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摆放的颇具禅意的枯藤枝桠,微笑着,静静地坐在一旁。 文总是这样,儒雅中透着将气,工作时有条不紊却又时时提出绝妙的创意。我狂热地爱上这份工作,或许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吧。
第三部分:所味街道辣—麻辣簋街(图)
簋字很少见,也很少用,过去即使是北京人,都有不少误认为它应该叫做“鬼街”,以和“鬼市”对应。其实所谓“簋”者,望文生义,是指古时某种竹制的器皿。近年来这条簋街忽然著名了起来,男女老少都认识了这个生字。在这次汉语知识的全民普及教育中居首功者,不是大学中文系或者各级教委,而是一种小动物,名唤小龙虾。 小龙虾这种小动物,描述起来,既简单又复杂。往复杂了说,它是淡水生物,节肢动物,头大尾小,身体呈流线型,两螯八足,外有硬甲。描述小龙虾,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类比:见过真正的“龙虾”,也即大饭馆里的澳洲龙虾吗?小龙虾就像是澳洲大龙虾的一远房亲戚,而且还是远房穷亲戚——形态多有相似,只是体形缩小了20倍,价钱缩小了200倍。毕竟一个是在地沟里一个是在大海里,地沟跟大海能比吗? 龙虾虽然有高低贵贱,不过它们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服务的阶层和对象也存在差别。澳洲龙虾简称澳龙,想当然地高端一些,也让食用者自我感觉伟大一些——当官不到一定级别做生意没有一定规模,是轻易不能和它谋面的。它被吃的方式自然也充满了贵族式的悲壮与凄美——可能也更痛苦一些——一般是放入专用的木雕小船里,下敷冰块,上缀柠檬,皮开肉绽,佐以日本芥末日本酱油,而且它这时还得是活的,触角还要在饭桌上长时间地隐隐抽搐,否则不给气氛。小龙虾就不同了,不仅进不了大饭馆坐不了小木船,而且就连在室内食用的待遇也经常享受不着,通常是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夏天的大排档上,车声轰鸣的马路边就作了孤魂野鬼。吃法也不讲究,极其平民化,从来与生食清蒸之类无缘,大多是呼噜呼噜一大片,就混着大量的干辣椒,在大油锅里红得冒油了。这种吃法叫做麻辣小龙虾,也可简称为“麻小”,麻小就像这几年的香辣蟹、水煮鱼一样,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北京城,成为了一种贴近人民群众、实惠工薪阶层的时尚吃法。 北京的麻小,当然是以簋街的最为著名。东直门没建设成交通枢纽以前,晚上八点以后往那片儿走的,十个有八个是奔了麻小去的。那时候一打车:师傅,东直门簋街。司机一听,大概也会满口生津:您是吃麻小去吧?于是像麻小一样通红而小巧的出租车在簋街集结再散开,源源不断,接来送往。东直门地铁站附近的几个报摊上卖报纸的也充当着麻小的义务指路员,他们远远儿把手一挥:闻着味儿不就到了嘛。说闻着味儿就能找到簋街,却也不是一种多么夸张的说法。麻辣小龙虾的做法,属于辛辣爆炒,而且是数十家饭馆上千个顾客集体露天食用,要找到这么个地方,确实也不需要一个如警犬一般敏锐的鼻子。 此时的簋街,早已人人衣衫不整,桌上一片狼藉。男人被辣得满脸油汗,两眼放光;女人也无须补妆,补也没用。桌上随手扔出的尸横遍野正说明了战况多激烈,心情多豪迈。为了缓解让人上瘾的辣,为了抚慰唇上那快感无穷的鞭伤般的灼热,人们不但要不停地喝,还要不停地说,没话找话说,有话玩儿命说,扯着嗓子扇动舌头大声咆哮地说,以便给嘴部通风散热。龙虾和瓶子堆成了山,啤酒和语言流成了海,汗淌成了河,一轮月色也变得热气腾腾。夏天的簋街,何止火爆,简直放肆。敢于放肆一下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而制造出某种“场”,以供人民群众在和平热烈的氛围集体放肆一下的场合,简直就是欢乐的海洋。 簋街的小龙虾,充分体现了人类充满激情的爆裂性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仅仅是食欲,而不掺以任何杂念。吃小龙虾,也是一边大口哈气,一边双手不停只争朝夕,痛并快乐着,拒绝矜持的高雅,拥抱袒露的热情,抛开虚伪,体验真实。一块五毛钱一份的快感,就像火热的辛辣一般具有尖锐的刺激性,足以让大多数人感到一针见血的痛快。
第四部分:听说爱情听说爱情(图)
“我喜欢你年轻时的美丽, 但我更爱你现在这饱经沧桑的容颜。” 那些天你带我一路到秀水琉璃厂潘家园隆福寺天桥国子监, 看那些代表着古旧的一切,是我们都不曾有过的怦然心动。 我们知道离开这样的世界就再也回不去, 而消散掉的这一切也就再不会复合。 但那些声音的碎片, 会让我们的身体靠得更近一些,心拴得更紧一些。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
第四部分:听说爱情重—旧京熏风琉璃厂(图)
