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天,每个士兵都累脱了形,张守仁自己也暴瘦下来不少,精神也是特别的疲惫。

    他出来视察,也是想让脑子放松一下,改变一下心情,现在看来,效果十分的不错,所有的疲劳,一扫而空了。

    可惜,他的士兵们不能有这种待遇,仍然要在营地各处继续苦熬下去。

    “见过大人!”

    来的却是钟显,一身利落的作训服,大檐帽,皮靴,武装带,身上还有一个牛皮背包,乍一看,象是一个几百年后的军人。

    “你穿这一身……”

    张守仁骇然而笑。

    “怎么?”钟显颇为不服,瞪着眼道:“大人这衣服,我穿不得么?现在我一天走三四十里,要是还穿着长袍官服,除非是大人给我配轿子,不过大人又说过,再下流的人也不能骑在同类的肩膀上……大人你是这么说的吧?”

    “呃,好的很,十分利落,英武!”

第二百四十一章 田间(2)

    钟显这厮,什么都好,就是这一张嘴巴委实欠抽,要不是用着此人,实在不是一个好打交道的,当下属很好,当朋友就免了。

    当下便是把笑容敛了,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钟显和张守仁打交道久了,现在就是你我相称和自称,以前什么下吏,在下,下走之类的称呼早抛远了,这会子很随意的拍拍腿上的泥点子,笑道:“那边还有几个熟人,大人一看就知道了。”

    “卖关子!”

    张守仁瞪他一眼,不过还是跳下马来,向着钟显指的方向走过去。

    这边的田地是军田和民田杂处,千把亩无水的旱田,要一直走三里多路,才有一条胶河的分流小河,近水的田都不算好,所以没有大军头来抢,也没有大士绅来兼并。

    张守仁把所有田主都雇佣了,从秋天起到明年收成之前,按月领银子。每户人家是一个月一两银子,到明年收成时,张守仁和田主一人一半的收成。

    花银子雇人种自己的田,这话说出来是要笑掉人的大牙,这事刚搞的时候,全浮山最敬服张守仁的人,也是说大人可能是因为粮食不够,急昏了头。

    后来才知道,不仅是种田,还有不少杂活,这才慢慢把风声平息下来。

    就算这样,人也是说不值当。这里的田主都是几亩地最多十来亩地的小田主,到收成时最多能分张守仁几百斤粮,但每户人家最少拿走他六两银子。

    一石麦子四钱左右的均价,六两银子就够买十几石麦子了,怎么算,都是亏本生意。

    但张守仁是自有打算,买田的事他已经在进行,但这事不是说办好就能办好的,山东人口密度还算是比较大的,能开垦的土地基本上也是开恳了。

    要买田,还要大片的庄田,这就得看巧不巧的正遇上人转手,否则就只有等。

    而且,莱州一府肯定买不到多少了,要往青州和济南一带去买了。

    等买到大量庄田,到时候他会募集一些流民来屯田,要省不少银子,现在这样子,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李老掌柜,是你老在这?”

    从夹堤一边下去,就是田地,现在是秋播已经结束的时候,麦种都下了地,麦苗都没露头,还得过一阵子,麦子才出苗,然后到明年五月左右,才是收获的时候。

    这些地,十之**是种的麦子,也有小部份是种的高梁,小米,黍,都是一些传统作物,北方刚刚兴起,已经有人种值的玉米和番薯等外来物种,山东这边还没有人种值。

    老百姓一般在这种事上是保守的,很多外来物种在证明它的产量之前,百姓是不会贸然种值,除非是原本就种不出什么的边角料地,种点试验看看。

    不幸的是,现在这些外来物种还没有表现出其应有的价值,玉米虽然耐旱,但现在平均亩产不到百斤,甚至只有四五十斤。

    番薯的平均亩产也是极低,根本不能和后来千把斤的产量相比。

第二百四十一章 田间(3)

    一直到清乾隆年间,玉米和番薯才在中国北方完全推广开来,种值经验解决了产量低的问题,中国人口也在那时候开始暴涨起来。

    几个人影,是从麦田另外一端迎过来,都是打着油纸伞,脚上穿着靴子,所以在雨地里头,也不怕泥泞。

    隔的老远,张守仁就是认出了一个须发如银的老者,身量高,有点发福,不是老李掌柜又是谁?

