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两货。”

    “看他们怎么到莱州闹腾了。”

    “自己找死,怨不得我们。”

    “大人已经够隐忍了,特别交代,尽量不要杀伤他们家人。换了我,杀他们全家都是轻的了。”

    一边沿着预先设计好的道路退却,众人一边随意说笑着。

    四周到处是一片黑暗,只有极少的人家才点着油灯,露出昏黄的灯光出来。这样一点光源,只够勉强辨识道路,等城中的巡夜营兵和更夫地保衙役们赶来,锣声四处响起来的时候,整个行动组已经在胶州城中消失不见了。

    ……

    ……

    “好大胆子!”

    胶州州衙中,准备第二天就起行动身的新任兵备道以拳击桌,原本荣辱不惊,波澜不现的陈兵备此时是一脸的怒气,不仅是面色发青,整个人身子都是抖动起来。

    “唉,”陈家三小姐也是一脸的惋惜:“父亲莫气,为这么一个人并不值当。他这般做法,无非是第二个刘泽清,将来到吃人肉的地步,也是并不奇怪。既然他不知上进,自甘堕落,我们也不必多理这种事非。好在父亲并没有介入,此事太过复杂,张守仁又是如此人物,我们置身事外的好。”

    “呼……”

    知道女儿的话十分在理,陈兵备徐徐吐出胸腹之间的闷气,冷笑着道:“他给我的回书是怎么说来着?”

    “他这样说的:感大人厚爱,然而雅不愿复投他人之门下,唯有顿首谢过。”

    “嘿嘿,你瞧,一个武夫,傲气这么大。现在又有如何杀性,将来如何得了?我们在密度时,瞧他派兵剿贼,当他是一个人物,你说见他时,感觉是一个温和有礼的人,不大象纯粹的武夫,现在看来,你是看错了。”

第二百零五章 屠夫(3)

    “嗯,父亲责备的是。”

    陈三小姐俏丽的脸庞上也满是无奈之色,张守仁拒绝了父亲施以援手,只是叫他拜到东林门下的暗示,这已经够叫她吃惊了。

    一个武夫居然有这么强的傲气,这实在叫她觉得奇怪。

    其实张守仁的考虑也是十分简单,东林党的所为他知道一些,所以不愿和这些人交往,除非是真有大本事的人。

    对他这样纯粹的武官来说,搞政治实在是太外行了。和东林党人混在一起,他担心自己被吃的渣也不剩下。

    相形比较而言,刘景曜就单纯的多,也容易打交道的多了。

    而且也是有这样的考量,他是刘景曜的门下,再投东林,首鼠两端,传扬开来名声不好听。刘景曜已经是登莱巡抚,再结交一个兵备道意义不大,反而容易产生微妙的矛盾。

    这里就是张守仁考虑不周,东林党的兵备道和刘景曜当初的兵备道完全是两回事,政治能量是不能等同而语的。

    不过他一个穿越来的武官,除了知道一些历史大势外,又如何能弄的清楚这些明朝政治生态中的微妙之处呢?

    “瞧着吧。”

    在最后的时刻,陈兵备眼神如刀,神色冷峻的道:“魏某人可不会这么善罢干休,莱州那边也不会这么就放过这姓张的,虽然失了两个得力的举人,不过京师之中,一定会为此事而大起风波。这姓张的,头疼的日子还在后头。”

    大明文官对本体系的人向来是照顾有加,另眼相看的。

    陈兵备的愤怒与其说是对张守仁失望,还不如是对他冒犯文官集团尊严的愤恨。举人虽不官,但已经是官员后备,这样的身份一个武夫都敢擅杀,将来还如何制之?

    光是冲这一条,张守仁就是死不足惜。

    “我们早早离开胶州,未来这段时间,此地将是漩涡所在,事非中心。”

    陈兵备冷笑着道:“我倒是很想知道,刘军门知道他这个门生如此行事之后,将会做如何是想呢?”

    ……

    ……

    北京。

    文华殿中。

    这里是皇太子名义上的正殿,却是实际上的皇帝便殿,平时召对大臣,或是左顺门,或是皇极殿平台,要么就是文华殿。

    一般来说,召见阁臣,科臣,翰林侍讲大臣,举行日讲等活动时,都是在文华殿中。

    这里距离内阁很近,皇帝与阁臣是要经常见面的,国之大政,经常是以与阁臣独对商讨的形式来确定下来。

    所谓真正的逢三六九的早朝,不过是虚应故事,是各部把预先请示过内阁,已经得到票拟批红或是默许的部务拿出来走一下过场,真正商讨难决的国之大政时,一定就是在这文华殿中了。

    “先生的建言,朕颇为意动。”御座之上,崇祯满脸的疲惫,不过也是有隐约的兴奋之色。

    相比前几年时,特别是高迎祥烧凤阳,掘祖陵,近在肘腋的山东也起叛乱,孔有德等人要是大胆的话,甚至能直接北上攻打京师……那个时候,远虑近忧,日子不是人过的。最近这段时间以来,他隐约觉得皇朝有中兴之象,不再是那副岌岌可危的样子了。

第二百零六章 挖坑(1)

    第二百零六章挖坑

    看着俯身顿首的薛国观,崇祯一脸的刚愎自信,徐徐又道:“不过此是大事,一国兵谷钱粮大事,用借助之法,岂可为常态,况且,自古未闻。”

    “皇上容禀。”

    “你讲。”

    “迩来数年,河南、山西、陕西诸地皆大旱,民有饥困之忧。”

    “朝廷已经数免钱粮,并且赈济。”

    “是!”

