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0-佛是一棵树  :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10-佛是一棵树  :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善恶是可以转化的,对于曾经违反过企业法规的员工不是简单摈弃,而是努力帮助教化;对于曾经为企业带来过利益的员工不能盲目信赖,松懈对其管理和教化。同时,要根据企业员工的善恶行为现象,从企业精神自身去寻找根源,对于能够吸引好现象的文化精神要发扬,对于会带来不好现象的文化精神要抛弃,并且注意在企业精神里应包含更多的宽容心态和引导观念。    
    三、员工出现违反企业规章,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不要轻信其辩解,错了就是错了,就算是好心办了坏事也必须受到处罚或谴责。同时注意在企业精神里不要掺杂攻击和蔑视其他企业即便是竞争对手的成分,企业员工和企业本身应该树立起自觉与所在的地区和所处行业友善相处、共同发展的精神。    
    四、企业应该渗透褒谴、奖罚的道德和制度体系,让“赢得与所失”的观念在企业文化里具有全新内容,并且提升到实用与认知的高度。    
    佛教的宗教职责希望寻求的是人类的终极归宿,不过佛教却不是一种追寻盲目信仰的宗教。佛教强调发挥人本身具有的智慧,通过现象来看透本质,洞彻声色,证悟真如。佛教之所以重智尚真,在于佛教自认为其所认知或了悟的是客观的真理。佛陀不是真理的创造者,他只不过是真理的发现者,只不过是一个达到人生意义的人。“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引自《阿含经》)所以在佛教中没有个人崇拜,更强调“以法为师”。    
    重智尚真对于企业精神的价值,显然不在于其“万法唯心造”的主张,而在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不为事物表象所迷惑,崇尚真理、质问权威的精神。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永葆青春的法宝,3M公司为了激励员工的主观创造能力,设立了自己的诺贝尔奖——金步奖;在IBM一些富有成果的工程师拿着和总裁一样高的薪水……这些都是成功企业为了鼓励主观能动性而采取的措施。在企业精神里应明确一点:公司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管理制度方面永远没有完全了悟到所有真谛,到达终级目标,还有许多本来就存在的资源和潜力没有被我们利用和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企业员工借助自己的智慧不断探求和接近各自工作领域的真理。    
    对于企业内部乃至行业内的权威,不应该盲目的崇拜,要敢于去质问和挑战。如同藏传佛教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辨经法会,佛理是越辩越明,只有在相互的切磋和对辩中才能领会佛陀在其经纶本身蕴涵的真正意义。同样,企业精神中也应该鼓励员工去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并及时去修补这些BUG。只有不断地在发展过程中去加以检验,才会知道什么是该保留,什么是要扬弃的。    
    正如古希腊先哲赫拉克利特所言:“人的一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流水潺动,落花无情,时空交错,物是人非花已去,什么都在改变,什么都不能重复。    
    茫茫宇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相对于人生的旅途,我们也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一个转瞬即逝的背影。其实,脚下的每一步都很重要。    
    千万不要背着沉重的行囊,努力又辛苦地费尽最珍贵的一段体力,攀上一生当中都在诱惑你的山峰,却在一览众山小的刹那,才发现看错了地图,定错了目标,真正想要登顶的山峰,在河的对岸。    
    山,永远都静悄悄的在那里。    
    而行者,无疆。


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模块一:活在喜悦之中(1)

    今天早上看新闻时得知,汽油的价格又在往上涨,上海地区93号汽油的价格已经飙升到4。92元/升。想起当初刚刚开车时,每升油的价格不过3元钱出头一点,短短三年的时间,上扬了三分之一还不止。而且照这个势头,再过三年,这油价不知道该涨到什么地步。    
    相对于油价的涨势,车价却在不断下跌。我出于好奇做了个计算,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巧合,查阅最新一期的汽车报价之后,在对比当初买车时所花,发现三年的功夫,整整缩水了三分之一还多。    
    也许是老天爷在琢磨人类的良心,不管现时的科学如何进步,永远都不能脱离自然的怀抱。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在刚结束的日内瓦汽车展上,一辆世界上行驶速度最快、最昂贵的汽车面世。这辆布加迪·威龙(Bugatti Veyron)超级跑车的功率达1001马力,是世界上马力最高的汽车,它的16缸引擎位于车中部,紧靠驾驶室,它的排量也高达8。0升。这辆超级跑车的时速可以达到252英里(405公里/时),这个速度比麦拉伦F1赛车(McLarenF1,原先世界上最快的汽车)的速度还要快10英里/时。它的价格也是世界之最,贵达70万英镑(在中国预计价格不低于2000万人民币),堪称车中之王。    
