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庆”舰虽然自沉了,但起义水兵们的功绩却不会被淹没,中共中央随即派贺龙专程赴葫芦岛看望起义人员。当贺龙来到“重庆”号官兵中间时,水兵们为亲睹这位身经百战、威震宇内的传奇式人物,激动不已;而这老战将面对众多年轻的水兵,也显得兴奋和风趣。他代表党中央、毛泽东、朱德对全体人员慰问和欢迎后说:“过去我们用菜刀闹革命,今天你们又把蒋介石的王牌军舰都开过来了,你们这些小伙子真行!”    
    他接着“表扬”起运输大队长蒋介石,说从解放军的装备到“重庆”号,直到他身上的“over coat”都是老蒋输送的。最后,他谈到了学习和思想转变问题。毕重远回想起当年情景时说:许多言语我至今记忆犹新。    
    3月24日,毛泽东、朱德给邓兆祥和全体官兵的慰问电,传到葫芦岛。电报中写道:“热烈祝贺你们英勇起义”,“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电报还预言:“他们可以炸毁一艘‘重庆’号,但是他们不能阻止更多的军舰将要随着你们而来。”    
    的确,“重庆”号起义的影响是巨大的,毛泽东的预言,不久就变成了现实。未出两个月,国民党江防第二舰队大部分舰艇,在司令林遵率领下起义;接着,江阴炮台起义;“长治”号驱逐舰起义……    
    关于“重庆”号起义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但毕重远言犹未尽,又对我讲述了他和许多起义骨干在起义之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依然曲折,依然耐人寻味,只是限于篇幅,我不得不暂且搁笔了。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二部分王尚荣: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参谋(1)

    毛泽东让王尚荣把林彪写的条子,拿给叶飞看 /    
    彭德怀说:“这问题不是已经决定了吗,怎么还问?”/    
    邓颖超打电话给王尚荣:真是太对不起啦……    
    “战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多数将领来说,是与昔日的辉煌战绩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战将的含义,他们只能从“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铁马金戈入梦来”中去回味了。    
    而对于曾任总参作战部部长、副总参谋长的王尚荣将军来说,“战将”的称谓,则涵盖了他生命的全部旅程。    
    红军时期,他就被贺龙、任弼时认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战将;抗战期间,他率领的120师独立旅辖下的715团,曾令冀中敌伪军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期间,在保卫延安的三战三捷,全歼胡宗南大部分主力的扶战役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炮火和硝烟依然没有从他身边飘散。解放一江山岛的渡海作战;炮击金门;西南边陲的平叛;入缅进剿国民党残匪;他始终处在作战的中枢指挥位置。    
    当有人提出“王尚荣将军是永久的、名副其实的战将”看法时,王将军的老伴黄克很平静地说:“怎么评定他一生呢?受党的教育那么多年,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但总能算是个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老参谋吧。”其实党内军中,对王将军已有公论,诚如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华夏名将,吾辈楷模”的题词。    
    夏曦主持湘鄂西中央分局后,他差点死在自己人的枪口下/    
    贺龙面命王尚荣率第5师,担任红二、六军团后卫/    
    1800人的后卫团走出草地时,只剩下400人    
    王尚荣的祖籍,在处于鄂湘交界的湖北省石首县,世代务农。父亲19岁时离开了土地,到调关镇一家店铺当了帮工。由于家庭困厄,生于王尚荣之前的两个孩子相继夭折。父亲因此发奋努力,终于从帮工转为小鱼行的老板,总算稍得温饱。    
    王尚荣6岁时,免费上了由远亲主持的私塾,此后又进了国民小学,以聪颖好学得老师厚爱。然而好景不常,随着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的降生,家中经济再呈紧蹙,他不得不中辍学业,过早地走上了他父亲当年的学徒帮工之途。    
    也就是在此期间,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在湘鄂交界一带领导武装暴动,创建了洪湖、湘西等根据地,石首县也属根据地范围。有一点文化基础的王尚荣,立即为共产党、红军关于推翻封建军阀、买办、地主黑暗统治,摆脱列强欺凌,建立昌盛民主的新国家,使天下广大受苦人翻身做主人的宣传所吸引,萌生了追求光明改变社会现状的渴望。    
    1931年,王尚荣投身段德昌领导的红9师。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的党和军队都处于幼年时期,不仅要与外部敌对势力的扼杀抗争,其稚嫩的肌体还受到内部滋长的不健康毒菌的侵蚀。自这一年始,“左”倾路线影响波及根据地,对敌主张军事冒险,攻打大城市;对内过分渲染敌人的渗透,肃反扩大化的势头日增。    
