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也真爱她吗?!我说,要刻,咱们就刻上‘真爱碑’三个字,大家说,好吗?”
一老者说:“还是咱支书到上面开会多,懂得的新词儿多,说的句句在理,我同意,就这么定了。”
之后,所有挽联上、墓碑上的名字都改成了“吴玫”。
墓地就选在后山那块大岩石下,就在“玫瑰、百合”之旁。
公社来人了,县教育局也来人了,同时也带来了新来的教师。
大家为吴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经大队党支部研究,同意了周刚的请求,将小许昊托付给了周刚。
性情直率的山里人爱憎分明,老支书对着周刚说:“小许昊不能再姓许了,我做主,随她妈妈的姓,改名为吴昊。”
“好!我同意。”周刚说,“天上有口,可诉天理;天上有日,可沐阳光;孰是孰非,后人评说。大家放心,我就是吴昊的爸爸!”周刚的泪水又流了出来。
在场的人们又都感动地哭了。
听代雨老师把故事讲完,学生们有的眼圈红润,有的还在低声抽泣。
代雨老师擦了擦自己的泪水说:
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真实故事,在高校里,一届讲给一届听,一代传给一代记。现代青年听了,似乎觉得不可思议,似乎有些太传统了,甚至还有点太封建、太残忍了。但我觉得,它的核心思想——男女间的真爱和爱情的专一是永远值得弘扬的;用真心求真爱应该是永恒的。
这个故事后来又有续写。周刚把吴昊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抚养。吴昊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周刚带着女儿和她的入学通知书到吴玫的墓前报喜。当走近墓地时,见一个帅小伙儿正跪在吴玫墓碑前上香、磕头,十分虔诚。周刚不解,忙上前询问,方知这小伙儿就是当年吴玫从狼口里救出的武小保,他发誓要考入吴玫老师原来的母校,将来毕业还回武家湾当教师。结果如愿以偿,现正读大二。武小保全家虽然已搬进县城,但每学期放假回来,他总要来到吴玫老师坟前,上香祭奠,不忘救命之恩、教导之恩。
当武小保得知来人是周刚叔叔和吴昊小妹妹时,心中尤为激动,他跑上去站在亭亭玉立的吴昊面前,突地又双膝跪下,躬身就拜。周刚急忙扶起小保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此时,只见武小保泪水已经挂满了面颊。
后来得知,武小保和吴昊都先后回到武家湾当了教师,那时,武家湾已经通了汽车,武家湾小学也变成了武家湾中学。
后来又得知,武小保和吴昊相爱了。
在场的男女学生听完代雨老师的讲述,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什么都明白了。”
代雨老师目送学生们离去。她在想,他们中有没有那个深夜打电话的女生呢?
言犹未尽
代雨老师最终还是没有找到那个深夜打电话的女生。
本学期快要结束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潮”虽在局部范围内还有点起伏,但总的看还是平静多了,学生中争吵少了,打架少了,丑事少了,校园内男女生之间的不雅行为也明显减少了……那个深夜打电话的女生大概也已平安无事了。
代雨老师向校党委写了个思想汇报托党办主任转呈给了党委书记。
尊敬的校党委:
我非常钦佩学校党委对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未雨绸缪;同时更是感谢校党委给了我与学生大面积接触、交流与了解的机会。这次报告虽然在客观上做了一点有益于学校稳定的工作,但这也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通过这次教学,使我受益匪浅:它不仅锻炼了我,提高了我,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还掌握了大量学生的思想动态,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学生的信任,使我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为他们解疑释惑,同时也使自己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了自身素质。
出于一个政治理论教师的本能和职责,我不愿辜负领导的厚望,真心实意地为了稳定学校的大局;同时也以一个母亲关爱自己子女的真情实感,对于青春期正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年轻人,对于他们的思想困惑和无助,对他们那一双双充溢着期盼的眼睛,作为教师和母亲的我,愿为他们分忧解愁。我说了他们爱听、想听的话,用心去与他们交流,起到了一些点拨的作用。其实这是校领导通过我在为学生雪中送炭,把领导的关爱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学生对此十分感激!
