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的手掌去和姚明相击以示鼓励,记得在火箭主场大战湖人那次,他甚至身穿yao bear 11(姚小熊11)的可爱球衣。可当姚明大摇大摆地在众人仰视的目光中走过去时,他甚至连抬起头的力气都没有,那头卷曲的湿漉漉的头发就那样淌着汗,有人上去想要和他合影,他却猛地一摆手,示意将道具重新戴上再照,那个道具仿佛有一种魔力,在那下面,他才又再是那个可爱恢谐的大熊了。
然后,许多次比赛结束,我都看见他默默离去的身影,脱下那层道具,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了,好像只有我这个好奇的人记住了他这张脸。他脸色有些黯淡,衣着也不光鲜,拿着自己的小包,可他就那样低着头,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玩具,没有一个擦肩而过的人给他微笑。
每每我指给中国记者看大熊的扮演者时,似乎他们都很难相信想像和现实的差距。
在美国,公民可以享有很好的福利待遇,如提供给失业者津贴什么的,但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份人挣扎在温饱线上。这个号称在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据说有多达2300万人需要申请食品救济。在那些鳞次栉比的别墅一片片晃过时,我们也能经常看见公路两边,隔三差五就是一个homeless(无家可归者)手举着牌子〃讨要〃一杯啤酒钱。
而大熊显然成了火箭的招牌之一,后来去过许多的球队,都找不到一个外型像他这样cute(可爱),又如此机智诙谐的吉祥物,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像CLUTCH这样有着疯狂的激情。到赛季几乎结束的时候,火箭甚至印发了许多的大熊宣传画,场边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而大熊在排好队的孩子们面前,郑重其事地签下自己的名字-那是设计成一个熊掌的签名,简直可爱之极!
后来又来了许多的中国记者,他们每个都迅速地热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大熊,并且和他合影,不知道为什么,我却每次都不愿意靠上前去,我总想起那句话-
小丑总是一只眼睛在笑,另一只眼睛却流着眼泪。
注解1:CLUTCH是只大熊,他是火箭的吉祥物,曾经在姚明拍摄的打太极挙的广告片中出现过,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搞活赛场气氛,娱乐每个球迷,最擅长作弄球迷。
注解2:TURBO是火箭人,他是火箭的另一个吉祥物,他主要是表演一些高难度的弹跳扣篮动作,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杂技表演。
第二章NBA的“写食主义”
尽管那些冰冷的、甜得发腻的、半生不熟的美国食品是我们不得已的选择,但是那些沉闷的比赛中,那些饥饿的场边,那些漫漫长夜中,它们的确曾经温暖过我们的胃,也点缀过我们那些乏味的日子。
2003年1月5日 休斯敦
回到中国以后,身边的朋友突然发现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美食主义,除了整日里拉着众人带我去满京城寻觅美食之外,甚至会〃走火入魔〃到购买有关美食的书。
一切应该追溯到那些在NBA的美国往事当中。
从第一场采访NBA开始,颇有些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场馆竟然提供晚餐。走入火箭所在的康柏中心,换好每天的Media pass(媒体采访证),签个名,就可以索要一张小小的ticket(餐券)。
然后,循着香味的牵引,每个记者都会轻车熟路地走到专为媒体开设的餐厅,有了那张券即可免费就餐,尽管忙过一天的记者早已是饥肠辘辘;但在这里还是很难大快朵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美国人比谁都懂,既然是免费,也就是几个盆里装着即没有卖相也没有〃吃〃相的菜:像是喂兔子的蔬菜沙拉、煮熟的土豆、不知所谓叫不上名字的熟食。
后来去达拉斯采访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同样是为媒体准备的工作餐,交出五美金,桌子上摆开一长溜的美食:酥软的面包、七分熟的牛排、美味的冰淇淋。。。。。。那一次采访之前直吃得我肚滚腰圆。
印象当中只有一次,大概是火箭连胜几场之后的一次,等我们早早来到工作室的时候,竟然发现了美国人〃惟一〃擅长做的奶油蛋糕和黑巧克力蛋糕,可是早被一抢而空,只剩下小半块状孤独无助地躺在盘子里,说时迟那时快,在一个瞪大了眼睛的老美面前,我将剩下的蛋糕一扫而空。后来才发现,美食的走向似乎和球队的成绩有很大的牵连。因而常常都不由得有些懊恼为何姚明不前往圣安东尼奥马刺或是达拉斯小牛(常规赛成绩排在西部第一)。其实并不独火箭一家有这样的举措,达拉斯小牛的老板库班就立下规定,如果哪天他们球队的比分达到一百分的话,那么全场观众都可以得到一份〃恰鲁帕〃-一种墨西哥馅饼。2003…2004赛季,火箭队总经理道森也终于在主场迎战丹佛掘金前许下诺言,〃只要我们在主场比赛时的比分超过100,而且赢球了,那么每位现场球迷就能得到一个免费汉堡包。〃
