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一路寻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20-一路寻欢-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奥妙就在于此。    
    游览花戏楼惟一遗憾的是,这个戏台不让上,听不到戏曲(连背景音乐也没有),想看艺人在上头模拟演出更是奢望。这样也好,清静能让人的艺术触觉更为灵敏,从而对花戏楼的木雕、彩绘、砖雕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内容和暗喻有更深的理解。    
    旅行提示:    
    亳州的花戏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砖雕、木雕和彩绘都无比精美,要仔细品赏。从花戏楼出来要路过南京巷,巷中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钱庄也可顺道一游,两层三进建筑四通八达,尤其是柜台后挂着的密押诗颇耐人寻味,表面看起来像现在银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实每个字都是钱庄内部的密码。可见要经商还得有文化才行。花戏楼前的小巷里有小摊卖清凉食品“娃娃鱼”,淀粉刨成的短丝,通透可爱,调以醋、泡菜、芝麻辣酱,颇能开胃。    
    


古香古色用虚荣建造起来的宏伟都城

    1368年对于凤阳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因为在这儿土生土长的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对于一个穷乡僻壤来说,有人当了皇帝就意味着所有的家乡人都能跟着沾光。果然,这样的期待在次年就得到了实现。朱元璋下诏以其发祥之地凤阳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于是,先后有近百万人浩浩荡荡齐聚凤阳,开始了历时六年的建设。从来没有见过世面的凤阳人仿佛只睡了一觉,就见到一座宏伟豪华的都城屹立在田畴山丘之上。“数十里外望,如峙霄汉。”让人更为惊讶的是,建好了这样奢华的都城,朱元璋并没有搬来办公的意思,他仍然在应天府(南京)上他的班。    
    或许从一开始,朱元璋建中都的目的就是用来炫耀的,炫给全国人民看,更是炫给认识朱重八的父老乡亲看,看他是如何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即使到了今天,一些尚且贫困的农村往往会突兀地立着几幢空置的洋楼,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那是外出打工富裕起来的人用来摆阔的。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为实现一个梦想只是花了更大的成本而已。    
    从地理位置上看,凤阳距南京只有百里之遥,两座都城离得这么近,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事实上,朱元璋完全有一个两全之策的,就是在凤阳建一个都城的微缩景观,这样既能满足他的虚荣,又可以让全国人民来参观,增加当地的收入。古人看来没有弄虚作假的习惯,最后建成的中都,其规模和建筑工艺都创造了中国都城历史之最,连清朝皇帝在北京建故宫时都是以中都为蓝本的。时至今日,中外历史学家仍然公认它是中国历代都城建筑的“最佳杰作”。    
    朱元璋的虚荣还不仅仅体现在建设中都上,他同样耗巨资建起了父母的墓园,大规模扩建了他曾经出家的皇觉寺,并将其改名为龙兴寺。龙兴这个名可以说十分贴切。1344年,16岁的朱元璋来到这里出家为僧,开始了云游化缘的艰辛生涯。走南闯北,过着乞讨式的生活,极好地锻炼了他的意志和体力,在风餐露宿中他还深入体察到元末中国的社会民情,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戎马生涯和开国奠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化缘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建或修缮庙宇,可是这一愿望的实现要靠挨家挨户求爷爷告奶奶来取得,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捱到朱元璋坐上龙椅,金口一开,龙兴寺就旧貌换新颜,381间佛殿、法堂、僧舍错落于山麓林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华丽的寺庙之一。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朱元璋对家乡的突出贡献,乡亲们似乎并不买账,因为劳民伤财的基础建设,只带给凤阳人一时的热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因此,凤阳花鼓毫不留情地将民间的怨气带到大江南北:“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事实上,当地人将凤阳的贫困归罪于朱元璋,是不怎么公平的。因为凤阳从来就不是富庶之地,况且老天爷还特别不垂青这个地方,不是干旱就是洪涝。我想,可能是家乡人对朱元璋寄予太高的期望,以为有皇帝的关照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当这样的期望没能实现时,于是就有了更大的怨怼。从另一方面说,朱元璋没有好的经济发展政策,或者说经济发展政策至少在凤阳是受挫了。    
    中都古城如今仅存午门、西华门和厚砖城墙数里。站在满目的残垣断壁遗址上,你就会明白,一座因虚荣建造起来的宏伟都城,从一开始就是废品工程,坍塌的命运早已注定了!    
    旅行提示:    
    凤阳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凤阳有四个文化景点不能不游,即大钟楼、龙兴寺、明皇陵和中都古城墙。全国最大的钟楼就在县城中心,恢弘壮观,只可惜边上建了太多的房屋,想给大钟楼拍个全貌都难。    
    龙兴寺就在公交车站附近,古寺早毁,重建后只有铜锅、铜鼓、铜钟是明朝旧物,其余全新。这样的新寺逛半小时就可以出来了。出城西南8公里处为明皇陵,这才是凤阳历史古迹的精华所在,可打的士前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都古城如今仅存午门、西华门和厚砖城墙数里。满目残垣断壁,容易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京沪铁路经过凤阳,但停靠该站的车次不多,游客可先到安徽省最大的铁路枢纽蚌埠站,再转汽车前往,两地相距仅24公里。凤阳到滁州127公里,有公交车和火车直达。坐汽车票价20元,途中大约要2小时20分钟。    
    


