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90分钟不射的秘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坚持90分钟不射的秘诀-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多人见过这个球星的父母,非常淳朴的老人,一脸的诚惶诚恐,他们出现在儿子订下的五星级大酒店的时候,曾经被保安拦住,因为他们缺乏住在五星酒店里的人们那种跋扈般的自信。为了更好地宣传儿子,在记者面前也是一脸谦卑,拜托好好写他们的儿子,儿子不懂事时请多包涵,偶尔还会用上一些“感谢改革开放”“可持续性发展”这样自以为很主流的词语来接受采访。

关于这个家庭为让儿子能踢上足球所付出的努力隐去不谈,他们如所有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一样,献出了全部。他们至今不知,儿子曾经因为欠钱被绑架。这个球星的妻子肯定也不知,因为至今她还花钱大把,频频购买名包名车,并不知老公曾因钱被绑。曾亲眼见到,他在国外拉练时,花两万欧元(折人民币20万)一口气买了6个限量版的LV包,因为他的妻子是著名的包包迷。


第二部分 第77节:第三部分盘口时代(44)

那是在中国国家队客场打完香港队后的一天,因为屡屡完不成庄家的目标,他被绑走了,庄家说要挑断他的脚筋。此时俱乐部的集训已经开始,无人知道球星的行踪,直到球星哀求庄家能否打个电话,让人来取他,日后才有机会上场比赛还债。

庄家一直把球星绑了三天,但毕竟这名球员名头太响,才让他打电话给俱乐部。可这家俱乐部此时已经很穷了,工资都发不起,否则球星也不可能去踢假球,筹措很久,一名S姓的副总才带着很少的钱来到指定地点,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述了“留得青山在,才能还赌债”的道理。很难知道当时庄家与球星之间达成何种赎身的条款,放走了这名球星。

声明一下,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唯一能证实的是:这名国足队长在一场世界杯预选赛后(2004年中港之战后),神秘消失了好几天,引起球队内部极大轰动,无论是带头大哥一样的主教练,还是球队中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回来后,他也绝口不提这几天的行程。但是这件可谓中国国家队建队史上最严重的绑架案,却在G7风暴中无意中被透露出来。我们曾找这家俱乐部的其他球员证实过,他们默认了这件事情。而且,一个对赌球内幕很熟悉的广东知情人,还证实了这名球星后来甚至去找过医生,并把病历拿到了手。

这家俱乐部的另一名老板曾经在报纸上暗示,手里掌握有国足队员赌球的证据,可惜没有下定决心公布出来时,他自己也因为某个原因,消失在这个圈子里。

据说足协高层也是知道这起绑架案的。不过,足协的高官是不会证实这个故事的真伪的,永远不会。

但是,球星在后来世界杯预选赛里的表现如同梦游,错失进球机会,从而间接导致国足失去进军世界杯机会,他在之后几年的国足比赛里有多次表现异常,丧失关键进球机会。也许是跟他的脚筋总在关键时刻想起差点儿被挑断,从而条件反射式发挥失常有关,也许,就是和这起绑架案中,和庄家达成的协议有关。

该名球星,技术全面,能攻擅守,曾担任国足队长。

忍不住很黑色地想,足协在最近两年动辄就在一支队里任命四个队长,这几年担任过队长的已逾十人,是不是就为了防范这时有人暴露国足队长曾因赌被绑。点到为止,连“点到为止”这句话都说多了,只是想还原历史,还原这段圈子里极隐秘的“无头案”。

队长不止一个,根据郝洪军提供的线索我们得知:某一天夜里,沈阳极具“人气”的庄家“一爷”在几名牵线人的簇拥下走进上海一家光线暧昧的酒吧,角落的一张桌子旁,两名球员早就候在那里——其中一名是曾经帅绝足坛的张玉宁。


第二部分 第78节:第三部分盘口时代(45)


上海足坛在那一段时间到处充斥着东北球员的身影,张玉宁在2003年年初落定上海后,上海的东北帮已经初具规模。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调查一下那几年东航的财务报表。庄家们频繁地在东北和上海的上空往返,绝对给东航的营业额做了巨大的贡献。

只不过,那一次“一爷”很生气,他印象中吊儿郎当的张玉宁居然直接拒绝了他的20万,“一爷”勃然大怒,觉得张玉宁居然不给面子,当即要手下人卸他一条胳膊。几个牵线人一看不妙,赶紧起身圆场,七嘴八舌说着“算了算了算了,都是沈阳老乡”之类的话,好不容易才按住即将暴怒的“一爷”。张玉宁勉强脱险,找了机会抽身而去。

在媒体一直为张玉宁打造的散漫随性的性格背后,竟有这样一个拒绝跟庄家合作的故事,这出乎所有道德家的意料,但让人百感交集的是,另一个向来以好球员形象示人的年轻人,也就是那天和张玉宁一起去酒吧的球员,一名著名后卫,最终却收下了那20万。而这名后卫,几年后又涉嫌另一起涉假案,传闻俱乐部老板已把相关材料报到了警察局。

他,也曾是某支国字号球队的队长。话到这里,我们只能打住了?