    就在此期间,曾和王明一起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夏曦,自上海的中央来到湘鄂西根据地,出任贺龙率领的红3军政治委员,并主持湘鄂西中央局工作。他把肃反中滥施刑讯、任意捕杀怀疑对象的过左做法引入到湘鄂西,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以致段德昌等一批党、政、军负责人相继遭到误杀。    
    王尚荣因为参加的是段德昌率领的部队,被视为虽非蒋介石体系但仍属反革命阵营的“改组派”分子,受到刑讯人员的严刑逼供,还差一点被拉去枪毙。后来,实在查不出他有什么反革命行为,就发了两个苞谷,撵他离开红军。    
    在露宿荒野、哭了整整一夜之后,王尚荣第二天又回到了原来的部队。他含着眼泪说:“参加革命后,红军才是我的家,我不怕打、不怕杀,就是不能离开红军这个家。”他的赤诚,感动了在场的人,终于被部队留了下来。    
    由于王尚荣作战勇敢,应变机敏,很快被提升为团参谋长。1934年末,中央根据地的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后,湘鄂西根据地的红军也处于流动作战状态。1934年10月24日,贺龙率领的红3军(不久改为红2军团),和肖克率领的红6军团会合,王尚荣升任第5师师长。    
    毛泽东带领的红军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贺龙、任弼时等率红2、6军团,从云南向北进发。翻过海拔5000多米、白雪皑皑、终年不化的玉龙大雪山后,贺龙面命王尚荣率领5师,担起整个军团后卫的重任。    
    1936年的夏季,王尚荣率部来到草地的边缘。为屏挡追兵的袭扰,他们亦战亦走,时有伤亡,疲惫异常;又因为拖在最后,可征购的粮食、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甚至连野草,都被前面走过的部队征集、采食光了,饥饿冻馁一次次把他们推向死亡线。其他部队大约都在七八天内走出了泥泞的草地,而他们却趑趄了十多天。    
    当5师的后卫团15团走出草地时,这个原有1800人的队伍,只剩下400人了。许多官兵,口含野草,永远沉没在沼泽之中了。王尚荣麾下的这400名官兵,在红军万里长征之途,留下了最后的足迹。带着衣衫褴褛、躯体孱弱的部队走出草地,王尚荣这个惯于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硬汉,眼睛湿润了。但当他看到指战员们的眼里仍然闪烁着坚毅的目光,欣慰和自豪又溢满他的胸襟。    
    在抗大,他和余秋里、张震同班学习/横扫阴山700里/    
    “假若把你放在法国的爱情小说里面,放在华丽的宴会中间,    
    你一定要引起许多贵妇人的倾心呢……”这是在赞美谁呢    
    到达陕北后,王尚荣和二方面军的部分师、团级干部,被抽调到红军大学培训。1937年春,“红大”更名“抗大”,王尚荣和余秋里、张震等被编入抗大二队,继续学习。他们学习的科目相当多:毛泽东、周恩来讲授国内外时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朱德讲授中国近代史;刘伯承讲授战术;罗荣桓讲授党的建设。这是王尚荣第一次系统地接受党建和军事理论的洗礼。    
    “七七”事变后,为适应国共合作抗战的新形势,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在抗大学习结业的王尚荣,被分配到120师358旅,任715团团长。此时的王尚荣,无论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还是在军事指挥艺术方面,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跃进随即在军事斗争中显示了出来。    
    1938年4月,毛泽东作出了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以王尚荣率领的715团为主组建的大青山支队,在358旅政委李井泉带领下,向绥东大青山挺进。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二部分王尚荣: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参谋(2)

    刚进入大青山地区,王尚荣即带领715团两个营,连续奇袭陶林城、乌兰花两镇,两战皆捷,歼敌200余人,引起日寇的惊恐。    
    与此同时,为了争取四子王旗的王爷苏达那木朝柯尔不同日寇、伪蒙疆政府合流,不与抗日武装敌对,王尚荣派人和四子王爷的代表谈判,争取到四子王爷的合作。在初入大青山地区之际,不仅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还赢得了团结蒙古族人民、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方面的胜利。    
    日军趁八路军在大青山立足未稳,迅速调兵围攻大青山支队主力所在的绥东,王尚荣率部顺势向绥西发展,开辟新的游击区。同时,他还指挥部队,连续向敌人视为动脉的绥包铁路沿线发动袭击,使包头以东许多车站的敌军,接连遭受重创。    
    进入绥东未满4个月,大青山支队便横扫阴山700里,由相互呼应的绥南、绥东、绥西三个游击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