第二部分倾情抚慰受伤的心灵(24)
无论如何,报告对学生的触动和冲击是很大的。特别是对女生的影响最大最深,毫无疑问,它教育、扭转或挽救了站在悬崖边上的部分学生,同时也起到了规范行为的作用。
晚上下课后,约有五六次,有学生与我谈话到夜晚11点左右;预约和电话预约的学生约数十人,对此我是有求必应,一一与他们畅谈,不让学生失望;对于学生来信和写来的心得体会,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从中发现不少学生盼望与我谈心,而且有的存在严重的思
想或心理问题。有的学生信中给我留下了电话号码,为此,我分别打电话找学生约定时间(下午、晚上),进行交流,还有的学生不愿透露姓名而与我进行电话交流。
在这些学生中,女生约占到2/3,低、高年级几乎对半,各专业皆有。但我注意到,文科生居多,他们思想行为开放、复杂,或自由和随便;理工科学生思想行为较为正统,比较循规蹈矩。
最为震撼的是,部分女生将自己灵魂深处最隐秘的私情向我和盘托出,她们通常以泪洗面,我尽可能给她们以慰藉,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像对自己的孩子,将她们揽入怀中,抚摸着她们的头发,让她们一次哭个够。此时此刻,我惟一的感受就是感激她们能如此地信赖我,我愿付出我的爱去温暖她们的心。
在有问题的学生中,有的女孩子对男性充满了仇恨,原计划要实施报复;有的已玩世不恭,准备和正在走下坡路,已放弃了一切理想和追求,看破红尘,准备混过剩下的时光。有时在上课过程中向我当面递上纸条,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对此,我都给了他们较为满意的解答。昨天下午,我电话与一女生预约,在办公室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谈话。
还有部分学生(多为男生)是听课以后谈感慨的,谈他如何学业、恋爱两不误,谈他要做如何有责任感的男子汉,谈他未来的学习计划,等等,我都高兴地一一接待。
目前,与学生的谈话仍在继续中。
谢谢。
代 雨
2004年6月30日
校党委书记读完代雨老师写给党委的信,两眼湿润了。
这分明是一个德育老师捧出的一颗心哪!
这场报告,不是一个“无奈的报告”,而是一个必要的报告,适时的报告,就其内容和效果而言,又是一个沉重的报告,警世的报告,一个震撼人心的报告。
事实已经说明,这既是一堂生动的大学生婚恋教育课,也是一堂展示我们的德育教师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更是一堂表现我们的德育老师倾注真情、付出心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大学生心灵的思想道德建设课。这种教育的力量,已经冲出了课堂,走进了大学生中间,走进了青年人的心里,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亡羊补牢”的初衷。
而此时的代雨老师深知,党委交给她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一头雾水”、心怀杂念、满身创伤的青年大学生还存在,而且还会层出不穷,作为承担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德育教师们,总感到言犹未尽,心存忧患……
第二部分后记
这是一部记述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婚恋观教育的纪实小说。我作为较长时间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业余作家,本不想“家丑外扬”,但当我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深入调查、深入探究之后,越发感到在当今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男女大学生,对爱情本质的认识是肤浅的、模糊的,有的甚至是混乱的、荒谬的;而在爱情的行为选择上则更是出格的、离经叛道的。
按说,这些大学生们,由高中到大学,从教科书上把爱情的本质属性都应学得清清楚楚的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爱情本质论中明确指出了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爱情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就是爱情产生、维系和发展具有不能脱离人的生物本能的性质。正常人在生理发育成熟之后,都会产生性的要求,这是人类追求爱情的原始动力。所谓“社会属性”是指爱情产生、维系和发展具有的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性的本质。人生存于社会之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者,人的所有活动当然也都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只有这种社会属性才使人类在爱情上超越性本能,成为一种高尚无比、优美诚挚的情感。
而如今有些男女大学生,把爱情的本质属性搁置一边,把爱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割裂开来,在爱情的表现方式——恋爱上,出现了形式繁多的失调、失衡、失控现象,亵渎了“爱情”,玷污了“高尚”,蹂躏了“优美”,毒害了“善良”,想来,真乃是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一个“悲剧”,尽管他(她)们是一部分,但正如书中所析,他(她)们可是不少的一部分哪!
所以,几乎所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