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搞到货容易,想要叫咱们运过来,那就很难了。”
“沿途各军堡,盖、复、海、金、旅顺等各州还有双岛、南关等各军堡都是要打点,老实说,置货的钱,还不一定有买关节的钱多。”
“李永芳死了,刘爱塔也死了多少年,咱们以往的关系或死或是被调走,远不及当年说话好使。”
“就怕沿途盘查,风险都是不小。”
“就算这样,咱们尽心尽力做事,别的不怕,就怕死了还不落个好名声……”
这三个商人,果然也都是好角色,张守仁开个头,他们便是紧随而上,话语之中,对辽东贸易的风险和波折之处都是极尽夸大。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两端(2)
张守仁只是微笑倾听,并不打断他们,这些人的话,有一些是虚张声势,比如各地镇将的关系,刘爱塔和李永芳是死了没错,但李永芳身后汉军的势力比起早年不是削弱,反而是增长和壮大了,汉军已经正式编成八旗,论起势力来比当年可是大的多了,加上三顺王陆续加入清方阵营,以张守仁对汉人将领和地方势力的了解,早年必定是首鼠两端,比如刘兴祚这个汉军副将,却是一直和大明巡抚袁可立眉来眼去的联络,这两年八旗越打越顺,大明溜檐儿亡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但无论如何大明是幅员万里的大国,说清朝能灭亡大明,满清最高层都没有几个有信心的,这些汉军八旗上下在政治军事上可能会小心谨慎些,暗中扶持几个商人对大明这边开展贸易,多赚几个下腰,这事儿说起来是一点毛病也没有的。
这几个商人能成功出来,背后要是没有各方势力,包括汉军八旗运作的影子在里头,这才是真的活见鬼。
上头的满洲贵族是进关打草谷,进去一次,大量的包衣奴才就有了,金银和牧畜也有了,下头这些汉军旗将分的少,平时又是在冰天雪地里苦哈哈的编旗练兵,现在有做生意的机会给他们,这些人才不会轻轻放过。
盘子开出来了,张守仁凝神听着,感觉也没有什么太出格的地方,点一点头,对这三人道:“货物我们这边会有水师船只去接,事情要做的隐秘,岸边的关节要打点好。一切使费,你们报了来,咱们五五分帐。每一次接货,咱们带银子去,货到给银子,不拖不欠。汉军里头,愿意帮着咱们做事的,报上来,我会记着,有一些愿反正的,我给关防印信,将来算是凭证,就是你们,我会替你们请朝廷的封赏,不会叫你们白辛苦了。嗯,就是这样了,成或不成,你们看着办吧。”
张守仁的话,几乎是把这些商人的疑虑和所想的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是十分合乎情理,对一些汉军将领的顾虑的要求也是照顾到了……毕竟张守仁已经是海内名将,地位比一般的总镇总兵都要高出许多,能得到他的保证和关照,万一将来死挺了的大明又把建奴给干翻了……这种可能性是小,但不能说完全没有,两边下注,这才是最稳当的办法。
以前是接不上线,或是接的线不够粗,动不了汉八旗上下的心思,现在张守仁的地位和实力都够了,能接上这一条线,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少保大人在上,在下等一切均愿听从少保大人安排。”
几个商人都是有决断的,并且也有临机处断的权力。
浮山这边开出的条件如此之好,几乎不需要太久的思索时间,三个辽商彼此低语商量了不到一刻功夫,便是回头答应下来。
这一次,却是郑重许多,眉宇也舒展了很多。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两端(3)
“很好,正事说妥,酒来,我们喝酒慢慢的谈。”
一般的习俗是先上酒,然后说事,张守仁是反其道而行之,清醒时谈话,然后才上酒,光是这一宗,几个辽商便又是知道,眼前这少保,不可以用凡俗武夫的眼光视之。
细想一下,能阵斩满洲八旗七百余级首级,又能练得如许强兵者,岂能是凡俗!
此时已经接近半夜,军官们退出休息,只有马洪俊与钟显并张德齐等人坐陪,辽商们一路颠簸,从双岛到登州海边,再向东南一路过来,海程比登州至旅顺远了一倍有途,格外辛苦,也是没有进过什么吃食,此时酒宴摆上来,大块的肥鸭和红烧的海参,清蒸的海鱼格外鲜美,菜好,酒也酿的好,张守仁亲自举盏相劝,说是崂山的泉水酿造,几蒸几酿,十分凛洌够劲。
辽地苦寒,几个辽商辛苦奔波,现在心事落定,酒确实也不坏,顿时便是推杯换盏,开怀畅饮起来。
“少保,若是浮山每次派船去接货,不知道是不是空船去?”
“压舱之外,尚且没有想到别的货物。”
“生铁,粮食如何?用来压舱十分合适,这些货物一到辽东,便是十倍之利。而且,有这两种货物,关节易通,便是满洲知道了,也不会有什么话可说。”
这几个辽商,到此时才敢提出这个要求,说出来的时候也是假作无意,但实际上,两边的贸易,辽商那边,最想要的就是这两样。
生铁和粮食!
