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边是周秀才,那边是林秀才家,那边是徐秀才。”

    老张贵年纪大了,人也是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看着那些灯火闪烁的地方,不住嘴的解说着。

    还别说,原本的张守仁对这些人家没有丝毫的兴趣,因为他自己读书不成,也不打算读书。明中期时开始以文制武,在文官有意的要求下,不少武将就以不读书的大老粗为荣,高级武将目不识丁的就不少,更别提张守仁这个小小的卫所百户官了。

    自己不读书,对读书人当然也是有潜意识里的敌意了。

    军户人家读书的不少,上进成秀才举人甚至进士的也不在少数,总的来说,卫所在明末就是和百姓没区别,军户根本不指望当兵立战功来改变穷困的命运,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科举考试上。

    事实上,考中而改变命运的,还真不在少数。

    就张家庄这个百户才这么点人家,童生有十几家,秀才也有五六家,就是还没有出过举人。

    老张贵提起这几家秀才的时候,两眼也是放光,显示出十分羡慕敬佩的表情。

    “秀才嘛……”两个张守仁的记忆里都对秀才这一类的读书人充满距离,只是前者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感觉,后者是好奇更多一点。

    “嗯。有机会看看,能不能招罗一两个有门道的!”

    百户大人下了一下后来叫他十分尴尬的决定,不过此时的张守仁可不知道日后的麻烦,他向着自己治下匠户们的住处大步行去,路上是未扫清的积雪,眼前是一盏昏黄的灯笼,只有看清前方道路,亦步亦趋,才能到达目的地之所在。

第二十二章 难民(1)

    第二十二章难民

    “深更半夜,吵什么吵?百户大人来了!”

    匠户们住的其实极远,七拐八弯的在路上走了很远,一直到堡北最远的地方,看到几间黑漆漆的草舍没甚亮光,还是大人哭小孩闹,离的老远,张贵就开腔斥责,没过一会儿,那边的动静就消停了。

    等灯笼的灯笼所及,看到五六个壮年男子跪在地下,身后是一排妇人站着,正蹲着万福给张守仁行礼。

    还有十来个小孩,脸上都是黑乎乎的,眼睛倒是亮晶晶的,只是这瞳仁之中,充满的是惊慌与害怕的神色。

    还有两个小孩,大约也就两三岁,瘦的头大身子小,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在几个妇人怀里被捂着嘴,还在不停的扭来扭去。

    “放开,快放开!”

    或许是眼前这些穿着象乞丐一样的妇人打动了张守仁,或是孩童们眼中畏惧之色使得他感觉十分的怜悯,又或是被捂住嘴巴幼儿的挣扎打动了他,总之张守仁感到一阵心悸般的怜悯,还有无可奈何般的愤怒。

    来到这个世界,其实已经见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贫穷与困苦。

    缺衣少吃的人已经算是幸福,毕竟还能守在乡土阖家团圆。

    遭遇灾害的流民更惨一些,遭遇灾害又遇到兵祸连结的,那就是惨上加惨,根本就是生活在地狱之中。

    眼前这些辽民,就是最惨的一群。

    他们的故土落在满清手中,父母兄弟姐妹不知道被杀害了多少。张守仁的历史不好,但根据这阵子的了解,辽东故土的汉人恐怕是十不存一,光是山东这里,这些年就不知道有多少流落过来,又不知道是有多少死于非命的。

    原本对清王朝只有一点鄙夷和排斥的他,也是慢慢的对这个异族政权愤恨起来。

    捂嘴的妇人还在发楞,张守仁沉着脸上前,把两个妇人的手给拔拉开。

    虽然捂嘴的手拉开了,不过两个幼童显然也是吓呆了,张大了嘴,鼻涕也流的老长,眼睛里也满是惊惧之色。

    “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几个男人都是连忙碰头,冬天的土地十分坚硬厚实,所以他们叩起头来砰砰直响,三两下过去,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流下血来。

    张守仁知道,自己越是显的大度,就越叫这些辽东匠户惊慌。

    毕竟他们因为是辽东人,被山东地方深恶痛绝,看这几户人家的模样,这几年还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山东这边的军户虽然也过的不怎样,好歹粗粮能吃个大半饱,眼前这几家,男人们都瘦的脱了形,女人们更是面色枯槁,小孩子们都是头大身子小,全长的跟豆芽菜一样,瘦弱不堪,明显的营养不良的样子。

    当下只沉着脸道:“深夜吵闹,实在不成体统。不过本官看你们初来乍到,饶你们这一回了,全部起来吧!”

    “是,谢过大人!”

