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nba》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亲历nba-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场上的大屏幕上放着〃海军上将〃罗宾逊的身影,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康柏中心出现,大巴默默地投篮,眼睛中带着一些寂廖。    
      那是最后一次在康柏中心见他,上车之后,还看见他在车上对我挥挥手。。。。。    
      圣安东尼奥马刺终于所向披靡地进入了季后赛,直至拿下总冠军,每天打开报纸,都能看见关于邓肯、罗宾逊或是帕克的采访,电视上,那些人群当中,穿着休闲服的大巴,还是那样热情地向队友击掌加油,我会一直找寻他的身影,有时直到看到他渐渐被人群淹没。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年当中我得到了什么,也许有人觉得不值,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这样伟大的球队一起,经历那么多事情,〃大巴这样说道。当他再次签下多伦多猛龙,启程前往时,我是惟一在机场送行的记者,他背着那个LV的包,匆匆地和小女儿走进安检的地方,就在同样的地方,我还能记得他第一次赴美时的〃大呼小拥〃,那些喧嚣,分明被隔在那些长长的日子和等待之外了,还好当他转身时还有笑容,虽是淡淡的,但却像秋末树梢上那缕阳光。    
    


第五章窈窕淑女美利坚好逑 

      有时候在美国,人肉像是一种随心所欲疯长的植物。    
      美国人steve向我解释说,之所以大多数的西方人认为东方人都是美的,就在于东方人大多数线条较细,身材苗条。就在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古人所云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第一次跑客场就让我见识了一下:很不幸的是,那天我在飞机上的座位是在中间,左右两位皆是体重严重超标人士,尤其是左边一哥们,肚子顶在了座位的护栏上,仍然毫不客气地越过属于他的疆域,〃肉袭〃而来;右边的大姐,则带着浓重的体臭,一路上,只觉得坐不如站,站不如死!    
      在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这个窈窕二字更是成为成千上万的妇女同志孜孜不倦向往的目标。平时走在北京的街头,看着一个个被北方的面食〃发酵〃起来的杨贵妃们,我已是暗自窍喜:可算显得我苗条些了!而来到美利坚,更是狠狠地开了眼界,因为美利坚的淑女们(广义到人们)的体形,非将眼睛睁大了不可,否则只怕180度的视角也看不过来,尤其在赛场上,经常都会看见许多肥硕的人们挤在人群当中,还自顾自地大嚼特嚼那些高热量低营养的垃圾食品。但是据说美国不能对这些肥胖人士有所岐视,美国超重人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在世界的肥胖人士比例上也稳定在了前三甲。因而在美国,对有的超胖人士完全是像对待残疾人士一样,否则人家完全有可能将你告上法庭。    
      后来见到了一个在美国的中国朋友,这个女孩属于典型的苗条型(当然这样的女孩在中国遍地都是),可是她告诉我,她经常都买不到能穿的衣服,她的尺码在美国竟是最小码的0号!到了奥克兰,天冻得要命,我自己不得已去买裤子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只能穿得下那些看上去最小号的,等好不容易买上一条合适的以后,穿上两天,简直就变成了〃超级低腰裤〃,那几天我的习惯动作就是乘人不注意时,不时地去拉拉被地心吸力强烈吸引的牛仔裤。    
      一次因为有事去坐公车,经过一站停下来的时候,正百无聊奈地看风景,只觉得一个庞大的山形移将过来,抬头一看,古龙书上所形容过的〃肉球〃出现了,第一眼看过去,除了清晰的五官,我几乎不能分辩哪一块属于她的手,哪一块属于她的腿。在心里掂量掂量了她的那条裤子,感觉我起码节约了五条这样的布料,而这老姐手里拎着一包菜,走两步就能听见她粗重地喘一下。没过几站,这位老姐就打算下车,只见她左一步,歇一下,右一步,歇一下。全车人民都望着她艰难地行走在下车的路上,就恨不得上前替她走两步算了。可是,看上去,她被属于他身体的部份挡住了视线,根本就看不清下车的路。更没法迈下台阶,她很有些不好意思地抹抹汗,再一脸无奈地看着司机。司机师傅一脸严肃(估计也是憋的)地走到车厢,让她坐到了专为残疾人准备的轮椅,然后启动一个特别的门,让她从残疾人通道〃滚〃了下去。看到她慢吞吞远去的背影,不由得让人心生感叹,人的肉有时候是一样多么能够随心所欲疯长的〃植物〃。    
      不过超级胖子像洪水一样泛滥的美国绝对属于一个〃生命不止,运动不息〃的国家。    
      这个概念是从踏进美国土地的那一天开始形成的,去参观美国人居住的一幢幢小楼时,就可以看见许多人家的门口,都自己修了个篮框,仿佛就和屋外的垃圾筒一样普及。坐着朋友的车缓缓进入加利福尼亚的高原地区时,我的耳膜不断地产生飞机上的那种隔膜效应,可是环顾四周,却总是能看见一些穿着帅气的赛车服的人,顶着烈日,缓慢而坚定地以专业的姿态在做爬坡运动,原本以为这都是些来训练的专业运动员,后来才发现这些人中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朋友在身边解说,这就是热爱运动的美国人。    
      我认识的美国朋友,几乎全都是〃万能运动家〃,从篮球、溜冰、滑水、冲浪到冰球,几乎没有他们不会的运动,他们最喜欢的运动方式之一,还包括驾车去郊外,然后再背上行李自助爬山。为了运动,他们经常会自掏腰包一大笔钱来购买装备。在中国作代步工具的自行车或者是行走,实际上也是他们的时尚运动之一。    
      漫步在大街上,会发现美利坚人民很容易就能融入一项运动,无论是海边冲浪、滑雪、打篮球等许多项运动,都像在中国的乒乓球一样简单。不知道是否因为此,几乎各项运动都能在美国找到拥趸。想想美国那些随口就能道出的体育明星,阿加西、泰格伍兹、乔丹、琼斯。。。。。。几乎各个行业都有。漫步在任何一个小城,都能找到与当地的棒球队、篮球队有关的专卖店,这些专门店装修十分精美,里面的纪念品从钥匙琏、皮包到签名的衣服不一而足。    
      我朋友steve的儿子被吸收加入他们学校的棒球队,为此他竟然丢下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坐十几个小时赶回去捧他孩子的场。体育在美国人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这样的事情对家长来说是件无比光荣的大喜事。(类似于我们中国孩子考入北大清华一样)。每个大学对学校球队成员都有特殊的奖学金。报纸每天都有体育专栏,体育新闻也在电视上专门播报。    
      后来才发现,每天看报纸、上网、看电视,都会看见一大堆的瘦身、减肥广告,在美国瘦身减肥事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狂赚钱的事业。更为夸张的是,美国国税局已承认肥胖是病,并表示将开始容许纳税人将减肥支出列为医药费用扣除额。有时候会暗自嘀咕美国的商人是否早就联合了起来,一边以各种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吸引大众,另一边又以健身产业来支撑着这些抗拒不了的食欲。    
      尤其是那些NBA的职业球员们,为了追求〃苗条〃的身形,更是得付出巨大的〃心血〃:比如痛苦的奥胖,这么多年以来却一直在和减肥而挣扎,稍一不注意,他老人家就在美食当中迷失自己,其结果就是身形越来越庞大,他那根脚拇指永远因为负荷不了他庞大的体重而发炎、动手术、发炎。。。。。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而奥胖减肥的消息慢慢成为媒体和球迷们所津津乐道的谈资。为了减体重,奥胖甚至专门高薪聘请了一位训练师专门指导自己进行训练,根据他的身体状况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套新的训练计划和更科学的饮食标准。两人每周工作五到六天,每天两到三个小时。从科学一点的角度,他们要求的减肥不是看体重的数字,而是希望增加肌肉,控制体重,具备更大的力量。像马龙和斯托克顿这样的〃老家伙〃之所以四十岁了还能维持一身腱子肉,身轻如燕地运球上篮,且身上无伤无痛,就是是因为对运动疯狂的持之以恒。    
      有时候看到那些疯长的植物们,再看看奔跑在场上的这些体格优美的肌肉男们,会让人觉得,运动是怎样的一种魔力。。。。。。    
    


