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如此年轻就接任大位,帮内质疑的声音不会那么轻易消失,当务之急,是更加刻苦勤勉地练习降龙十八掌,等到神功大成,到时无论面对何种质疑,他都能轻松应对。
风正阳修炼勤勉,加之天赋不错,二十天时间便已经学完十五掌,贾里玉将剩下三掌口诀心法告诉他,只能让他自行领悟练习。
“上乘功夫有两大特性你要牢记,一,要想真正掌握它的精髓,真正发挥它的威力,需要勤勉补缀地练习,所谓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在这点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不然只掌握皮毛,也不过就是吓吓人罢了。”
“弟子谨记。”虽然贾里玉没有让风正阳拜师,但他自始至终敬持弟子礼。
“第二,不可荒废,上乘功夫上身艰难,离去却很容易,只要你哪日觉得辛苦觉得累,不想再继续修炼,那么它终会离开你,到时再想重新找回他们,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了。”
“是。”
贾里玉交代了两句话之后,又将打狗棒心法口诀传授给风正阳,五天之后,他要返回少林,终于点头让风正阳行了拜师礼。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恩师对正阳的教导,正阳终生不忘。”说着磕了三个响头。
“功夫不要落下,丐帮事务亦不能荒废,其中关系平衡,你应当心中有数。”贾里玉怎么说也是一位历经沧桑,做过皇帝的人,摆起谱来,真可谓是信手拈来。
“恩师将如此重担交于弟子,弟子怎敢不竭心尽力?”
“好,为师期待你的表现。”
说到表现二字时,声音已是从林外传来,尽管知道恩师已离开树林,风正阳仍旧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过了许久,他站起身来,目光见趋坚定,自言自语道:“恩师放心,弟子绝不辜负你的这番栽培。”
贾里玉离开松林,片刻不留地赶回少林,这时,少林正面临一个大。麻烦,他们发现有吐蕃僧人潜入少林盗经。
相比于三十年前那次乌龙,这一次却是人赃并获,只是因为以大明王鸠摩智为首的这七八个僧人,个个武功强绝,又异口同声地矢口否认,一时间,少林几位高僧也感到有些头疼。(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拈花败明王
贾里玉回到慧轮师傅的住处,先剃了光头换了僧衣,等了半天不见慧轮回来,准备去趟藏经阁,看看能不能和那位扫地神僧见一面。
当初他传了自己三套绝技,在他看来,一个人同时修炼了这三项绝技,基本已经抵达了个人的极限,而且只要将三项绝技精研练透,必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武学大道。
不过,贾里玉的身份奇特,真正的追求也不在凡俗之中,以扫地神僧的境界,也无法看透其中玄机,就好像他以为三项绝技已然抵达贾里玉极限,但对贾里玉来说,将这三项绝技完全融会贯通不过就是用了几年的时间。
倘若今天再次和扫地神僧相遇,不知他对自己会有怎样的评价。
离开慧轮的禅房,竖起单掌,低头快步朝藏经阁走去,这是少林寺低辈分僧人走路的常态,如今的贾里玉,随着修为的勇猛精进,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巅峰,心灵修为自然而然地也随之愈发圆满通透,一点点接近有随物化形,自然而然的境界。
路过罗汉堂前边的青石广场时,看到一队罗汉阵从达摩院有序地跑出,从他们金黄色的僧衣来看,赫然是少林寺排序第二的那队罗汉阵。
“现在出动他们做什么,难道是山下来了强敌?”
少林寺源远流长,历来是武林公认的泰山北斗,自古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因为这个名头,每年前来少林挑战的武林高手没有八十也有一百。
为了应付这些挑战者,维护少林数百年来的声誉,达摩院、罗汉堂没有一日敢掉以轻心,他们夜以继日地钻研少林武学,培养罗汉阵,挖掘新人,为了扩大少林的影响力,他们也招收许多俗家弟子。
因为存在着这种底蕴,每一次接到新挑战,都能从容化解,实在遇到强敌,就出动镇寺的罗汉阵。
基本上,历年来的挑战者,鲜有人能闯过罗汉阵,准确地说,至今没有人逼出过少林第一序列的罗汉阵,实际上,第二序列的罗汉阵都很少出手。
所谓第一第二序列罗汉阵就是少林寺实力最强的一二队罗汉阵,组成这两队的罗汉,全是少林寺顶尖弟子中的顶尖弟子,其中第一序列的罗汉阵能够击败三位玄字辈高僧的联手,威力之强,几可以说天下无敌。
贾里玉心里好奇,抬脚跟了上去。
十八位罗汉一路上动作保持高度一致,僧鞋踩地发出的“嗵嗵”声令人有种身在军营的错觉。
贾里玉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们每跑出一步,气势就提升一成的细微变化,等十八罗汉抵达戒律院时,每个人都恰好蓄势完毕,随时可以应战。
这种集体的力量还是很能引人注意的,贾里玉暗暗估算了一下,如果让他来破这队罗汉阵,至少需要一顿饭的功夫。
但,他们来戒律院做什么?
