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读者 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意林--读者 丛书-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担心梯子可禁得起,架得可稳。你停下来紧抱着梯子,不敢上下望,左腿莫
名其妙、无法控制地发抖。
最后你克服了那一级,缓缓地一级一级爬上去,终于到了梯顶。可是你
仍两手紧抓梯子,以保性命,又怎能腾出手来刷漆呢?但你终于办到了。你
战战兢兢地开始工作。天色晴朗,阳光灿烂,油漆刷在干燥的木上立即干了。
你吹着口哨,心情开朗,积极地把工作做好,忘记了那高度。
你从这件事可获得重要的人生教训:无论担负什么责任较重的工作都会
害怕——怕得很,可是一放手去干,就不怕了。
安度人生
许多人生问题,可以每天逐步解决,无需寻求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譬如做工,虽然上班会花掉人大半生时间,但终不失为心安理得地求温饱的
好方法。大部分其他的方法:投机、偷盗、赌博或干其他犯法的事,以满足
欲望,,总比安常处顺地每天上班工作冒险得多。人们千方百计求发达于一
次一时,为此而花的时间,一般不比上班做工的少,但担惊受怕的时间却更
为多。
为了自然界
已故女作家卡逊女士所著《寂静的春天》,是最先提出警告说人类必须
与所有野生动物共存共荣的一本书。数年前记者访问她后记述:
谈话间,她忸怩地对我说,她在海产实验室中,每天从潮涨积水中汲取
一点海水,用显微镜观察海水中的微生物。不过她用几乎是抱歉的语调说,
她事后会把海水倒回海里。我忍不住表示,就算不把一羹海水倒回海里,也
不见得会影响大自然的平衡。
卡逊女士露出难为情的样子说:“如果这也令你惊奇,我就更不好意思
告诉你其余的事了。为了要那些微生物能够生存,我把它们送回海时,潮水
的高度一定要和我汲取时一样。因此我往往要拨好闹钟,穿起晨袍和拖鞋,
用手电筒照明把样品送回海里。有时这段路很苦,尤其是在下雨的晚上。”
知足之道
知足之道,就是能够感到至少某日某时的生活是美好的。这种感觉的来
源,往往非常简单。
艺术家吉宾斯做了一套长凳,放在花园里,他写道:“我坐在凳子上歇
息,可嗅到新锯木料和刚刈草地的混合香味。梨树上有只画眉在歌唱,一对
金翅雀在郁金香丛里觅食,还有一只黄蝴蝶翩翩飞过。看哪,那多美好。”
梭罗有一次坐在华屯湖畔的茅屋里听雨,他写道:“今天的绵绵细雨替
我浇了豆畔,把我留在屋里。它并不令我感觉沉闷阴郁,反而对我有好处。
我有好些愉快的时光,都是春雨或秋雨连绵时在屋内度过的;狂风怒号,大
雨倾盆,淅沥不停,使我的心境一片宁静;黄昏早临,清夜加长,许多思考
都在此时细加琢磨推敲。”
自然的节奏
世界各地的森林都有一段寂静的时间。虽然只有少数人类睡午觉,但是
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到了下午都停止活动,稍事休息。通常下午1 时到3 时,
几乎没有野生动物在走动。假如你在那个时候打猎,不如放下枪打个盹儿。
假如你在河里钓鱼,情况也是一样。也许这种休息的本能就是大自然防止动
物患心脏病的办法。
神 木
把我们的民族和社会比喻为一棵神木的躯干的话,作为一片树叶子的我
们,在枝头上的时光,我们只有努力经营光合作用,当我们飘落于地的时候,
我即是肥料。我们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神木的躯干则是每一片叶子的
努力和尽职。5000 年的神木,就意味着有5000 梯次的发芽和落叶。
想不通
夏夜,来到海边一低平岬角,三面环水。极目远眺,遥远的地平线与天
边相连。密密繁星在夜空里辉耀闪光。远处岸边小屋里燃着几盏灯光,这是
人烟踪迹的唯一提示。我与遥遥群星独独相对,溟濛银白的天河泻流天空,
各星座图案清晰,明亮突出,一颗炽焰晶亮的行星低挂在地平线上。
我有时真想不通——倘若此景百年一遇,脚下这块岬角定会使观者蜂拥
而至。可是,年年月月中无数个夜晚都能遇见此番情景,小屋便满不在乎地
点亮几盏灯火,住客多半想都设想到头上竟这般惊世骇俗之美,所以他们永
远也不曾去翘首远望过一回。
(R?卡森)
顽皮的三月
三月是个顽皮的女孩,乱蓬蓬的头发,带着淘气的笑容,鞋上沾满泥浆,
声音中带着笑容。她令人气愤而又可爱,是个小捣乱,跟她说理又太年轻,
要打她屁股又年纪太大。
三人答问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工资。”
第三个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简短的回答,使各人的工作态度跃然纸上:第一个工人是为工作而工作;
第二个工人是为赚钱而工作;第三个工人则是为创造目标而工作。
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则
