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英国出发的远征军驶入地中海时,德国仍未察觉。直到驶向阿尔及尔的运输队距目的地不到24小时航程时,才被德军发现。但即便如此,也只有1艘船只受到攻击。    
    从美国出发的远征军却承受了巨大风险,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才使这一切化险为夷。10月底,在马德拉群岛附近,有一支德国潜艇群正停留在美国远征军前往卡萨布兰卡的必经之路上。如果德国“狼群”在此等待两天,就会碰上来自美国的庞大运输队。然而,战场情况就是这么让人不可思仪,似乎是上帝也在有意偏袒美国人。已在那里苦待多日的德国“狼群”发现一支从塞拉利昂开往英国的护航运输队,于是不知底细而又“饥”不可耐的德国“狼群”向这支运输队发起进攻。德潜艇向南连续追击,经过7天的战斗,击沉了运输队的13艘船只。恰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的庞大运输队得以平安地通过了大西洋危险区,驶抵卡萨布兰卡附近海域。    
    11月8日晨,邓尼茨从电话中得知美英军队已在北非海岸登陆,感到格外震惊。他立即下令游弋于其他海域的潜艇急速开往摩洛哥和阿尔及尔海域。    
    但此时美英舰只已卸军队,驱逐舰和护航舰拱卫左右,飞机在空中不间断地来回巡逻。    
    当天,美英军队的3个特混舰队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并全部肃清在北非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这为以后实施西西里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提供了作战经验。    
    根据美、英、苏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的决定,美英加快了“霸王”战役的准备工作。1944年6月6日,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揭开了序幕。    
    集结在英国南部海岸的各路舰队从朴茨茅斯、南安普敦等地启程渡海。这是世界上空前庞大的舰队,极目望去,英吉利海峡水面几乎被大小舰船所覆盖。登陆船在美、英海军严密警戒和保护下,直指法国海岸。在远处水平线上,一艘艘战列舰漂泊待机,时刻准备用远程炮火支援登陆部队。这些大型军舰中有历史悠久的“得克萨斯”号、“肯尼迪”号和“内华达”号,他们都是在欧内斯特·金上任后从珍珠港海底打捞起来重新修复的。    
    登陆前,约有800艘军舰同时开炮,向诺曼底大约40海里宽的主要滩头阵地连续袭击了55分钟;在战斗机的指引下,战列舰的大炮有节奏地进行远程射击;巡洋舰进行抵近射击;驱逐舰在拥挤的登陆队冲开一条航道,自己寻找射击目标;从特制的登陆艇射出的火箭弹呼啸着飞向海滩。    
    第二天,美英军队登陆成功。这为收复西欧大陆和直接攻打德国创造了条件。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欧内斯特·金的功劳。早在上任之前,欧内斯特·金就在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说:“德国是西半球所有爱好自由国家的、较之日本更为强大和危险的敌人。我国海军的首要任务,应尽快与我们的同盟国一起,在大西洋发起攻势,而在太平洋实行防御。总之,大西洋现在和将来是我国海军最为关注的海洋。”    
    欧内斯特·金一直在实践中体现着这一战略思想:盟国商船成功地完成了30万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运;数百万美国官兵和数十亿吨物资通过大西洋登上欧洲反法西斯战场;在整个大西洋作战中,德军投入潜艇达1162艘,其中被击沉728艘;在大西洋的反潜作战中,盟军投入总兵力超过100万人。    
    这些数字是与美国海军司令欧内斯特·金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第四部分: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改变困境 释放“能量”(1)

