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笔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身体笔记-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都是从牧区骑马到拉萨,再坐火车来北京参加这次演出的。”他接着说。    
    “那他们会跳舞吗?”我怀疑地问。    
    “不会,不过没关系,我们不要给他们排太多的动作,只是一种仪式似的表演。”    
    我还是有点不明白,每年春节晚会的节目审查是出了名的严格。许多节目在直播的头几天都有被pass的可能,像那年,姜昆的相声最终被cancel了,赵本山的小品被否定了一个后,才排出了那年的经典《卖拐》。另外,许多歌手,可能这次还参加连排,下次就不再出现了…… 但怎么可能到现在,离直播还不到20天的时间里,演员还没到呢。    
    我焦急地等待着。由于我是较晚进入剧组的,一时也感到有点融合不进去。许多在电视上我们常看到的熟悉面孔都在忙着修改各自的节目。几天的休息调整后,我们节目的“演员”来到了排练场。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什么演员,只是当地组织起来的少数民族同胞。排练较顺利,只花了半天的时间,整个的节目没有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一些队形的变化。直到去演播厅合成前,我还在担心这么简单的舞蹈编排可以通过最终的直播审查吗?直到我的演员穿上了演出服,化好了妆,手里各拿一条洁白的哈达,缓缓地从舞台四周走上来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个节目的意义正在于它的民族特色及单纯之美了。演员们穿上服装,整个的舞台瞬间被其异族光彩所笼罩。光是每个人身上的服装就已可以让你目不暇接了,每个演员身上的服装都是他们自己家传下来的,衣服上的每个饰物都是真正的珠宝所做,价值高达十几万元不等。而每一件衣服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家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直播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所有的节目是隔天连排。我们排的《在那冬山顶上》特别的顺利,没有任何的修改,可有些节目就没那么幸运了,总在不停的修改中。我根据每一次的连排和每一次的改动,特别是舞蹈节目的修改,总结出这些改动主要是对于画面的调整和色彩及整体氛围的把握。舞蹈的身体,具体到每一个动作时已不像在纯舞蹈作品中那样细致入微了。它要求更多的是整体氛围,更加宏观的要求决定了身体的不同表现。    
    那个节目最后成型是什么样,我已经记不清楚了。那些骑着马来的演员们,倒给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第四部分情感片断:一种豪放的身体之醉(图)

      在2000年5月,我有幸与海军政治部艺术中心的创作人员一起到各个舰队上,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生活体验和慰问指导,使得我有限的体验增添了新的一页。    
    最先到达的是北海舰队。    
    地点:原导弹仓库改造而成的训练房。    
    汽车经一段长途而颠簸的行驶之后,在一片空旷的操场上停了下来。几名海军军官迎了上来,简单介绍之后,我们被领进了他们的练功房,二十几名演员即海军战士,正在音乐的伴奏下训练着各自的基本功。看见我们走了进来,他们一下子精神了许多。他们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每天的生活是单一而乏味的。    
    午饭过后,我们这些被战士们灌得微醉的慰问组成员与战士们组织了一个联欢会,大家在饭堂围成一个圈开始了节目的表演。由于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我们这些从北京来的大部分是创作人员,并不都擅长表演,可战士们的热情又是如此之高,只能即兴表演了。作曲家刘某,先演唱了一首自己作曲的部队歌曲。 曲艺编导也表演了一段自己创作的小品。我只能跳舞了,那天我并没有穿练功衣,换上当地连长夫人的一条有弹性的紧身裤,伴着刘某的歌声我即兴地跳了起来。酒精在体内慢慢地蒸发,发挥它的作用,我感到两颊通红滚烫,身体也跟着飘了起来,不清楚自己到底跳了些什么,只是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不停地跳着,跳跃、滚地、亮相直到音乐的结束…… 飞机的起落声不时地在耳边响起,在这样一片独立的空间里,有着一群特殊的舞者,他们默默地、静静地与自己的身体交流着。    
    从海航出来,我们来到了青岛某海军基地宣传队。到达之后我开始给那里的演员进行舞蹈训练。    
    头几天我们都有战士接送和陪同,可有一天中午,大家吃饭较晚,我就一人前往排练厅给演员们上课。站岗的战士非常有礼貌地拦住了我的去路。    
    “请出示一下你的证件!”门卫战士看着我说道。    
    我并没有入伍参军,因此既没有军官证也没有其他可通行的有效证件。    
    “我是从北京来的,跟海军政治部一块来慰问的,但我没有带证件,里面的演员还等着我给他们上课呢。”我着急地解释着。“你能不能让我先进去?”    
    门卫看了我一眼,但并不同意让我进去。我站在门口,又气又急,看看周围又没有一个认识的人。    
    “我天天都从这经过,你不相信我吗?演员还等着呢,你要不信我给你搬个腿看看,我可是他们的舞蹈老师啊!”急得我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摆出了搬腿的架势。    
    表情严肃的门卫看到这笑了起来:“你进去吧,不过下次要带证件喔。 ”    
    事后,我把这事讲给同来的创作人员听,他们都笑着说:“不错嘛,非常形象的创作题材嘛。”    
    后来我知道,其实他们早就知道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慰问组。只是战士们看见从远方来的跳舞的小姑娘不知如何套近乎,所以以此为借口,故意看你着急的样子。    
    现在想起来,我仍会忍不住笑起来。部队的生活是严谨而有规律的,但战士们又是真挚而朴实的,以前我一直认为部队是一个扼杀个性,限制创作的地方,但通过这次的部队之旅,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每一次,当汽车开进部队大院的大门时,我都会为之感动,一种神圣感油然升起。抬眼望去,高山耸立,白云流动,与眼前的威严浑然一体,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不自觉中我爱上了这群可爱的海军战士。    
    质朴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实而美好的,难道不是吗?


