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事儿难办了,”李灼然小声对曲瑞讲了经过,然后挠头道:“不知道大人怎么处理了。”

    “嗯。”

    听了这样的事,曲瑞也是心思沉重,但一时半会的也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解决。

    叫流民赚钱吧,本城的民壮们也要养活糊口,叫流民们任事不做,每天就领粥吃,似乎也不大对劲。

    再说,流民中有这么多民壮,成天吃闲饭不干事,恐怕本城的人更加不满。

    粥厂也不能这样大规模的一直办下去,不是常久之计。

第三百九十二章 虎狼(3)

    在当时的大明,每个城市都有粥厂,包括京师在内,但数量是有限的,粮食来源也是本城士绅的募捐为主,要是本城居民全部反对,粥厂也是办不下去的。

    此时张守仁也是转向杜伏虎,问道:“伏虎,你是河南哪儿的人?”

    “小人是河南鄣德府的。”

    “鄣德府,是在河北吧?”

    “是的,大人。”

    “在济南多久了?”

    “一年半啦。”

    说到这,杜伏虎也是十分难堪,低下头去,身边的那些河南流民,个个面露愧色,头也低在地上,垂首无语的样子。

    “为什么不回去呢?”

    张守仁想了想,温言道:“鄣德府这一次鞑子都没过重兵,只是骚扰啊。过一阵子,鞑子退过通州,往关外去的时候,你们就能上路回乡了。嗯,如果不够盘缠路费,就由我浮山开销吧,算你们十来万人,三万户左右,一户给一石粮,加几两银子,这笔盘缠我还是出的起的……”

    说到这,一群河南人,都是铁打的汉子,但也是忍不住哭出声来了。

    杜伏虎趴在地上,撑着自己,但浑身都是在不停的战抖着:“大人,您这份心田,俺们是没有话说了,不过俺们不是不想回去,也不要想要盘缠路费……俺们有手有脚,逃荒还要吃好喝好不成,有野菜吃都中。就是,就是咱们实在是有家难回了啊。”

    这么一条长大汉子,在自己面前哭的象个孩子,张守仁也是吃了一惊,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双手扶住杜伏虎,柔声道:“伏虎,你莫哭,我是朝廷的从二品武官,都指挥同知,游击,守备,你们有什么委屈,告诉我,我替你们做主!”

    他这么一说,杜伏虎勉强住了悲声,但却是摇头道:“俺们这事,大人是没有办法的……”

    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了一张发黄的旧纸出来,呈给张守仁道:“这是俺们花钱公推的人回武安时抄录的,读了这个,咱们算是断了回乡的念想了。”

    “我来看看。”

    张守仁知道必有原故,当下便是重新坐好,将那纸张放在眼前,轻声读了起来:“本县原编户口一万三十五户,今死绝者八千二十八户;原编人丁二万三百二十五丁,今逃死者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丁。通计,本县正派条银、新、旧、剿三饷共银四万四千七百九十五两,漕米二千三百四石,辽米豆共一万二千五十三石,临清仓米六百八十石,禄米八百四十二石,加以三年积欠,应征不下十余万……”

    读到这里,在场众人,无不神色惨然。

    鄣德府武安县并不是战场所在,也没有经过流贼或官兵驻屯,没有兵灾,结果在还算太平的时候,户口从一万多户死的只剩下两千户,壮丁也从两万多人,或逃或死,只剩下一千八百丁。河南灾荒之惨,人民遭遇之苦,在这些数字之下,却是无数惨死的亡魂。

    这其中,有老人,有妇人,有孩童,多少家庭从安康到破产,从追求幸福到全家死于路途,祖孙相拥而死,母女相携而亡,或是全家一起饿死,甚至又有易子而食,甚至子食母,父食子的事,也并不是没有……多少人伦惨剧,令人觉得伤心惨毒,而这些东西,就全部包含在这些抄录下来的奏折中的数字里头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1)

    人死的这么多,知县报上去的却是该收的赋税数字,不外乎就是请朝廷减赋。

    因为按原本的人丁是承担着这么多的银子和粮食本色的上缴任务,现在因为年年灾荒,饿死的,逃亡的这么多人,剩下的人丁已经不可能完成赋税任务,所以上奏到朝廷中枢的,并不是说别的,只是请求减赋税而已。

    “你们抄到这奏折,后来有没有批复?”

    张守仁合上抄录的奏折,脑海中已经尽是一幕幕惨景,但他身为上位者时间已久,已经能压制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当下便只问杜伏虎关键所在。

    “有啊。”

    杜伏虎神色惨然:“皇上批复:着照例收取赋银并子粒粮,若有缺漏,着唯该县知县是问,必将严惩不贷!”

    “昏君!”

