点的。
第二是语汇的丰富和适当。鲁迅曾从章太炎学过小学,又多读古书,所以以于中国文字的理解很是正确,语汇又记得极多,所以使用起来能够多变而适宜。用成语古典能化腐朽为新奇。……现在我们要能丰富语汇,而且能适当使用,应该将现代的“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去汲取,去练习。
第三是造句的灵活。这是古文的影响和外国文的影响融合的结果。用文言而使人不觉其陈腐,用欧化句而使人不觉其生硬,新鲜而圆熟,并且音调流畅,可以朗读,所以特别有味……
第四是修辞的特别。……鲁迅运用的是“剥笋”式,他要暴露一个问题的真相,就动手将它的外面所有的皮依次剥去,剥了一层,“然而”还有一层,“不过”这一层样子不同了,“如果”剥进去,那还有许多工作,“倘”不剥完,就不会看出真相。这样的一层层的剥进去,最后告诉你“总之”真相如何,这就是深刻,像田螺一样,愈绕愈深入,并不是平面上的兜圈子。
最后,我要谈一谈一件很可注意的事……(鲁迅杂文)所表现的仍是集体的意志并无私人的影子的闪烁。
——徐懋庸《鲁迅的杂文》(1937年)
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
——毛泽东《论鲁迅》(1937年)
杂文与与短评……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地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蔡元培《鲁迅先生全集序》(1938年)
鲁迅先生独创了将诗和评论凝结于一起的“杂感”,这尖锐的政论性的文艺形式。这是匕首,这是投枪,然而又是独特形式的诗;这形式,是鲁迅先生所独创的,是诗人和战士的一致的产物。……鲁迅先生则以其战斗的需要,才独创了这在其本身是非常完整的,而且由鲁迅先生自己达到了那高峰的独特的形式。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杂感》(1948年)
相关评论名家论鲁迅杂文(2)
第一,我们可以说,鲁迅的杂文含有很浓厚的抒情成分……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的热诚,鲁迅的强烈的生命,以及他在读者心中所鼓舞起来的是一种什么力量。这和那些风花雪月,卿卿我我的抒情,自然是毫无相似之处的。
第二,我们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形象化的。他不但在杂文中告诉读者一些正确的观点,还使读者眼前立刻能浮起一些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就像我们读小说一样。譬如他说猫是“媚态的猫”,说狗是“比主人还更厉害的狗”,或是“像猫一样的叭儿狗”,说蚊子,则是“吸人的血还要预先哼哼地发一大套议论”,说苍蝇,则是“嗡嗡地闹了半天,停下来舔一点油汗,还要拉上一点蝇矢”。而这所谓猫,狗,苍蝇,蚊子者,实在又只是指某类人物而言。说到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社会,则是:“大大小小无数的人肉筵席,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喊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筵席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掉这厨房。”这一些,都是具体的形象创造,而且都是把握了一切现象中的本质和具体表现,较之只说空话,自然又完全不同。
鲁迅的杂文是诗的,是政论的,又因为他的文字之深刻与含蓄而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强力,所以我们百读不厌,我们每次读它,都感到那种热辣辣的鼓舞,而绝不会象(像)普通议论文尤其是普通政论那样使人觉得枯燥无味。至于他的杂文之使我们清楚地认识了我们的时代,这一功绩,也不是一般的论文所可企及的。
——李广田《鲁迅的杂文》(1946年)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鲁迅的写作杂文,倾注了他的最热烈、最真挚、也最鲜明的政治感情。……对于中国人民的全部热爱和对于人民敌人的全部憎恨。
鲁迅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篇、共一百万字的杂文,约略分一下类,这里面就有政论、文论,有杂感、短评,有书信,有日记,有序、跋,有抒情散文,有读书随笔,有社会生活的速写,也有从各种报纸摘录下来的“集锦”式的东西,等等。这些文章,或直砭时弊,触目惊心;或援古证今,发人深省;或深情委婉,或怒发冲冠,仇恨刻骨;有的精微畅朗,有的隐晦曲折,有的字省句,有的博喻酿采。读鲁迅的杂文,真如身入名山,觉峰恋谷壑,草木泉石,莫不争奇竞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