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氏为王-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殿中一时安静到极点,人人都情不自禁屏住了呼吸,脸上具是相望神色。这对赵国无疑是个标志性的事件,即魏文侯霸业衰退后,赵国成为了三晋新的领袖,继承了春秋巨无霸晋国的霸主身份,凌驾于诸侯之上。

    “赵信。”赵雍高声喝道。

    :“末将在。”赵信上前一步,大声应命。

    “传我诏令,传书齐、秦、楚、魏、韩、燕、宋、鲁、卫九国国君,邀请他们和太子前来信宫一聚。报于周天子,请他遣使来贺。如若不应,视于我赵国为敌!”

    “诺!”赵信热血沸腾,疾跳的心脏仿佛要从口中跃出,转身大步离去。

    “肥义。”

    “臣在。”

    “拟诏,令代相赵固即可统领大军东进,扎营肥东,齐军若是主动挑衅,则毫不犹豫的进行反击。”

    肥义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一旁有些不知所措的赵何,还是低头应道;“诺。”

    “赵章。”

    “儿臣在。”

    “你立刻带着本部骑兵,拿着我的书信前往齐军大营,邀请孟尝君前来信宫。”

    赵章一愣,齐军可是有三十万大军,他的本部骑兵不过万余,若是赵雍的做法激怒了他,自己的小命可就不保了。

    所以赵章有些担心的说道;“那他若是不答应呢?”

    赵雍却自信无比的笑了笑,道;“放心,田文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一般都不会干傻事的。他一定会来的,除非他不想活着回齐国了,”

    赵章见主父如此保证,便也不再多说,只好领命。

    待赵雍下完命令后,忽然想起了赵何还在身边,便转过头微笑着说道;“何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赵何摇了摇头,神色有些暗淡,低着头小声的说道;“没有了,父王。”

第九十一章 大朝信宫(九)

    通往各国的驿道上,背插红旗的一队队赵国骑兵们尽情驰骋,只是奋力的抽打着马鞭,丝毫不恤胯下战马的耐力。他们背着着象征着使节的红色旗帜,携带着主父写给各国君主的书信,马不停蹄人不离鞍,一路飞驰奔向各国的王都。

    很快,赵国的骑兵们就将主父的意思传遍了天下,赵雍的书信简单明了,只是寥寥数语,毫不客气的告诉他们;我赵雍将要在信宫大朝天下,广邀各国君王和太子前来相会。

    虽说是请,却与胁迫无疑,要知道邀请一国的君王和储君来到自己的陪都会面,这本身就是一种恃强凌弱的以势压人,一直低调置身于列国相互征战外的赵国,如今却用一种强硬无比的姿态向天下宣布了自己的高调复出,就此参与到中原霸权的争夺之中。

    千年成周,古都洛邑,悠长的钟鼓声敲响,王宫内沉重的城门缓缓推开,赵国信使高举着主父的诏令一路策马疾行,如入无人之境。周天子姬延双手微微颤抖,从满脸骄横的赵国使者手中接过了诏令,脸色有些苍白的说道;“请转告主父,寡人因身体抱恙,就不前往恭贺了。今令太宰代替寡人前往,还望主父见谅。”

    在大梁,在新郑,魏王和韩王忽然间才发现了,就在他们仍在齐秦争霸之间摇摆不定之时,他们的老兄弟赵国不知何时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了起来。北驱三胡,南并中山,十余年间国土和人口增长了近一倍,远远的将魏韩二国甩在了身后。之前为了对抗强秦的蚕食,魏韩二王不得不奉齐王为主,任他驱使与秦国争霸。可如今他们却多了一种选择,赵国的强势复出让两国重新审视起了天下格局,单纯的两极争霸变成了秦齐赵各据一方,齐国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国家。

    毕竟相比其贪婪无度的齐王,同为三晋的赵国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血缘上都更容易让魏国和韩国接受。当初魏文侯称霸中原时,正是打着紧密团结三晋的旗帜,重复了当年晋国的强势将齐秦楚强行压制。所以赵雍书信来邀,魏王嗣和韩王仓并没有过多的抗拒,多年来积弱的心态,早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大国的骄傲,便纷纷应邀携着太子前往信都相会。

    燕国自不用多说,在得知赵雍答应为燕国调停后,燕王职大喜,便将国事交予苏秦等人,立刻动身前往信都于燕太子相会。宋鲁卫国小势衰,在齐魏楚等国的咄咄逼人下朝夕不保,自然对赵国多加巴结,收到书信后皆携太子前往赴约。楚国因为隔得太远,与赵国并未接壤,自然不惧赵国强势。再加上楚国虽数败于齐秦,国力大衰,但终究是地广人众,依旧是七雄中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楚王自然不肯自降身份来朝拜赵雍,便只是派出令尹斗阶代替自己出使赵国,像主父恭贺。

