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你要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震撼’你的每一组肌肉,令它无法不强壮,无法不结实。不要松懈,不要懒惰,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你无法取得成功!”
再次进入训练新的训练节奏,从健身房到田径场,苏祖更加的投入,更加的挥汗如雨。
李志忠从竞管中心调整申请调整的人员,先后也从运医所配备的到位。在苏祖打破了中运会记录后,开始得到了禾岛市队的资源倾斜。一位从下级体校调上来的助理教练,一位队医兼肌肉按摩师,一位运动营养学专家。李志忠依旧全盘掌控着技术和体能训练。
整个训练团队开始围绕着苏祖开始打造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他现在已经配得上这个待遇,竞技体育,出了成绩就自然而然会受到优待。
此时在田径训练场旁,新到任的队医徐志奎黑着个脸看着苏祖在田径赛场上进行短跑冲刺训练。
“李教练,这样不行的,过大的训练量会造成选手身体不承受逆转的损害,训练计划必须要合理,规范。”
徐志奎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三十岁出头,颇有些书卷气质。
“徐医生,你有什么不同看法?”
正在一旁和新到任的助理教练一起探讨,如何改进苏祖步幅小的问题,优化步频和步幅契合点的李志忠起身徐志奎说道。
“训练量太大了,你们难道没有发觉这么严密的训练计划是不够科学的,所谓的刻苦训练,应该是建立在人体承受范围内,3分训练3分休息4分营养是一个合理的基本原则,训练是个打破现有肌肉骨骼承受范围的过程,休息和营养,才是增长的合理途径,这样一味的猛练,身体只会越来越差。”
“我检查过运动员的身体肌肉状态,已经处于极限的疲惫状态,再这样下去,很快就要有伤病了。你们指定的训练计划不科学。”这名新到任还没两天的队医毫不客气的地批评道。
李志忠闻言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这个训练计划是他指定的,训练量有多大他心知肚明。虽然没有传说中一些巨星夸张的6年时间,每周7天,每天7小时的训练方式,但基本上每一天都是照着当前苏祖身体承受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压榨。
他原本的训练计划,并没有这么大的训练量,但是苏祖硬生生在他指定的训练计划里进行了翻倍的训练,他干脆就直接将这个训练量直接列入训练计划。
绝对的天赋,需要绝对的勤奋才能去铸就。
苏祖最后能走到哪里,李志忠不太能确定,上次中运会回来后,他就接到了来自全国田径大奖赛的参赛邀请,苏祖的一次中运会表现,就已经吸引了国家队层面的关注。
可以想见,以当前现在国内的百米选手水平而言,苏祖会在禾岛市队呆的时间已经不太长。一个地方队的教练,他想要做的就是趁着这个时间,多做基础,厚积才能薄发,现在还需要去积累这个厚度。
“徐医生,你的建议,我会考虑的。”李志忠沉吟了一会,回答道。
“不是考虑,而是应该尽快,马上做出调整。你们这样是在胡闹。”大家都是体育系统内的人,虽然一个队医在针对选手方面的发言权远赶不上教练,但徐志奎不是一个妥协的人,上任的第二天就已经憋不住。他从事运动员医疗的时间不短,见多了因为训练而伤病产生的运动员,这种一百个里练废九十九个,只要一个成材的观念还被很多观念陈旧的教练所推崇。
以为只要苦练就能够出成绩,哪那么容易?!
田径场中,苏祖汗如雨下,脸色也有些发白。在健身场馆里做了大重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后,稍作肌肉放松,跟着就到了田径场,开始调整步幅后的冲刺训练。
脚步沉重得像是灌了铅似的,胸腹剧烈起伏,每一口呼吸都能够感受到炽热的空气在肺部烧灼着。
“那个,苏祖,要不我先休息一下,再进行下一组?”新来的助理教练王远斌看着苏祖状态下滑,由于出了大量的汗水,又被炽烈的天气蒸发,在胸口后背,似乎都能看到白霜。
“王助教,先不用,再继续吧。”苏祖摇了摇头,重新回到起跑线上。
“停一下,歇一会,等下再练……”这样的念头此起彼伏地出现在脑海里。
但苏祖依旧咬着牙,不肯退缩。
他就想试试,什么是他的身体极限,他是不是就没有了进步空间。
“行,那我们再进行下一组。”助理教练王远斌见苏祖坚持继续,他也只能点头,“刚才是一百米46步,你这次步幅再大一些,尽量改成45步跑试试。注意起跑加速的那几步,步幅不要太大,不然后半程速度提不起来。”
“各就位……预备……”
哔!
