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5-全球城市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275-全球城市史-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毛泽东时期一直受到扼杀的大都市文化又一次回到了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戴维斯:前引书,第294~254页;《中国能否保持中心地位?》(China: Can the Centre Hold),摘自《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1993年11月6日出版;林友素(Lin You Su):《简介》(Introduction),选自加文·W琼斯与普拉唯·维萨瑞亚(Gavin W Jones and Pravin Visaria)编《发展中大国的城市化: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与印度》(Urbanization in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Indonesia; Brazil and India),英国牛津,克莱尔登出版社,1997,第26~44页;杜文彬(Ben Dolven):《中国城市的经济吸引力在增长》(Economic Lure of Chinas Cities Grows),摘自《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3年2月26日出版。这一现象在古老的殖民地要塞上海尤为突出,它逐渐对香港和东京的亚洲首要经济中心和外国投资场所的地位提出挑战。    
    上海也启动了世界上最具雄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的地铁系统和飞机场改造。跨越上海黄浦江最大的建设项目浦东新区于1990年动工;10 年之内,一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并配备了绿化带、豪华酒店、140多层高的办公大楼、平整的公路、现代化的轮渡终点站、地铁和地下人行隧道。《香港的衰落》(The Decline of Hong Kong),摘自《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3年7月1日出版;《上海:2004》(Shanghai:2004),摘自《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2004年1月15日出版;沙希德·尤素夫与吴卫平(Shahid Yusuf and Weiping Wu):《通往世界城市的道路:上海在全球化时代中崛起》(Pathways to a World City: Shanghai Rising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选自《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2002年第7期,第39页;赵宾(Zhao Bin)、竹村延和(Nobukazu Nakahoshi)、陈家宽(Chen JiaKuan)、孔龄易(Kong Lingyi):《中国上海浦东的土地使用与保护的城市规划》(The Impact of Urban Planning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in Pudong of Shanghai; China),摘自《环境科学》(Journal of Environment Sciences),2003年第2期,第15页。    
    中国城市的迅速崛起同时也带来了与快速发展相伴生的许多新的挑战。数百万的流动劳动力——“流动人口”——重蹈贫困的兰开夏农夫、爱尔兰农民和欧洲移民在芝加哥或纽约的覆辙。他们住进了拥挤狭小的公寓,却要支付高昂的房费。百万计的中国城市居民不得不在肮脏、危险和常常不安全的地方工作。卖淫嫖娼、赤裸裸的贪污腐败、小偷小摸和其他旧中国时期滋生的“邪恶”返回到城市,严重程度有时令人吃惊。戴维·拉格(David Lague):《中国最重要的群众运动》(Chinas Most Critical Mass Movement),摘自《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3年1月8日出版;戴维·墨菲(David Murphey):《中国盛宴的被遗弃者:百万下岗工人正变得愤怒》(Outcasts from Chinas Feast: Millions of Laid Off Workers Are Getting Angry),摘自《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2年11月6日出版;《中国上海文化种类的性别》(Sex of a Culture Sort in Shanghai; China),摘自《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2002年7月13日出版;尤金·林登(Eugene Linden):《发展中世界城市的爆炸性发展》(The Exploding Cities of the Developing World),摘自《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1996年1月出版;戴维·克拉克(David Clark):《城市化的世界,全球化城市》(Urban World/Global City),伦敦,鲁特里奇出版社,1996,第175页。    
    郊区出现在东亚    
    尽管所有这些与过去的老工业城市颇为相似,亚洲中心城市的崛起主要是城市分散时代的产物。不像欧洲或北美那些高度集中的城市中心,这些地区是在汽车、电子通讯和工业技术圈定了城市地理轮廓的时代里发展。    
    随着高楼大厦在上海、香港和汉城的拔地而起,城市向外扩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东亚一些城市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对纽约或东京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青睐有加,许多城市新住宅、工厂和购物商城搬迁到了城市郊区。这一现象在亚洲的其他城市如雅加达、吉隆坡、曼谷和马尼拉都能看到,这些城市优雅的郊区吸引着富裕的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哈里斯:前引书,第73页;马宾:《南部都市化进程中的郊区与种族隔离》;杨汝万:前引书,第158、181页;马克托里欧:《全球化》,第219~247页。    