    不难想像再过三年,这样的配置可能根本算不上什么,或许会有26缸甚至36缸的引擎面世,最高时速可能超过500,甚至600公里/小时。不过这又怎么样,如果没有汽油,这种最原始的燃料供应,它也只能慢慢蜕变成一堆废铁。    
    前段时间闹油荒时,沿海城市的汽车要凭号排队加油,这个排队可不像黄金档时某些饭店门口那些好吃的人群,先领个号码,然后委屈一下自己的肚皮,幻想一会儿美食的诱惑,至多几十分钟之后就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如果中途肠胃真的耐不住寂寞,大可以不必忍受排队的痛苦,反正满大街灯红酒绿的去处多的是。    
    在汽油紧张时你可没得选择,跑遍全城甚至郊区的加油站,都会让你吃同样的闭门羹。还是乖乖地找个就近的油站领个号吧,月初领的号,运气好点的话,估计下旬就能排上,但是等待时间再长,每辆车限量100元的油,多一点都没得商量。不管你是宝马还是千里马,大奔、法拉利,再好的名厂出品,再先进的科技打造,都得老老实实地躺在车库里睡觉。    
    现实如此,一点也不夸张,科学的发展造成我们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如果不珍惜老天给我们的恩赐,等到失去时,就不仅是一个追悔莫及可以表述的。    
    所以释迦牟尼佛不愧是真正的圣贤之师,他知道佛理长远,教法深奥,如果没有广阔而无量的发心,就像给你一辆再名贵再先进的跑车,如果没有充足的汽油保障,你如何到达漫长旅途的终点呢?    
    讲解完最基本也是佛法最根本的教义——四圣谛之后,佛陀为了巩固弟子们刚刚升起的探求生命真谛的道心,继续开示了“慈、悲、喜、舍”,这四种对调柔心性,克服烦恼有着殊胜功用的无量之心。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但是汉传佛教的重要教义,在南传、藏传佛教中也非常重视。如南传的《阿毗达摩论》(注1)第九章就有专门的介绍;在藏传的很多经典开头就是四无量心,如《文殊菩萨五字真言》开头即是: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这是慈;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这是悲;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这是喜;于诸众生远离贪嗔痴,心住平等舍,这便是舍。    
    当然,以上述经文中所言,四无量心是诸位佛菩萨普度众生时所应具备的四种精神。似乎离我们太遥远,毕竟“菩萨心肠”不会时时刻刻常驻我们的心头,如若相反,你应该住在庙里,你应该被供奉起来,更不会在颠沛流离中饱受七情六欲之苦。    
    不过在我们还没有放下烦恼之前,四无量心却是一种很好的情绪管理法门,尤其是在团队合作,或所谓的“办公室政治”中,它有助于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发展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它会让你学会在职场中回归心灵的本质。因为说到底,我们还是在自然的孕育中长大的,这是这个星球的生存规则。    
    慈metta——慈爱、仁慈。    
    悲karuna——悲悯、同情心。    
    喜mudita——随喜——对于他人的成就,自己心生欢喜。    
    舍upekkha——舍离——内心不对事物生起执取妄想。    
    这便是慈、悲、喜、舍的精神,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哪怕只是简短的一刻都不会很容易。所以在原始的佛教教义中,又把四无量心称之为“四梵住”,原因可能就是:无论任何人只要能保持这四种心态的其中之一,甚至只是惊鸿一瞥,那么在此刻之中这个人也如同活在大界梵天(可以理解为天堂)一样没有分别。    
    我们再来领悟一下“无量”的概念。四无量心,是四种心达至无量的扩展,无有边际,无有限量,依佛所言:“众生无量。”因为众生无量,所以福德也无量。通俗一点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对象是无量的众生;另一方面则是它们可带来无量的福报。    
    我们都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个人的快乐建筑在群体的快乐上,而群体的快乐也来自个人的快乐。一个人如要得到快乐,就需要培养一种良好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及一切众生。    
    当修习这四无量心时,人们便可以克制嗔恨、贪欲、残忍及由无知所产生的自私心理,使自己和他人在现在和未来得到快乐。    
    修习四无量心能够培养正确的态度,对改善个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是有绝对帮助的。一个人若不受贪欲、嗔恨和自私心理的束缚,他在今世或来世中所得到的快乐是无量的。    
    佛陀曾经开释说,世上有四种人。哪四种?一种是不关注个人或他人利益的人,一种是只关注他人而不在乎个人利益的人,另一种是只关注个人而不在乎他人利益的人,还有一种是既关注个人也关注他人利益的人。    
    不关注个人或他人利益的人有如火葬柴堆中的一根柴,中间搽了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