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6-草根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46-草根儿-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住院就不住院吧。”蚂蚱爸爸对三虫儿的叔叔说,“你自己多注意着点儿,干活时多留点儿神。不然的话,身体慢慢会吃不消的。”    
    “我知道。”三虫儿的叔叔说完,就去帮二蛋儿的爸爸抬水泥板了。    
    蚂蚱爸爸他们,拖着还在有病的身体,在工地上拼命干活时,蚂蚱、菊儿、“烧鸡王”,正在病房里聊天。将近两天的相处,他们已经非常熟悉,蚂蚱和“烧鸡王”都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谈到刚刚过去的那场风雨,以及被风雨彻底破坏了的“家”,还有求学的艰难,蚂蚱的眼里满是泪水。    
    “菊儿姐,城里的学校,为什么不要我呢?”蚂蚱问。    
    “他们嫌我们是农村人。”菊儿回答。    
    “为什么呀?”蚂蚱实在不明白,既然是学校,为什么不让上学呢?    
    “是啊,为什么呢?”菊儿想。    
    城里的高楼大厦,很多是农村人建起的;城里的很多道路,是农村人修的;城里的很多街道,是农村人清扫的;城里的很多厕所,是农村人收拾干净的;城里的很多孩子,是农村人看护着长大的;城里人吃的每一粒粮食,更是农村人辛辛苦苦种的……甚至城里医院用的血,也很多是来城里打工的农民捐献的。    
    离开了农村人,离开了来到城里的农村人,城市几乎一天也存在不下去,城市人几乎一天也活不下去。可为什么,一些城市如此看不起农村人?不但不愿意敞开胸怀接纳农村人,甚至连他们的孩子,也不能在城市里得到一间小小的教室、一张窄窄的书桌、一册薄薄的课本……。    
    菊儿知道,这一切,别说孩子不明白,就是成年人,也未必想得通。可是,想不通又有什么办法?这就是现实啊!    
    城市,对农村孩子来说,曾经像极了梦中的天堂,那高楼大厦、宽阔马路、如水的车流、如童话的公园,都是那样美丽,那些迷人。可是,当这一切真的就在眼前时,为什么突然就变得那样冷酷无情?


《草根儿》 第二部分第七章 雨后(6)

    然而,菊儿不能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全都告诉蚂蚱。她不想让蚂蚱过早知道这些残酷的现实,从而仇视城市,仇视面前的世界。毕竟,这些问题对还是孩子的蚂蚱来说,太过沉重了。再说,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说不定有一天,城市人也会转变观念,用宽容和慈爱的胸怀,去接纳农村人,去善待农村人的孩子。    
    想到这儿,菊儿微笑着对蚂蚱说:“蚂蚱,城市的学校不要咱,咱就自己在城里办个学校。菊儿姐教你,好不好?”    
    “真的吗?”蚂蚱望着菊儿姐的眼睛,有点儿相信,又不敢全信。    
    “姑娘,像蚂蚱这样,跟着父母来城里打工,却上不了学的孩子多吗?”一直在听他们说话的“烧鸡王”,这时候插话说。    
    “不少。”菊儿回答,“据我所知,只是咱们一个县,像蚂蚱这样在城里上不了学的孩子,恐怕就有几十甚至上百个。”    
    “真有这么多?”“烧鸡王”很吃惊,“要是这么多孩子都没学上,将来可是个大问题。”    
    “差不多。”菊儿回答。    
    “你真想在城里办一所这样的学校,教蚂蚱他们读书?”说这句话,“烧鸡王”也望着菊儿的眼睛,仿佛想从中找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来。    
    “烧鸡王”这一问,反倒把菊儿问住了。    
    菊儿知道,话虽那样说,但如果真要办一所学校,又谈何容易?校舍去哪里找?教室去哪里找?教师去哪里找?而办学校的钱,又从哪里来?所以,菊儿只好低下头,沉默了。    
    菊儿的沉默,让蚂蚱明白了一切。他知道,菊儿姐只不过是那样说说,安慰一下自己。于是,蚂蚱对菊儿姐说:“菊儿姐,你别难过。我现在不想上学了。等病好了,我就去垃圾箱里多捡些废品,多到收购站换书看。”    
    蚂蚱的话,使菊儿忍不住流下泪来。    
    听着蚂蚱的话,看着菊儿的泪,“烧鸡王”拄着拐杖,默默走到病房窗口,一言不发地望着外面喧闹的城市。良久,他才缓缓转过身来,一字一顿地对菊儿说:“姑娘,你真想办学吗?”    
    “真想。”菊儿回答。    
    “好!”“烧鸡王”将拐杖头用力地砸在地上,大声说:“这学,我帮你办!”    
    “烧鸡王”的话,把菊儿和蚂蚱都说愣了,他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尤其是菊儿,更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看看“烧鸡王”坚定的神情,似乎他说的话,又不像是假的。    
    一时间,空气竟然在屋子里凝固了。


