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明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民国明珠-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先生有什么怕的,我们这一屋子的人,都能证实你不是山东先生。你做一个黄包车夫去故都,难度可远远大于做平安学校的校长。”

    高先生倒是对做校长这份事业十分得意:

    “我这个校长,带一两个学生是说的过去的。要带白俄的保镖,实在是不合适,非我族类。”

    张美溪赶紧说:

    “学生也带两个吧,我正是有事情拜托高先生,到了故都,一定去拜访几位理科的教师,如果能请来上海教书,那就最好不过了。”

    高先生点头答应,管理学校的教师,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理科的老师也很好找,只是让主家们满意的一个都没有。

    周二少爷最后总结:

    “那就这么定了,高先生以后就知道了,白俄的保镖,顶顶合适商旅出门用了。我已经聘好了几个,先生吃了这火锅,就可以过去选两个了。”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几年大批白俄难民过来上海定居,很大一部分是都是贵族出身,有钱的,自然可以继续过他们的高格调、品味生活。空手来的那些,女的去做女招待,女店员,甚至女娱乐工作者,男的大多去做保镖司机之类的。

    杏子在一边听大家说话,倒是有点兴趣,笑着说:

    “现在有钱人家,找白俄保镖司机的也很多,是不是都有白俄功夫在身那?”

    周二少爷十分不屑:

    “他们能有什么功夫?都是样子货。既然来了我们的地盘上,就得按我们的规矩,保镖最要紧就是忠心二字。杏子姐姐有兴趣?就叫来看看吧,你自己选一个漂亮的,接送上下学。”

    杏子连忙摆手:

    “我可不用!”

    其实她担心的是白俄人那么好用,会威胁她贴身丫头的地位。知道周二少爷看不上眼,就放心了。

    说起保镖的身手来,周三少爷倒是有很多话说:

    “看着大个子,拳脚上比我们山东人差远了。我听说青岛哪里,有都督雇佣了一千多人,做白俄军。”

    “管他什么军,总是枪炮最要紧。”周二少爷摆手,结束了这个话题。

    高先生这边就和张美溪说起了古籍善本,问她有什么特别喜欢的,过去了故都,一定给她带来。

    张美溪看了看手中的茶杯,苦笑:

    “我可不懂这个,高先生随意买吧。”

    她是真的不懂,在她眼睛里,样样都是好的,手中的这个茶杯,是乾隆官窑的白瓷。

    杏子自从和翰林家的小姐清林吃过一次茶点,就特别赞同她出入外面的餐厅酒店,还自带餐具的做派,所以这次来大东酒楼,她也给大小姐备了一套茶具。

    吃完了火锅,几人出门,高先生在门口伸手拿了一只竹编的宽边帽子戴上,和他的衣着十分搭配,满大街的黄包车夫都是这种帽子打扮。

    大家又纷纷笑了。

    这样的帽子雨天防雨,晴天防晒。高先生这可真是,真名士自风流。

    外面还是在下雨,天已经暗了下来,一排三辆福特车停在门口,挂着几盏雪亮的气死风灯。

    小桃子撑着一把油竹纸伞,把张美溪送上车。

    周二少爷手里也拿一把伞,一手扶着车窗,探过头来问:

    “大小姐也一起过去吧,挑两个白俄保镖。”

    张美溪摇头:

    “我就不用了,多的也不用辞掉,放在学校做安保吧。”

    福特车就往桃花居开,周三少爷抢了她司机的工作,一边开车,一边说话:

    “不用就算了,还是自己人可靠,那些白俄蠢得很,连支票汇票一概不用,只认准一种现大洋。”

    张美溪就说:

    “回去我拿一些英镑美元,你给高先生送去,看他什么时候走,在那里送行,我也过去。”

    用钱的事情,张美溪也是有些矛盾,在家就用普通的钱庄汇票,出远门只好带些英镑美元。

    她也同情那些白俄人,卢布贬值,他们是吃了纸钞的大亏的。还有德国,一战的德国马克也是害惨了大批人。

    高先生要要去故都拯救古董们,其实在她眼睛里,现在的大洋也算是古董了,除去最常见的袁大头,孙小头,墨西哥鹰洋。其它各种版本的大洋,在后世都是很抢手的古董。

    现在的上海人,观念倒是很先进,也开始用纸钞,上百元的交易,用钱庄的庄票也很多。只是以后……算了,反正还早。

    德国有最好的工人和机器,这点她倒是沾了很大的便宜,正好可以把上海的药厂都做起来。

    回了桃花居,周三少爷略微坐了一会儿,才拿着英镑美元走了。

    张美溪迅猛的换了铅板工作服,一头扎进了三楼的实验室。周二少爷评价高先生,说他是吃抱了撑得。境界越来越高尚,实在让人受不了。

    张美溪倒是有些感动,中国的文人,总是有几两硬骨头的。前几天她确实是懈怠了,在另一个时空里,历史已经是历史。可是在这个时空里,她总要为了将来,努力一次,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杏子又来敲门,说是周三少爷摇电话过来。高先生明天一早就要出发,不必送行了,就问她一句话,具体想要哪一类的东西?

