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她们-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等他等得心焦,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小毛毛的问题,也许是她还沉浸在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他们夫妻俩太疼爱这个孩子,她真的没有想到盼来的竟是骨肉分离。 


  贺子珍仔细地揣摩毛泽东口信中的话语。作为革命者能够在危机时刻追随队伍前进是一件荣耀的事,作为妻子能够在丈夫的身边照料也是一件份内的事,但作为母亲,却要硬生生地与儿子分离,这着实让贺子珍难以承受。 


  贺子珍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稍作镇静以后,还是很快解决了小毛毛的寄养安置问题。但她久久地不舍得让儿子离去,把小毛毛抱在胸前,不禁暗自垂泪。她又一次想起了在龙岩生下的女儿,贺子珍的心一阵阵疼痛。可眼下,这个1932年初在长汀的辛耕医院里出生,才刚刚2岁多长得酷似毛泽东的儿子,是多么可爱、多么聪明、多么懂事,他给了这夫妻俩多少欣慰与欢乐呀……贺子珍的心又一阵紧缩,不自觉地抱紧了小毛毛,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懂事的小毛毛扬起小手为妈妈擦掉眼泪,可是,旧的眼泪没擦干,新的眼泪又掉下来,妈妈的眼泪让小毛毛应接不暇。 

  贺子珍的眼泪,同时也是为她留在苏区一所小学校里的父亲和母亲而流。此时的二老已年逾古稀,父亲贺焕文是个憨厚老实的读书人,当过安福县的县长,因为替穷人说好话,办好事,被罢了官。回到永新后,在县衙谋了个“刑门师爷”的差事。贺子珍4岁那年,父亲牵连进一场官司,被关押起来。母亲为了营救父亲,变卖了所有家产。父亲出狱后,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了一间小茶馆。 


贺子珍翘首云石山(2) 

  贺子珍和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参加革命之后,父母亲默默地在子女们的身后支持着他们,多少次担惊受怕,他们从没在子女面前诉说过,虽然,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共产主义,但他们笃定子女们的行为是正义的,是无可厚非的。苏区创建之后,父亲贺焕文经人介绍,进了赣西南特委当文书,后调到了一所小学教书。 


  就在几天前,贺家人曾聚在一起,吃了顿饭。贺子珍带着儿子小毛毛如约来到父母家。随后,贺怡和毛泽覃也进了门,毛泽东由于还在于都调研,没能参加这次家宴。饭桌上,贺子珍知道了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和钱希均夫妇被批准和大部队一同转移的消息,但关于她自己和毛泽东,还有贺怡和毛泽覃都没有最后得到确切的消息。但他们的心里都明镜似的:父母亲是不可能跟大部队转移的,可留下来凶多吉少。 


  贺子珍为母亲梳理着花白的头发,有几缕纷乱的发丝被她别在了脑后,镜中母女俩的笑容都有些牵强。父亲自从到小学校教书以后,似乎老得非常快,行动也不如从前那样利落。这次家宴,气氛有些沉闷,尤其是感情细腻的贺子珍,不免言语中流露出伤感,这种情绪又传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贺子珍的心里也斗争过,一面是儿子和父母,一面是丈夫和信仰。她不时地将各种砝码分别放在天秤的两侧,但最终,还是丈夫和信仰重重地压在了她的心头。 

  4年前在吉安的一幕无论如何她也挥之不去。红军打下吉安,贺子珍与在这里进行地下工作的妹妹和父母相逢了。毛泽东同意贺子珍到父母家住几天。可是,刚过了半天,毛泽东就找上门来了。贺子珍的妈妈一见此情此景,赶快给他们做了几样可口的饭菜,当晚便让他们回去了。 


  走出家门,贺子珍问毛泽东:“不是说得好好的,我在妈妈这里住几天嘛,你怎么来了?” 

  毛泽东笑着说:“我一个人挺寂寞的。正好下午没什么事,就来看你了。” 

  自从和毛泽东在一起,贺子珍还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他。如果留下来,毛泽东谁来照顾?他现在的处境又是这样艰难,决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不论是毛泽东上井冈山,还是创立苏区革命根据地,即使他遭到排挤,贺子珍从未怀疑过他的所作所为,她坚信,总有一天,毛泽东的思想和他的雄韬伟略还会成为共产党的方向,因为他是在为天下的劳苦大众而思想,他是为他的崇高信仰而斗争。贺子珍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信仰,都寄托在这个伟岸的男人身上。 


  贺子珍放下小毛毛,开始默默地收拾东西。 

  从未见过妈妈这种表情的小毛毛被吓坏了,在贺子珍放下他的一刹那不禁大哭起来。 

  儿子的哭让妈妈撕心裂肺。贺子珍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只有抱起小毛毛,母子俩哭作一团。 

  …… 

  当贺子珍安置好小毛毛之后,她仍然放心不下,就想到了毛泽覃和贺怡夫妇。贺怡是贺子珍的胞妹,个子不高,圆圆的脸庞,一双不大但会说话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顽皮而可爱。姊妹俩和哥哥贺敏学一起参加革命,是最早的永新县中国共产党临时县委委员。 