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本 分
凡是到过北京的人,总忘不了北京街道上的清道夫。那望不到尽头的大
街上,弥漫扑人的尘土里,他们抬着一桶水,慢慢地歇下来,一勺勺地洒到
地上去,洒得又远又均匀。水洒着的地方,尘土果然不起了。但那酷烈可怕
的阳光,偏偏不肯帮忙,他只管火也似地晒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大街上。那水
洒过的地方,一会儿便干了;一会儿风吹过来或汽车走过去,那弥漫扑人的
尘土又飞扬起来了。洒的尽管洒,晒的尽管晒。但那些蓝袄蓝裤露着胸脯的
清道夫,并不因为太阳和他们做对就不洒水了。他们依旧一勺一勺地洒将去,
洒得又远又均匀,直到日落了,天黑了,他们才抬着空桶,慢慢地走回去,
心里都想到:
“今天的事做完了。”
(胡适〕
为什么要学习
如果我们学的越多,那么我们知道的就越多。如果我们知道的越多,那
么我们忘的就越多。如果我们忘的越多,那么我们知道的就越少。如果我们
知道的越少,那么我们忘的就越少。如果我们忘的越少,那么我们知道的就
越多。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思考的力量
你喜欢思考吗?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伽利略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爱迪生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爱因斯坦说:“每当我脑子中没有什么特别问题需要思考时,我就喜欢
重新验证我早已知道的数学和物理定理。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为了
让自己有机会充分享受一下专心思考的愉快。”
学究气
学究气是与具体场合相对而言的。从前在英国议会下院发言,不准引述
古希腊语,认为那是种学究气,但是引述拉丁语却是许可的。今天,引述拉
丁语也跟引述希腊语一样被认为是学究气了,虽然在一个古典语文的课堂讨
论班上,拉丁语和希腊语都必然会被引述而无学究气之嫌。要是一个人想知
道平均每一个美国家庭的孩子的数目,把计算进行到5 位小数,那就有点学
究气。讲述一个趣闻轶事的人,要是他讲了一半停下来,去追究这件事究竟
发生在星期二还是星期三,他也可算是一个有学究气的人——除非究竟是发
生在哪一天对问题的理解很有关系。
知识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质量均匀一致的好东西,总是越多越好。超过
了实际意义或可能的意义的最后界限,它就变得学究气了。
我羡慕??
英国电影演员雷克斯?哈里逊说:
“我羡慕无价的事物。我羡慕能站着向后翻跟斗的人。我羡慕曾经转战
沙场而能生还归来的人。我羡慕能讲流利外国话的人。我羡慕能娱乐观众、
使观众感动的表演艺人。我羡慕能轻装远行的人。我羡慕腰挺背直的人。我
尤其羡慕那少数真正明白生命随时都会终止因而恰如其分地生活的人。”
智慧之门
作家狄克曼在《红皮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丹麦游记》说:“如果你
对丹麦人说他们国王的坏话,他会不理你;如果你批评他们的乳酪,他会骂
你无知;如果你提到安徒生,而没有尊敬的表情,你可能会挨耳光。”
丹麦人这样崇拜安徒生,是因为他丰富的幻想打开了全世界儿童的智慧
之门。
贤人和青年
一位年轻人拜访贤人求教智慧。
“年轻人啊,请随我一起来。”贤人这么说着,默默地向附近的湖走去。
走到湖边,贤人毫不犹豫地跨进湖里,向湖的深处走去;年轻人无奈,
只好跟随在贤人后面。
湖渐渐深起来,水浸没到年轻人的脖子,可是贤人毫不介意年轻人那恐
怖的目光,走得更远了。水终于浸没了年轻人的头顶。不久,贤人又默默地
转回身,回到湖岸边。
上岸后,这位贤人用揶揄的口吻问年轻人:“潜入水下时,你有何感觉?
除了想上岸之外,还考虑别的事吗?”
年轻人立即答道:“我只想得到空气。”
贤人慢慢地训谕道:“正是如此啊!要想求得智慧,就要像沉入水下时
想得到空气一样强烈,才能获得啊。”
(李重民译)
作者的请求
“我的朋友,我恳求您,当您读我这本书的时候,要用双手紧紧拿住书
背,以免一个突然的动作使书页文字损破。有些不懂写作的人以为这事同他
无关。要知道一个作家完成一本著作,心情之愉快犹如水手找到了避风港。
看来他写书只是三根指头捏一支笔,可是他的整个身心尽瘁于斯。感谢上帝,
我伦贝特只是在您的名义下,才能写成这本书。阿门!”
——法国某修道院的一本书上的题记,约写于1523 年。
简 洁
写文章含糊不清,谁都不欢迎。军事命令尤其要求简单明了。在向埃及
的远征中,拿破仑下达过这样的一个命令,话只有一句:
“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这句话就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