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人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乡人家- 第7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尚书心里一松,冷笑道:“织女想赌聪明的会赚银子?”

    清哑道:“错!聪明的未必就会赚钱,人太聪明了不是好事,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正理。”

    这话让许多人疑心,觉得织女隐射自己。

    谢吟月头一个怀疑清哑讽刺自己。

    冯尚书第二个怀疑清哑隐射自己。

    还有其他官员和商贾……

    冯尚书恼怒地问:“那织女想赌什么?”

    清哑高声道:“赌他们肯定赚的不一样多,差距很大。再让赚的多的人把银子分给另外一个人,赌他会不会心甘情愿地答应?答应了会不会心里有怨恨?大人敢跟我赌吗?”

    冯尚书心沉入谷底,大冬天的额头冒出冷汗来。

    不等他回答,下面嗡一声似蜜蜂炸开。

    这还用回答吗?

    谁肯将自己赚的血汗钱分给他人!

    清哑用这个简单的法子让人们认清了一个事实:圣人难为!这世上多的是俗人!因为方家等世家豪富,在赈灾面前,人们本能觉得他们应该多多拿钱;却少有人想到,世家的银子也是一两一两赚回来,一年一年积攒起来的,没道理要求人家挥霍。

    这就好像要饭的乞讨,嫌弃人家施舍太少一个道理。

    灾害年年有,真要这样捐,这些人家早垮了。

    清哑见冯尚书不说话,哪肯放他,逼问:“大人敢赌吗?”

    ********

    早上好姑娘们,你们敢赌吗,让我推荐票增加一倍?众人翻白眼:切,文字游戏!懒得理你!(未完待续。)

第1010章 采取措施

    严暮阳正如坐针毡,想帮又不敢自作主张,主要他没这么大权利,忽见韩沈两家做了决定,便立即站起来,宣告严家也愿分担。

    他自有算计:严家参与进去了,后面肯定还会有人加入。

    人越多,分担的数目便越少。

    果然,在他之后,更多的人都参与进来了。

    也不知是冲方家面子,还是冲郭织女面子。

    顺昌帝和太皇太后相视一笑,这下放心了。

    靖安大长公主也松了口气。

    顺昌帝心想:这么一来,顶多一家摊一百万两,和自己预算的差不多,只是这样赌的结果,就不如他们主动捐的名声好听了。

    他觉得一百万对锦商来说不算什么,却没想过这次人家捐了一百万,下次呢?今年捐一百万,明年呢?开了这个头,往后再想少捐,谁肯信他们没银子!这样下去,不用几年就走下坡路了。

    皇帝笑着说了一番话,大意是各位为国出力,为君分忧,朕心甚慰云云,又道冯尚书和郭织女刚才争执均无私心,都是为了奉州百姓,不过两人计算有差,所以才以赌约定胜负。

    他把双方脸面都兼顾了。

    在场众人心里都有数:郭织女或许真是计算有误,冯尚书绝对是有意算计方家和郭织女,因此大家看他的目光很不耻。

    堂堂一个尚书,当了一辈子官,跟个弱女子争,实在没脸!

    王大人等都摇头叹息:都告老了,何苦要争这一口气。

    冯尚书不以为意,他只想着要一雪前耻。

    仁王便宣布继续捐款。

    有了方家韩家的数目作参照,后面的人即便想帮清哑,也不好运作。像沈家和严家有钱,却不好超过三十万两;其他商贾没那么豪富,又不敢大手笔捐款,多是十几二十万,很快全部都捐完了。

    只有一位姓马的绸缎商人捐了五十万,他原是专从沈家和方家进货的,这次想占据一块地方,独自经营布匹买卖了。

    接下来王公贵族和朝廷官员也都捐了。

    这明显不够,差得远了,大家都看向方初和清哑。

    仁王刚要命人统计数目,清哑道:“等等,外面还有人呢。”

    冯尚书笑道:“外面恐怕不会收多少。”

    巨商富贾都在殿堂里面呢,外面的都是一般商户。

    清哑道:“多少都是人家心意。”说完转向上方,对太皇太后和皇上道:“请皇上和太皇太后移驾。”

    皇室中人露脸,充当形象大使,效果会加倍。

    太皇太后遂起身,和皇帝一齐走下来。

    她对清哑招手道:“织女来,扶哀家一道出去。”

    当下,靖安大长公主在右,清哑在左,扶着太皇太后向外走去。顺昌帝则走在她们后面。这不是朝堂,赈灾宣传一向以太皇太后,或者太后和皇后为首的皇家女子担任。

    方初忙也跟出去了,其他人按规矩留在殿内。

    清哑扶着太皇太后走出去,只见殿外场地上乌压压都是人,阳光照在他们脸上,个个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大家见几个雍容的贵妇出现在殿外台矶上,其中两个身上都是明晃晃的凤冠凤袍,另一个紫衣女子也仪容不俗,忙跪倒参拜。

    清哑侧身避开。

    太皇太后赐免礼,又让众人起身。

    然后,又向众人道:“奉州大旱,百年不遇,尔等都是大靖良善子民,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日募捐,还请各位伸出援手。尔等钱财,皆是尔等辛苦赚来,但凭各人能力,不拘多少尽到心意即可,无需攀比。朝廷也不强求多捐,捐少了不会怪罪。”

    这话引来一阵赞颂,都道太皇太后体恤子民。

    太皇太后微笑,对清哑道:“剩下的郭织女来说吧。”

    清哑让开,杨嬷嬷立即上前接替她扶住太皇太后。

    清哑对人群道:“皇上说:要在奉州建立一座石碑,凡捐款的人,不论多少,名字都会刻在碑上,让奉州百姓永远记住你们!”

