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恩来-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恩来孜孜不倦地工作,不夸夸其谈。他夜以继日地冷静处理大量复杂事务,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和责任,对种种非难漠然视之。他负责处理大部分与疏散同志有关的工作。这个时期也标志着他受到全体同志爱戴和尊敬的开始,以及其地位的上升。在一些圈子里,人们称他为‘铁人’。”    
     鲍罗廷打算返回苏联,但是他的继任者还未到达武汉。在这一交接时期,中央和南方各地的共产党纷纷主张武装起义。一切都取决于武汉政治局的明确指导了。然而,左派国民党这时正在追踪周。最后,他在武汉英租界鲁茨主教那里找到了避难所。国民党警察是不能进入这里的。周后来承认,这位主教救了他的命。    
     通过在国民党内部进行政治宣传和直接从农村征兵,共产党现在可以获得1万名军人的忠诚了,尽管这些人缺乏训练,武器低劣。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短短7年间,人数已增至5万多人,而且每个共产党员的身上都燃烧着革命的烈火。南昌是红军最大的聚集地。李立三从那里来信,力主举行武装暴动①,联合江西和附近各省的工人农民。    
     周欣然接受了老朋友的建议,不过他把目标扩大了,包括在广东省仍然是共和运动的精神中枢的东江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政府。两年前,周随同国民党东征军曾到过那里,对那儿的情况非常熟悉。那里的国民党部队不多,农民运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俄国的援助通过广东省边缘的汕头港可以很方便地运到。他相信,俄国的援助将是战斗中一个生死攸关的因素,他还说服了共产国际保证使这些援助兑现。    
     7月26日,周动身前往南昌②去组织前敌委员会。关于这次起义计划,他连自己的妻子都没告诉。在他动身前夕,张国焘还向他简要叙述了新任共产国际代表的谨慎从事的观点。周只好解释了其他俄国顾问们的态度,指出他们的南昌起义计划一点也不过激。    
     “你看着办吧。”张国焘说,并补充道:小心即大勇。    
     “到那儿后,我见机行事。”周保证道。但是,他似乎主意已定。1927年盛夏,乘船前往南昌的那些紧张日子是决定周恩来发展的命运关头。他的行动敏捷果断。当他发现李立三领导下的一群共产党领导人仍在为起义的目的而争论不休时,他立即打破了他们在是否没收大地主土地问题上的僵局,赞成没收土地。这就是埃德加·斯诺把他称为“暴动者”的时期。他的意见和外表也颇为威严壮重。    
     几天后,他身着灰制服,手提黑皮包,抵达南昌。他隐姓埋名住在江西大旅社。在这里,他和朱德在柏林达成的谅解得到了报偿。朱加入了共产党,但他并未放弃国民党身份,也没向他的国民党上司暴露自己的新身份。此时,他是公安首领,左派国民党部队的代理指挥官,统辖南昌。他受命来帮助自己的同志。周立即同他取得了联系,商议起义之事。附近还有叶挺和贺龙的部队。他们是两位对共产党友好的国民党将领。另外还有张发奎将军率领的以“铁军”闻名的第四军。这支部队里的许多军官都在黄埔受过周的教育,同情共产党。    
     眼下的困难是如何对付张将军本人。他既不参与国民党将领们的反共活动,也不偏向共产党。当这种势头上升时,周要求坚决举行起义,不惜冒着同张发奎将军发生冲突之危险。此刻,共产国际顾问们则让共产党同张将军加强合作,保护兵力;在进入国民党的这块根据地后,如果必要,再同他决裂。    
     但是,这将意味着要花去更多的时间,而据周估计,怂恿张将军脱离自己的部队大概是不可能的。    
     周同一群激动的年轻共产党领导们在南昌江西大旅社集会,决定不再等待。以周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这一次未等莫斯科同意,就自己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    
     周与同志们一起确定下这个战斗方案后,接着就到20军军部拜访贺龙,向他表明整个行动计划。这一冒险行动是件好事情。贺将军——这位富有同情心的爱国人士——立即响应了周的号召。他同意照周说的干。周当即任命他为起义总指挥,起义时间定在7月31日夜。    
     一切准备就绪。然而,那天深夜,贺龙却打电话告诉周,一位下级军官已向武汉的国民党司令部泄露了起义计划,敌人正在派遣部队,准备镇压这个地区的共产党。周当机立断,下令起义时间提前几小时。    
     然而,另一个方面又出了麻烦。周的同事张国焘从武汉抵达南昌,带来了一份共产国际代表不切实际的电报,干涉行动计划,要求推迟起义。想当初,中国共产党人对这类玩艺儿是畏惧三分的。    
      周采取纳尔逊①式的办法,打算违背这个命令。他坚持说,“我们必须采取立即行动,起义决不能推迟。不要管它。”张国焘还是倾向于等把张发奎将军争取过来后再行动。但是,其他人则热切地要求起义。周对为什么要执行这个行动尽量作出了解释。他的理由是:有些部队已开始行动,如果撤回命令,就是对他们的欺骗,假如张将军开除他们,他部队里的共产党军官将采取必要行动。    
