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一路寻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20-一路寻欢-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片。    
    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老城,最妙的就是吃到各种流传了几百年、几千年的风味了。在中国,老祖宗的很多东西丢了,毁了,就是这张嘴要享受的厨艺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所谓家传秘方,通常是耳濡目染,再加上被宠坏了的味蕾需要继承厨艺来满足的结果。品尝地方小吃,是我们与古人对话最直接的方式。如果说我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很容易心领神会,其中一定有美食的功劳。    
    大理古城的原貌是不是现在这样,我不知道。不过这五华楼倒是古香古色,沧桑的痕迹都被人抹去了。站在四层楼上,可以望见苍山的雪,洱海的水。据说,古城里的制高点,通常都是用来望敌情的。只有和平时期,高楼才是吟诗作赋的最佳场所。    
    我们喜欢古代文人胜于现代文人,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们没有生存压力又能抚风弄月的生活方式;没有欲壑难填的物质诱惑,又有优游唱和浪迹天涯的勇气,而且还挺会选地方,动不动就在风景秀丽的地方题上一首诗。啧啧,神仙也不过如此嘛。在我看来,神仙就是对物欲无所求对精神有所求的人。这种人在以前的大理肯定不少。明代的彭继、李霖都可以算上,前者在《春日游三塔》中写道:“携壶踏遍花开处,明月窥人上竹扉。”后者有《登三塔寺》作证:“山上花宫水上楼,彩云城郭望中收。” 将大理古城说成彩云城郭,贴切而生动。    
    到了近代,大理的知名度是靠歌声来传播的。多少游人就是唱着“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来的。蝴蝶泉边,洱海船上,喜洲老宅,人们不要导游也会自觉地蜂拥而至。他们乐滋滋地品着三道茶,看虚拟的婚俗表演,听主婚人介绍白族婚礼上的独特祝福掐新娘,掐一把喜洋洋,掐两把似蜜糖,掐三把夫妻恩爱幸福长,掐四把是耍流氓,然后哈哈大笑,宾主皆欢。这大理古城通常都要金花带着来,不少游客对历史是漠然的。杜文秀抗清关我什么事?羊苴咩城遗址又是什么东西?逛逛复兴街买点土特产就走吧。    
    登上大理古城宽厚的城墙,我一人坐在墙头,一会儿看城外的山光水影古塔风韵,一会儿看城内棋盘式的老街古巷,那些打扮入时的游客匆忙地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我将自己想象成《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仿佛看懂了尘世中的纷纷扰扰,又仿佛看不懂。    
    待游人散尽,古城才成了明清时的模样。复兴路空了,护国路挤了。    
    大理古城有九街十八巷,护国路就是贯穿东西的百米小巷,两侧是白族风格的青瓦建筑。这儿的时尚夜晚是一群欧美游客带起来的,他们玩就玩了,还住下来,有的居然还在这里做起了酒吧、西餐生意。这些别有风情的茶楼食肆,不是欧化,就是白化,当然也有中西合璧的餐馆。从网友处得知,太白楼的菜做得好。于是,一路寻访而来,看看我吃的菜名:土豆丸子、蒜香烤肉、日式鸡排、炒饵丝、沙锅鱼、炸汁豆腐,就知道我是如何一手举筷一手拿叉的。瞧那菜谱就这德性,先英文后中文。“洋人街”看来也算名副其实。走到街上,见一小伙子站着弹吉他,一人席地敲着印第安鼓,瞧那模样像来此地赚外快的中国大学生。一曲终了,我无比热情地去搭讪时,才发现真是鸡同鸭讲,人家说的是日语。扔五元钱在篮子里,走人。    
    按理说,白族的小楼小院拿来做酒吧、茶吧、Disco舞厅,应该格格不入。老外看来审美不算差,以青竹、绿藤、蜡染和扎染布艺来装饰吧橱、桌椅、沙发,墙面挂着竹篾编织的鱼篓或簸箕,加上古老的吊灯,看起来也挺谐调。在唐朝酒吧,一面墙上贴满了旅行者的照片和MESSAGE。我看到一张纸条上写着:“咖啡、烛光和音乐,王锋、小凤和永远的爱情,等待再次回来寻找时间村落里的两个人。”更多的纸条是英文、法文的,他们或为往日感叹,或为未来相约,以独特的方式抒写着与自己有关的浪漫故事。    
    悠闲地半躺在藤椅里喝着啤酒,读着书,看着街景的老外们,简直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难道真像网友说的,大理是走遍天涯的旅行者肉体和精神的终极家园吗?    
