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商战幽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商战幽默-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扬十分需要这笔钱,不得已只好采纳了朋友的建议。    
    两天后,梅西克就回信了,信中说:“罗扬,你这混蛋,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我明明只借了你800美元,你怎么说我欠了你1800美元,随信附上800美元,如果你要打官司的话,你准输。”    
    旁敲侧击    
    讨债是一门学问,方法各种各样,技巧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也是所有讨债成功者具有的一个明显特征,那就是——想办法让欠债者感觉还债才划算,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选择    
    犹太富翁波普尔,在病入膏肓之际,知死之将至,便口述遗书,让人执笔代录:    
    “我儿尤第雅,我谨将全部财产留给送遗书给你的忠实奴仆;你只可以从我之所有物中选择一项。”    
    波普尔不久便与世长辞了,按照他的遗嘱,奴仆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财产继承权。    
    奴仆兴冲冲地将遗书送至拉比手里,然后同拉比一起去找波普尔的儿子。拉比对波普尔的儿子尤第雅说:“令尊已将所有财产送给送遗书给你的那个忠实奴仆,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件东西作为遗物,你自己随便选择吧。”    
    尤第雅不假思索地说:“我选择这个奴仆。”    
    就这样,富翁的儿子既拥有了奴仆,又拥有了全部财产的继承权。    
    旁敲侧击    
    在商业经营中,机智自古以来都是渡过难关、反败为胜、绝处逢生的利器。也正是凭借这种智慧,犹太人在近代商业史上一直独霸着“世界第一商人”的宝座。


第一部分财富幽默(3)

    讨债单    
    一家私营企业因经营不善,财务室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各种讨债单。    
    太多了,都是千篇一律地要钱,财务主管不知该先付谁的好。经理也一样,总是大概看一眼就扔在桌上,说:“能拖一天的就拖一天,让他们等着吧!”    
    但也有例外,仅有一次。    
    那次老板很干脆,他豪爽地说:“马上给他。”    
    那是一张来自以色列的传真过来的账单,除了列明货物标的、价格、金额外,大面积的空白处写着一个大大的“SOS”,旁边还画了一个头像,头像正在滴着眼泪,简单的线条,但很生动。    
    这张不同寻常的账单一下子引起所有财务人员的注意,也引起了经理的重视,他看了便说:“人家都流泪了,以最快的方式付给他吧。”    
    旁敲侧击    
    人都是有感情的,抓住这一点,用富有感性化的语言和文字,漾起对方感情的碧波,或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经理和这位朋友心里都明白,这个讨债人未必在真的流泪,但他却成功了,一下子以最快速度讨回大额货款。看来,与众不同的思路,的确能够带来与众不同的收获。    
    智慧与金钱    
    在经济社会中,人的成功标志和价值,更多的是依靠拥有财富的多寡来衡量的。    
    犹太人更是此中的佼佼者,他们靠自身的智慧,终生不懈地追求财富,为自己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在犹太哲学中,能赚钱的智慧方为真智慧。    
    犹太人中间流传着一个智慧与财富的笑话。    
    拉比甲问拉比乙:    
    “智慧与金钱,哪个更重要?”    
    “智慧当然比金钱重要。”    
    “既然如此,为何学者、哲学家要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为学者、哲学家做事?”    
    “这很简单,学者和哲学家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懂得智慧的重要性。”    
    旁敲侧击    
    从某一方面来讲,拉比乙的说法很有道理:知道金钱的价值才会去为富人做事;而不知道“智慧”的重要性才会对其傲慢十足。但我们若追究更深层的调侃,其意味则更加深远:既然学者和哲学家知道金钱(财富)的价值,为何不能运用知识(智慧)去获取金钱,而为何单单受富人的奴役而挣取那份不成正比的“嗟来之食”呢?    
    没收到    
    一个赌徒把钱输光了,就写信向他的亲戚借钱。但是,他又不想给他的亲戚留下一个坏印象。于是,他灵机一动,在信封背面写道:“其实,给你写这封信,我是多么后悔啊。在信寄出后,我跟着邮递员后边,想把这封信追回来。”    
    他的亲戚在回信中写道:“既然你是这样渴望收回你借钱的信,你一定会高兴地知道我根本没收到它。”    
    旁敲侧击    
    对于这样的人,拒绝是最好的办法,但拒绝方式是要斟酌的。如果他是一个虚伪的人,那么就利用他的言词,抓住他的把柄,给他以迎头痛击,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后知难而退。    
    哥伦布立蛋    
    犹太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返回英国,女王为他摆宴庆功。    
    酒席上,许多王公大臣、绅士名流都瞧不起这个没有爵位头衔的人,纷纷出言讥讽哥伦布。    
    “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出去航海,照样也会发现新大陆!”    
    “驾驶航船,只要朝一个方向前进,就会有重大发现!”    
    “太容易了!这种事谁碰上谁出名!”    
    “哥伦布这家伙运气真好!”    
    哥伦布微笑着听完了大家的讽刺和挖苦,起身说:“各位尊敬的先生、女士,现在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哪位能把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    
    许多人跃跃欲试,但没有人能够把椭圆形的鸡蛋立在桌子上。    
    “我们立不起来,你也不能立起来!”于是有人说。    
    哥伦布拿起鸡蛋向桌子上轻轻一磕,鸡蛋的大头就凹了下去,哥伦布从容地把鸡蛋立在了桌子上。    
    “这太简单了,谁不会呀!”大家嚷嚷道。    
    “是的,这方法的确很简单,可是我说过了,这仅仅只是一个小游戏而已。”哥伦布笑着说,“但问题是,在这之前,你们为什么都没有想到过这个方法呢?”    
    旁敲侧击    
    生活中我们不时能够听到人们对有钱人的评议,语气和王公贵族们对哥伦布的评论很是雷同。但问题是,在他们用那种方法赚了大钱之前,别的人为什么想不到呢?    
    捕雀的启示    
    一天,靠炒卖股票发家的犹太巨富列宛,看着他8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简单,是一只不大的网子,边沿是用铁丝圈成的,整个网子呈圆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孩子在立起的圆网下撒完米粒后就牵着绳子躲在屋内。    
    不一会儿,就飞来几只雀儿,孩子数了数,竟有10只之多!它们大概是饿久了,很快就有8只雀儿走进了网子底下。列宛示意孩子可以拉绳子了,但孩子没有,他悄悄告诉列宛,他要等那5只进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会儿,那5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4只。列宛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却说,别忙,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    
    可是接着,又有3只雀儿走了出来。列宛对他说,如果现在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玩儿。但孩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他说,总该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终于,连最后1只雀儿也吃饱走出去了。孩子很伤心。    
    列宛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爱地教训道:    
    “欲望无穷无尽,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很多时候,贪婪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旁敲侧击    
    对于贪婪的人来说,煮熟的鸭子也会飞。玩过股票的人都知道,真正的赢家从来都是那些知足常乐者。


