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中学生尚且如此,那么已经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大学生们也决不示弱的,他们的爱情誓言更是“上档次,上品位”,让你上摸不着昆仑山顶,下捞不着水中月亮,忽而思维清晰,忽而一头雾水;忽而传统固守,忽而自由放纵;忽而明丽,忽而朦胧;忽而东方秀,忽而西方美;对爱情的态度时而负责,时而调侃,时而“忠贞”,时而游戏,今日上床,明日分手,转而又对另一位女生手拍胸膛,念念有词:海枯石烂,天长地久;哎呀,那真是花里胡哨,混乱不堪……
她摇头摆手,不想再往下说了。
老教授的一席话,如引爆了雷管,一下子炸开了“话匣子”。
情场上“玩”一把
摆起某些大学生演绎爱情、游戏人生的事,这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们似有很多话题。
一位青年教师争着说:
要说“玩”爱情,那真可谓花样多多。你说的那算是一种。还有一种学生,叫什么“情场上玩一把,做个恋爱好把式”。
此种玩法较为普遍。其理由是为恋爱积累经验。在农村,人们把那些有丰富农活经验的农民称之为好庄稼把式。如今,一些大学生居然在情场上也要通过反复实践、认识的经验积累,当个情场好把式,以不断增大以后正式恋爱成功的系数。他们提出的宗旨简洁明快:“及时行乐”、“好聚好散”、“白马非马、恋爱非爱”。
第一部分一场关于婚恋观问题的讨论(2)
这些大学生们,喜时尚,喜另类,喜追逐,在感情上表现为游戏主义、实用主义、新潮主义……什么都想玩一把。
大家想想,当爱情沦落到“玩”这种层次时,出现什么样的玩法都不应感到奇怪了,何况这还是一场很友好又互惠互利、两厢情愿的恋爱实验?!现在的大学校园已远非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情景了,随着物质魔力的逐渐扩展和渗透,校园爱情也总是无可幸免地受到影响。
我从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件事:南京某高校一位男生,他有过几次恋爱经历,如今又结识了一位比他大一岁的女生,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这女生长得十分妖娆性感,交际也十分广泛,经常出入酒吧、舞厅,许多男生都认识她。她花钱大手大脚,光化妆品一个月就得四五百元。当然,她的男友没有这么多钱支付她的消费,但看上去,她似乎总不缺钱花。后来,她和男友又在小区里租了一间房公开同居。同居后,两个人很少在一起深谈。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男友完成功课后,她才从外面回来。男友从不问她外出干什么去了,因为两人曾订立了一个“互不干涉”的协议。日复一日,男方觉得虽两人同室而居,但却属于两个不同的独立的个体,而女方不过是觉得自己需要有一个落脚的地方。两人都觉得,对方并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他们之间的恋爱,似乎没有爱的成分,只是由于虚荣心和相互生理的需要,才一直这样相互维系着。有同学问他:“你对你们的将来看好吗?”他平淡地笑了笑说:“走一步算一步吧,或者算是一次爱情实验吧!这也是我和她形成的一种默契。”
据国内一家知名网站调查,在回答在校期间,你是抱什么样的心态恋爱的问题时有43。6%的大学生承认无过多考虑,走一步,算一步;有14。6%的人认为,玩玩而已,反正没啥损失;还有7。8%的人认为,纯粹为了积累经验。
恋爱实验论支持下的玩一把,究其根源是一种以维护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功利心理在爱情中占了上风。如此几年下来,一定会积累不少恋爱经验。而正确的爱情观,以及相关的操守、道德,恐怕就要毁于这种可怕的默契中。避孕套自动售货机进入大学校园一事,就表明了如今社会或校方对大学生的这种恋爱行为表现出的无奈或宽容的态度。这些与大学校园环境不协调、违背大众心理的行为,这些不健康的爱情实验种种,不但给自己,而且还会给他人带来严重的伤害。
听到这里,大家的心情是沉重的。
这时一位教师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了一本书说:“我给大家读一段这本书里的描述——”
我和俞佳抱着书从图书馆里出来。(“我”和“俞佳”都是大学女生——本书作者注。)天气特别好,俞佳的气色也特别好,十分兴奋地说:“小莹,你觉得我和易临风怎么样?(易临风是大学男生——本书作者注。)”
我却平淡地说:“和易临风玩你可要小心。”
俞佳笑,神秘地说:“他可棒了。”
我不解地看着俞佳。
俞佳有点扫兴:“唉,跟处女真是没法交流。”
我才明白过来,有些尴尬:“你和她……那个……”
俞佳仿佛听到天底下最好笑的事情,直不起腰来,书撒了一地:“真单纯,还说不出口!”我忙帮俞佳捡书,不想一着急,自己的书也撒了一地。我们手忙脚乱地继续捡书,俞佳说:“我和易临风要在校外租一间房子。”
我摇头:“太快了,这样不好。”
俞佳不理会,说:“就是租金太贵,我和他一人一半,每个月还得二百多块钱呢。”
我疑惑地问:“可易临风对你是真心的吗?”
