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入情入理引导,循循善诱矫正(1)
爱情是什么
代雨老师轻盈地点击着计算机键盘。
屏幕上出现了她要讲的第二个大问题:
对校园混乱婚恋观的矫正
代雨老师通过对大学校园恋情现象的透视和分析,有效地触及了每个听课者的心灵。于是,她抓住“战机”、因势利导地讲下去:同学们,听了以上的查摆和分析,有的同学会从心底厌恶,有的同学会奇怪惊讶,有的同学会脸红心跳,还会有不少同学心里会说,咦,老师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同学们,客观地讲,在高校有恋爱思想和行为的大学生中,应该肯定坚持正确恋爱观的还属主流。但是,不可否认,在主流下面还夹杂着一股或多股力量不小的婚恋逆流,这些无规则逆流的无序冲撞,形成了一个个险恶的但又具有极强吸引力的漩涡,它使不少天真的男女大学生被卷入泥潭,深受其害。这使我不禁又想到了‘爱情’二字,想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科书里的一段话:‘爱情象征着纯洁、忠诚和美好,爱情伴随着多少仁人志士谱写了人生的壮丽诗篇,但也羁绊了无数庸夫俗子沉沦不前,消失在黯淡无光的人生中。’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爱情的本质与特征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些大家并不陌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教科书里已有很精辟的论述,大家从中学到大学由浅入深地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今天我不想再重复了。但是,同是一个定义,同是一条哲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释,实践上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表现。他们的不同见解,不同行为,在大学校园内外都有展示。就在今天咱们这个报告厅内,在课桌椅上,就留下了反映他们对爱情不同见解、不同心声的所谓‘杰作’……”
听课的同学禁不住在各自的座位上低头细瞅起来。
“至于这些同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强不强,今天暂且不论。”代雨老师示意大家继续用心听她讲,“下面,我想提问几个同学,你在你面前的课桌上、椅靠背上都看到了什么?……请6排15号那位同学回答。”
一位坐在6排15号的男生站了起来。
代雨老师问:“在你面前的小桌上写的是什么?”
“这上面写的是……”这位学生笑了笑不好意思念出来。
“念吧,让大家都听听。”代雨老师说。
爱情,等于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
学生们“哄”的一声都笑了。
代雨老师又说:“请10排12号那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你面前小课桌上写的一段话。”
10排12号那位同学站了起来。
“啊,是位女同学,你敢读吗?”代雨老师问。
那位女同学笑着望了望老师,便低头大声读起来:
这位女生并没有领悟到爱的真谛。爱是相互吸引的,她即使用祭献式的真诚拴住了他的肉体,却不可能唤醒他心灵深处酣睡的爱。
满堂同学们静静地听完了这段文字,他们仿佛都在细细品味,似乎觉得这是在说一位女生没有得到她所爱的男生的真正的爱,这就说明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
“下面我想请16排6号的同学,能不能把你面前椅靠背上写的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读读。”
一个大个子男生站了起来,他弯下腰瞅着前面一个座位的后靠背像朗诵诗一样读起来:
人的吸引有三个来源:
心灵、智慧和肉体。
心灵吸引产生友谊,
智慧吸引产生尊重,
肉体吸引产生情欲。
这三种吸引的总和产生爱情。
同学们听完,相互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有的点着头说“有道理”;有的蹙着眉摇着头说“不全面,不一定”;有的则认为“有意思,有独到的见解”……
正在这时,有一位男同学边举手边站了起来:“报告代老师,我这课桌上也写的有。”
“写的什么内容,念念。”代雨老师说。
这个男同学便绘声绘色地读起来:
某班女生一回头,黄河长江水倒流;
某班女生二回头,鬼哭狼嚎谁都愁;
十年以后再回头,个个都是CEO!