    旅行提示:    
    大理古城离大理政府所在地下关13公里,如果你对历史古迹和享受时尚之夜感兴趣,最好下榻在大理古城里的饭店,建议在护国街附近找一家旅馆,那里也有二星级的酒店。    
    如果住在下关,坐4路、8路公交车,约40分钟可到达大理古城,若坐中巴或的士,约30分钟可到达古城。游客在大理古城内游览,主要靠步行,亦可租自行车。大理古城的民族工艺品不算便宜,但可以侃价。    
    若时间允许,大理附近有两处著名景观不能不看。一是鸡足山风景区,距大理市103公里,这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圣地;二是巍宝山风景区,距大理市60公里,包括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巍山古城和巍宝山道观等。    
    


城韵乡音妖冶的西双版纳

    一    
    在空中看西双版纳,望见的是澜沧江的柔情万千、橡胶林的莽莽苍苍、傣家竹楼的星星点点,眼底的绿令人晕眩,压根儿不尊重你的反应就铺盖了心田。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像一首魂牵梦绕的老歌。    
    西双版纳看起来就像植物园,所有的人和动物都生活在里边。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一种草,居然可以跳舞,好神!难道生活在爱跳舞的傣家女子中,草也变得妖冶了?这种被叫做“风流草”的植物,在七千多种植物圈里算不上名贵。可是,它会跳舞,这就不得了。在娱乐至上的年代里,它注定要成为花草中的明星。在勐仑植物园,我终于看到了名气很大的 “风流草”,一茎长着三片叶子,一长两短,娇小得让人怜爱。想看它跳舞,你还得给它唱歌,尤以情歌为佳。听到歌声,它原本耷拉着的长叶就会平展开来,两片小叶子便上下跳动。植物学界对这种草能跳舞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只是推测这种草的植物神经特别灵敏,一旦受到阳光、声音的刺激就会扭动。    
    西双版纳众多树木中,也有很奇怪的品种,铁刀木就是其一。铁刀木俗名“黑心树”,当地人说它是一个土司变的,为自己生前作恶多端而忏悔,死后就变成树让乡民砍来当柴烧。甭管这种传说的可信度,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铁刀木易燃耐烧,火力大,炭火好,而且屡砍屡长,生命力特别强。砍剩的树桩,不久又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嫩芽生长很快,不久就长成比碗口还粗的枝条,所以铁刀木的形象看起来特别扎眼,往往是一株粗壮的树桩上并列生长着许多“小树”,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    
    二    
    在西双版纳的翠色葱茏中,穿着艳丽的傣家女子永远是最生动、最迷人的风景。她们穿着紧身窄袖的短衫、花色长筒裙,走起路来摇曳生姿,像阵阵柔风中的凤尾竹。    
    我有点纳闷,傣家女子个个身材窈窕,就是没见到胖的,那身段被长及脚背的筒裙一裹,俊俏飘逸的美感总在挑战着男人的理智。其实,说穿了,筒裙就是一块大大的花布,穿时在腰间一折,系上银制腰带就成。这玩意儿还一裙多用,比如将它摊平,系上两根绳子,就成了婴儿的摇篮。什么叫聪明?看看傣家女子的筒裙就明白了。更浪漫的是,澜沧江畔的夏日,一群发髻上插着牙骨梳子的傣家女子提着筒裙下摆步入水中,筒裙缓缓提高,身子也缓缓为水所没,最后筒裙就扎到了头上。这像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慢镜头,摇着摇着就让你云里雾里了。    
    在勐海县附近的景龙村,黄昏时我敲响了一户傣家的院门。一位大嫂级的美丽女子将我迎到火塘边,聊着天,她手中还不停地炸着辣子鸡。傣族是一个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男人关心时政,热衷宗教活动;而女人则是地道的管家婆。她可以不征求丈夫同意,就留我吃饭,看来确实有点权威。在酸牛筋、炸青苔等傣味飘香中,我与这一家四口人吃了一顿令人难忘的晚餐。    
    用手抓着糯米团往嘴里送,感觉就像回到了儿童时代。大嫂介绍她做饭的过程,有点趣味。每天清晨鸡鸣之后,她起床燃旺火塘,烧水做饭。一天要吃的饭就在这时一次蒸好,并用香油反复揉捏后装进竹筒,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糯米饭更香,二是弄饭团吃时不粘手。男主人笑笑说,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火塘边坐下,点燃一斗草烟,欲仙欲死地吐纳着,一直待到妻子将饭煮好,才起身去洗脸。做傣族男人比做汉族男人好哇!我羡慕着。男主人好奇地问:“你那儿不是这样的吗?”    
    在勐海县城,我为了民俗摄影而去了民贸市场,市场里色彩斑斓得让我很吃惊。平行的摊位摆着芒果、香蕉、石榴和叫不上名的瓜果,也摆着龙爪菜、洋芋、竹笋和叫不上名的蔬菜。因为有阳光,本来打扮鲜丽的傣族女子纷纷撑起了花伞,这种炫目的场景哪像锱铢必较的菜市场呀?这简直就是时装超市嘛!直到香茅草烤鱼的香味随风飘来,我才有所清醒。    
    七月是亚热带的雨季,可是午后的暖风还是有催眠效果的。在景洪到勐腊的汽车上我昏昏欲睡。双眼 中,猛然被田野上播种的画面所振奋。只见一长排的傣家女子在水田里俯腰插秧,依然是花色缤纷的筒裙,依然是顶髻插梳的头饰,即使在最辛劳的耕作中,她们也没忘记自己是“金孔雀”的化身。可想而知,要是在月光下,凤尾竹中,她们该是何等风情万种。    
    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    
    轻柔的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多少深情的葫芦笙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    
    月光下的凤尾竹,那不仅是一首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