    张美溪想了一下,实在很难取舍,最后还是决定选择最实惠的,就让人转告高先生,选一些中医药的书籍吧。

    高先生果然第二日就坐了火车,带着两个白俄保镖和两个学生走了。

    张美溪的心中燃烧起了一团小小的火苗,支撑着她,每日呆在实验室里。她要凭借一己之力,复制整个文明百年的医药精华。

    ……分割线……

    感谢亲爱哒“妹妹不乖打屁屁”昨天赠送的平安符!今天赠送的平安符!摸摸哒,所有小天使都平安如意。

070江南骤风冷雨里

    上海入冬的时候,总是淅淅沥沥的连连十几天下雨。几场风雨过后,桃树和杏树的叶子都落尽了。

    院子里,桃树杏树褐色的枝桠随意的舒展着,变成了一副写意的水墨画,天空是淡淡的蓝。

    青石板的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又被雨水冲刷出玉石的质地来,桃花居的四季,都是美的。

    桃子和杏子都不喜欢上海的冬天,都说上海是南方,比北方的山东暖和多了。但是南方冬天的冷,也是深入骨髓的。

    北方的冬天,是干冷的清爽,南方的冬天是潮湿的阴冷。

    衣服都不好穿,不管是棉布,还是丝绸,都被空气侵染的湿漉漉的。

    每天都用炭火盆子烘烤衣裳。

    桃子杏子也和她们的大小姐,闹了一些小别扭,张美溪死活不准许实验室里放炭盆。

    两个丫头就商量出一个办法,用大大小小的手炉子和脚炉子,在实验室里摆起了八卦阵。张美溪哭笑不得,这还真是最原始版本的土暖气了。

    南方人取暖,除了普通炭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木头做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大小按家庭的人数决定,一家人团团围坐,把脚都放进去,然后上面再盖一床小被子。箱子地下是密封的炭盆。

    这种箱子,就叫做取暖桶或者烤火箱。

    桃子杏子入乡随俗,也做了一只花梨木的箱子,放在桃花居的大厅里。

    张美溪只好配合她们一次,脱了鞋子,把脚放进木桶中,腿上再搭上一床蓝色绣花凌子布小被子。

    脚下立刻温热起来,桃子又端一杯热好的西柚汁给她。捧在手里,慢慢的喝一口。果然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温暖舒适,让人昏昏欲睡起来。

    温柔乡,英雄冢。古人诚不欺我。

    高先生已经到了北平,发了电报回来,说那里的冬天,滴水成冰,门口挂的帘子,都是做成厚厚的棉被的样子。

    北方人冬天吃的大白菜,也要用棉被盖起来,不然就会冻伤化脓。不能吃了,从土地里收获回来,白菜就是死了一次。经过冰雪霜冻,又死一次。

    张美溪笑,这真是南方人的少见多怪了,用科学一点的解释,白菜第一次被收割,是作为一颗植物失去了生命的供养。第二次,就是因为气温低,而导致组成白菜的细胞破裂了。

    高先生还说,北平的商家,服务好极了。还提供**,拿古旧医药的书单子给她挑。

    其实不管是北平还是上海,民国的服务业,一直都是很好的。兴旺发达,养活了不少人口。

    江南的农村,虽然受到洋米洋面的冲击,但是总的来说,作为第一产业,民国的农业,除去兵乱人灾的因素,和欧美的差别还不是特别的大。

    最大的差别,就是工业。

    张美溪并不担心高先生会买到假货,在她看来,就连民国的假货也终会变成古董。

    把脚放在取暖桶里,张美溪也不闲着,除了资料,就是看报纸。这几天的报纸,边边角角,除了重金悬赏寻找山东先生治疗绝症的,也总有些提到平安制药的。

    上海纺织业的情况不太景气,工人罢工讨薪的也多。还有就是,连黄包车车夫,也闹起罢工来了,抗议市政府收他们的过路税太多。

    上海的黄包车,也是一个很大的行业。黄包车夫,分为两派,一派就是安徽人,另一派就是山东人。

    一辆钢丝儿包车,一百多块钱,他们还买不起,还要受一层租车行的盘剥。现在交通管理局又来管制他们,各种收税刁难。

    报纸上说,山东真是物产丰富,有孔孟,有山东先生,还有黄包车夫。

    周二少爷在报纸上做广告,招收认字的工人,山东人优先。

    在时人的偏见里,山东虽然出过圣人,但是当代出的最多的,还是土匪。所以时下山东人并不受雇主的待见。

    山东人在上海,一般就从事黄包车夫这样半自由形式的职业。

    周二少爷倒是沾了便宜,招收了一批认字的工人,他本来就是土匪出身,也自然有一套管理的手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