贾里玉抬头看了一眼戒律院的牌匾,身子一晃,径自进门。
“老衲玄渡,领教大轮明王高招。”
贾里玉刚一进门,在一群青衣僧众中站定,就看到一位满面红光、身披红色袈裟的高僧阔步跨出,向站在对面的一位身穿白衣身披青色袈裟的大耳朵番僧挑战。
大轮明王鸠摩智!
贾里玉一眼认出那个大耳朵番僧,不过他身后站着的那九位僧人是什么人?原著世界不是只有一位师弟天摩尼吗?
贾里玉一一扫过群僧,对他来说,那八位戴着黄帽的僧人不足为惧,只有那位看上去面目委屈、好像受到惊吓的白衣短发僧人引起了贾里玉的在意。
“看来这位白衣僧就是鸠摩智的师弟,原著中他似乎是一个十分窝囊的和尚,没想到他却是如此一位深藏不露的大高手,看他的状态,应当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地步,境界之高恐怕还在玄慈方丈之上,不然也不可能瞒得过少林几位高僧。”
贾里玉在这边想着,那边玄渡大师已经和鸠摩智交上手。
“听闻玄渡大师最擅长的功夫乃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拈花指,小僧不才,也略学了拈花指的一点皮毛,想请玄渡大师指点一二。”
两人过了几十招之后,玄渡大师深感招式上再难胜得过鸠摩智,想要反败为胜,说不得要使出自己最擅长的拈花指,于是微微一笑,道:“那就请明王不吝赐教。”
两人说着,各自分开站定,脸上挂着一般的微笑,然后右手节奏一致地轻轻转动,拇指捏住中指,做拈花状。
“着。”
两人齐声喝了一句,然后一起弹出手指,只听“啵啵啵”三声奇异的震动,接着看到鸠摩智双手挥舞,将玄渡大师指力化解,而玄渡大师胸口袈裟却刺啦一声被刺破,接着他吐了一大口鲜血,显是受了重伤。
“阿弥陀佛,小僧下手重了一点,请玄渡大师恕罪。”
鸠摩智这么说着,语气却没有任何抱歉的意思,反而带着几分得意。
“明王的拈花指比老衲厉害很多,不知明王从何处学来这拈花指?”玄渡大师问道。
“七十二绝技成名已久,并非少林专擅,小僧于这七十二绝技皆有所钻研,非独这一门拈花指。”鸠摩智自信道。
少林僧众听闻此言,无不悚然动容,从古至今,世上从无一人能够学全七十二绝技,因为这七十二项绝技的某些功法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根本不可能共存于同一人体内,因此连达摩老祖都不敢说自己精通七十二绝技,难道这位大轮明王的境界已然超过达摩老祖?
玄慈方丈大袖一甩,向前跨了一步,道:“既然如此,老衲领教大轮明王的袈裟伏魔功。”
鸠摩智微微躬身,脸上却是跃跃欲试的表情。
“启禀方丈,小僧想领教一下大轮明王的拈花指。”
就在鸠摩智准备开口应战的时候,一个身处青衣的年轻和尚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对着玄慈方丈合掌行礼。
“你要挑战大轮明王?”玄慈方丈看着贾里玉,微微一怔。
慧轮认出贾里玉,忙也挤了出来,道:“拜见方丈,他是师侄的徒儿虚竹。”然后又转头看向虚竹:“虚竹,方丈和诸位师伯祖师叔祖接待外客,你快随师傅退下。”
贾里玉道:“师傅、方丈、诸位师伯祖师叔祖,小僧当年下山历练苦修前,修习的就是拈花指,如今有人要挑战少林拈花指,小僧自忖不得不出战应敌,请诸位前辈允准。”
玄慈道:“你玄渡师叔祖和明王比指力尚且不敌,你小小年纪,如何是明王的对手,下去吧。”
“方丈,我适才所见明王所使的拈花指似乎有些不妥,心中好奇,想再次验证一下,请方丈答允。”
鸠摩智听到贾里玉的话,脸色不易察觉地变了变,然后怒道:“小和尚不要乱说话,我使的拈花指如何不妥,愿闻其详。”
贾里玉转身看向鸠摩智,道:“明王的拈花指,无论动作和招式都和真正的拈花指相差无几,但是明王内力蓄积和发劲的方式却非正统拈花指的路子,不知小僧观察是否有误?”
“胡说八道,拈花指就是拈花指,哪里来的正统不正统之分,小和尚信口开河,莫非真相赐教一招。”
贾里玉道:“赐教不敢说,请明王接小僧一招拈花指。”
玄慈方丈正要出言阻止贾里玉,忽见他周身气势大涨,一股气象磅礴的少林正宗真气宏然勃发而出,玄慈面露讶色,随即后退了一步,跟其他几位玄字辈高僧微微颔首,示意让贾里玉先行比过。
鸠摩智见贾里玉锋芒毕露,知道他并非一般小僧,当即暗运小无相功,准备故技重施,再使一遍拈花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