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0-佛是一棵树  :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10-佛是一棵树  :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爱可分为成两种不同的感情:第一种是情侣之间的感情(爱情);第二种是母子之间的感情(母爱)。以上两种感情都含有爱的崇高精神。    
    感动是一瞬间的事,感觉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而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对方的所有,就不是一朝一夕的所得。至此,就产生出感情。    
    感情是一种很独特的情感,它不止像亲情。也不是我们从生命中继承的意识,两个完全没有关系,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惯,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但即使不同的再多,也不会妨碍感情的产生。    
    该来的总会来。    
    但情侣之间的感情往往被视作熊熊烈焰,它热切地渴求往往带来折磨、逼迫、相思等诸多无奈的苦恼;而母亲呵护子女的感情纯粹植根于带给儿女安全、幸福和心灵健康之上,并且,一位善于照料儿女的母亲,一定同样能够善于照顾自身。佛陀就是以这种母爱般的感情,作为慈心的基础。    
    也因如此,观世音菩萨留给众生最大的谜团和困惑,就是到底他是男身还是女身。一般对他稍有了解或稍有信仰的人,总免不了被这样的疑问纠缠着。    
    据《法华经》(注1)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菩萨有三十二种化身,自然可以有男相,也有女相。不过按照大菩萨相说,都是显现大丈夫相。从历史中查阅唐代以前所留存的观音菩萨画像,也总是显现大丈夫相的。就连《华严经》(注2)也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不过究竟观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依照这个意义理解,他的应化,一方面是内在的悲心激发;一方面是哪一类的有情苦痛多,菩萨的现身应化就多。    
    然而观世音在世间中的应化,还是显现女身的较多,这是有两重意义的。一、女性的苦难,自古以来,就因为各种社会因素的造成一直远远多过了男人(男性)。二、女性内心的特性,是慈忍柔和,表现在她们的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无可否认,在女性的心理中,慈爱确实超过了男人。如慈母对于自己的儿女之爱,舔犊情深,深重殷切,无微不至;相比之下父亲对儿女的感情可能表现得比较含蓄,或许雷霆雨露尽是恩惠,但往往少了那份触及心底的温柔。爱,就是在私我的黑影中所表现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即是爱在无我中的扩大。由于女性内在具足了母亲的特性,因此慈悲为怀的观世音菩萨,大多化身为女性的形象。扩大为无私的大爱,泛爱在广大的人类,面对一切众生,都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的化现女身,不仅仅因为女性所受的苦痛深重,更是旨在发扬人间的母爱,使广大而无私的关怀,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所以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们的心中有没有他。    
    不过在我的心底,始终保留着初进佛门时,第一次在庄严神圣的佛堂中礼拜观世音菩萨的片段,她右手执着杨柳枝,左手持着净瓶,以如意座的姿势,庄严地坐在月轮宝座上,左脚踏着洁白的莲花,身后若隐若现一片碧绿的竹林………就像儿时淘气惹事之后,想躲避母亲的责罚,藏在邻家的屋内从门缝里偷瞄她四处寻我的急切,那眼神中写满无尽的悲悯与慈爱。    
    三、三种眼神    
    应该是得益于这种慈悲的护佑,在探索心灵的求道中一路走来,有幸拜识了许多给我提供过莫大帮助的良师益友,其中有三位老师一直是我待人接物的明鉴,或许是她们都有女性的柔美,或许是因为她们拥有同样的眼神。    
    至今都忘不掉若水老师的模样,初见她时她将自己围在一个大大的灰色的披风里,略微有些卷的花白短发,充满善意的笑容,一双慧眼像要洞彻你心中所有,仿佛完全不受世间的风尘感染,这应该和她的经历有关。她生于中国,长于台湾,居于加州,拥有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与美国波士顿学院研究所的宗教学双硕士学位,早年曾入基督教会修行,后来开始长达二十多年的学佛历程,融会儒学、老庄、禅密与基督教的精神,应用于心理和灵修的辅导工作。她是被誉为人类第二部“圣经”——《奇迹课程》(注3)的中文版译者,正是她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将这部融会心理学、宗教学、哲学的旷世奇书带入华人世界,开始推动了“新时代思想”(注4)在华人地区的发展。她的著述与译作颇丰,如:《事事本无碍》、《明日之我》、《从已知中解脱》、《超个人心理学》,以及《奇迹课程》等许多经典著作。    