第一部分财富幽默(4)

    钞票换小票    
    摩西走进纽约市的一个厕所,坐上马桶之后好一会,才发现厕所内没有准备卫生纸。    
    于是,他便隔着墙问邻座如厕者:    
    “请问,您那儿有卫生纸吗?”    
    传来的回答令人失望:    
    “没有,我也正为此犯愁呢。”    
    “请问您手边有报纸、杂志之类的东西吗?”    
    “什么也没有。”    
    “那么我用10美元的钞票与您兑换小票好吗?”    
    旁敲侧击    
    钞票在这里做什么用,大家都清楚,用10美元的钞票兑换小票的目的,大家也清楚,但这种明显的转嫁损失的做法,仅仅因为一个“自愿的等值交换”的形式上的正当,也就成为一种不仅正当而且聪明的“谋利行为”。只要形式上正当的行为就是正当行为。这一命题被犹太人的这则笑话明晰地证明出来。    
    财富观点    
    一个与银行家比邻而居的鞋匠一天到晚都不停地唱着歌,对人总是笑脸迎人,他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都非常满意。    
    银行家拥有万贯家财,时时对人存有戒心,很少与人有往来,为了怕被偷,晚上更是睡不好,因此经常愁眉不展。    
    银行家非常想知道鞋匠快乐的秘密,一日,将鞋匠找来并问他:“为何你每天总是过得如此快乐?你能否告诉我你一年赚多少钱呢?”    
    鞋匠告诉银行家:“先生,我从来不去计算我所赚的钱,只要每天有饭吃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的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旁敲侧击    
    快乐是一种没有成本的享受。拥有多少财富并不一定能拥有多少快乐,只有那些知足常乐的人,才能够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富翁不是攒的    
    卡恩站在百货商场前,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位穿戴很体面的犹太绅士,站在那里抽着雪茄。    
    卡恩恭恭敬敬地对绅士说:    
    “您的雪茄很香,好像不便宜吧?”    
    “2美元一支。    
    “好家伙……那您一天得抽多少支呀?”    
    “10支。”    
    “天哪!这么多!……您抽多久了?”    
    “4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