这两者,就是八旗那边最缺乏的和最看重的货物了。若是这些辽商能带整船的粮食过去,怕是皇太极都会亲自接见,私下贸易完全能变成最高层允许的公开贸易,不仅能赚钱,还能获得政治上的信任,将来的回报,也是比私下做买卖要丰厚的多。
就象是晋商做的那样,但辽商能做的更好。毕竟海运省时省力,一船的粮食让晋商来运,要从口外辗转多手,一石粮进辽东,最少要两石的粮食当路费,昂贵不说,耗时也久,万一明廷有什么风吹草动,就随时会关闭隘口,到时候偷运更加费力,耗费也更多了。
海运就截然不同,从登州到旅顺海程极近,从旅顺上岸到辽阳和沈阳,也比从口外绕道蒙古要近的多了。
三个商人,都是目光灼灼,看向张守仁。
张守仁停杯不饮,脸上也是露出沉思之色。由此一事,也是看出粮食真的是十分要紧,他在心中十分庆幸自己花费重资,哪怕是现在入不敷出,也是要大兴农庄,现在看来,这步棋走的十分的对。
南方行军打仗,缺粮的可能不大,河南山东辽东等北方诸省,随时可能会陷入断粮的危机之中,由是观之,清朝能得天下,主要就是开国之初很顺利的入关后得了江南和湖广两地,南明几经反复,郑成功和李定国等人努力总是功亏一篑,江南和湖北、江西等产粮地始终在清朝之手,乃是最要紧的原因。
辽商的请求,那是绝不可能答应的。
他是大明一方诸侯,不要说民族情感和以清朝为第一生死大敌的态度,就算是以大明武官的身份地位来说,以粮资敌,也是愧对天子和朝廷,愧对神明的一件事。
此事他已经有安排,在他沉吟之时,张德齐笑吟吟的对几个商人道:“几位从辽地来,不知道吸烟不吸?”
第四百九十三章 烟草(1)
几个商人,倒是真的全部吸烟,但当时内地省份,吸烟者远不及关外,几人怕烟味呛着张守仁,所以根本没有敢把自己的烟锅给掏出来,一听张德齐的话,三个辽商便都笑道:“吃烟是吃的,就是当着贵人,咱们不敢。”
“听说那边的睿王也爱吃?”
“吃,怎么不吃。睿王瘾头大的很,一天十来锅才够,还有郑王爷,饶余贝勒,对了,肃亲王瘾头比睿王还要大,叔侄俩到一起,尽看到包衣在不停的装烟来着。”
“除了这些王公,吸的人多不多?”
“多啊,上行下效呗。上头喜欢用小刀吃肉那些年,咱们从倭人那里和关内贩了不少小刀进来卖,翡翠把的,和田仔玉的,反正怎么名贵怎么来,那些王公贝勒和额真章京们一个个挂在腰上,神气活现的。现在小刀还挂,不过都不怎么着紧了,要紧的是比烟锅,也是金的银的翡翠的白玉的,还有荷包,要讲绣金什么的……咱们这边要是好备办,多贩一些过去,满洲八旗手里头,银子可有的是!”
提起生意经,这几个商人都是十分兴奋,都是停筹不饮,和张德齐说的十分热闹。
“大人,”张德齐转向张守仁,躬身道:“几位客人说的建议虽好,但本镇粮食自给尚且不足,生铁更是在外购,所以大人十分为难,现在,属下有一得之愚了。”
“哦?说来听听。”
“本镇浮山一带,烟草种的密集,品相口感都好,加以包装,应该是好货物。”
张德齐说的手舞足蹈,几个辽商却是兴趣不大的样子。烟草这东西,辽东各地都有种值,普通百姓房前屋后种一些,足够一冬天在坑上解乏的了,便是王公贝勒,也是吸的自种的烟草,哪有去买的道理?
这个秀才出身的幕客相公,真是胡闹的紧。
但张守仁却是轻轻一击掌,笑道:“我竟把这个给忘了,也罢,取一些来给客人们看看也就是了。”
说着便是继续劝酒,张德齐起身出去,安排人将烟草货物给搬来。
这一出戏是事前就排演好的,十分自然,话头都是客人们挑起来的,几个辽商虽是兴趣缺缺,但也不疑有它。
等张德齐着人抱着一箱货物来时,几人才转头去看。
是用上等的柏木打的箱子,只上过一遍清漆防虫防水,一搬进来,就是有烟草的味道,十分明显。
打开箱子,味道更浓,几人都是老烟枪,一闻之下,便是都喜道:“这味道怎么如此醇厚?”
“这烟草种植,也是有学问的。”
张德齐和钟显几人,都是悠然一笑,看向张守仁的眼神,也是敬佩有加。
这位将军真是神了,什么事都能做到最好,而且最终和大政方针有关。
种烟草,开始就是张守仁岳父自己种了享用,张守仁也是岳父供给。后来干脆集中了一群善种烟的老手,集中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