《草根儿》 第二部分第八章 办学(1)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菊儿和“烧鸡王”谈论最多的,就是办学的事儿。    
    虽然在他们谈论时,蚂蚱根本插不上嘴,但是,一种无比兴奋而又激动的情绪,却把他深深感染了。    
    这样,给菊儿姐和“烧鸡王”爷爷端茶倒水的活儿,就被蚂蚱全部承包了。他非常喜欢做这些活儿,仿佛这样一来,自己也参与到了办学这个计划中。这可不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计划,它是那么伟大啊!    
    不止一次,蚂蚱问菊儿姐,学校什么时候能够办成,自己什么时候会坐进教室里读书,再听菊儿姐——不,那时候就是菊儿老师了——讲课。可是,每一次,菊儿姐都会微笑着对他说:“别急,别急,学校会办起来的。”    
    说是不让蚂蚱急,其实,菊儿姐比蚂蚱还急。    
    离出院的日子还有两天,菊儿就耐不住了。就在医生来查房的时候,菊儿对他提出了出院的要求:“医生,我要出院。”    
    “不行。”医生说得很干脆,“你的病还没有好彻底。”    
    “没事儿,不就差两天了吗?”菊儿辩解道,“出院以后,我自己会注意的。我的身体能顶得住,而且,饭店还有很多活儿要干。”    
    “既然只差两天了,你为什么不再等等?”医生笑着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病要慢慢来,心急是不行的。活儿再多,身体也要放在第一位,没有了一个好的身体,你什么也干不成了。不能光顾挣钱,不要命啊。”    
    “还是等到正式出院吧。”看着菊儿依然苍白的脸,“烧鸡王”也劝她,“办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儿,明年开春学校能办起来,就很不错了。”    
    “明年开春?那可不行。”菊儿说,“学校早办成一天,孩子们就可以早一天上学。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早一天坐在教室里,就早一天能看到希望。”    
    “姑娘,你想在城里办学?”听到他们的对话,医生也很感兴趣,“你准备办什么样的学校啊?”    
    “农民工子弟学校。”菊儿回答。    
    “农民工子弟学校?”医生很吃惊,“你是说,专门给农民工的孩子,在省城办一所学校,让他们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书读、有课上?”    
    “是啊。”菊儿说,“城里学校不收他们,我们只能自己帮自己。”    
    “这是件好事情。”医生说,“可是,真要办学,却没那么容易。校舍、教室、老师、学生,尤其是办学经费,都是问题。这些,你都考虑了吗?”    
    “我知道。”菊儿说得清晰而有力,“由简到繁,从小到大吧,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只要有学上,我们不怕吃苦。再说,还有这位大爷的支持。”    
    说着话,菊儿满怀感激地向医生指了指“烧鸡王”。    
    “不错。”“烧鸡王”说,“条件艰苦不怕,越是条件艰苦,孩子们越知道努力,越知道珍惜,将来也才可能越有出息。想当年,我出去拜师傅学手艺时,住的是草棚,穿的是破衣,吃的是剩饭,每天还要干很重的活儿,现在不也过来了?人年少时多吃点儿苦,不是坏事情。”    
    听到这些,医生点了点头。    
    不过,他还是没有答应菊儿提前出院的要求。他对菊儿说:“姑娘,这样吧,你再安心住两天,等病好彻底了,再攒着劲儿好好办学。不然的话,如果办学中间又病倒了,那还不更耽误事了?”    
    “还是先治好了病再说吧。”“烧鸡王”也劝菊儿,“办学的事儿,你在医院里住着,也可以筹划。把事儿想好了,想清楚了,办起来就更快更稳妥。”    
    既然这样,菊儿也就不好再勉强,只好暂时不出院。    
    不过,不出院是不出院,菊儿并没有老是在病房里躺着。通过当护工的彩蛾,菊儿又认识了不少在医院里打工的农民,他们有的是保洁员,有的是清洁工,有的是锅炉工,有的是花工,还有的是像彩蛾一样的护工。    
    在和他们的谈话中,菊儿知道,他们中不少人的孩子,也像蚂蚱一样,在城里无事可做。乖一点儿的孩子,会帮着爸爸妈妈做些事情,或者去街上捡点儿可以卖钱的废品,补贴一下家用;不乖的或者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会跑到电子游戏厅、网吧里玩儿,时间长了,有的就和社会上的一些坏孩子混到了一起,干起了小偷小摸的事情,有时甚至还会和人打架。    
    每当和菊儿谈起这些时,有的爸爸妈妈就会叹着气,说:“要是城里的学校收这些孩子,让他们上学,该多好啊。可是……”    
    菊儿知道“可是”后面的话是什么:可是,没有学校愿意收他们的孩子。    
    “如果这附近有咱农民工自己办的学校,你愿意让孩子去上学吗?”菊儿每一次都这样问他们。每一次,她也都会得到相同的回答:“那当然好。只是,学费不要太贵了,太贵了咱就是想让孩子上,也上不起。”    
    等到了正式出院的日子,菊儿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下了十多个孩子的名字和他们的联系方式。在这十多个孩子中,和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