    这几家匠户在山东地界不知道受过多少苦,遭遇多少白眼和欺凌,所以人都是显的小心翼翼的,起身之后,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子陪笑说道:“刚刚搬来,一切都不凑手,小孩子刚刚饿的直叫,小人们也急了,彼此吵闹,不合吵到了大人,实在是罪该万死。”

第二十二章 难民(2)

    这么一说,张守仁心里也是一沉。

    这些匠户,他在千户所城里见过,多半聚集在城门外,靠着打短工来维持生计,男人做力气活,女人浆洗衣服,都是做的最苦最累的活计,所城居民多,也富裕一些,所以生活还算安定。

    被发配到自己这里来,几间草舍安家,看样子也没有取暖的物品,再加上自己这几天惦记海盗来袭,每天只顾训练,没有理会这几户匠户,所以根本也没发给吃食,这堡子也没有什么散工可做,这些人也没有积蓄,一家老小,当然就只能饿肚子了。

    想到这么多男女老小,因为自己的疏忽,小孩子和女人饿的哭叫,张守仁心里十分懊恼,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耳光子。

    看转眼一看,老张贵在一边站着,眼神中竟是没有太多的同情之色。

    登莱之乱,看来对山东人和辽东人之间造成的仇恨和隔阂,实在是太深厚了。

    一见如此,有些话反而好说了。

    “你们辽东来的人,就算自己没犯过错,但同乡辽兵,在我山东作恶实在太多。所以本官听闻你们来到,故意叫你们受几天罪,要教你们好好想想,遭遇如此,是为什么?”

    这么一说,一群辽东人脸上那种惊惶的表情反而淡了很多,很多事情是未知才最可怕,被抛到这个百户来,几天没有人理会,所有人心里都吓了个半死,刚刚小孩子饿的哭,大人吵闹起来,实在都是情绪太坏的原因。

    张守仁这么一说,等于是有了一个底线,各人那种惶恐害怕的情绪,一下就淡了许多。

    当下各人都又跪下谢罪,他们虽然是普通的辽人,但登莱之乱确实是辽东兵马在这里祸害,被迁怒怪罪,也是早就习惯了。

    听着这群人谢罪的话,张守仁神色淡淡的:“你们知错就好!张贵,回去拿些吃食来给他们先垫下肚子,明天再给他们每家发两斗粮食,也给点盐什么的。”

    “是,老奴立刻去办。”

    听到张守仁的话,几家匠户先都是呆了,再下来,不分男女老少,都一下子跪在地下,一边叩头,一边就有不少人嚎啕大哭起来。

    哭声凄惨,加上张守仁有了处断,老张贵的眼神中就都只是同情:“你们哪,以后本份做人,莫要和你们那些当兵的同乡学,俺们山东地界,还是能容你们活下去的。”

    老头子嘴上说着,脚步却是开动起来,是先回家给这些辽民拿吃食去了。

    这深更半夜,小孩饿的直哭,不拿点吃食来,也确实心中不忍。

    在等候张贵回来的时候,张守仁也是背着手,在各家各户里查看着。看了一圈,他心中就有数了。

    眼前这几户人家倒真的是周炳林这个千户好心,是扎扎实实的匠户。

    明朝的规矩,祖辈是干什么的,后辈就一样得干什么。

    永乐年间你家是当兵的,好,万历崇祯年间,你家还是当兵的,朝廷的兵籍上,一定会有你家的名号字样。

    洪武年间,你家是军中的匠人,好,你家世代便就是匠户了。

    这种规矩,在早年其实有用。朝廷有征伐战事,击鼓召集军户,一下就是几十万大军应召而出。要有什么大工程,现成的有匠户名册,按册点人就行了。

    历朝历代的大工,就是以匠户为□□,军户当帮手,这么一点一点的修起来的。

    时至今日,这种免费徭役性质的征发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匠户过的比军户还惨,因为他们的口粮比军户还要少,做的工比军户还要重,不逃的才是傻子。

    被看住做活的匠户,真的是奴隶一样,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劳作到死,不得享受半天,是人间至惨之事。

    所以到了明末时,真正的匠户已经不多了,反正朝廷能掌握的是不多了。

    眼前这几家,有锤子凿子风炉等一全套的工作,看起来,确实是正经的匠户了。

    “来,吃吧,可怜见的,小孩子饿成这般模样。”

    没过一会儿,张贵气喘吁吁的赶回来,手里是一摞晚上吃剩下的烙葱油饼子,还有一把洗净了的甜葱当菜,往那个四十多岁的匠户首领怀里一塞,老头儿极神色的道:“尝尝咱的手艺怎么样!”

    “谢老人家,谢百户大人了。”

    四十多岁的人,这会再也绷不住劲儿,眼泪成串的掉落了下来。

    大约到山东这些年,还是头一回有这样的待遇,看他们身上不仅破烂,还有一些青肿的地方,显是被地方的那些小混混无赖没事就殴打欺凌造成的伤痕。

    和之前的境遇一对比,现在已经是天堂了。

    饼子剩下的也不多,大人们也顾不得自己先吃,先把小孩叫来,撕开油饼分给他们。

    一时间,只能看到小孩子们使劲咬着油饼,吃的啪嗒啪嗒直响,在吃的同时,还不停的拿眼看着张守仁,小小瞳仁之中,也全是好奇之色。

    张守仁心中感慨,却向着一众匠户道:“你们也莫再谢了,明天先领两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