    很早就被她的文章感染,一直想当面聆听她的教诲。2003年时恰逢她来上海开办她在大陆的第一场《奇迹课程》研讨会,然而时值周末,我因为有很多外出的培训任务无法脱身而参加,只能在她开课之前,托主办者的福,请若水老师吃了顿午餐。    
    短短一顿饭的时间,很多困扰于心的难题不能一一请教,不过若水老师的博学和智见,着实让我折服。结束之前,我拿出特意带来的她的成名大作《点亮生命的奇迹》请求题字留念,本以为得到个签名就足以值得我珍惜收藏,没想到若水老师却郑重地写下一句“盼房放师兄指正——若水”。


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模块二:慈无量心,就是一种空灵的心态(3)

    论年纪,她绝对是长辈的级别;论资历,她是一等一的宗教学大师;论背景,中西两所著名大学的双硕士学位;论修为,论智慧,论才识,无论任何一样,若水老师都绝对是我一生中值得学习和效仿的老师,然而她却没有任何的高人一等。处事低调、待人谦卑,这才是真正的大师所为。    
    离去时,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在她的深邃眼神里,我读懂了什么叫平等。    
    与伏羲玉兰老师的缘分,是因她想在上海开办一场以压力缓解为主题的心理训练,由她的弟子推荐,我得以有机会和她一起筹备这项课程。    
    刚开始时不是很熟悉,只觉得她与常人不太一样,归根到底还是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她与若水老师年纪相仿,也一样喜欢围着披风,不过色彩和款式都时尚了许多,高高盘起的发髻却带来些许古典的色彩。后来得知她是全息健康专家、加拿大资深心理治疗师、美国舞动治疗协会的高级治疗师,在北美有着二十几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让我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虚心讨教中获悉,伏羲老师师承一套特殊的西方风水学法门,便央求她去我的公司实地勘察一番,指点迷津。她欣然答应,而且立刻动身,丝毫没有推诿之意,并且不让我付出一分一毫,反而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回到公司之时,员工们都已下班,正好给她腾出一个安静观察的时间。我现在还记得伏羲老师十分的认真,里里外外地转了好几圈,然后一一指出当时存在的一些麻烦和问题,当然全部相符。我非常想知道化解的方法,伏羲老师指指大厅里一块阻隔空间的屏风,向我道出了玄机:“就是它,位置不好,一定要挪开,否则还要麻烦。”    
    明白问题的所在我十分的欣喜,“谢谢伏羲老师,明天一上班,我就要人挪开,您看其他还要注意什么?”    
    “明天?为什么不是现在?”伏羲老师有些不解。    
    “这块屏风很重的,我一个人无法挪动它,明天等员工都上班了,马上就叫他们搬掉。”我向她解释着原因,好像觉得自己在偷懒一样。    
    “NO,NO,现在就搬,我来帮你。”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伏羲老师已经脱掉披风,开始动手挪动那块相当厚重的家伙。这块屏风的重量我很清楚,是用加厚的三合板做成的,装潢时三个工人才勉强把它立起来,绝不是眼前这个瘦小的身躯可以挪动的。    
    “伏羲老师,它很重的,你搬不动。”    
    “不要紧,我们一起慢慢挪动不就行了。”她用行动打断我的阻挠,我只好用尽力气和她搬开屏风。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现在呢?”虽然我很明白她是在帮助我,可我还是不能理解此时她的坚持。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马上解决它。否则晚上我会睡不着的。”    
    在她略带微笑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什么叫关爱。    
    每年的三月我们都会接到复旦管理学院MBA项目组的委托,为春季入学的MBA新生进行一年一度的Orientation(聚劲)训练,每次都是和项目组的戴老师合作。相比前面两位老师的背景,戴老师可能显得有些“平凡”,却是我接触时间最多的,也是认识最久的,而且感悟最深的,也是她。    
    可能是因为她最符合我心目中老师的形象,那种和蔼可亲,使你真的愿意去倾心交谈的为人师者。从小到大,在我的求学生涯中估计都给师长们留下过“叛逆者”的印象。我一直都很怀念我的启蒙老师,她像一个邻家大姐姐般循循善诱地教会我写下第一篇日记,后来的老师们都相差甚远,只是单纯地教导而不懂得如何去培育。只有这位戴老师,能让我依稀找到童年的留恋,所以我有时会幻想如果从前我真的能受到她的教育,也许我会乖很多,呵呵。    
    MBA的学生都是工作了很多年,而且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但是面对戴老师,他们却出奇的“听话”。一连三年,我接触过三批不同的学员,而他们对戴老师的评价都是一如既往的一致,就连项目组的同事都亲切地叫她:“戴姐”。    
    “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些MBA们服服帖帖?”在去年聚劲训练的间隙,我终于忍不住疑问,向戴老师讨教管理这些“精英”们的真经。    
    “我想,是用一种空灵的心态吧。”她望着远处正在欢呼的学生,一边在为他们的胜利鼓掌,一边若有所思地回答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