俞佳笑:“我知道他前段时间想追你,可你和他不合适,他也不会真爱你。我和他是一种人,收放自如,天生一对。”
我捡好书,和俞佳又抱着书走。俞佳神秘地说:“你有时候不想吗?”
我明知故问:“想什么?”
俞佳又气又笑:“别装了。”
我摇摇头。
俞佳说:“你日子过得太苦自己了,但是我那方面的需要好像又太强了点。”
这位老师读了这段后,又哗哗翻了两页说:“你们再听听这一段——”
柳儿(大学女生——本书作者注。)和我一样鄙视形而下的东西,但她比我更清楚这些东西又是如此的必要,而且越多越好。她认为女人比男人有优势去过一种不沾形而下的东西的洁净生活,因为女人嫁一个有钱人的机会是大大存在的,中国乃至世界不断在繁殖产生的大款就正好是女人的理想之路。女人不需要多读书,更不能有创业的俗念,关键是要生一张好脸蛋儿,并练就一身随时可以让男人倾倒的绝技。柳儿自谦地认为她本人并没有做到,但她恰当地知道她的魅力已经足以让她过上她想要的生活。柳儿对我思想的批判也是很中肯的,说恋爱是恋爱,结婚是结婚,恋爱的时候,男人只要自己喜欢就行,要是结婚,男人没有钱是不能要的。其实也不是她俗,男人没有钱,就缺少一种气质,一种支配性的自信,一种控制性的洒脱,底气不足的男人哪有魅力?实在没必要对大款抱有这么深的成见。男人有钱不是坏事,钱总是衡量男人能力的标准之一。我那时候不以为然,因为我认为不是每个男人都凭本事挣钱。可是柳儿喜欢用结果来作为最终的评定,说,什么叫本事?挣钱本身就是一种本事。我永远都争不过柳儿,但永远都不信柳儿的话。俞佳比柳儿肤浅,当然也不会有柳儿的一整套理论和逻辑。但她和我也不一样,她根本不去想那些想了也白想的不着边际的东西,她很具体地希望今后的老公很有钱,长得帅,对她又好,还有文化修养;而她呢,可以成天躺在床上看电视,遛遛狗,逛逛街。
第一部分一场关于婚恋观问题的讨论(3)
我到现在还是搞不懂人为什么要结婚。柳儿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结婚还是不行,否则谁来给女人买房子买车呀?可是这不能解释为什么男人也要结婚。
柳儿对女人结婚的解释是有道理的。且不说婚姻那样现实的东西,就连爱情这样浪漫的领域,女人也有她特别的考虑。女人的爱好像从来都没有纯粹过,爱从来不是女人的终极目标,女人总是通过爱在寻找各自缺少的东西。相比之下,男人在爱方面还要单纯一点。男人
只是想找女人,女人却是在找男人的过程中寻找多种角色:保镖、靠山、父亲、兄长、儿子,乱七八糟一大堆。
也许,因为女人是弱者,没有能力纯粹。
“你们听听,什么乱七八糟的观点。这是几个女大学生的对话和心迹,下面还有男大学生的一段对话,你们听听……”这位老师又连翻了几页念起来:
还是在那天晚上,周京和易临风(周京和易临风俩人都是大学男生——本书作者注。)出去喝了酒。这是后来我才知道的,因为喝酒的后面就伴随着易临风和俞佳的散伙。他们喝完后都有几分醉意,在深夜无人的校园路上走着。风吹得很大,深夜的校园一片萧索,路灯照着周京和易临风,长长的影子在地上摇曳。
周京大声说:“大风,你说女人是什么东西?”
易临风笑:“女人?女人不是东西。”
周京声色俱厉地纠正:“不,女人是东西,而且不是一件东西,是很多很多东西。”
易临风说:“女人这东西……不,女人这些东西,全像这影子,你追她她就跑,你跑她就追。”
周京摇头:“女人呀,是这影子,你以为她是你的,实际上根本不是。”
易临风笑:“告诉你,对女人不要把她捧得太高,只捧到一松手能摔死她的高度就可以了。”
周京有些嫉妒:“你说,为什么你就有这么多女人,我却总是刚抓住一个就跑掉一个?”
易临风说:“别太认真了。”
周京问:“俞佳怎么样?”
“她?”易临风苦笑,“跟她在一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