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做出那等狂妄自大之事,如今可不是打了脸吗。说起来都是东郡的百姓给捧坏了,如今闹出来这种事情。今年的丰收节,我这个郡守是不愿意在让老先生辛苦了。”
说完后面加了一句:“就是没有这事,我也不会请一个狂妄无理的老书生的。夫人可是觉得解气。”这话说的露骨。
在池二郎看来尤其是对我夫人无理,你怎么打我媳妇的脸,我就怎么给你扇回去。护犊子可不是只有家长才拥有的特性。
这种优良品质池二郎也有。
芳姐:“可不是吗,枉费夫君如此推崇他,竟然是个表里不一的,当真是蒙蔽了咱们这么多的人呢。这种人就该这么办他。挺解气的。”
池二郎看着自家夫人不咸不淡的语气,脑子里面突然就有一些东西闪过,然后没有抓住重点。
芳姐:“说起来你的折子也该批下来,也不知道东郡的庄户人家能不能熬过明年呢。”
池二郎:“夫人放心,当今盛名,爱民如子,定然能体会我东郡民户辛苦。体谅我边境守军苦寒。”
这话也就是面上说的漂亮。池二郎更愿意相信,自家老岳父,同尚书的祖父大人,在朝堂上给他发力了。
芳姐跟着点头:“圣人英明。”心说我更信我爹。
华二老爷那是真的可靠,为了池二郎一个折子,把他认识的同僚,都给走动遍了,更不用说明日下衙就去自家老爹的书房候着,帮姑爷求支持呢。
这么多年老尚书就没看到自家儿子这么勤快过,想到辽东的事情,老尚书就脸色难看,关键是俩崽子,当然了主要是自家倒霉孙女,行事实在太过让他老人家看不过去,
你看看给二房送 回来的那些物件,不跟二房比,就跟自家老妻那里比比,也知道这丫头没把他这个祖父看在眼里,
当然了需要有人出来擦屁股的时候除外。
另一层不满就是,他老人家一共五个孙子,一个在老大身边,四个都绕着他老人家转悠,儿子都不敢跟他抢呀,偏偏哪远在辽东的芳姐,把他老人家俩孙子都给拐跑了,
老尚书对此那是耿耿于怀,也不知道辽东那等穷乡僻壤之地有何魅力,让他老人家的俩孙子都舍不得回来,
倒霉孙女跟孙女婿,爱回来不回来,他老人家就不在意,真的不在意,只要这丫头别再外面瞎折腾。
老尚书摸着自己一脑袋同胡子一样稀疏的头发,忍不住心酸,这两年掉的最狠,都是为了辽东那块地方折腾出来的,看看从今春以来,朝廷里面除了辽东就没有别的话题,每次说道辽东,他老人家都一种绷不住随时要暴躁的冲动。
看着在这里硬赖着的儿子,老尚书不想废话:“让三郎带着五郎回京,剩下的都好说。”
华二老爷是从来不说没有把握的事情的:“三郎太小,五郎不大,芳姐不放心两人启程,不如等儿子过段时间同朝廷请假,亲自去接两人好了。”
老尚书好久不爆粗口了,忍不住摔了手上的茶碗:‘你放屁。知道五郎小,你怎么就让他去了辽东呀,那不是你亲儿子是不是,啊。啊啊’
说道后来老尚书嗓子都要撕裂了,可见气得不轻。
华二老爷不好让老爹生气:“您息怒,是儿子想的不周到,这不是连芳姐都写信过来同儿子说过了吗,所以儿子更不敢让三郎带着五郎两人孩子一路回来,若不然儿子让夫人过去把五郎接回来好了。”这个时候还不忘给闺女刷好感度,华二老爷疼闺女算是疼到心坎上了。
华二老爷是真的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闺女生孩子都有一个多月了,怎么说也该有个娘家人过去看看呀,自己若是不能过去。自己夫人过去那是最妥当不过的了。想想挺合适的。
华老尚书看着华二老爷这个儿子,头一次觉得,他儿子原来已经不可救药到这种程度了,多看一眼不是糟心。是遭罪:“老夫没你这个儿子。滚。”
华二老爷委屈。就不知道怎么又惹到老头了:“父亲息怒,还请明示儿子做的如何不妥。”
老尚书喘气都不匀了:“合着你就没想过人家冯老御史会不会过来把尚书府给砸了,你把人家外太孙一句话没有给送到辽东去了。如今你好要把人家孙女给送过去,你是觉得你脸有多大呀,你是好日子过够了你。若我是冯老御史我非得先把你给收拾了。你怎么就不反过来想想,换成你那心尖子,你能绕的过谁。”
老尚书咬牙切齿的把华二老爷骂一顿,不是老尚书愿意同倒霉儿子说的这么细致,就怕自己说的不够细致,倒霉儿子真的做出什么让两家结仇的事情来。
在朝堂上同冯老御史相遇的时候,那老头可是不止一次的横着眼看他老人家,问出来的话那个阴阳怪气,就一句,老尚书好福气,儿孙满堂呢。
下面的话不用人家冯老御史明说,老尚书自己都知道人家要说什么,孙子多了所以不金贵,眼都不眨的往辽东送。冯老御史没说出来,当真是给他老人家面子了呢。
老尚书看到冯老御史的都是愧疚的,你说当初用那等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把人家孙女给娶了,你倒是好好地供着呀,看看倒霉儿子做的这个事情。糟心死了。
