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有影响力的书-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反击;她完全以客观现实和个人私利为出发点的哲学观和伦理观,也难免被某些人讥为庸俗与势利,但即使是她的论敌,大概也不能否认她在普通美国大众之中的影响力。如果说潘恩和富兰克林塑造了美国精神的话,那么兰德无疑保证了这种精神在20世纪没有偏离方向。在美国,她关于自私的美德的论述深入人心,她相信通过每个普通人的努力,“人类能够获得一种正当、人道的生存方式,而且正义是至关紧要的”,而她自己的个人生活,则成为兰德哲学的一个典范。
  现在我们阅读《致新知识分子》和《理性的声音》,在对兰德的勇气表示钦佩的时候,恐怕未必有一种太强烈的震撼感觉——和同样在今年过百年诞辰的萨特不同,兰德哲学不指向人的精神生活,更没有想要在人的精神中引爆什么思想炸弹,她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在意精神、灵魂、理想这些概念的存在——兰德的文字简简单单,和潘恩有点儿一脉相承,她叙说的似乎只是最明了的常识:人们要依靠理性在现实中为自己牟取利益,社会要以理性为依托自由运转,面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或者强权的可能性,要不遗余力地斗争。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全力论证理性的自利主义是道德的,《致新知识分子》选录了这本小说里面的一个章节,以雄浑的笔触论证了金钱的伟大,所有因为金钱而产生的罪恶只不过是因为人们没有按照理性的自利主义行事。
  阅读兰德的著作有时候会让人想到那些早年的机械唯物论者,他们曾经最早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唱起颂歌,和他们相比,兰德对文明的歌颂要来得更彻底,也更激烈。
  在操作层面上,兰德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批评政府,在她看来,美国政府影响了公众的自由生活和自主选择,而在思想层面上,兰德更是从来没有停止对当代知识分子的攻击,认为是这些人带来了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幻灭。在《致新知识分子》中,兰德分析强权的结构就是阿提拉(古匈奴国王,代表保证)和巫师的结合,而在商人击败阿提拉之后,知识分子却未能承担起取代巫师的责任,对此,她只能寄希望于她的读者——新知识分子。
  兰德自然是勇敢的,她对于理性和自由的鼓吹也足以撼动人心,但是换一个角度,以兰德和她的哲学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声音却也并不总是那么完美。在阅读兰德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感觉到,兰德把精神的失落归之于知识分子是有些过于严苛了。虚无主义横行,是因为社会确实存在问题,换句话说,兰德以纯粹理性和现实为基础构建的王国即使在美国也从来没有存在过,在最好的情形下,人们也只能努力去接近那种理想状态,要真正实现,几乎没有可能,更不是以知识分子的力量就能解决的。从这点出发,新知识分子或许很难诞生。
  可以想像,如果不是兰德在21岁的时候离开前苏联,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根本就不会有那本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了。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影响了兰德作品在美国社会之外的有效性——兰德的描写离其他国家的现实语境太远,她对理性的推崇也忽视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多样性。不过就像兰德本人一再坚持的那样,她的写作不是为了要建立一种新的宗教,而是要触发人们的思考。每个人都有思考和选择的权利,兰德给出了底线,剩下的要靠人们自己去寻找。
  在佩可夫为《理性的声音》撰写的后记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兰德在去往兰登书屋大楼的路上突然感慨万端,在被拒绝了许久之后,她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即将由兰登书屋出版,这时候她忽然转身对佩可夫说:“永远不要放弃生活中那些你想要的东西,为之奋斗是值得的。”这一刻,佩可夫在兰德的眼神中读到了幸福,而作为读者,或许可以从兰德的这句话里面找到一点力量:她描绘的美好社会虽然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之下,人类正向那样一个目标靠近。


束星北:一位天才的陨落


  束星北:一位天才的陨落
  《束星北档案》
  作者:刘海军
  版本:作家出版社,2005年1月
  定价:36。00元
  □书评人一泓秋水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生于江苏省南通唐家闸掘港村。1924年毕业于镇江润州中学,当年进杭州之江大学,翌年转济南齐鲁大学。1926年4月自费赴美留学,入堪萨斯州拜克大学物理系。1928年10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师从理论物理学家E。T。惠特克和C。G。达尔文。1930年1月获硕士学位,随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1930年9月返美进麻省理工学院,师从D。J。思特罗克教授,任研究助教,并继续研究生学习。1931年5月再获理学硕士学位。“九·一八”事变后归国。1932年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
