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极和两个孩子一样爱吃鸡蛋蒸羊奶也就是蓝怡改良过的双皮奶这件事。让她觉得十分可爱。
周卫极笑了,放下空碗走过去,从蓝怡身后环住她纤细的腰身,“傻丫头。这点活还累不倒我。你做什么,我都爱吃。”
周卫极蹭蹭她的发,这样的感觉,真好!
蓝怡心里发麻,一股子酸涩和暖意散开,有些不好意思地用手肘推推他,故意恶声道,“我知道。就是想给你做好吃的,不行么!你快去吧。拉两趟就回来吃饭。”
周卫极走后,蓝怡收拾好厨房里的事情,先到屋里看了看熟睡的文轩,又到西屋,看到宇儿已经醒了,正在穿衣服。
“宇儿,冷不冷?”
宇儿摇头,“不冷,娘,今天咱们栽牡丹,还有地方给小火吃草么?”
自从收拾后山坡,蓝怡就把家里的羊、马和毛驴牵到后山坡,而不在牵去东边的牡丹园子,后山坡也留了一块不适合种牡丹的地方给牲口吃草。
“有啊!地方大着呢!”蓝怡伸手给他扣扣子,笑眯眯地说。
宇儿转转眼珠,拉着娘亲的胳膊摇着,“娘……”
蓝怡噗嗤一声笑了,点点他的额头,“就你这点小心眼!”
“娘……”宇儿站在床上,搂着娘亲的脖子开始撒娇,“宇儿想骑着小火去……”
蓝怡被他摇得头晕,“好啦,好啦!待会儿你爹回来了你跟他商量吧,你爹要同意,娘没意见。”
宇儿听了,继续摇,“娘,爹最听你的话了,你说了他肯定听……咱们客栈就有马厩,我骑过去就把小火放在马厩里,好不好?”
这孩子!蓝怡拉他下来,给他穿袜子和鞋,“好,好!我跟你爹说说,不过你能成么?被马摔下来怎么办?”
宇儿骄傲地一挺小胸脯,“才不会呢!爹说宇儿已经骑得很好了,马镫踩得稳稳当当呢!”
这倒是,蓝怡也颇为骄傲。宇儿这两年真跟豆芽菜似得长高,虽说才七岁,但是比起村里**岁的孩子一点也不矮。小火是乖巧听话的矮马,宇儿没事就给它喂草,周卫极刷马时他也跟着刷,所以小火很亲近他,宇儿更拿它当宝贝,连好朋友大福和牛蛋想骑骑他都怕累到马儿。
“你是骑得好,但是没怎么出过院子,而且也不会自己上下马呢。这可怎么办?”蓝怡提出很实际的困难。
宇儿张了张嘴,有些泄气。
蓝怡笑了,“你想想,想好了再告诉娘。娘去把弟弟叫起来。”
待周卫极回来时,蓝怡三个已经梳洗好了。
蓝怡给他打水洗手,“怎么样?”
“拉了两趟,卫琨过来了,换我回来吃饭。”周卫极坐下拿起馒头大口吃了起来,“赵叔说他在那边带着赵根分株,赵苗和素毅待会儿就过来。王二叔也说待会儿让林喜带着秧苗过来。”
蓝怡点头,让林喜过来最好,他懂得多一些。
宇儿见爹娘这么多事情,懂事的没有提起要骑马上学,不过小脸上的失望还是遮掩不住的。
蓝怡见了宇儿的小模样,抿嘴乐了,问周卫极,“你待会儿还得去拉牡丹吧?”
周卫极点头。
“宇儿,你想到法子没有?”蓝怡提示道。
宇儿听娘亲这样问,连连点头,跟周卫极商量道,“爹,你待会儿去山坡拉牡丹,宇儿去上学,宇儿能骑小火跟在爹身后么?”
周卫极一顿,“想骑马去?”
“嗯,嗯,宇儿就在后边跟着,不给爹添麻烦。”宇儿着急地解释,“就是到了山坡上,爹把我抱下来就行,我自己牵着小火栓到马厩里边去。”
周卫极点头,“嗯,晌午放学不能骑回来,后晌我再带你过去骑回来。”
“好!”宇儿见爹同意,高兴地跳起来,蹦跳跳地跑出去,“宇儿先去把小火的马鞍子拿出来擦擦,爹娘慢慢吃。”
“宇儿,先回来把粥喝完!”蓝怡喊道。
宇儿风一样回来,几口喝下去,一抹嘴又笑着跑了。蓝怡摇摇头,这小家伙,为了这点事情那个就高兴成这样!
周卫极也站起来,“我吃好了,就先……”
他的走字未出口,就见小儿子孤零零地坐在那儿,一脸失望含泪看着自己,小模样要多可怜有多可怜……(未完待续。)
第三九五章 后坡栽种
周卫极呆了呆,转头求助地看着蓝怡。
蓝怡摇摇头,低头快速扒饭,让他们父子自己交流。
“轩儿,”周卫极蹲下来,“这是怎么啦?”
文轩抽抽小鼻子,“爹,轩儿也要骑马跟着。”
周卫极一听,摇头,“你不成,你太小。”
文轩撇着小嘴,不高兴,“轩儿要骑,爹给轩儿扶着吧。”
周卫极又摇头,哄道,“轩儿,爹得赶驴车,没法给你扶着,乖啊,等后晌你哥放学时,你们俩都骑马,爹给你们牵着,成不成?”