华二老爷皱眉:“儿子让五郎去辽东,冯氏是知道的,就是行程上还是冯老御史安排的呢,老人家明白事理,定然不会有这等狭隘心思。”
至于反过来,华二老爷都不想,他家闺女就不是随便什么人能摆布的,你也得有这个本事呀。想起来他们果然是父女呢。都这么强势。
老尚书不想在看儿子一眼了,合着是他这个老头狭隘,下作呢是吧。也不想想那冯氏一届女子,怎么能说出来反对他这个夫君的决定呢。
老尚书浑身无力:“滚,滚,滚。”
华二老爷就换来这么三字,有点狼狈的被自家老爹给轰出来了。
华二老爷也是被芳姐这么多年给引导歪了,养了这样一个有话说话,有事说事闺女那么多年,对于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规矩都要给忘了。华二老爷真的认为,女人都跟自家闺女一样呢。
长寿跟在自家老爷身后:“老爷还是把郎君给接回来吧,不说辽东气候恶略,就是哪频繁的战事也不适合小郎呀,再说了这事却是咱们失礼,小郎君不光是咱们华府的主子,还是人家御史府的外太孙呢,老大人说的在理。”
自家老爷白目呀,小郎君再不回来,夫人那里怕是都要撑不住了。
内院的婆子可是在他这里费了老劲儿了,就为了让他这个长随在自家老爷跟前说上两句话。今日可不是个机会吗。
华二老爷:“怎么就在理了,当初五郎去辽东,老爷我可是同夫人商量过的,既然夫人欣然点头,自然就是冯府也是同意的,再说了芳姐都在辽东呆的,五郎怎么就呆不得,我华家子孙,哪个不是如此历练出来的。”
常寿心说,自家老爷这里算是说不通了,老爷也不想想,当初他老人家历练的时候,那都娶了原先的夫人了,自家小郎君如今才多大呀。
他一个长随能这样的同老爷讲道理吗,算了,就说白来的银子烫手吧。
好在华二老爷也不是那么不通事理,这事寻思一番就能琢磨过来,怕是她家夫人贤惠过头了,现在想孩子了。
常寿就听自家老爷心气不顺的说道:“怎么就这么不痛快,我们夫妻之间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当面说出来的,她不愿意我还能楞把五郎送走不成。”
常寿心说遭了,怕是老爷把夫人给恼了。
华二老爷没说出来的是,三郎办事不牢靠,就这么点事,怎么就去了这么长时间,依着他的算计早就该带着芳姐同五郎回京了才对吗。给华三郎按了一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靠的定语。
华二老爷到了内院倒也没有如常寿想的那样恼了冯氏,反倒温言相劝,同冯氏说说五郎在辽东生活情况,顺便说一句自己也想儿子,不过实在舍不得儿子在大冬天的来回奔走,
冯氏再怎么想儿子,也不愿意儿子冒险不是,不点头称是还能说什么呀,直说随老爷安排就好。
心情抑郁,愁眉不展。看的华二老爷心情当真不畅快:“夫人若是身子不利爽,就让人请大夫过来看看,病都是养出的,可不要在心里闷着。”
冯氏同边上的婆子都忍不住抬头看华二老爷,从嫁进华家,还真是没看到过老爷发过脾气呢,如今着态度可以说是有点恼了,
冯氏搅着双手,有点惊慌:“都是妾身的不是,最近总是没有什么胃口。”
华二老爷看看身边的夫人,年岁同自家芳姐一样大,想到这里脸色立刻就缓和了,若是自家闺女,可是不能扛了人家的脸色的。
想想自家芳姐就没有过冯氏这样消沉的时候,不管是当时去引雷山,还是被老爹关在祠堂的时候。都是那么有精神。
是自己这个爹教育的好,天生的好,孩子乐观有韧劲儿,在看冯氏,谁让不是自己教养大的呢,难免软弱一些,多包涵一下好了:“好了,既然如此,让大夫看看才是,咱们是夫妻,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不要苦了你自己。”
冯氏眼圈都红了,我的委屈可不都是你招惹的吗。
噗呲噗呲掉眼泪,也没说出来什么,是女人都有小性子的。
华二老爷看哄人不管事,也不愿意在多言,黑着脸同冯氏在这里等大夫。婆子在边上有点腿软,老爷这脸色真的太难看了,夫人的脸色也不好看就是了,主子们不是要闹别扭吧,话说回来,夫人本就不能在那么惯着老爷了,男人呀就惯不得。
华二老爷就那么陪着冯氏等大夫,作为夫君华二老爷还是很合格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免税(求月票)
没有半个时辰的空,华府二房这边就热闹了,冯氏再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