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罗斯福(下)-马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6罗斯福(下)-马骏-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罗斯福(下)…马骏  
 
   主讲人简介:   
  
 
  马 
骏,法学博士。1953年生,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著有《世界经典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等著作。 
 
   内容简介:  
 
  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罗斯福就制定了一个先欧后亚的大战略,把希特勒锁定为主要的敌人,先打败希特勒,然后在集中兵力在太平洋与日本作战。但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一直处在战争之外的美国义不容辞地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了,美国国内的反对日本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罗斯福审时度势,依然选择了先欧后亚的大战略,这是为什么? 
 
  珍珠港突袭之前,美国犹如一个被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束缚的巨人,对战争抱同情而不介入的态度,珍珠港事件唤醒了沉睡中的美国,美国的参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最后的阵营结构,英、美、苏心照不宣的结成联盟。在这次战争中出现了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大西洋与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等,由于是联盟作战,各国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无比重要,虽然反法西斯一方有共同的敌人,但不等于说没有矛盾,但由谁来协调各国之间的矛盾,共同对付法西斯敌人,是一件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罗斯福统领全局的能力再一次被展现。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攻守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反法西斯盟国取得了阿拉曼、中途岛、斯大林格勒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战场上胜负已定,法西斯轴心国集团末日已到,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都在考虑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于是三巨头会议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4年6月,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法西斯势力的覆灭,反法西斯同盟国胜利的曙光已经呈现,一些新的国际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于是第二次三巨头会议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了,三巨头又一次坐在了一起。 
 
   (全文)  
 
  在二战爆发前,罗斯福曾经呼吁希特勒不要进行侵略扩张,为此他曾经列了31个有关国家的名单。他对希特勒呼吁,说这31个国家不要侵略扩张,这31个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和奥地利等等。然而,罗斯福的呼吁却遭到了希特勒的嘲弄和讥讽,希特勒接到罗斯福的呼吁之后,他在国会发表谈话。希特勒说,“罗斯福先生,我帮你问过了,你所开列名单上的31个国家,令你失望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们受到了德国威胁。……美国是富国,我们是穷国,我们是两个阶级根本对立的。我们永远不能与你那个世界取得什么和解,我们德国可以击败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希特勒就用这句话嘲弄、讥讽罗斯福,我问过了这些国家,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国家说他们受到德国的威胁。言外之意,你不是在多此一举吗?那么罗斯福遭到嘲弄之后,他越来越认为希特勒在欧洲日益做大,对美国国家的根本利益,威胁太大了,为什么呢?因为欧洲是美国最大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地,最大的贸易伙伴,一旦希特勒在欧洲做大,对美国国家的利益威胁是生死性的,这样,罗斯福在美国没有参战之前,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前,就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战略态势的变化,产生了将纳粹德国作为主要敌人的战略构想。罗斯福是在1939年9月1号凌晨3时10分被白宫的官员叫醒,知道希特勒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消息,当时由于时差的关系,他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德军已经深入了波兰领土,双方战斗非常激烈。那么罗斯福立即打电话把国务卿等人叫到白宫商讨对策,可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是十分盛行的,当时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是同情而不介入。罗斯福作为美国的政治领袖,他不敢漠视民意所不顾,特别是这一年,是罗斯福第二任期的第三年。他还想第三次竞选总统,而这在美国政治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事,莫说你漠视民意,即便你尊重民意,你想连续竞选第三任总统,难度也太大了,从前从来没有这种现象。所以说罗斯福当时要想参战真是太困难了。面对这种情况,罗斯福使出的第一招就是不参战,但是要全力支援。我不参战就是尊重民意,对吧。当时美国民意不愿参战,同情而不介入,但是全力支援就符合美国利益的要求。这样罗斯福利用美国民众对欧战被侵略国家的同情,竭力说服美国人认识到希特勒对美国利益的威胁,逐步接受他将希特勒所定为主要敌人的战略理念。这第一招罗斯福成功了,美国在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先后通过两个法案,《中立法修正案》和《租借法案》。采取了偏袒英法这些被侵略国家的政策。1940年5月14号,希特勒进攻西欧,这个时候也是罗斯福连任总统的最关键时刻,在这一时刻,他成功地把欧洲的战争和美国的安全连在一起,说服绝大多数美国人相信,如果不对希特勒的暴政的受害者给予支持,法西斯暴政将成为未来的浪潮。他让美国人相信这一点,那么当时放在罗斯福办公桌有四个战略方案。哪四个呢?第一个,就是美国将主要军事力量放在美洲,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实施战略防御。这是一个战略方案。第二个战略方案,是在英国、荷兰等国家的支持下,在远东和太平洋向日本实施进攻,而在大西洋实施防御。第三个战略方案,同时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实施战略进攻。第四个战略方案是集中力量于大西洋和欧洲,而在太平洋方向实施战略防御。 
 
