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满清帝国用几百万人统治几亿人的手段玩的6起,但他们自己却始终不相信自己能一直坐在几亿汉人头上统治!
说白了,旗人高层的想法一直是,享受一天是一天,尽可能的延长享受的时间!
就是这种危机意识的存在,满清帝国一直给自己预留着一条后路!
这条后路就是被满清帝国强制封锁起来的东三省!
当时称之为关外之地!
满清帝国只在广大的关外之地留下了少量的驻防人员和一些旗人老少,与他们的包衣奴才。
禁止任何汉人甚至是关内满人前往关外定居!
无论是满清帝国最鼎盛的时期,还是满清帝国战乱频繁,国家衰落,土地兼并严重,人口爆满的时候,关外之地都被满清牢牢的控制着,充当最后的避难所!
在满清帝国高层的有志之士眼里,他们被汉人赶走似乎是非常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死也要保持关外之地的‘纯洁性’,一旦哪一天旗人的统治在中华大地不稳,关外之地就是他们最后的退路!
关外之地的黑土地,足以轻松养活数百万旗人子弟,有着足够的基本盘静等东方再起!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满清的自留地最后没有被汉人打破,却成为了外国列强眼中的肥肉……
实际上,当初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慈溪等人就有逃亡关外的打算,如果八国联军不打算停战,继续打下去的话,慈溪太后早晚要逃亡关外!
不过,那时候关外不少地盘已经被沙俄拿下,所以慈溪等人的逃亡计划并不是很靠谱,这也是后来慈溪太后投降的干脆彻底的原因!
当然,对现在的干隆帝来说,退路还有很多,关外,蒙古,以及富饶的南方,都可以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巡游,恩,皇帝逃离首都不能叫战略性转移,要叫做巡游巡视,或者是狩猎……
总之,绝对不能出现跟打仗字眼相关的词,皇家的面子很重要!
干隆帝可不是什么迂腐之人,在反复与众大臣乃至王爷心腹商讨过后,果断做出了抛弃北京城的预备计划!
因为干隆帝和大臣们,无论如何分析,都找不到打破汉军无敌神话的漏洞,因为汉军的武器已经将人海的战术意义无限降低,当然,这里指的是冷兵器人海!
有着掷弹筒这种可以适应复杂地形的大杀器,清军依靠地利抵抗也变得困难无比,唯一的挣扎或许只是拖延时间罢了!
因此,在天津城陷落后,满清帝国上层就出现了求和的声音,且这种声音并没有遭到干隆帝的绝对压制!
面对无解的敌人,只要是一个理智的统治者,都会想到割地赔款等屈辱求和的选项上……
更何况,满清帝国一直将自己看作抢劫犯,中华大地只是他们的战利品,既然是战利品,只要条件允许的话,卖起来心里自然也好受一些……
可惜,满清帝国暗地里派出的求和使者,只带回来了无条件投降的汉军通牒,要是满清帝国很彻底投降,赵杜天还是可以允许他们活下来,成为大汉帝国一员的,就好比那些生活在赵杜天独裁暴政下的白人子民一样……
至少,待遇要比黑奴高出不少!
只是,这个条件对满清帝国的高层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卖国割地赔款都没问题,唯独这个法统不能丢啊!
赵杜天也没指望用一张纸劝降满清帝国,21世纪的伊拉克与美帝国主义战备差距那么大,还要挣扎着打一打呢,更何况是满清帝国?
当面临生死抉择时,哪怕是输面极大的战争,弱势一方也必须硬着头皮打下去,打一打或许还能有希望,不打的话,那就什么都没了!
好在,干隆帝也算一个理智的君王,在天津城陷落后,彻底认清了清军与汉军的差距,直接将自己放在了弱势一方,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意义的,以空间换时间,以汉人换汉军的策略!
说白了就是对整个满清帝国进行总动员,一点点消耗汉军的力量!
汉军武器再强,开枪需要子弹吧,开炮需要炮弹吧,打仗可是一件十分耗费财力的事情,满清帝国高层相信,只要他们将汉军拖个几年,不说海外汉国会被拖垮,只要拖到那个赵杜天维持不下去战争,肯讲和就足够了!
只要战争停止,干隆帝绝对有那个魄力对武器体系进行升级,就好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满清帝国洋务运动一般,体制未必会变,但军工科技花再多钱也要架起来!
当然,前提是满清帝国能挺过这一轮劫难!
干隆帝应付汉军的第一步就是,让北京城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作为满清帝国首都,政治意义不用多提,北京城的存在,可以让满清帝国更加充分的动员起汉人军队来!
而北京城作为朝古都,城防一再加固扩建,本身就是一个要塞类的城市,能不能守住先不提,起码也要让汉军留下足够多的鲜血吧!
真正的大国战争,讲究的从不是几场战役的胜负,而是比拼谁能坚持到最后!
