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7-较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87-较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立仪式。丰越汽车公司作为一汽与丰田合作建立的一个中高档多功能运动车生产基地,将先期引进“陆地巡洋舰100”系列4500MT、4500AT、4700AT三种车型。    
    9月5日,四川丰田在成都举行了越野车霸道的下线仪式。据说,来自中央、四川省、成都市的领导加上一汽和丰田等高层约500人参加了仪式,场面搞得非常隆重。因为霸道越野车的下线,是一汽和丰田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    
    与此同时,丰田的动作也引来了一些“非议”,其中,威驰成为了大家议论的重点之一。    
    专家们认为,丰田拿出“威驰”这个产品来是在“试水”。在丰田和一汽的大盘子里,威驰顶多是块试金石,丰田真正的大轴戏在后头:皇冠和花冠。    
    诚然,威驰在价位上已经把C级车的空间撑满,11。5万~19。5万,价格跨度实在是离奇的大。丰田方的解释也有点牵强,说是“经过调查要适应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这决不是准备与大众、通用与福特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在检验中国市场的需求。这其实是丰田的“保险战法”,无论市场喜欢高配置的还是中档的或者低档的,丰田先一古脑儿地推上台面,再加上2002年威驰的任务不过是区区2000辆,索性来一个“订单式生产”,试探中国汽车市场虚实之余,兼顾扩大品牌知名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称“丰田进入中国三十多年了,卖得最好的车一个是皇冠,一个就是花冠。而重视成功经验的丰田绝对把这一条看得极重”。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白水宏典也承认“希望通过威驰能扎扎实实摸到中国市场的脉搏”。    
    对于威驰价格的奇高,有人也表示出质疑。在2002年6月北京国际车展上,有日本专家当场就指出,这款车如果在日本生产和销售,价格绝对不会超过10;000美元。可是现在最基本的威驰价格也达到11。5万元人民币,接近13;500美元;最高配置的威驰19。5万元人民币,接近22;941美元,已经是标准的中高档轿车价格。而且威驰推出价格较低的车型在配置上太过简单,11。5万元的威驰,不要说什么导航系统、语音系统,就连气囊也少了一个,最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型威驰没有配备主动安全系统ABS。    
    丰田“改嫁”给一汽后,一方面,甩开了天津夏利这个包袱,而另一方面看中的当然是一汽高大魁梧的身材:政策资源与制造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借鸡下蛋。最好能尽快多生几个孩子,一起“共同富裕”。    
    可是,一汽能从丰田那里得到什么呢?应该说:技术与品牌是不可缺少的。但以丰田一贯的做法来看,丰田对品牌、技术、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均不给合资伙伴插手的机会,一汽能例外吗?    
    在双方合作的内容中,没有关于建立技术合作机构的说法。不管是在丰田和一汽的签约仪式上,还是在威驰下线的时候,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都只字未提,与日产相比较,丰田在中国技术投入似乎略显保守。    
    技术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所以过去允许国外汽车公司到中国来投资生产的条件之一就是向中国转让相关技术。老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31条明确规定:中外合资、合作的汽车工业生产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该机构具备换代产品的主要开发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技术转让的力度就成为中外双方谈判的焦点。但是日本政府曾警告各汽车厂商,不能让技术流向中国,以免培养出另外一个汽车出口大国。当初丰田和福特都是因为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向上汽集团让步,失去了在上海建立合资企业的机会。    
    丰田断然不会轻易把技术交给一汽。因为丰田可以仗着技术,只是把成熟的产品引进来,研发完全在日本,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老百姓最想知道的是生产什么新车型,而我们圈子里的人最关心的是丰田在研发方面的承诺。”一汽一位老技术人员如此感叹。    
    但是,一汽里的东北人可不是吃蒜的,东北人的蛮劲在中国是出了名的。    
    在品牌的使用上,一汽不可能像天汽那样软弱。丰越是一汽的独资企业,将以技术许可方式生产陆地巡洋舰100,该车所有型号挂的不是一汽的“蝴蝶标”,而将挂上丰田的“牛头标”。这在丰田的历史上堪称破天荒之举。按照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长谷川说法:“无论在哪儿生产,只要挂上丰田汽车的标志,就一定是符合丰田世界共通标准的车,这是丰田对客户所负的应有的责任。”丰田一位高层私下承认,技术转让与合资生产不同,转让方在生产环节中的影响十分有限,在产品推广和销售服务中也没有任何权利,恐怕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所以丰田一般不许可技术转让的产品挂上牛头标。而之所以有这次例外是因为这是一个比单纯的技术转让“更紧密的合作”,目标正如丰田专务董事丰田章男在丰越公司成立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说:“希望尽快上升为合资形态。”    