    在后赶来的武官群中,不知道是谁,轻声的,但又有意叫不少人听到的声线,轻轻骂了这么一句。

    在中国的传统,向来是骂□□不骂皇帝,但此时这么一骂,倒是有不少人不知道有多么的解气。

    有人更进一步,冷笑道:“听到没有,支应辽东米豆打东虏也是该的,但一个县就得交禄米八百多石,全河南七个亲王几十个藩王,几千镇国将军,几万宗室,收成全交禄米都不够的。他们姓朱的吃的脑满肠肥,咱们老百姓死绝了多少家多少户,皇帝反正是不会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的。”

    这话说的更痛快,当时明朝诸王,原本就是天下祸乱之源。最膏润的土地他们占着,最好的庄田是他们拥有,还有矿山,商行,与民争利起来是十分的起劲。

    济南的德王,就是十分鲜明的代表人物。

    对这些明朝亲藩诸王,可以说没有人有好感,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破一大城得一亲藩,则必杀之,杀后而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十分高兴。

    至于皇帝本人,刻忌寡恩的名头也早传了开来,陕西某府大灾,几十万人受难,皇帝拨给两千两赈灾银,这就是个笑话。

    崇祯早年,三边总督杨鹤鉴于陕西流贼全是饥民和流民,于是以抚为主,因朝廷财政困难,请发内帑赈济,结果崇祯发了十万内帑银,而当时灾民就有几百万人之多,当时的粮价是五六两银一石,赈济的银子连叫全体灾民吃几顿饱饭都不够的。

    杨鹤坦言银子不够,朱由检也是直接,反正银子朕是没有,绝对是善财难舍。

    这种贪财好货的性格,和他祖父极为相似,而朱由检则更加做作罢了。

    穿旧衣,裁鼓乐,撤膳减膳什么的经常做,但百姓的苦难,他却视而不见,对加派催科,则毫无心理负担,河南自崇祯十年到十四年这三四年间,连续的受灾,千里赤地,人民流散,崇祯不仅不赈济,反而屡次加饷,可以说,李自成以千人进入河南,一年多就拥众数十万,这都是崇祯给李自成送的好礼,等于是双手把自己的江山奉上。

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2)

    至于此时,人群之中,只有稀稀拉拉的指责声,已经算是极为克制了。

    这群来自鄣德的河南人,虽然不便出声附合……他们不是不赞同,而是对皇帝深为失望,甚至是极为仇视,之所以不出声,拼命忍着,那是害怕多言贾祸,给张守仁招来没必要的祸端,要说他们对皇帝或朝廷还有希望,怕是这些人能把说这话的人活活打死。

    河南饥民流民,对明朝已经是恨之入骨了。

    若不是如此,李自成也不会一入河南,就如蛟龙入海,年余得兵数十万。

    “你们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张守仁喟然一叹,起身吩咐道:“不过,大街上公然斗殴,死上几十人,你们的事就能解决了?高虎,我问你,河南人也是和你一样的良善百姓,一家一户好不容易在这里脱得险境,留得性命,你忍心把他们全打杀了么?”

    “这,彼此无怨无仇,俺们怎么会有这种心思。”

    “嗯……杜伏虎,你们客居济南,开初时也是人家好意收留,如今你们抢人饭碗,人家也有妻小要养活,你们还忍心把人家男子打死打伤么?”

    杜伏虎一张脸涨的通红,垂下头去,回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俺们也是感激山东这边的好人,若不是他们,俺们全家也早就饿死了。”

    “嗯。”

    张守仁神色间变的极为满意,四周嗡嗡议论声也小了许多,围观而看的,多半是普通百姓,也有士绅,商民,对眼前的难题都感觉没有任何办法,不过对张守仁持公而论的态度,已经都是大为折服了。

    “你们这么拼命扛活,为的什么?”

    这么一问,一群河南难民都是苦笑起来。

    还是杜伏虎答道:“前一阵天花流传,若不是大人您派了医官救治,施粥舍药,俺们这群人不知道要死多少……咱们想多赚几个,凑点钱买点牛羊,送到营里,虽然说浮山营不缺这一点,但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

    他这么絮絮叨叨的说,张守仁的心却是一直往下沉。

    眼前这些人,在知恩图报上,比起那些官员士绅,比起那些大人物来,不知道要强过多少倍去!

    就现在这时候,济南城中,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一门心思想迎倪宠甚至刘泽清过来,想方设法再把他这尊大佛给请走……张守仁和浮山营太强势了,压的某些人快喘不过气来了!

    “你们哪,都歇了吧!”

    张守仁脸上露出笑来,大步过去,在这些河南流民身上一个个捶过去,他的身架力气,一通砸过来,把这些家伙都是打的哎哟连声,再壮实的汉子,也是撑不住张守仁这样的亲热。

    “都回去,到粥厂附近歇下来,不要再扛活,也别找事做,凡事听我安排吧。”

    “嗯,大人说的,俺听!”

    “俺们听大人的!”

    治天花,施粥,舍药,光是几样就足以建立在流民中无可替代的形象,眼前一场大乱子,张守仁不过一句话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