同学们一听都大笑起来,有的笑得前仰后合。
又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这儿也有。”
“念。”
这是个爱情泛滥的时代,也是个爱情与金钱纠缠不清的时代。
大家听完,有的点头,有的摇头。
代雨老师又说:“6排1号那位同学,请你把你面前椅靠背上用圆珠笔描得很粗、写得很深的几行大字念念给大家听听。”
一个胖乎乎的女同学站起来粗门大嗓地念起来:
恋爱让人睡不着
婚姻让人打瞌睡
一个笨男人+一个笨女人=结婚
一个聪明男人+一个聪明女人=谈恋爱
大家又都哈哈大笑起来……
此时,坐在后排、一直在静心地听讲的校党委书记心里由衷钦佩,他钦佩代雨老师为备好这一课竟下了如此大的功夫,在五百多个座位的报告厅里,她不知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逐排逐位地去观察,记录了这些密密麻麻的“课桌文学”;他钦佩代雨老师竟然用这样一种活跃的方式把学生早已听腻了的思想道德修养课讲得如此活泼,如此具有吸引力。就在书记思索之时,代雨老师那富有磁性的讲课声音又在报告厅里响了起来:
第一部分入情入理引导,循循善诱矫正(2)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些留在课桌上、椅靠背上的‘爱情课桌文学’,是何时何人的‘杰作’,我也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所为。他们的这些认识,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则是模糊的、混乱的。关于爱情的本质和特征,正确的、规范的表述应该是什么?我想请同学们来回答。谁能说得清楚,请举手——
不少同学举起了手。
代雨老师点了一名女同学:“请你说说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这位女同学站起来像背书一样说起来:“爱情,是男女两性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真挚的互相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一种情感。”
“说完了?”代雨老师问。
女同学笑着点了点头便坐下了。
“谁有补充?”代雨老师望着大家。
一位男生没举手站起来就说:“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爱情的本质,指出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爱情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爱情的自然属性是爱情产生、维系和发展具有不能脱离人的生物本能的性质。而人是生存于社会之中的,人的所有活动都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由于爱情的社会属性,才使人类在爱情上超越性本能,成为一种高尚无比、优美诚挚的情感。”
“好,两位同学的回答合在一起,就比较完整、确切地说出了爱情的本质。那么,我再问,爱情具备哪些特征呢?”代雨老师微笑着看着零零星星举起来的手,她把目光投向了后排,见一位戴眼镜的男生手举得很高,就说:“请后面那位男同学回答。”
这位戴眼镜的大个子男生“呼”地站了起来:“爱情的特征是爱情本质的体现,是爱情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它具有自主性和对等性、专一性和排他性、持久性和阶段性、社会性和道德性。回答完毕。”
这位同学“一口清”的流利回答,引起了满堂的掌声和喝彩声。
当代雨老师示意他坐下时,她发现了坐在这位大个子学生后面的校党委书记。她刚想张嘴有所表示,校党委书记忙示意让她继续讲课。
代雨老师不愧是久经“课场”的“老将”了,她明白书记的意思,此时切不能影响课堂效果。她迅即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回到了讲课的状态:
刚才,从大家的掌声中就可以说明,这位同学回答得既流利又比较全面、准确。那么,下面我就想讲,从爱情的本质和特征上看,爱情本应该是一个十分美好、令人仰慕并为之孜孜以求的好东西,可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总是不断演绎出低庸、邪恶、肮脏的丑剧和悲剧呢?今天,我们每一位男女大学生都应该很好地解一解这个思想困惑。
爱情,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她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经沧海、桑田巨变,但只要有人类存在,爱情就不会终止,关于爱情的故事也就不会中断。
什么是爱情?刚才大家的回答都是写在教科书中的正确的、规范的答案。也有的人用一句最简单、最朴实的话说:爱情就是男女相爱的感情。这是天赋人权,是人的内在需要。古今中外的哲人、文豪、智者都为此大唱赞歌。莎士比亚说过,爱情是亘古长明的灯塔。薄伽丘说,爱是人生中一种积极的因素,是幸福的源泉。雨果说过,人生是花,而爱情是花的蜜。
生活中爱情也常常招来各种不幸,其中也隐藏着邪恶和肮脏的东西,也制造了悲剧。坠入爱河中的男女,真是卿卿我我、难舍难离。有的人无心去管工作和学习;有的人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有的人失恋后竟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这一切都是把爱情当做人生惟一追求的结果。
爱情不但使人“傻”,也会使人“疯”。一些犯罪行为也因此产生,古今中外,不乏其例。爱情使人们的生活富有诗意,使人们感受到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