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氏为王-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赢稷他很有耐心的等待,不露半点锋芒。毕竟如今执掌国政的是他的亲生母亲,身为人子他若与之争,无论胜败必然会被天下人唾弃。而芈八子虽然极为揽权,但秦国在她的治理下并没有走下坡路,反而消除了内部的隔阂,逐渐恢复了元气。所以我若是赢稷,也会选择让他母亲自己执掌国政,毕竟他母亲年事已高,早晚会有驾崩的一天,那时候有他两个亲舅舅在,接掌国政并无难度。”

    楼缓面露惊讶之色,道;“主父你竟然如此看重此子,拿楚庄王与他相提并论,未免太过”

    赵雍笑了笑,“楚庄王终其一生不过称霸诸侯而已,势力影响不过限于南地。而秦国不同,秦国国力雄厚,兵甲之盛更居于七国之首,数十年未尝一败。若非武王暴毙无后,秦国陷入内乱无暇对外扩张,我赵国的军力恐怕难以赶超上秦国。”

    “而且秦国的地利得天独厚,西面和北面皆无强敌,东有函谷,南有武关,关中更是号称金城千里,四塞之国,进可攻,退可守,秦国未战已立于不败之地。反观我三晋和齐楚,都是与各国犬牙交错,东向则西边告急,西进则南北危矣。秦国依托兵甲和地利,在国力上已经领先关东六国,若是得几代明主经营,恐怕将来统一天下四海归一的会是秦国。赢稷若胸怀大志,必然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楼缓神色却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秦国虽强,但说到有实力统一天下,未免有些言之过早了吧。如今齐国国势鼎盛,并不弱于秦国;楚国虽然屡败与秦齐,但终究地广人多,尽占南地,若得以一有为之主,重现庄王和威王的霸业并非难事;魏韩燕三国虽然积弱,但实力犹存,秦国若想战胜不难,但想尽吞其土绝无可能。”

    “更何况还有我强赵环绕秦侧,赫赫武功犹在秦国之上,主父难道对你一手打造出的精锐骑兵也失去了信心吗?”

第一百零四章 大朝信宫(二十二)

    赵雍抬头看着楼缓,道;“齐国虽强,国富四海,国富民强,有着几代称霸之资。但如今齐王性情乖戾,为人好大喜功,又贪婪成性,即位到今无时无刻不在攻伐周边国家,将楚燕魏韩得罪了个透,国内也是怨声载道。再加上与齐秦矛盾尖锐,若是魏韩放下与秦国的矛盾,转而一致对齐,那齐国必危。”

    “楚国虽有其大,沃野千里带甲百万,人口远胜于其他六国。但楚地武风不振,地方实力强盛而军权旁落,举国犹如一盘散沙,举国犹如垂垂老矣的老妪,不过是吃着老本而已。”

    “魏国和韩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夹在大国之间残喘延续,即便有心自强也无力回天,至于燕国,燕王倒是个人物,只可惜燕国终究偏寒积弱,难以成事。”

    “所以天下的归属,若无意外的话是在我们赵国和秦国之间产生,正是如此,我才会一直把秦国当成我们赵国最强的对手,也是唯一的对手。而对于其他五国,我赵雍是看不上眼的。”

    楼缓沉声道;“主父,请恕我直言,如果你真的有侵吞秦国之志,则亦早不亦晚,秦国如今政局已经渐渐稳定,因为王位之乱而实力大损的国势也渐渐恢复了。如此下去,不用几年芈太后就能完全掌握秦国了,再次整顿军备出关为战。我恐怕那时候我们若是伐秦,仓促间恐怕难以攻下。”

    赵雍却摆了摆手,道;“这个不急,我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楼缓一愣,在他印象中主父对秦国向来是志在必得,二十几年来的梦想都是如此,当年追随主父时,曾不止一次的和他反复推演着灭秦的详细计划。原本楼缓以为大朝信宫后,主父会立即对秦国动手,按照早已定好的计划从云中居高临下的攻入秦国薄弱的上郡,再入关中彻底摧毁掉秦国这台令人恐怖的战争机器。却万万没想到如今赵国具备了如此实力主父却反而不急了,当真令人费解。

    当下心中有些奇怪的问道;“有何事能比此事更为重要。”

    赵雍却没有立即回话,只是目光盯着楼缓,许久才缓缓说道;“如今赵国已经偏离了我的掌控之间了,我必须要重新执掌赵国,集起举国之力伐秦,如此才有胜算。若是国内不稳,则必败无疑。”

    楼换大吃一惊,满脸吃惊的看着主父,道;“主父。。。。。。你这话是何意?难道你想……?”

    “没什么意思。”赵雍语气淡淡的说道,语气却阴沉的可怕,

    “我只是想把我之前让出去的东西拿回来,仅仅如此。”说道这里有抬头看了一眼楼缓,道;“你们当初不是都劝阻我不要禅位何儿吗,现在我真的后悔了,如今想要来纠正这个错误,有何不可?”