不过和中国人的美食相比,那些所谓美国美食实在不敢恭维。我的一个ABC(美国出生的中国人)的朋友曾经〃深恶痛绝〃地对我说:〃我就不明白中国人怎么那样抗拒接受外来食物,他们似乎走遍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只会一成不变地去寻找中国食物。〃我对此颇不敢苛同,越南米粉、墨西哥菜、法式牛排我都有尝试,可那些大餐们却从不曾在我的美食的记忆中占据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工作室里的饮雪碧、可乐、矿泉水和冰块可以任意领取,任何一个场馆都相同。不过NBA有个古怪的规定,如果拿一次性的纸杯或是现场喝都行,就是不能将罐取走,据说是为了防止将这些〃武器〃扔上场地。想到在国内看比赛的间歇,为了买一瓶可乐而挤在人潮当中〃起起伏伏〃情景,禁不住会让人感叹,人生的幸福感觉,不过如此。
当然,在场馆中也为球迷设立了无数的快餐店,多是卖热狗、汉堡、薯条、爆米花、啤酒类的食品,价钱比外面稍贵一些,看着人头攒头的样子,仿佛人就会多了些胃口。有意思的是,美国人的爆米花多是一大包那种,甚至还有人举着简直就是桶装的爆米花,看上去就十分有吃相,口味也分为咸和甜两种,看着满场馆的人大嚼特嚼,我们也禁不住尝试了一次,想不到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我们终于心悦诚服地表示,这该是惟一比中国做得好吃的东西。
中场休息的时段,都会看见老记们行色匆匆地赶往工作室,除了去领一份技术统计之外,〃众人皆知的秘密〃就是那里有火箭队派发的饼干,一般分为两种:巧克力的和果仁的,因为数量不多,只有两盘,动作慢的往往只能〃望饼止饿〃。中国记者大多身形瘦小、行动迅速,还懂得〃传帮带〃,所以往往能看见场边匆匆走着几个中国记者,嘴里嚼着,手里拿着,也于是在休斯敦的几个月当中,我能得以每天都品尝到这顿中场小吃。
其实大多数的人都并不在乎是否节约了几元的饭钱,因为那些食物不管是称心的也好难看的也罢,至少采访比赛之前,你总是能感受到有人在关怀着你的胃和工作状态,也许他们太知道,〃人是铁,饭是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NBA到了日瑧成熟的阶段,他们比谁都明白:为媒体服务,也就是为自己服务,否则每年的转播哪来那么高的收视率,哪来那么大的知名度。投之以李,报之以桃这个道理〃资本家〃们比谁都懂。
或许被NBA免费午餐〃宠〃习惯了,记得后来和我同住的陈敏从盐湖城客场归来后,兴冲冲地掏出一盒曲奇饼干,说是场地上的小女孩派送的〃太好吃了,我应该多拿一盒的!〃她兴奋地嘟哝着。后来经过我们侦察发现,那都是些打工的学生拿来募捐的饼干,一般拿了就要给钱的。这一事实让她为此羞愧了一晚上,从此对场地的美食心有戚戚焉。
林林总总,以上差不多就是在NBA的〃写食〃了,有人在书中感叹着美食,赞扬着美食,让我觉得有时候选择一种美食就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尽管那些冰冷的、甜得发腻的、半生不熟的美国食品是我们不得已的选择,但是那些沉闷的比赛中,那些饥饿的场边,那些漫漫长夜中,它们的确曾经温暖过我们的胃,也点缀过我们那些乏味的日子。
第二章遇见百分之百的教练
直到回到中国后很久,总能想起这个让人尊敬的老人来,他是惟一我在NBA全面接触过的教练,而一想到他,就会想到在那个窒息的时刻,一直都盛开在他脸上的笑容。。。。。。
2002年1月7日 休斯敦康柏中心
没想到,鲁迪(注1)见到我的第一面就给了我一个热情扬溢的big hug(结实的拥抱)。
早在上半年世锦赛的时候,我就采访了这位姚明的未来主教练,记得当时我们是在P。F CHANGES完成的采访,那是全美最大的连锁中国餐馆,说实话,里面的口味实在不敢恭维,那些面饼卷起来的东西简直让我难以下咽,倒是这位神奇主帅,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还饶有兴趣地向我介诏着那些他耳熟能详的菜。不过他近似贪吃的动作让我有些微微地松了口气:至少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丝热爱中国东西的影子了。
还记得那天阳光很好,投射在餐厅的玻璃,有些斑驳的影子,我们出门的时候,大街上的人居然很轻易地就认出了鲁迪,印弟安那波利斯是座偏远的小城,居民们显得有些羞涩而朴实,勇敢一点的会上来索要签名或合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走在离鲁迪远远的地方,涨红了脸,遥远地举起手来:〃Good luck to 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