    众人急忙山呼万岁,向顺昌帝叩拜。

    顺昌帝两手虚抬,肃然道:“诸位免礼!朕,有愧!奉州大灾,朕不能救民于水火,要仰仗诸位募捐,朕有愧!”

    皇上有愧,百姓怎能心安?

    众人急忙再跪,高呼万岁。

    清哑不适应这虚套,不由腹诽:刚才在殿内,你可没愧,看着冯尚书逼我们,好像我们就应该多捐一样,现在又这样说。哼!

    接下来,便是自发捐款开始。

    殿外台矶下早准备了两张桌案,桌上摆了笔墨,桌边设一功德箱,慈善中心两名文书负责记录,另有一人专门点数银票。商贾们挨次上前,送上银票,并留下姓名住址。

    除此外,大门口门房穿堂内还摆了三尺高、一丈长的大功德箱,敞开接受街面上往来行人的零散银两捐款,也有三个人记录收银。

    捐银的人进院不受限制,不用买票,因为他们只能进院,去不了别处,很快,院子里便人流汹涌。

    因有禁军在旁维持秩序,并不显乱。

    大家摄于皇家威严,大多捐了银后,略略看一番热闹,就被禁军半劝半威胁地“请”了出去,给后面人让位置。

    太皇太后和皇上绕院子转了一圈,接受百姓叩拜,然后退回殿内,清哑等人却留下了,仁王也留在外面主持募捐。

    皇帝也不在意,自己身份尊贵,出来走一趟是个意思。

    清哑方初是募捐组织者,又打了赌,自然要用心些。

    于是,在禁军肃立、人潮汹涌的王府东门外,一身淡紫的清哑站在院门口,对每一个进去的人微笑点头。

    方初和她并肩而立,双双迎待众人。

    方初暗自关注募捐情况:凡进来的人,都经慈善中心专人提醒:捐大额银票的去前方台阶下,散碎银两的就投入门房功德箱,都一样登记姓名。门口人多,进去的人少。

    冒着严寒看了一会,清哑心里也没底了。

    她觉得,照这样下去恐怕真筹不够。

    难道她想错了?

    若结果差的少还罢了,若差得太多,小方氏积蓄不够赔,把大方氏牵连进来,她可就没脸见方氏族人了。

    不行,得采取措施!

    ********

    昨天下午那章重复内容已经修改了,起点读者应已经看到,云起和台湾分站不是同步更新,恐怕要慢一些,对此,原野表示抱歉。虽然我到现在还糊涂,不知到底是系统抽风,还是我上传时传错了,但总是错了,造成读者不便,很抱歉!(未完待续。)

第1011章 赈灾义演

    她便对仁王道:“王爷,请帮我取一架琴来。”

    仁王问:“你要琴做什么?”

    方初也问。

    清哑道:“你先取来。还要琴案。”

    仁王忙吩咐人去准备。

    并不费事,只要去隔壁的仁王府取就行了,很快便搬了琴来,清哑让摆在殿外台矶上,又告诉方初和仁王:“我要义演。”

    赈灾义演,她前世常见的募捐手段。

    方初皱眉道:“这……不合适吧?”

    仁王也道:“是啊清哑,这么多人,你在这抛头露面弹琴,那不成了……那什么……一样了嘛!”

    他不好说跟卖艺的优伶戏子一样,但清哑听出来了。

    清哑坚定道:“很合适。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若有人耻笑,只能说明他品性龌龊,清高也是假清高。”

    仁王点头道:“这也有理。可是……”

    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方初却担心别的,他道:“这么冷,怎么弹?”

    清哑道:“不要紧,我能弹。”

    方初阻不住她,便道:“我和你一起弹。”

    两个人一块弹,想必更能吸引人。

    清哑想了想,摇头道:“不行。只能我一人弹。”

    原来,她并不敢把前世那套搬来用,说是赈灾义演,这弹的曲目可要斟酌仔细。真要弹风花雪月的曲子,确实像卖艺,不符合皇家募捐的严肃性;若太悲伤,又有些惺惺作态,好像欺骗百姓,想来想去,只能弹带有禅意的佛音——大悲咒。

    佛家慈悲,捐多少都凭各人本心。

    这个方初不会弹,就算会弹,两人肯定也不能联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