》》》“11月17”背后的魔影

无论同胞香港队还是裁判都给足中国队机会了,甚至还判了一个点球给中国队,奇怪的是,中国队员郑智却没有罚进这个价值万金的点球。

和以往任何一次国足兵败不一样,2004年11月17日这一天的失败,被普遍认为是“弱智失败”,面对弱旅和同胞的香港队,国足不是败在技术和身体上,而是败在一道简单得连小学三年级学生都算得清楚的算术题上。

我们尽量地把这道题解释得通俗一些: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里,在只能出线一支队的情况下,中国和科威特积分和关系相同的情况下,最后得比进球数。在最后一轮前,科威特进9球失1球,净胜8球,中国队进7球失1球,净胜6球。这个简单得连看球史超过半年的球迷都能掌握的常识问题,中国足协却没有搞懂。他们一直以为赢香港队7球就可,最后比分是7比0时,他们还以为要打附加赛。

最后的比分是:科威特6比1马来西亚,中国队7比0香港。虽然净胜球方面我们与科威特持平,但是进球数上,科威特以总共15球超过了中国队的14球。中国队没机会了,连算术题都算不清楚的人,上帝是不给机会的。

其实这两场比赛都是一场默契球,中、科双方都在使用足坛潜规则。与马来西亚人交好的科威特并没有6比1战胜对手的实力,当然中国队也没有7比0战胜同胞的水准,但各自都与对手心照不宣,对于势必出现的大比分暗自有底了。说句大实话,中国队和科威特队就是要玩轮盘赌,看谁把对方算死,因为谁也不敢为了捞净胜球和进球数上来就打对手一个10比0,但又必须在这两个数值上最终抢得优势,打个比方:这好比既要当婊子,又得立牌坊,如果真玩过火了,打出一个类似当年甲B五鼠的11比2,亚足联即使不管,国际足联也会插手这种肆无忌惮的默契球。


第二部分 第79节:第三部分盘口时代(46)

当时中科双方都派了人员前往对方赛地,就是监看即时比分以决定本队得打出多少球才够。中国足协派了技术官员李飞宇和曾民去科威特观战,唯一的任务是最快速度播报即时比分,他们使用了网络和手机两种工具确保通讯。

公平起见,两边同时开赛。但科威特人上演了“补网记”,因为他们那边的球网破了,按照国际足联章程这必须修补好后才能继续比赛。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为了争取时间,谁拖延多哪怕5分钟时间,也可以视另一块场地的比赛情况,决定本方打进几个球。

科威特一度还玩起烟幕弹,让马来西亚人进球,这是为了麻痹中国队,让中国队误以为科威特人和马来西亚人并未默契。果然,不一会儿后,科威特人掀起了进球狂潮,最后以6比1结束比赛。

而中国队也采用了相应拖延战术,比如受伤倒地、比如推迟出更衣室时间,最后甚至比科威特还晚结束比赛两分钟,但这珍贵的两分钟时间,却没有能让弱智的中国足协和国足算清楚,仅以7比0领先香港队是不够的,因为,这时候中科之间虽然净胜球同为13球,但科威特人进球数为15个,中国队只有14个。

国足主帅阿里汉跟守门员教练徐涛还在场边伸手比划着“7”这个数,有人说这给场上队员一个错觉,认为7个球够了。很久以后曾问过徐涛,他解释说,其实只是想告诉队员7个球不够。事实上,当李玮峰攻进第7球跑到教练席上庆祝时,李树斌使劲把他推回去,大声告诉他“还差一个”,可这时,中国队就是迟迟打不开对手球门。

有特别爱国的人赛后悲愤不已,说那两分钟时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比如假摔,比如大声告诉自己的同胞香港队的门将放一个,都可以保证中国队出线。

但这些都没用,因为无论同胞香港队还是裁判都给足中国队机会了,甚至还判了一个点球给中国队,奇怪的是,中国队员郑智却没有罚进这个价值万金的点球。

4年以后,一个叫邵佳一的球员在昆明,也把一个价值万金的点球罚丢了,从而导致中国队无缘出线。

两届世界杯预选赛,两个要命的点球罚失,两个中场核心球员,在大好形势下,上演了冰火两重天。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这两个点球有问题,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坊间有一个说法像魔影一样纠缠,这个说法是:

不仅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屡屡在大赛中错失良机,是跟场外因素有关系。比如说“11?17”之前某场比赛,中国队领先对手一球后,就不思进取了,连阿里汉赛后也直言“看不懂领先后队员的表现”,而这时开出的盘,正好是中国队胜一球的话,买主队的盘赢钱。

当然前提是,帮中国队至少取得3分,这样他们在道德上是安全的,没有出卖球队利益,更没有卖国。他们乐观地认为,客场仍然能够拿下足够的积分和小分,中国队必然从小组出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