    许多在新的办公园区、工厂和科研机构工作的人,期盼着移居到舒适的和快速蔓延、依赖汽车的郊区社区,有时候人们会把这些社区误认为是人口密度比洛杉矶或圣何塞更为密集的郊区的翻版。伊利斯贝丝·罗森塔尔(Elisbeth Rosenthal):《北京北部,加利福尼亚的梦实现了》(North of Beijing; California Dreams e True),摘自《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2003年2月3日出版;《上海计划大规模的郊区发展》(Shanghai Plans Massive Surburban Development),摘自《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2003年5月18日出版。这些亚洲城市居民像西方城市居民那样,发现他们的“更好的城市”出现在城市正在扩展的众多类似岛屿的郊区。托马斯·坎贝拉(Thomas Campenella):《让100个住宅小区茁壮成长》(Let a Hundred Subdivisions Bloom),摘自《大都市》(Metropolis),1998年5月出版;马宾:《南部都市化进程中的郊区与种族隔离》;诺顿·金斯伯格(Norton Ginsburg):《未来亚洲城市的规划》(Planning the Future of the Asian City),选自《作为亚洲变革中心的城市》,第277页。


现代大都市结论 城市的未来(1)

    城市兴衰的进程既源于历史,同时也被历史所改变。今天成功的城市化区域也必定是古老原则的体现——神圣、安全和繁忙的地方。的确如此,5000年前的城市只不过是少数人聚集之所,当今时代城市已首次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地方。《世界人口展望:2000年修订本》(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0 Revision ),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 Population Division)。    
    1960年,世界城市人口仅为75亿人,到了2002年则达到30亿人,有望在2030年超过50亿人。各个阶层城市居民数量都在膨胀,他们所面临的环境截然不同,而且仍在变化之中,这种环境使得都市大邑不仅要与其他大的城市区域进行竞争,甚至还要与为数众多的小型城市、郊区以及城镇竞争。《世界人口展望:人口数据库》(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Population Date Base),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 Population Division),2000;《世界都市化展望:2003年修订本》(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03 Revision),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 Population Division)。    
    巨型城市的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巨型城市尚处在不断扩展的进程中,更能感受到这些强烈的变化。过去,城市的规模有助于使城市成为内陆腹地的经济主导,而今天,大多数人口密集的巨型城市,如墨西哥城、开罗、拉各斯、孟买、加尔各答、圣保罗、雅加达、马尼拉等,其规模与其说是城市的优势,毋宁说是城市的负担。 艾尔…萨克斯、阿米拉马地:前引书,第237页;萨利·E芬德里(Sally E Findley):《第三世界城市:发展政策与观点》(The Third World City: Development Policy and Issues),选自《第三世界城市》(Third World Cities),第7、11页;《2001年世界各国人口状况》(The State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2001);哈里斯:前引书,第49页。    
    在一些地方,这些城市巨无霸已经输给了规模较小、管理更好以及社会包袱较小的新开发的区域。在东亚,21世纪城市化重要的摇篮新加坡,广义上也包括吉隆坡,已经比人口众多的曼谷、雅加达和马尼拉更成功地融入到全球一体化之中。阿里·巴萨(Ali Parsa)、瑞敏·凯法尼(Ramin Keivani)、卢李新(Loo Lee Sin)、王索恩(Seow Eng Ong)、阿希德·艾加威(Asheed (接下页注)    
    同样,如一位观察家指出的那样,接第254页注③)Agarwai)、巴瑟姆·尤内斯(Bassem Younes):《全球化城市的兴起:新加坡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比较》(Emerging Global Cities: parison of Singapore and the Cities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伦敦,RICS(The 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基金会,2003;苏龙·穆罕默德(Sulong Mohammad):《马来西亚的地区发展规划中作为都市化策略的新城镇》(The New Town as an Urbanization Strategy in Malaysias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载于罗伯特·B普特与亚丁诺拉·T萨劳(Robert B Putter and Adenola T Salau)《第三世界城市和发展》(C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伦敦,曼塞尔出版社,1970,第127~128页。膨胀的城市规模“削弱了墨西哥城的经济威力”。坎德尔:前引书,第187页。该首都由于受到犯罪、交通堵塞、人口压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