    薛国观知道,崇祯所说的数免钱粮,只是把一些名义上的积欠给免除了,但每个州府每年应交的税赋份额,仍然是必须要上交,所以地方官员仍然需要催逼税赋,否则就会被就地免除职务,摘除乌纱。

    因为这种政策,民间被逼反的贫民百姓不少,就是不少殷实之家,中产阶层,对皇帝和整个朝堂都是啧有怨言。

    当时的士大夫可以不在乎平民怎么说,但富民中产却是帝国稳固的根基,如果连这个阶层都弃大明而去,那一切就都是危险了。

    但这种事,薛国观不敢说,更加不敢说崇祯给民间的赈济连九牛一毛也算不上,实在只能算是笑话。

    一国之主,天下万民都是他的赤子,而君上如此刻忌寡恩,对小民百姓的死活不放在心上,实际来说,眼前这个皇帝虽然宵衣旰食,十分勤政,但天下事反而是坏在他手上的多。

    这一点来说,比起乃祖朱元璋是没得比了,这也是长在深宫帝王的悲哀,普通的世间民情,他根本就不懂,崇祯自生在皇宫,后居王府,再入宫为帝,一生没有见过百姓是什么样,很多事只能是想象和靠奏章和太监及锦衣卫的奏报,不尽不实之处太多了!

    但这话是不能说的,薛国观只能先答一声是,然后又一次叩首,奏道:“虽然赈济,然地方元气大伤,流民甚多,的是实情。今维持旧赋,尚且为难,再行加练饷,臣恐地方无宁日矣。”

    薛国观拼死攻讦杨嗣昌的加练饷一法,一大半是公心,是确实见到了加练饷的危害,一小半则是私意,彼此是政敌,杨嗣昌风头太劲,而且和不少内监交好,这一方面比自己强的多了。要是哪一天此人上位,自己的下场可是不太妙。

    “诚然如卿所说……”

    下头的情形,崇祯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他向来想当然,薛国观当面如此郑重其事的劝告,他心中自然也有所触动。

    但杨嗣昌所议加练饷,一年可以增加五六百万银子的收入,有这笔银子,杨嗣昌保证可以练数十万精兵,有钱有兵,天下不难底定,就是已经闹了几十年的东虏,未尝不可以一鼓荡平。到时候,上慰万历皇爷爷和天启阿哥,下也可安抚黎庶,自己中兴大明,青史之上的形象自也是不必说了。

    但薛国观的奏议,似乎更省事一些。

    加练饷要天下骚然,还不知道多少文官会反对,这个是崇祯和杨嗣昌预料得到的。如果依薛国观所奏,从勋戚和大臣还有民间士绅中捐助,省时省力,而且借助军饷又不是皇家挥霍,名义上冠冕堂皇,这些官绅平时总是叫的嘴响,一个个忠君爱国的样子,勋戚们是世受国恩,不知道利用国家捞了多少好处。

第二百零六章 挖坑(2)

    大明皇家好过时,勋戚们都从皇室捞好处,那李国泰家,不知道从后宫捞了几十万出去……现在国用如些艰难,难道他们拿些出来帮一下手,岂不是应该?

    “先生所说确实有理。”

    崇祯终下决心,对着薛国观笑道:“不过不知道能借助多少银子出来?若是太少,闹这么大动静,似乎是得不偿失。”

    薛国观放下心来,崇祯动心了,此事可成一半。

    他对此事也是有过研判,现在官绅之中,对国事忧心忡忡的很不在少数,大家对皇亲国戚仍然无法无天的闹腾也是极为不满。

    现在只要朝旨一下,薛国观觉得这些勋戚也不会真的敢抗旨不遵,只要几个皇亲一带头,勋戚和士绅凑几百万出来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只要超过一定数额,皇帝就会觉得他出了个好主意,能把加练饷的事拖上一拖,于国于民,对他薛国观自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这一次,为了能占杨嗣昌的先手,他也是豁出去了。

    □□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有时候就是要博一下的。

    “请皇上放心,以臣估计,只要有人带头,旬月之内,百万金可得。”

    没有百万以上,崇祯也不会同意,这个时候,薛国观也只能硬着头皮发这种罗天大愿了。

    “好,好!”

    崇祯轻轻击案,起身呵呵一笑,在殿中转了一圈,才又对着薛国观笑道:“一切就委卿经营,许便宜行事,凡有借助的规章条陈,朕无有不允……嗯,就是这样了!”

    “是,臣一定竭尽全力,办成此事!”

    自文华殿出来后,薛国观就回到内阁自己的房舍之中,一群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