    “呵呵,国华眼神真好。”

    “是啊,年轻后生嘛。”

    “我们快些迎上去吧,这位陈先生,也请一起吧。”

    几个人说笑着,一起向张守仁这边迎过来,说话间,言词也是十分随意亲和,也就是老李掌柜和寥寥的几个人,能这么和张守仁极亲厚的说笑。

    “原来还有东主在。”

    利丰行的秦耀祖刚过四十,身量不高,不胖不瘦,眼神中满是精光,是一个精明到极致的人物。

    山东人都厚实的多,能在生意上和江南一带的徽商,还有北边的晋商打一打擂台,甚至不在其下的,也就眼前这东主和寥寥几个人。

    对这样的商界□□,张守仁也是佩服的。他不象明朝的人,明明想银子想的疯迷了,嘴上还要说几句淡话,甚无意思。不少士大夫自己做生意做的极大,嘴上还要骂几句商人食利,不是好人。

    说什么以农为本,其实明朝在晚期时,早就是商人帝国,而且是不纳商税,不受帝国控制的一个新兴集团。

    半农耕,半商业,没有成文法保护私产,没有投资方向,赚了钱买地,所以中国晚明时的资本主义也是一个不成熟的怪胎,掺杂了太多杂质在里头。

    亦官亦商的,更是多了去了。

    眼前这位东主,年富力强,难得的还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对这样的人张守仁没有歧视的意思,以前他是弱势,现在他是强势,不过不管强弱,双方始终是友好合作,始终充满着一般大明武臣难得的契约精神。

    就在不久之前,辽东东江的毛文龙还用假军票不给报销等很多办法,坑害了不少运送物品到东江皮岛的商人呢,可想而知,张守仁的这种品质,在这些商人眼中有多可贵,而山东这里的好几家大商行都愿和张守仁保持亲密的合作关系,这种相处时自然而然的平等态度,交易时的契约精神,都是极重要的原因。

    “见过大人!”

    一脸精明的秦东主身子不坏,身边跟着两个小奚奴想扶着他,却被一甩手甩开了,大步到张守仁跟前,揖身一礼,笑道:“相隔不久,大人似乎清减了不少?”

    “没办法,最近练兵练的很凶。”

    “有什么新消息没有?”

    练兵练的凶,就是预备出兵,听着这话,在场的几个人脸色都不大好。有的商人无祖国,不过不代表所有商人都是一样,听说鞑虏入边,在场的一群商人,都是十分气愤。

    秦东主的利丰行在北边没有什么大生意,他的主要生意就在山东,不过提起来时,仍然是十足关心,这也令得张守仁十分感慨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1)

    第二百四十二章陌生人

    “东虏的两路大军,应是有十万人左右。”

    面对一群商人,解释起军国大事来,张守仁也没有丝毫的轻视表情。他从怀中掏出最新的邸抄,看了一看,又道:“现在全部聚集在通州,在前几天,奴军一部与高起潜部交战,将其击败了。”

    “哎呀,怎么……”

    “唉!”

    在场的人,都是郁郁不欢。虽然明军对清军是向来输多赢少,几十年了,只有宁锦大捷传遍天下,其余的几场胜仗,声名不显,人也不大清楚。

    毛文龙在东江时,虽然斩的多是汉军,甚至是普通的汉民,但好歹由宽甸一带经常主动出击,也打打野战。

    自此人之后,明军就只能剩下守城了。

    现在这光景,打输了是丝毫不稀奇,但人的惋惜和愤怒,也是丝毫不减。

    “也不知道咱们官兵,什么时候能野战赢奴骑一场,难道真的是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老掌柜一把年纪了,此时却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他们这一类人,消息灵通,对发生在北中国的历次清军入关的事情十分清楚明白,知道其中的详情和清军的凶残,听到明军战败的消息,自然也是十分的沮丧。

    “满万不可敌,那他们怎么不攻破山海关进来?还是官兵主帅不得力,高起潜那个太监,能领什么兵?”

    “唉,皇上怎么不派能打的大将领兵呢?我看,咱们国华就很好,要是他领兵,准定不能叫人占便宜去。”

    “老掌柜莫急,”张守仁笑着打断了老掌柜的牢骚,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他笑着道:“卢督帅就是能打的么,高起潜败后,卢九老领着宣、大兵马,在广渠门一带与奴骑交战,斩首数十,算是小胜一场。”

    “好,好!”

    “听着还真提气,打的好呀。”

    “卢九老不愧是督臣里头的头一份,真是厉害。”

    “洪制台也不差,他的部下和孙抚台的部下,都是陕甘边军,说起来,也是精锐难当,听说皇上已经调他们入京勤王,要是这些兵马也赶到了,我看鞑子准定讨不了好。”

    “就怕时间赶不上了,他们现在在潼关,相隔数千里,如何追的上?而况,李自成还有几万兵马,不把流贼打败,他们是不会脱身北上的。”

    一群商人,倒是十分激昂的样子,说起当前的战事来,也是头头是道,十分清楚明白。

    张守仁哑然失笑,他们说的热闹,倒是省得自己再说下去了。

    邸报上,也确实也没有什么好消息。

    清军入关以来,已经杀了明朝一个总督,一个总兵,副将参将以上数十人,明军屡战屡败,根本不是对手。

    几万关宁兵入关之后,畏怯不敢战,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