古香古色坐在古城墙上洗脚

    说寿县古城,能想起它的人可能不多。如果说淝水之战,恐怕是妇孺皆知了。这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发生在寿县东门外,也就是说现在只要你登上寿县保存完好的东门城楼就可以望见淝水之战的古战场,遥想公元383年发生在这儿的惨烈战争,感慨前秦苻坚率领的“投鞭于河,足可断流”的90万大军,试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最后却在淝水之滨被东晋谢石、谢玄指挥的8万之众打败,连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在苻坚惊惧的眼里变成了东晋的兵马(草木皆兵的典故就出于此)。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爆出的大冷门!淝水之战成了此后凡是与军事打交道的人必读的战例。    
    每个走近寿县古城墙的人都会感受到它的坚固雄伟,这座据说是全国七大古城墙中惟一保存较完好的宋代城墙周长达7147米,墙体内以黏土夯筑,外壁石基砖墙,砖石缝隙以桐油、糯米汁和石灰为浆泥,墙壁向内层层收分。以前读到“固若金汤”这样的成语,总觉得那是一种比喻,难免有点夸张。可是,在寿县古城墙前,会让你觉得已经找不到比“固若金汤”更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对坚固的感觉。当然,如果用“铜墙铁壁”来形容也未尝不可。寿县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门、南为通淝门、西为定湖门、北为靖淮门。作为游客,登宾阳门即可,因为它保存得最为完好,有城楼,有瓮城,适宜怀古也适宜观赏淝水两岸,尤其是八公山的自然美景。    
    寿县古城墙作为中国最完备的防洪古城,也是寿县人的生命墙。寿县地势低洼,四水萦门。北临淮河,东有淝水,南滨瓦埠湖,西有寿西湖,形如“井地”,按道理是不宜在此地建城的,可是古人或许是意识到这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或许是一种挑战自然的心理作祟,竟然在最易受洪水侵袭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都城。显然,一开始建造者就将它当作防洪城堡来设计,比如城墙的高度与淮河干流“咽喉峡”山口(亦称孤山)水位相对应,城门桥上石狮比城墙低一米,洪水水位一漫过狮子头,水就从孤山流入淮河,流向淮北平原,一泻千里。千百年来,寿县人不知经历过多少次水灾,可是所有的人和财物都安然无恙,如果说这是奇迹,不如说是科学!    
    最近也是最大的一次洪灾是1991年六七月间,寿县人闭城坚守,被洪水围困长达五十多天之久,洪水都涨到离城顶几十公分,到了人坐在墙上可以在洪水里洗脚的地步,洪水还是始终没能侵入寿县古城内。或许只有寿县人明白这样符合科学设计而且无比坚固的城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然,到了寿县,远不止有古城墙可看,说这儿古迹遍地也不算吹牛。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为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称帝和南朝宋国的建都地。城址下埋藏了大量珍宝,零星出土的楚金币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三。因此,游客一定得到寿县博物馆看看。博物馆设在报恩寺中,这座古寺有1300多年历史,一株与寺同龄的银杏树可以作证。大殿有唐宋木刻菩萨,或面颊丰腴、庄严静肃,或低眉默坐、逸然超脱;两旁十八罗汉形神兼备,亦是古物。寺内有展室多间,展示着古寿春数千年的文明史,有春秋蔡侯铜器、战国楚币、汉陶等艺术精品让人一饱眼福。    
    旅行提示:    
    从合肥到寿县每天有公交车,120公里的路程,大约两小时可以抵达。建议乘坐依维柯巴士,票价15元。    
    在寿县城内游览时,可坐人力三轮车,穿小巷访古方便。出城到八公山一带旅行,可包机动三轮车或打的士。八公山上除了自然风光迷人外,还有不少古迹,如淮南王墓、廉颇墓等。    
    如果对古代水利工程有兴趣的人,务必到距寿县城南30公里的安丰塘看看。安丰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集民力所建,距今已有 2500多年历史。    
    


古香古色心在廊桥上颤动

    走遍了大江南北,终于可以对着好多年轻人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其实,这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如今,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