清亮的哨子声和秒表同时按下,又是一组的百米极限跑动。
苏祖尽最大的速度去摆动手臂,去抬高腿,去调整步幅,对于一个人原来的奔跑习惯,任何一点改变有时候都是相当困难。而他现在就是在一次次的调整改变着身体固有的频率和步幅,以求达到最好的契合。
顶尖的百米运动员的普遍百米步幅是在44、45步左右,当然也有比这个步数多,比这个步数少的,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完善最好的身体跑动节奏,契合他快速步频的步幅数。
在训练场边,还有两架高倍的摄像仪器记录这苏祖的每一次跑步数据,之后再从这些大量的跑步画面里,通过分析,哪一个步幅频率跑出的成绩是最优解。
“10秒18!”
助理教练满脸兴奋地大叫了起来,声音大得几乎穿过整个田径场。远处田径场边高大的观景树上叫了一夏的知了声都被他给压了过去。
“10秒18,李教练,徐医生,苏祖刚跑了10秒18。”
手记10秒18,换算成电计加个0。2秒,就是10秒38左右,专业的教练员一般掐秒表的时间,还在0。2秒以内,就是说苏祖在训练场中这次跑出的成绩是在10秒38以内,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他在中运会中跑出的成绩。
终点线前,苏祖扶着膝盖,心脏咚咚咚的跳动声和擂鼓似的。
在他的视野之中,一个“+0。1%潜能值”的符号再次艰难地闪了一下。
番外: 张杰华的故事(一)
“金雷,要起床了。”
“六点钟了,听到没?等下你要去送货,你去的时候要客气点,跟人说几句吉利话。”
“你现在不早点去,等下太阳出来就热了。”
楼下母亲刘翠芬的声音一再响起,张杰华微微蜷缩着身体,躺在二手的铁丝折叠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逼仄的房间内散落的杂物,愣愣出神。
其实,说是个隔成的小阁楼更贴切。
从外面看,这是某个还未完全竣工的小区门口旁的一个小店面,店面不算太大,不过这些新小区的商铺在设计的时候楼高统一都有4。5米。
精明的店主将不大的店面空间利用到了极致,先是内外隔开了两部分,外面半间摆放了烟酒零食油盐酱醋之类的小商品。内里一半住人,因为楼高足够,里面的这部分空间,除了个洗手间外,住人的那一部分空间又上下隔成了两层,用个简易的木梯供人上下。
在刘翠芬的一再催促下,张杰华翻身下了床,铁丝折叠床和隔层板随着他的动作发出嘎吱吱地响声。
低着头半躬着身草草地穿好了衣物,从阁楼上下来,在洗手间胡乱抹了把脸。
刘翠芬正在店门口用个小煤炉做饭,之前小区刚入驻的物业已经来说了几次,店面外不让用煤炉。可能过些天也要买个电磁炉吧,现在这样也就早晚偷偷摸摸地用着。
“赶紧吃饭吧。”
店门口摆放了一张可以折叠的三合板木桌,一碟咸菜,一盘豆干炒肉丝。早饭也不是喝粥,而是蒸好的米饭。如果喝点清汤白粥,一肚子叮咚响,等会做起事来不用两三个钟头就饿了。
刘翠芬在店里忙活不停,用毛巾擦拭桌椅和货架,即便这个小店空间不大,但被归拢打理得很整齐干净。不像其他人,各种乱七八糟的到处堆放,客人有时候上门买瓶酱油都无处落脚。
张杰华扒拉着米饭,偶尔转头望去,即便朝夕相处,也看得出,母亲比刚来开店的时候瘦了不少。
吃过饭,从店里将大大小小箱的矿泉水,饮料,小零食之类的搬到挺在门口的三轮车上。这些都是通过姑姑关系批发过来的,进价比较低。而且,还介绍了几家小卖铺给他做二手批发。
父亲不住在店面这边,而是在旁边不远的工地里,找了个活干。在城市里,房租水电,出行睡觉样样都要花钱
现在这个店面的小区还在收尾,也没什么人入驻,买东西的也是周边开五金店窗帘各种加工店的人,偶尔几个装修工人的烟钱。
一家人收入除了父亲在工地做事意外,就是张杰华将这些批发来的小商品再二手批发给其他在各个地方开小超市杂货店。
利润不高,但尚能糊口。一家人在大城市生活,时时刻刻都有开销,总得找点生计。
张杰华踩着三轮车沿着街道绕了一圈,穿过了这个新建的小区,很快就到了一连串的低矮居民楼附近。
三路车上的货物不少,分量不轻,但好在城市里路况好,也没什么上下坡,张杰华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力气的,倒也不觉得多少辛苦。
他这些零售批发给的都是民房区里的一些小卖铺,虽说城市里各种大超市大商场很多,但总不能买包烟买瓶酒都特意去跑一趟吧。
这个时候的魔都民房棚户区还有许多未曾拆迁,街道狭窄,路面上各种杂物废弃物堆叠,偶尔有些店面已经开门,一不小心,哗啦一盆水就从店里倒在了街上,引得匆匆走过的路人开始骂娘。
“刘叔,早上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