第五章成长的烦恼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    
      2003年3月1日    
         
      姚明已经慢慢地学会了适应这场〃生活秀〃。    
      记得提起1994年第一次看到NBA的比赛,他的眼中仿佛还充满着孩子般的憧憬〃当时印象很深,看上去,那就像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时光流转,一程程的比赛似乎填满了生活的每个空隙,还没来得及看到休斯敦的花开花落。    
      〃kolin,你能问他们什么时候才是最后一张吗?〃姚明终于问着近处的潘克伦,眉毛有少许不耐烦地扬了扬,时针走到2003年的3月1日,眼前的他已经是NBA〃炙手可热〃的球员了,他的广告宣传采访从来没断过。因为那张信用卡的广告,整个联盟的人都懂得用〃you;you〃来调侃姚明。    
      刚刚从客场回来,姚明度过了〃广告的一天〃,从开会到训练,从记者采访到接受体育画报策划的和休斯顿一个叫做〃男孩女孩俱乐部〃的孩子们一起,拍下了一系列不同表情的照片。    
      地上围着一群不同肤色和种族的小孩子,瞪着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个著名的叔叔,他们是挑选出来的幸运学生。每个人都手拿一张纸,上面写着想问姚明的问题。和孩子们一起,姚明竟然像参加宴会一样〃紧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