    楼缓沉默了,只是静静的看着主父,眼神有些复杂,却也又不说话。

    赵雍耐着性子等了半天,却未见他说一句话,不免有些按耐不住的说道;“怎么不说话,你觉得我的想法如何?”

    楼缓望向主父,开口缓缓说道;“主父,那你希望我说什么呢?”

    “废话。”赵雍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你是我最为信赖之人,我自然希望你能如实对我说话。”

    “好,既然主父你希望我说实话,那作为臣子的我并不赞成。主父,我且问你,你可还记得你当初禅位之时你是怎么说服我和肥义的。”

    “自然记得。”赵雍面上的尴尬之色一闪而过,说道:“我当时是想到我长年在外领军,王权长年旁落朝中,难免会生出事端,而且我在外行踪不定,万一有了意外赵国的王位必然会引起许多人窥觑。”

    “我赵国只三家分晋后,数次先王暴毙无太子,导致各个公子都是自相残杀,赵国因为内乱不断才国势渐衰。所以我才想在我还活着的死后就送上何儿一程,以免他冒然接手会生出变故,”

    楼缓微微叹可口气,道:“我当初和肥义苦苦相劝,你就是不听,只是坚持自己认定的一切。主父你想法很好,王上在国主政,主父你则在外主军。可是你可曾想过,一旦你失去了王位,又远离朝堂,很快就会失去主宰一切的王权,大臣们也会有了新的效忠对象。”

    赵雍冷哼一声,道;“说的一点都不错,我几次为手下清功,居然被肥义打了下去。我原本还想肥义为人谦恭忠厚,又对我向来忠心,肯他为相邦,一定会维护我在朝中的声望。却没想到这个家伙竟然处处与我为难,亏我还当他是多年的好兄弟。”

    楼缓叹了口气,犹豫了下还是说道;“主父,难道你还不懂吗,肥义他为人忠厚,他之所以效忠于你是因为你是赵王,而他是赵臣。你既然不是赵王了,他效忠的对象也就发生了改变。”

    “肥义此人一生为国,他效忠的永远是赵国,而非任何一人。”

    可惜这番话根本没有打动赵雍的心,他望着楼缓说道;“这次你就不用跟秦人回去了,留在我身边助我吧。”

    楼缓心中微微叹气,却也知道赵雍所说的“助他”是什么意思。

    主父之前禅位的一番布置无疑是为了避免赵国出现王位不稳的情况,可如今他自己却又成为了王位不稳的最大因素,就算他并不是想夺回儿子的王位,那也必是要将赵何手中的王权收回己用。

    但凡一国之内王权起了争夺,那必然是国乱的开始。只是希望,赵国能成为一个例外。

    PS:感谢各位这么久来的陪伴,本来不想说的,可是心中还是有些纠结,纠结到我都有些想放弃了。但想到努力那么久,又舍不得放弃了,于是咬着牙又坚持了下去。

    这本书写的很累,很累,可能是因为写的太冷的历史,成绩很惨淡,惨淡的到我每天都不会去看成绩了。现在开始有些后悔当初没听一些编辑和读者的忠告,去写一些比较热的历史时代,否则也不会轮到到现在这种尴尬的处境。我当初写这本书的动机是真的对“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非常感兴趣,所以才想着动笔写一段这个时代不同的历史。如果用心点的读者,不难发现江南在这本书里面花费了很多心血,大到历史主线,小到人物典故细节的推敲,为了写这本书,我专门停过一个月大量的阅读着各种战国史,虽然不敢说了如指掌,但至少也是知之甚详。

    可惜还是扑街了,成绩确实很惨淡,以致我每天的写书都成为了一种煎熬,异常的煎熬,每晚都是盯着显示器打着瞌睡,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当初写天生韩信时,虽然收入很低,但是始终有着很多关心的人不断的鼓励和打气。呵呵,现在虽然是买断的书,却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连一点像样点的意见都没有了,每天只是闭关熬出章节交稿,我想编辑看见我这成绩,大概都打算放弃我了,基本对我不闻不问。

    恩,这本煎熬完了,下本我会找个合适的历史时代开始故事,不会再挑选一个冷的不能再冷的历史时代了,这本书就是很惨痛的教训。不管你下多大功夫,花了多少心血,你写的东西没人感兴趣,终究是要扑街的。以前很多人给我提过意见,让我不要写战国时代,可我终究固执的没有听从,现在尝到代价了。

    牢骚发完了,继续码字去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的,我没有半途而废的习惯。白天上班,晚上的时间全磨在书里了,人生就是这么悲催。

第一百零五章 杀机毕露(一)

    信宫朝会既已结束,各国的国君便也纷纷拜别。最先走的是宋鲁卫的君主和周室的使节,鲁卫之君都是知情识趣之人,知道信宫朝会本就是大国之间博弈的游戏,他们这些弹丸之国无非就是来凑数儿子,说句委实不客气的话,这种效果连作为卒子的资格都已失去。唯一有些实力的宋国,却因为被赵国抛弃而耿耿于怀,所以宋王子偃并未亲自前来,而是派了太子敷衍了事。

    其次拜别的楚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