第四部分情感片断:青春=万岁(图)

      汗水挥洒在闷热的体育场内,随着动感的音乐回荡,无数张青春稚嫩的脸在我的眼前闪过。    
    “抬腿,出手,对齐……”编导的喊声透过扩音器,传递到场内的每一个角落。    
    “再来一遍,你的动作不对,你的节奏错了,看齐了,状态,情绪……”无数句只有舞者能听懂的排练专用语言在剧场内回荡。    
    4天的排练结束了,当最后一遍音乐响起时,看台上的我无语地注视着这群年轻、可爱的舞者,回想起这4天里彼此间的磨合……    
    由于是群舞,节目总是在一遍遍的修改中。7月的武汉好像一座轰鸣闷热的机器,空气中没有丝毫的风,但演员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怨言,汗水浸透着他们稚嫩的脸颊,重复塑造着舞者日渐成熟的身躯。在他们去上海前的最后一遍排练时,我感到整个体育场内似乎是一个气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他们,随同他们的动作而呼吸,片刻的安静,掌声响起……    
    曾经的岁月无数的回忆。    
    是啊,青春是人生的传奇,虽然转瞬即逝,但刹那间如骄阳般的活力,就像一个巨大的超能力磁场,吸引着所有的生灵。青春=万岁,没错,我始终坚信,世界上惟一不老的,是曾经属于每一个人每一天的青春。


第四部分情感片断:身已如烟(图)

      这是一部由西尔维娅、古丽姆编排的现代舞专辑,共有三个小节目:《独舞》,《蓝色、黄色》和《烟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节目《烟雾》,“smoke”是一个多么具有想像的词啊!烟雾本身就是漂浮的,在消失中让人琢磨不透。这种瞬间感就如同生命是一片飘零的叶子,暧昧的颜色上是纵横交错的脉纹。站在其中,没有方向,脆弱而孤独,没有人知道它将飘向哪里。在这个作品中,编导从一个摄影者的角度把一对男女之间的微妙关系处理得非常到位。女演员刚出场时,一个人站在桌子的一边,通过对望传递彼此的信息,引发一段关于感情的舞蹈。从眼神的对望到身体的慢慢接触,从有序的动作表达到无序的情感抒发,高潮之后,无声息地转身离去。    
    由于这是一部TV舞蹈,镜头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镜头语言作为对舞蹈语言的表达和强调,在一些舞蹈的细节上突出了导演的构思:虽然不一定能理解他们的爱,却能够懂得每一个爱里都会有的无助、绝望和它的飘浮不定。有些花开是为了谢的,有些水来了是为了走的,有些爱情是注定要消失的。呼啸而过的常孱弱飘浮,惟有无声的才刻骨蔓延。当疯狂都变得喑哑,那些逝去的岁月仿佛一缕淡淡的烟雾。


第四部分情感片断:夜晚·他们·酒吧(图)

      夜色降临,我最害怕的一刻到来了。窗外是晚归行人匆匆的脚步。    
    看了一天的碟,腹中已是“蛙声一片”。倾吐的欲望是如此强烈,守着影子,看书,看碟,听音乐,没有可以对话的人。    
    那段时间我惟一的想法就是能够接触到有体温的可以和我一块笑、一起哭的人。我总是趴在窗前,希望看见一个认识的人;我总是等在电话旁,等待铃声的响起。    
    后来,我认识了一群同我一样感到寂寞,害怕孤独的年轻人,我们常聚在一起消磨时间。    
    在我们这群夜幕中的游荡者中,H是某私立学校的董事长,人们通常说的有钱人。他是我老乡,比我早来北京半年,在一片麦地中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所私立学校。从我刚来北京上大学时,我们就认识了。印象中的H爱踢球,爱下棋,爱召集一帮同样是在他乡漂泊的年轻人一块唱歌,喝酒,聊天……    
    Q是中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