琉璃闲步 逛琉璃厂的无非两种人,一是带着专业目的来的学者或者老派的收藏家,这是少数,多的是带着怀旧情结过来走走看看的文化人。就因为这里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还因为这里古迹余香,风情万种,闲步其间,让人感到融通一脉的文化韵味。 我便是省钱又不用费神的后者。 逛琉璃厂要慢,不过数百米的街道五十多家店铺,若是脚程快的也就是十分钟的事,但那也就是个走街,算不得逛。不说别的,单看这些个老字号的招牌额匾,都是名家手笔,笔法或刚或柔,书体或草或行,哪一幅不值得你细看细品?红黑门脸儿上贴的烫金对联,可不光是为了图个喜庆,还要亮出名堂,透出文化味儿来。那些百年老店金字招牌哪家能略过不走走看看?随便进去一家看的都是一排排书架子上成堆成堆的古书,壁上还挂满了名人的对联。满台满桌的殷甲骨、周鼎、汉瓦、唐三彩、元明宋画……哪件都得费心琢磨。真要是细看起来,恐怕够你整整逛上一年的了。 逛琉璃厂也要细,走马观花那是看稀奇,真正的好东西要细看才能发现。别光盯住那些摆在明面上的大件、贵件,真正能沙里淘金的是那些小玩意儿小古董。就说“荣宝斋”三五元钱的扇面、几十元的漆器、数十元的各色信笺、信封,那可都是离了这地面儿找不着的好东西。琉璃厂还有个别名叫书市街,最盛时期全街有上百家书店,这么些店凑到一块儿虽然门脸儿不大,但是好书不少,什么宋崭元刻、杭雕蜀板都不缺,私本珍藏也为数不少,可以说在琉璃厂买旧书只有没找着,没有找不到的道理。 逛琉璃厂还要精,一得阁的八宝印泥其贵如金,荣宝斋的字画都是万元起价,就是再有钱的主儿来到这,不掂量着点也扛不住。一般来说琉璃厂的东西是从街口向两头逐渐便宜,价格太贵了的东西一般不要急于露底。如果不是特别收藏的话,大可以去看看汲古阁,这里买仿真的文物,制作精良几可乱真。另外在琉璃厂的19号还有一个“荣兴艺廊旧货市场”,是一个综合经营工艺品、古董、古玩的市场,在这儿买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侃价,只要你有够专业的眼光去伪存真,也能买到非常理想的东西。 走得累了去汲古阁二楼的茶馆喝杯清茶,又或者去街口的孔膳堂大快朵颐,既能感受文化氛围又能满足口舌之欲。其实说到底,逛琉璃厂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一个感怀的心情,看着这一件件古物,多半是出身不俗,非富即贵,可惜世事无常态,富贵非恒有,现在也是沦落市井,逛琉璃厂当以“看透者”的心态,去审视这些个古玩古书,甚至工作生活中的人情百态,才能怡然自得保持享受的心境。 寂静的琉璃厂,穿过岁月的尘烟,已走过七八百年。七八百年的历史也许未必有多厚重,但它却记录着北京骨子里那种特殊的文化气质。这是一种在历史书中找不到的气质——只有走过、看过,才会更真切地体会,那段历史、那种气质,鲜活得触手可及。
第四部分:听说爱情轻—潘家园:愚人传说(图)
第一次听说潘家园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偶尔在报纸上看见一副对联,上联是“潘家园”,最终下联对上的是“贾雨村”,当时大惑不解,它杀死了我N多本可以用来为高考试卷增光添彩的脑细胞。一年以后我来到了北京,也特地去看了让我困惑不已的潘家园,就在我被各种各样的讨价声和古旧家什发出的腐烂味道熏倒之前,我清楚地意识到了那副对联的含义。如果说,西方人只是每年的四月一日才小打小闹地过一次小家子气的愚人节,那么潘家园就算得上是一个盛大的愚人天堂了。 愚人 潘家园号称“全国品类最全的收藏品市场”、“全国最大的工艺品集散地”,也是各色的二道贩子、旧货商人最集中的地方,各色的混子混迹其中倒腾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报刊、玛瑙翡翠、陶瓷玉器等等除了军火以外他们能倒腾的一切的一切。 他们都是随着黎明出没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消失的寻梦人,或者卖梦人,他们都是最低调的人,也是整个愚人世界的主宰,因此显得格外的酷而神秘。因为他们,于是有人说潘家园全是假货,可是说有假货,人家打假英雄可是从来没有见过,倒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泰国公主诗琳通、罗马尼亚总理、希腊总理都比着赛地来,也见过上完当受完骗骂完娘的人接着来,所谓真真假假都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有谁能分得清楚呢。 说到底,古玩市场有古玩市场特殊的、约定俗成的行规,一切都是愿打愿挨的事情,只有外行人才会说潘家园有假货;对于真正的内行来说,没有真、假,只有新、旧。收藏家马未都说得好:”瓷器作伪你看出来了,不能说这是假的,应该说这东西‘看新’。买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