    临淄宫呢,收到赵雍书信的齐王田地暴跳如雷,狠狠的将信笺摔倒了地上,在宫人们的战战兢兢中怒吼了许久,最终还是不甘心的将信笺从新捡了起来。他虽然性情急躁,却并非傻瓜,如今赵国大军兵锋已经逼近河间,在齐赵边境集结,一旦加入占据,必然将深入燕地的齐国大军退路截断,赵信此时派来邀他前去信都,无疑是**裸的用武力强逼,若是拒绝,下一刻极有可能是大军挥至。

    赵国这些年来的逐渐强大田地也是心中清楚的,只是因为赵国一直与周边各国保持和平相处,只是对胡人和中山国大兴兵戈,所以久而久之,田地便也将赵国的威胁不放在心上了,只是专心西向与秦国争霸。

    他之前之所以同意任由赵国兼并中山,一方面因为正在函谷关与秦国激战,无暇北顾;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宋国的膏腴之地垂涎已久,想要撇开楚魏独吞之,这边需要赵国对他吞并宋国的默许;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田地原本以为依照中山国昔日之强,怎么也能拖住一年半载,即便赵国能够得手,也必然会元气大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掉中山以补充损耗的国力。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中山国竟然会如此不济,也没想到赵国竟会如此之强。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顽强存立了两百多年的中山国竟然已经化为了尘埃,彻底的融入到了赵国之中,赵国非但没有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事损耗国力,反而因为兼并了心腹大患中山国而士气大振,赫赫武功令诸侯畏惧不已。

    这时田地才不得不重新注意起赵国这个新兴起的军事大国,发现它的强大实力已经不是四面树敌的齐国所能对抗了。只是田地他早已经习惯了霸主的身份,现如今如何能做到对赵国低头,于是便刷了个花招,明里答应了会携太子前往赴约,过几天却派出使者向赵雍报于自己旧疾复发,不能前往,只是派出太子田法章代替自己前往。

    九国中唯一态度反复不定的就是秦国,当赵国的使者持着主父的书信赶到秦国时,咸阳为之动怒。自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起来的秦国一改当年的贫苦,不断向关东蚕食魏韩楚三国的领土以壮大国力,经过惠文王和武王三十余年的扩张,已经成为了一个势力强劲的国家,虽然国力上不足富庶的齐国,但军事上的实力已经将齐国甩在了身后。虽然武王暴毙后秦国陷入了内乱中国力有所衰减,但也是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大国,赵雍却派出使者来传秦王赴约,这无疑是对秦人的骄傲以侮辱。

    所以消息一传出,朝中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一个个在朝堂上慷概激昂,请求太后和秦王断然拒绝赵国的无理要求,更有激进者要求派兵攻到赵国的河东,以示警告,让赵国收起对秦国的小觑之心。

    秦人对赵国的一直声讨,到让身为秦相的楼缓的处境极为尴尬。一方面他是赵人,是主父以势相逼强压着秦国任命;另一方面他却又是秦国相邦,于公不得不从秦国利益出发。以往秦赵交好,他的处境尚且好过一些,如今秦赵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了,便让他难以自处。所以他干脆闭了嘴,在朝堂上一言不发。

    楼缓的异常举止自然逃脱不了正高居座上的芈太后眼中,眼神微动,看向楼缓笑着问道;“楼相今日一言未发,想来心中定是有何高见,不妨说予本宫听听。”

    楼缓忙收敛心神,微微欠身行礼,心下却是凛然。

    别看这个年过四十的女人仍是貌美如花,眉目间风情万种,但其心志之坚、手段之老辣,即便是久为政客的楼缓也自然不如。芈太后本名芈八子,为楚国公族之女,为秦惠文王的妃子。武王举鼎暴毙后,因年轻无后,他的几位兄弟便为了争夺秦王之位大打出手,最后得到赵雍支持的赢稷胜出,在其母和舅舅魏冉的支持下登上了秦王位,芈八子也因此成为王太后,开始临朝称制。

    如今芈太后一手把持着秦国的国政,以秦王年少为由代替他处理国事,在内重用兄弟魏冉和芈戎,以此二人把持朝政,将秦王架空,把整个秦国牢牢掌控在手中。赵雍强压令楼缓入秦的本意是为赵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但却在芈太后的强势之下举步维艰,虽为相邦却无相权,行事处处受到手下的牵制和推脱。

    这一年来的相处,楼缓早就领教过这个女人的厉害,所以对她的问话丝毫不敢大意,沉吟了一会才说道;“太后,恕臣之言,秦赵本就是兄弟之邦,相互依仗。如今主父大朝信宫,我秦国不如与之配合,壮其声势,约为盟友,共击齐国,如何岂不是很好。”

第九十二章 大朝信宫(十)

    话音还会落下,却听到身后一声冷哼响起,一阵阴阳怪气的声音随即响起,

    “楼相说的轻松,只是不知是在为赵国效命还是为我秦国效命。”

    楼缓面色有些难看,转过身来道;“在其位谋其政,我既为秦相,自然以秦国利益为重,如果华阳君认为我有什么做的不当之处,大可以当面指出。”

    说话的那人正是华阳君芈戎,他是芈太后嫡亲的弟弟,才华虽然不及芈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但血缘上更近一层,所以极得芈太后器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