  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转向大气动力学研究。当年,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物理系气象组转入海洋系,束星北任海洋系气象研究室主任。1955年肃反运动中被停职审查,审查结论为没有反革命历史问题,公开宣布取消政治嫌疑。1957年反右运动中又因对肃反中的错误做法提出坦率批评并提出遵守法制问题而受到批判,1958年被错定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管制劳动三年。1960年转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继续管制劳动。1978年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开展海洋物理研究。1979年得到彻底平反,完全恢复名誉。1983年10月30日病逝于青岛。
  作为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束星北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和才华,从他获取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硕士都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可见一斑。束星北唯一的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程开甲说,那个年代,像束星北这样集才华、天赋、激情于一身的教育家、科学家,在中国科学界是罕见的,他的物理学修养和对其内涵理解的深度,国内也是少有的。
  正是由于上世纪40年代经由束星北的教导和帮助,李政道才建立了对整体物理的认识和了解,终身受益。意味深长的是,束星北一生重要的学术成就都是在50年代之前取得的,那之后他虽然转行,在气象学方面出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只是一个开始,无法与他物理学大师的身份相匹配。在束星北身上,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不仅消耗了他生命的能量,而且浪费了他最宝贵的几十年光阴,这些横逆和风霜雪雨犹如一张难以逃遁的天罗地网,牢牢地缚住了“第一才子”,使他的智慧无从施展,最终,尊严和人格也荡然无存。及至平反昭雪,落实政策,他已是七旬老者,虽胸有大志,但无奈英雄迟暮,留给他的时间已极其有限。更让人心寒的是,在生前,他向青岛某学院捐赠遗体,当时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遗体捐赠仪式,而他死后,却因为领导班子“大换血”而被遗忘,遗体被搁置半年之久,被人想起去看时已腐烂不堪,最后被两个大学生草草掩埋。命运在他身上显示出了难以置信的残酷无情——不仅让他生前饱尝了政治风暴,感受到了极度的苦难和艰辛,而且在死后也毫无赐福之意,让他最后一个心愿也落了空。
  那么,是什么原因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他晚年的时候曾经反思,自己的才华、学识各方面都不逊于王淦昌、竺可桢,但恰恰是他们两人在专业领域做出了突出成就,而他自己却一直在被批斗、改造甚至为了生存而苟延残喘,这其中的症结在哪里?
  除了时代的背景和不可抗因素,束星北桀骜不驯的性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天才的自负和孤傲构成了束星北锋芒毕露的秉性,他蔑视和憎恨平庸。而另一方面,他的科学精神和良知又使他坚持自我,既不善于看风使舵,也不屑于挖空心思应付上上下下各种复杂的关系,这些因素也正是他日后命运的祸首。在专业领域内,束星北才华横溢,位于象牙塔顶尖,这使得他不能容忍同侪的些许错误。
  1952年年底,北大物理系一位教授来山东大学作学术报告,讲了50分钟后,束星北走上讲台,直言其错误百出,然后在黑板上写的公式上打叉,并解释错在哪里。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人们可以说,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十分可贵,没有半点妥协与忍让。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束星北的个性显然过强,即便是纠正别人的错误,显然也存在着更为良好且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天才的自负使他在理论物理中纵横驰骋,出类拔萃,同时造就了他眼高于顶、率意而为的个性。
  由于他毫不顾及政治气候,也没有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这使他注定要充当历次运动的箭靶,为千夫所指。他一次又一次昂起高贵的头,又一次又一次被不可逆转的力量所重压。反复多次之后,强迫的改造以及从精神到肉体的双重奴役,终于使智慧、理性的束星北“认错”了,如同那个时代要求的那样,他开始批判自己。1965年2月,他甚至主动申请长期刷茅房,在思想小结中,声称“越刷越起劲,越刷越愉快”。写思想总结、检查汇报成了束星北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他在1978年之后还下意识地写检查,自我批判。过去的创伤对他的心灵伤害太深,以致他无法完全摆脱。
  在我看来,“科学界的陈寅恪”的称号并不足以概括束星北的全部。如果说陈寅恪是以沉默的方式来捍卫了自己的独立性和人格尊严,那么束星北则是以顽强的抗争向蛮横和愚昧宣战,最终他虽然落败,但是他的铮铮傲骨和人格风范并不比陈寅恪稍逊。作为物理学家的束星北虽未取得很大成就,但有李政道、吴健雄、程开甲等弟子,已经足以可以说明他在物理学教育方面的成功。而在作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