  “两枝花”前后脚嫁给毛家兄弟,文静而坚毅的姐姐嫁给了哥哥毛泽东,活泼而执着的妹妹嫁给了弟弟毛泽覃,这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但由于毛泽东受到“左”倾路线的排挤,姐妹俩和毛泽覃也一起受到了牵连。 


  得到消息之后,毛泽覃和贺怡是骑马赶到的。看到大嫂和侄子的这副情景,他们已猜到了八九分,贺怡不由得黯然神伤。 

  此时的贺子珍冷静了许多,她没有太多的寒暄,而是直截了当地托咐他们照看好小毛毛。 

  随后,贺子珍拿出一件毛衣,这或许是这个家里最贵重的物品,递给贺怡。 

  贺怡接过毛衣,也接下了姐姐的重托。 

  小毛毛从这时起就离开了亲爱的妈妈。最初,小毛毛由傅连的夫人抚养。由于大部队撤走以后,整个苏区很快便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生活艰难,为减轻傅夫人的负担,毛泽覃和贺怡接走了小毛毛。后来,留下来的红军被迫钻山洞穿林海,开始为期3年之久的游击战争。小毛毛便跟着叔叔和婶婶艰苦转战,颠沛流离。毛泽覃正是青年有为,意气风发之时,谁也不曾想到自己会战死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从孩子的安全考虑,毛泽覃后来把小毛毛寄养在自己的警卫员家中,后又多次转移。终因毛泽覃牺牲,线索中断。 

  1949年11月,经组织同意,贺怡前往赣南寻找小毛毛。贺怡是个急性子,到了赣南以后她马不停蹄,四处奔波,仍不见小毛毛踪影。11月21日,贺怡乘车返回吉安途中,在泰和县丰塘桥翻车,不幸遇难,年仅37岁。 


  对于送走小毛毛一事,曾志在延安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这样对她说:“我最怀念的还是在中央苏区生的毛毛,部队出发时,孩子站在路边送行,那时毛毛才四岁(这里的“四岁”应为小毛毛的虚岁,按实际年龄算,当时小毛毛为两岁半左右,不到三周岁——作者注),没想到这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小毛毛的依恋和不舍之情。 


  留下儿子的时候,贺子珍非常清楚,留下来意味着什么,先前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何忍再失去这个曾经带给他们夫妻欢乐的儿子?然而,贺子珍首先是革命者,其次才是母亲,战争使她的意志越来越坚强,也催生她的斗志。舍小家,顾大家是她最终的抉择。 


贺子珍翘首云石山(3) 

  毛泽东十分理解妻子贺子珍的艰难抉择。在追随毛泽东十年的岁月里,仅从一个女人和妻子的角度,贺子珍先后为他怀孕10次之多,大小产共有6个毛姓儿女出世,但因条件和环境的限制,最后生存下来的只有李敏一个女儿。难怪传说毛泽东一生三次落泪,其中两次都是起因贺子珍。贺子珍与毛泽东患难与共的这十年,是毛泽东最落魄、革命斗争最艰苦的时期,最后她却落得浑身伤痕,满心的伤痛,“一天好日子都没过”,怎能不为之唏嘘? 


谢小梅泪眼送女儿 

  与贺子珍同样,在大部队转移的最后时刻,才接到通知随队出征的还有闽粤赣特委组织干事谢小梅,“罗明路线”中罗明的妻子。 

  1933年初,罗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从第四次反“围剿”的全局出发,写了《对工作的几点意见》报告送交福建省委。报告与王明“左”倾路线格格不入,由此,中央局召罗明到瑞金,开展了反“罗明路线”的斗争,报告成了“罪证”,罗明被撤消了省委代理书记的职务,后罗明调入中央党校担任教务处长。谢小梅也随罗明从福建来到了瑞金,在教务处工作。 


  10月初,谢小梅刚刚在医院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对小夫妻高兴极了,一到晚上,罗明就跑来医院看望母女俩。突然有一天,罗明一路小跑着进了病房,气喘嘘嘘地告诉正在给孩子喂奶的谢小梅,他们被批准转移了,并让她马上收拾东西。 


  是走?是留?几天来一直困绕着他们,今天终于有了结果,谢小梅显得很高兴。 

  看着妻子一脸的笑意,罗明接下来的话有些不好说出口,但他还是直截了当地向谢小梅和盘托出了他的安排。来医院之前,罗明突然接到李维汉的通知:“你准备随队伍行动,赶紧把你爱人接出来。”放下电话,罗明思忖良久,最终他不得不找到党校附近的一个红军家属商量,请求收养女儿。事情谈好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来接谢小梅母女。 


  听了罗明的一番解释,谢小梅也只有无奈地服从。这不仅仅是他们夫妇随队出发前的家事,更确切地说,他们服从的是党组织的纪律。为了不暴露目标,不影响大部队的进程,不论是谁的孩子都不允许带在路上。 


  谢小梅哭肿了双眼,并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送给了这个红军家属,为的是他们能够好好照顾女儿。 

  爱哭是女人的天性。谢小梅就是一个爱哭的女人。当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