    作为同一平台和同一系列车型的陆地巡洋舰和霸道,显然集中一地生产更加集约和节省成本,但一汽活活把它撕成两块,一块放在自己的老家,一块放在四川成都。对此,丰田谨记了一句中国成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只好默许了。    
    事实上,丰田与一汽合作,一方面得益于这个“豪门”带来的政策优势,但是又受制于这个“豪门”:一汽位尊国内,显然不会惟丰田马首是瞻。而丰田海外扩张时,通常要求取得绝对话语权。此外,丰田还受制于一些非市场因素,这些非市场因素源于一汽根正苗红的国有出身,自然,也非一汽所能解决。但是如果不解决这些因素,丰田的中国梦可能会因此而受挫折。


《较量》 丰田中国路21世纪:更远更自由…相好广汽

    丰田二嫁一汽后,自然很担心,其意志和经营方针能否在合资企业中不折不扣地得以贯彻执行,甚至会导致自己在竞争中失败?因为作为强者的一汽在与丰田的合作与合资中自然不甘示弱,在生产、品牌经营、产品销售和服务乃至人事安排等所有环节上都会与丰田争夺话语权,实施自己传统的一套。    
    如果强势的外方投资者选择一个弱势的合资伙伴,虽不能控股,但外方话语权将可能大于其股比。所以丰田除了要充分利用一汽的传统优势和政策优势外,再去找一个在实力上较弱的合资伙伴就在情理之中了。    
    尤其重要的是,在一汽和丰田的合作规划中,只有40万辆左右,离10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丰田要想完成这一宏愿,靠一汽一家起码在数量上就不够。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尽快挽回从前在合资方面被耽误的时间,以实现其在2010年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份额的战略,只有另起炉灶,建立新合资厂。稍微细心一点的话还会发现:佳美和淩志却不在一汽和丰田的合作范围内。据悉,当初一汽希望将佳美车引进来,丰田借故不给。    
    丰田将原来的两家合资企业统统归于一汽后,就只有一汽一家合资伙伴了,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的一家外商只能合资两家整车企业的要求,一汽给丰田腾出了一个名额。所以,丰田与一汽的合作一敲定,旋即又去上海、武汉与广州等地物色对象,也顾不上自己与一汽还没有过完蜜月期。    
    最后真相大白,丰田原来是想携佳美示好广汽。    
    从广汽本身来看,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广汽不在三大集团之列,势力较弱,向有“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气量,在话语权上也不会过分在意,丰田应自信有掌控能力。同时,广汽在有关技术转让问题上可能要求并不强烈。广州是华南经济中心,而华南市场在全国最具购买力。广东省政府对汽车行业有特殊支持,广州市政府围绕汽车产业,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汽车产业成为广州支柱产业。当然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广东临近港澳,20世纪80年代大量走私日本汽车培育了国人对日本车的消费习惯,特别是佳美,作为中档轿车,拥有相当多的爱好者,广东是丰田车口碑最好的地区。    
    除了广汽自身的吸引力外,坊间还流传有一个版本。    
    广州本田的成功对日系企业有标杆作用。广州本田已在广州运作了5年,广本在相对萎靡的日系汽车中是一个成功的典范。随着日产的大规模“进军”,广州形成了日企独有的企业文化。    
    广州无论在人才还是零部件配套方面,都大有成为国内日本车制造基地之势。日企无论在哪儿生产,它必然按照日本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来运作,但又必须本土化。因此日本汽车企业在国外建厂生产,最好当地已有大批既会日语又懂汽车的人才,而广州已具备这一条件。而且广州将来还可能成为日本海外军团最大的零配件配套基地,日系汽车齐聚广州可以快速降低成本。早在5年前,当时的丰田中国事务所总代表就曾说过,他在考察中发现,中国南方的很多私人企业具有相当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条件——做工精致、资金雄厚、经营意识灵活;只要引进相应的设备,接受一定的技术指导,这些企业会在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极大的竞争力。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广州本田生产的雅阁质量明显好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汽车,原因在于雅阁的国产化率极低,但现在据说雅阁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80%,质量依然稳定。    
    生怕夜长梦多,丰田匆匆与广汽闪电结婚。    
    2004年9月6日,丰田与广汽共同投资的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投资总额38。21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3亿元人民币,广汽与丰田各持50%的股份。广州丰田的起步车型为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