  四个战略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最符合孤立主义思潮的,也就可以称为闭门自保战略,把主要力量放在美洲,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实施防御,第二个方案称之为先亚后欧的战略,实施这一方案,就等于将日本作为主要的敌人,而把希特勒放在次要的地位,先亚后欧。那么第三个战略方案称之为欧亚并重,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实施战略进攻,如果采取这一方案,美国就把自己陷于一个两线作战的困境,他既要在大西洋,又要在太平洋分兵作战,而不是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两线作战是兵家的大忌。那么第四个方案就是先欧后亚,将希特勒锁定为主要的敌人,先打败希特勒,然后回过头来再集中兵力,在太平洋与日本人作战。罗斯福最后选择第四方案,因为这个方案最符合他一直坚持的战略理念,就是把希特勒作为主要敌人,只有打败希特勒,再回过头打败日本人,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人的根本国家利益,所以他敲定了第四方案。然而这一方案很快就遇上挑战了,为什么呢?就是先欧后亚刚敲定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因为先欧后亚敲定的时候,美英会谈敲定这个方案的时候,太平洋战争没有爆发,敲定完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一战使得美国人遭受了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损失。整个太平洋舰队除了几艘航母之外,全部被歼灭了,3000多官兵啊,有的就在睡梦中就死掉了,那么这些数字犹如一个炸弹,把当时美国民众的心态弄炸了。包括一些高级军官,都坚决将日本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他们抨击政府的先欧后亚战略,说罗斯福是拿美国的利益在讨英国佬的好。所以说,日本第一的思想,就对先欧后亚战略形成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考验着罗斯福的战略智慧和战略勇气。那么,罗斯福最终迎接着挑战,战胜了这些挑战,他说服了那些主张日本第一的人们,继续执行国家先欧后亚的大战略,先打败欧洲的中心国,回过头来再打败远东太平洋的日本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大战略都是按照先欧后亚这个总统的战略理念进行的。 
 
  历史表明,这个战略为美国最终战胜法西斯国家提出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而这一点和罗斯福是分不开的,反映了罗斯福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面前,审时度势,正确判断主要方向,这和他的政治智慧是分不开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盟国召开的最高元首或者首脑的会议,称之为三巨头会议,这样的会议召开了三次,一次是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一次是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那么最后一次,是1945年的7月,波茨坦会议。罗斯福参加了前两次会议,7月的波茨坦会议罗斯福已经去世了,杜鲁门参加的,所以今天我就讲一讲罗斯福和三巨头的会议。主要讲前两个三巨头。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攻守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了,1943年的7月12号,苏军在苏德战场上取得库尔斯德会战的胜利,完成了从阿拉曼、中途岛、斯大林格勒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转折,反法西斯一方进行战略进攻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轴心国集团败局已定,无论是罗斯福、丘吉尔还是斯大林,他们都在考虑战后这个世界如何重新安排。政治家就是政治家,政治家考虑的问题要超越战场,战场上的胜负已经基本已定,这些政治家,他的目光开始探索战后的政治安排,由于美英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他们之间的利益相对来讲分歧不大,不是根本对立的,但是,它和苏联不一样,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一样,矛盾大,在三巨头会议召开之前,罗斯福和丘吉尔至少会晤三次以上,都不同程度地讨论了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但是罗斯福从来没有跟斯大见过面,然而罗斯福非常清楚,苏联已经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那么在战后世界事务的安排上,如果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苏联排除世界之外,罗斯福认为即便你设计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蓝图再好,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