     “这与共产党领导派我到这儿来的目的不相符,”他说,对推迟计划十分生气。“我只好辞职……如果我们现在不行动的话。”张国烹把这一威胁视为“这次激烈会议的顶峰”。这些冒险者们大多数都希望干到底。周像个任性的学生,已订好的请客计划突然受到了大人的破坏。    
     由于蒋在上海的背叛和罗易的愚蠢,周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他似乎从离开武汉的时刻起就对这次军事行动拿定了主意,而且绞尽脑汁地考虑如何说服和诱导自己的同志来实施这一决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应当是这次行动的设计师。张国焘是当时的参与者,他就这一激动人心的事件写下了详尽的回忆,赞扬了周处理事情的能力。不过,后来他受到了批判。他写道:    
     “周有管理政治事务的能力,但是,他没想这么做。他很少谈论政治,极少召开委员会议,会上也从不讨论大政方针。”    
     “周的注意力集中在军事上,也许他认为军事胜利才是首要的,因为,它可以使起义部队在广东的东江地区扎下根来……包括李立三在内的多数共产党要人的看法都一样,他们强调起义的必要性,把所有怀疑和反对起义的人都视为不可靠的人或动摇分子。这种无视一切就是冒险主义的根源。”    
     然而,张国焘并没当即解决这一问题,而是拖到了第二天。翌日一早他就回到了前敌委员会,经过几个小时的辩论,他向“冒险主义分子”们作了让步。他们决定当天深夜两点发起进攻。然而,天还未黑,他们又一次被迫行动。据悉,张发奎将军正向共产党逼来。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于是,8月1日凌晨一点,发出了决定命运的起义信号。    
     在松坡路一座教堂附近,一所满目弹痕的学校礼堂里,周正指挥作战。身旁是他的战友,他们都是留学欧洲的学生:陈毅、刘伯承、聂荣臻,①还有军事英雄朱德、贺龙、叶挺。有一幅著名的油画,描述的是他们正聚集在司令部门口。画上的周站在其他领导人之中,显然他是在向他们下达最后的命令。毫无疑问,50年代的官方画家们认为周是南昌起义的负责人。    
     城里的战斗进行得很有限。黎明前,城市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这时,周仍主张继续敞开大门,欢迎国民党联合。他的士兵仍佩带着国民党徽章。当命令革命委员会掌管这座城市时,市里仍悬挂着国民党党旗(尽管被任命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并未出席)。    
     刘宁,一位任命为起义的宣传负责人,受命起草一份宣言,声明南昌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国民党的正宗分支,是孙中山先生的合法继承人。刘对此不服地问:“这里的人都是共产党,我们怎能声称是国民党的接班人呢?”    
     “我们不也是国民党党员吗?”停了一会儿,周解释说。他十分珍惜从革命中获得的一切合法性的和有继承性的东西。于是,周让刘起草一份社会主义的土改政策,没收土地。    
     这是周最得势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他的政治信仰,不足30岁的周此时肯定成了显赫的军阀或国民党要人。他的行动已经证明他是可以领导人民,有效地组织军事行动的。他甚至敢同共产国际作对,而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绝对不敢的。如果南昌起义的结局好的话,周在中共高级领导层中的地位可能就得到了保证。    
     遗憾的是自己人中又出现了叛徒。张国焘回忆到,就在发出起义信号前夕,当他到司令部商讨军事计划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将军已表现得非常“坐立不安”。却还让他担任了左翼革命武装的总指挥。    
    


第二部 奋斗第4章 南昌起义(2)

    然而,在起义军南下中,蔡却带着自己的第10师站在了敌人一边。周向同志们汇报说:    
     “蔡假借要向军官们讲话,于是召集起军官,把他们抓了起来,并残杀了……第30团的团长和30名共产党员。其他我们的同志中只有一人侥幸逃了出来,安全返回,几十名同志则失踪了。我们在第10师的苦心经营全部毁掉了。这是我的过失,我应承担全部责任。”    
     张国焘火上烧油,指出:“周应当自责才是,因为他没采取预防措施。”不过,据张说,他当时并没有乘机利用周的错误大做文章。他告诉周,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这件事上我们太大意了,应当引以为戒。如果这件事被人所知,它将影响我们的士气。我们最好还是保密。在这种关键时刻,不能气馁,不能说你要受到责备,想辞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