文轩这才笑了,小胳膊一伸搂住周卫极,吧唧就亲了一口,“爹最好啦!”
周卫极擦擦脸上的口水,乐了,“跟娘在家,听话啊,爹得走了。”
蓝怡吃完,站起来,“轩儿,想着骑马该怎么办?”
“好好吃饭!长高高!”文轩握握小拳头,“轩儿要再喝半碗粥!”
“这就对啦!”蓝怡把他拉起来,对周卫极说道,“你们父俩先去吧,我收拾好带着轩儿直接去后山坡。”
今日天公做美,风微气清,蓝怡动作利索地收拾好东西带着文轩,牵着山羊赶往后山坡。转过这一排房屋,便望见后山坡上王林喜、周卫鹏、杨氏、赵氏、周素毅、刀无锋、赵苗正忙碌着,最上一排的牡丹苗已经栽了半满,这真的是人多好干活。
蓝怡把大小几只山羊赶进栅栏里,让文轩自己玩。她紧走几步过去,与众人打过招呼,开始忙活。
杨氏看着栽好的牡丹。感慨道,“我这种急脾气啊,就喜欢插秧栽苗的活,你们看看这栽过去就是一排,多来劲!不像埋种子,埋下去得好些天才能看到小芽儿破土出来,干着急!”
赵氏乃是十足的慢性子。“四弟妹,等着埋下去的种子拱开土皮出来,嫩绿嫩绿的一排排的。也好看啊,过两天麦子种下去后,那一排排出来的麦苗才好看呢。”
“就知道三嫂会这么说!”杨氏又拿起一株根带大土块的牡丹棵,问旁边的王林喜“王二哥。这么大棵的牡丹分株种下去明年就能开花结籽了吧?”
王林喜摇头。“大株的能成,小株的掐了花芽先养一年后年结籽更壮实。”
“这样啊,有开花结籽的就好。我咋记得你们东山坡那牡丹头年秋天拉回来种上,第二年开花结籽的不少啊?”
王林喜跟在赵尚景身边学了些日子,多少知道些门道,“分株跟分株也不一样,有弱点的,有好壮实的。有年头少的有年头多的。”
“这样啊,那也比我那山坡上的苗结籽快啊。”杨氏感慨道。“看着牡丹籽值钱了,真恨不得明年春天就看到一山坡大朵花呢。”
“你们上坡上的牡丹管得好,明年就能见花了。”王林喜如实说道。
“还不是托你们的福啊。”杨氏去年从王二叔那里买了牡丹苗种下去,按着林喜他们的法子管着,虽说粪土差了些,但苗也还不错,“王二哥,回头我可得让枝儿他爹买壶好酒给你们送过去。”
林喜笑了,“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干啥,周二哥来了,嫂子,你们先栽着,我去搬上来。”
看着王林喜快步跑了下去。杨氏看着感叹道,“这进城里干买卖就是不一样,二嫂,三嫂,你们看看王二哥,这两年变化多大,能说了,人也精神了。”
蓝怡点头,林喜这两年变化是不小,特别是当了商记的账房后,增长了见识,才能也得到了认可,越发自信了,这股子自信从内到外改变了他的气质。可以说,他的变化比三弟王林远还大。
赵氏看看山坡下跟着周卫极拉牡丹棵过来的自己的丈夫,闷声不语。王林喜和周卫琨同年生人,如今的周卫琨看起来比王林喜老了好几岁,都是她没能耐,没林喜媳妇儿那刺绣的手艺,也没有自己四弟妹这样结交人的性子,生的絮儿也身子骨不好,拖累了自家男人啊。这般想着,赵氏脸色苍白起来,头更低了。
周卫极卸车后,冲蓝怡招了招手,拉着毛驴又去拉牡丹。杨氏见了又笑道,“若说变化大,谁有咱们二哥变化大啊,三嫂,你说咱二嫂进门这俩月,二哥跟换了个人似的,是不?”
赵氏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没有听到她们的谈话,杨氏见她这样子,只是摇摇头。蓝怡见了岔开话题,“你们都过来,孩子们都跟着二伯母呢?”
老三周卫琨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雪今年九岁,去了义学读书,家里还有六岁的病弱的花絮和三岁的儿子飞南;周卫鹏家一子一女,儿子就是三娃子周飞雨,今年五岁,女儿花枝今年和飞南同龄,三岁。
“是呢,知道你们今天栽牡丹,婆婆一大早就叫起,让我放下孩子早点过来。”杨氏接话,“公公还说,若不是地里脱不开手,他和六弟也要过来帮忙的。”
周卫极前天拎着肉过去,跟周二发说了要栽牡丹借车的事情后,本来就打算帮忙的周家两个兄弟更积极了。他们这个二哥回来后,虽说也是一村住着,但是他们兄弟几个在一起的功夫少,总觉得生分了些,难得二哥叫过来干活,不止他们两口子,周二发夫妻甚至周老爷子都是开心的。
“这么多人帮着,足够了。哪能都占着一家子人的功夫呢。”蓝怡笑了,扬声问赵氏,“三弟妹,可带着絮儿去济善堂瞧过了?”
赵氏此时已回过神来,柔声细语道,“还没,这样阴雨天闹着,絮儿也没发烧咳嗽,他爹说等过几日卖了秋粮再去。”
蓝怡点头,粮食晒干了,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