    诺曼底的硝烟尚未散尽,欧内斯特·金又把目光对准了太平洋。    
    在太平洋上,山本五十六指挥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继珍珠港一役重创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以后,其势头咄咄逼人,不仅掌握了太平洋的制海、制空权,而且其锋芒正指向中太平洋广大地区;日本军队的铁蹄也踏上了东南亚的土地,美国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的部队,在菲律宾受到日军的围困,岌岌可危;而且,在中国大陆西南成都、重庆,蒋介石于凛冽、潮湿的雾气里也在频频向美国求援。    
    欧内斯特·金代表着美国海军,急切想报珍珠港事件之仇。    
    但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他把有限的兵力平分于欧亚两个方向。他必须服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丘吉尔说过:“美国像一只巨大的锅炉,一经在它下面生起火来,它就能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但欧内斯特·金深深懂得,这种“能量”的释放需要过程,需要时间。他和所有的海军将士一起,把复仇的愿望深深埋在心里,以极大的耐心和周密的准备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在欧内斯特·金的领导和影响下,美国改变了对战列舰的看法,不再把它看成是海战中起决定作用的舰种,而主张加速建造航空母舰。    
    战争机器的运转是异乎寻常的,不长时间,美国海军就组成庞大的特种混合舰队驰骋于太平洋上。这种特混舰队的构成是:12艘航空母舰各载100多架飞机,6艘巨型战列舰,再加上若干新型的巡洋舰和驱逐舰。    
    当然,战争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持。1941年海军参战时只有32。5万人,但很快增至340万人,其中10万人是在紧急状态下志愿服务的妇女。    
    欧内斯特·金能在短时间内培训出这么多的官兵,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为此,海军开办了917所各种类型的学校,还有7所新兵训练中心。    
    欧内斯特·金懂得,太平洋上的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后勤部门的较量。因为战斗在几千海里外的海面上进行,远离本土,这就要求有周密的供应体系来保证远洋编队的食品、燃料、弹药供应,以及海上维修和技术保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海军后勤很少注意。因此,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时,欧内斯特·金将军苦于缺少补给船、油船、弹药输送船和其他运输船。    
    作为临时补救的办法,欧内斯特·金下令利用民用船只,配备海军官兵,编入舰队序列。让这样一支海上后勤保障部队与快速航空母舰一道航行,可以说是欧内斯特·金的一个创造,也是他对战争艺术的一种贡献。    
    这支后勤部队随时可以把遥远偏僻的礁屿变成海军基地。它不仅可以提供浮动船坞,还设有维修车间。货船上携带的物品应有尽有,如食品、卡车、布匹、牙膏等等。    
    依靠这支虽然算不上多么强大,但英勇善战、给养充足的军队,欧内斯特·金得以在太平洋上大显身手了。    
    1942年春,根据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的决定,也由于金的坚决要求,太平洋的军事战略问题由美国单独负责。这样,欧内斯特·金实际成了盟国太平洋对日军战略的总设计师。只要有适当的机会,他总要在全球战略天平高高翘起的太平洋一方添加一个砝码。当年夏天,这样的机会来到了。    
    就在欧内斯特·金当上美国海军总司令的第二天,尼米兹当上了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欧内斯特·金与尼米兹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内斯特·金是战略决策者,是战略家;尼米兹是战役组织者,是战役家,除太平洋外,欧内斯特·金对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作战问题也负有责任。欧内斯特·金是尼米兹的上级,但他的名声,无论在美国读者还是在中国读者中,都不如尼米兹高。尽管欧内斯特·金对发展航空母舰贡献很大,但在今日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命名名单中,有“尼米兹”的名字,却没有他。这很大原因要归结到他常常令左右人都不喜欢的脾气上。但无可否认,他是一个出色的海军军人,在他那个不大的、知己的小圈子里,他仍是受欢迎的。    
    欧内斯特·金和尼米兹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很远,但彼此配合甚为密切。他们通过每天多次的电报往来、写信和派人保持经常联系,相互交换意见。此外,欧内斯特·金从华盛顿,尼米兹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定期飞往旧金山会晤。    
    欧内斯特·金对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他总是极力想把他喜欢的人调到自己手下,而把他不喜欢的调走,但结果并不都理想。    
    开战之初,日本军阀在一系列连自己都没有料想到的巨大胜利面前欣喜若狂,大有飘飘然之感。东京电台的英语广播得意忘形地播送这样一句名言:“美国海军在哪里?”    
    欧内斯特·金这样回答:在远东形势日趋严重和日军先声夺人、处处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将实施海空反击战。    
    不久,欧内斯特·金在他办公室墙上的一张太平洋海图上划了一条由中途岛、萨摩亚、斐济到布里斯班的防线。他曾对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说:“你看,就是这条战线,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    
    尼米兹上任不久,欧内斯特·金指示尼米兹向敌军占领的中太平洋岛屿和吉尔伯特群岛发起攻击,认为这样会牵制日军对爪哇和新加坡的进攻,至少可以打乱其向东、向东南方面进犯的计划。    
    尼米兹同意欧内斯特·金的计划,但他的多数高级军官反对用航空母舰编队袭击敌军岛上基地。他们认为,以往一些攻击固然都是靠突然袭击取胜,而对日军突然袭击的可能性不大。日军凭自己在珍珠港取得成功的经验,提高了防止航空母舰攻击的警惕。他们一定能猜想到,如果美国太平洋舰队要反攻,必然要使用航空母舰,临近珍珠港的吉尔伯特、马绍尔群岛和威克岛将首当其冲。而航空母舰是国家最后的机动防御力量,再把它们丢失,日军必将在太平洋为所欲为,恣意横行了。


第四部分: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改变困境 释放“能量”(2)

    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司令哈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