无论前期败的有多惨,只要能笑道最后,胜利者就可以改变一切!
满清帝国虽然处处都处于劣势,但他们有一个大汉帝国无法具有的优势,那就是本土作战!
满清帝国的本土作战,可以极大的弥补与汉国这类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后勤差距,甚至还能略胜一筹!
无论是集结军队,还是就地征粮补充物资,清军都会占据大大的便宜!
内线调动可要比外来入侵者方便不知多少倍!
并且,这个优势还会随着汉军深入中华内陆,而不断加大!
因为汉军占领的地盘越多,后勤体系就会变得越脆弱,除非赵杜天能获得全体汉人的支持!
不过,赵杜天要能获得全体汉人的支持,满清帝国不用汉军打过来,自己就会崩解……(未完待续。。)
418章 取而代之十
轰~轰轰轰……
十门耗费大量物力人力拖拽过来的75毫米野战炮,以远超过这个时代火炮的频率,不断将黄色炸药装填的先进榴弹射到北京城城墙上,掀起一片片碎石和惨尸!
好在北京城经数百年的加固和满清帝国危机意识下的不断投入修缮,墙体还是非常牢靠的,并且采用的是数层墙体并用结构,轰垮一层还有一层……
要不是一战时期的75毫米野战炮的威力实在是太大,北京城的城墙根本不用担心被轰垮的问题!
在冷兵器时代中,满清帝国的首都北京城的城防,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程度了,坚固程度要比白人吹嘘的菱形堡垒防御体系强得多!
可惜,自从火炮大量普及,威力巨大的榴霰弹、爆破弹等不断升级后,哪怕是欧洲强国,也不得不放弃看似完善坚固的菱形堡垒体系,在与时俱进的火器时代,再坚固的城墙面对足够大当量的火药爆破,也显得那么的脆弱,这还只是黑火药的时代,当黄色炸药普及后,菱形堡垒体系剩余的那点防护能力,也彻底消失!
城墙的作用逐渐演变成防御装备落后的暴民,镇压民乱,至于真正的俩国交战,基本上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了……
在赵杜天前世的地球史上,到了拿破仑时代时期,菱形堡垒的防御能力就被极大的削弱,在拿破仑的大军面前,那些贵族堡垒变得不堪一击,还不如运动战消灭的法军多……
也只有还停留在冷热兵器交替时期的满清帝国,对北京城保留着不少的期待……
汉国大军比干隆大帝想象中来的还要快,在王起明的命令下,以大汉御林军为主体的远征军日夜赶路,直抵京师城下,沿途的州县清军,猝不及防下,被汉军一顿炮火全都收拾干净……
本来双方战斗力就不在一个等级上,再加上汉军的进发速度惊人,清军连组织防御的能力都损失殆尽!
当干隆爷听到北京城外隆隆的炮声后,非常果断且明智的做出了一个选择,带着一些重要的满清权贵和禁卫军,连夜悄然离开了北京城!
干隆从汉军兵临城下的速度和战报上,已经体会到了汉军的强大,他很清楚,在数万汉军兵临城下之际,北京城陷落只是汉军死多少人,花费多长时间的问题!
满清皇帝可没有君主守江山死社稷的慷慨气节,他们自己在心里都认为是窃取了汉人的江山,一直用封锁的手段保留着东三省的黑土地,以防在未来坐不住窃取的江山后,好有一条退路!
当然,不光是东三省,蒙古这个不断被满清拉拢的小伙伴,也是满清权贵逃亡的方向!
在不断的联姻和势力渗透之下,满清权贵实际上与蒙古王爷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可以说一荣俱荣个一损俱损!
在赵杜天前世里的那个满清朝代,蒙古骑兵可是没少帮满清帝国镇压太平天国,与外国侵略军对抗!
连蒙古最能打仗的王爷僧格林泌都死在了镇压叛乱的战斗中!
蒙古骑兵更是在为满清帝国卖命的途中,死伤无数!
可以说,满清能以少数人统治多数汉人,蒙古这个铁杆小弟功不可没!
正因如此,满清权贵在看汉人时,是用看待奴隶的目光,但在看蒙古人时,是看待朋友的目光,这一点在满清统治时期对蒙古人的各项优惠政策里很容易能看出来,蒙古人可是有着很多自主权利呢!
然而,就因为蒙古人和满清权贵关系密切,咱满清帝国被革命党掀翻后,整个蒙古都对中原革命党充满了敌视情绪,最终在沙俄和苏联的帮助下,外蒙古彻底从中国版图上独立出去!
干隆皇帝逃亡的方向就是内蒙古区域,汉军既然能毫无压力的从天津大沽口登陆直抵京师,自然也可以从中国的任何沿海地区登陆,所以干隆帝没有选择更加富饶的南方逃亡,而是选择牢靠且有着大量蒙古骑兵的土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