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球状闪电-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时只有汇编语言吧?〃
〃不,只有0和1。机器不会编译,你要把程序写到纸上,然后一个指令一个指令地把它们翻译成机器码,就是一串0和1,这个过程叫人工代真。〃将军说着,转身从后面的办公桌上拿起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写出了一长串0和1给我们看,〃喏,这一串指令的意思是把两个寄存器中的数放到累加器中,再把计算结果送到另一个寄存器中。小云你用不着华裔,这绝对正确,当时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居然编成了一个计算圆周率的程序,那以后,我对各个指令和机器码之间的对应关系记得比乘法口诀都要熟。〃
我说:〃现在的计算机同那时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最终被处理的仍是一串0和1。〃
〃是的,这很有意思。想想八十世纪或更早些的时候,那些想发明计算机器的科学家,他们肯定认为,自己之所以是报,是因为想得不够复杂,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他们想得不够简单。〃
〃球状闪电也是这样,〃林云若有所思地说,〃刚才陈博士的一个伟大构想提醒了我,我们以前失败的真的是因为想得不够简单。〃接着,她把我的最新想法告诉父亲。
〃很有意思,也很有可能,〃林将军点点头说,〃你们应该早想到这点,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林云边想边说:〃建立一个闪电阵列,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其面积,恩,我想想……应该不小于20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将安装上千个闪电发生器。〃
〃对!〃我兴奋地说,〃闪电发生器就用你们研制的那种闪电武器!〃
〃那就涉及到钱的问题了。〃林云蔫了下来,〃一节超导电池就三十多万呢,现在要一千节。〃
〃够装备一支苏30中队了。〃林将军说。
〃可假如成功了。一支苏30中队同它比算什么?〃
〃我说,你以后少给我来些假如如果之类的,当初在雷电武器上,你的假如还少吗?现在怎么样?关于这个项目我还想多说两句:总装备部执意要搞,我也无权干涉,但我问你,你在这件事上起的作用,是在一个少校的职权范围内吗?〃
林云哑口无言了。
〃至于球状闪电项目,不能再由着你胡闹了,我同意立项研究,但一分钱也没有。〃
林云气恼地大叫起来:〃这不等于没说嘛,没钱怎么干?海外媒体说您是中国学院派高级将领,看来他们真是搞错了。〃
〃我倒是有个学院派的女儿,可她除了拿钱打水漂,还能干出些什么来?你们在北京远郊的那个雷电武器研究基地不是还在吗?在那里干就行了。〃
〃爸爸,这是两回事!〃
〃什么两回事?都是闪电,总有共性吧?那么多的实验设备,我就不相信不能利用。〃
〃爸爸,我们是要建立大面积闪电阵列!〃
林将军笑着摇头:〃世界上要是有一种最愚蠢的方法,那就是你这种了,我真搞不明白,这是两位博士想出来的?〃
我和林云不解地互相看看。
〃陈博士好像刚从海上回来,你见过渔民打鱼时把海里的每一处都插上网吗?〃
〃爸爸,您是说……让闪电移动起来!唉,刚才陈博士的设想给我带来的兴奋太大,让我头脑发晕了!〃
〃怎么移动呢?〃我还是迷惑不解。
〃只需把雷电武器放电打击的目标从地上搬到另一架直升机上,就能形成一条横在空中的放电电弧,如果两架直升机以相同的速度飞行,就能带着这条电弧扫描大面积的空间,其效果与闪电阵列是一样的!这样只需要一节超导电池就行了!〃
〃就像拖在天空中的一张网。〃我说,这想法让我激动不已。
〃天网!〃林云兴奋地喊道。
将军说:〃但实现这个计划并不像你们现在想象的那么容易,它的难点不用我提醒你们了吧?〃
〃首先是危险性,〃林云说,〃飞机在空中遇到的最大杀手之一就是雷电,雷电区域是绝对的禁飞区,可现在却要它带着雷电飞行。〃
〃是的,〃将军严肃地说,〃你们是在进行一场真正的战斗。〃


攻击蜂

吃完饭后,林将军说想和我单独谈谈,林云用充满戒备的目光看了我们一眼,就上楼去了。
林将军点上一支烟,说:〃我想和你谈一些关于我女儿的事。林云小的时候,我一直在部队一线工作,顾不上家,她是由母亲带大的,所以对妈妈有特别的依恋。〃
林将军站起身,走到妻子遗像前:〃当时,在云南前线,她是一个通讯连的连长。那时通讯设备比较落后,前线通讯还使用大量的电话线路,那是众多在战线两侧越军小分队的注意目标之一,他们惯用的战术是:先切断线路,然后在断点附近埋伏或布雷。她牺牲的那天,双方爆发了一场师级战斗,当时一条重要的电话线路被切断了,首次派出的一个三人查线小组断了联系,她就亲自带领四个通讯兵去查线。当走到断点附近时遭到伏击,那是在一个竹林中,敌人把断点周围的竹子都砍了,形成一小块空地,当她妈妈他们进入空地时,敌人就在林中开枪,第一轮射击就打死了三个通讯兵。由于这是在战线这一侧,这支小股越军不敢久留,很快撤走了。她就和剩下的那名女通讯兵边排雷边接近断点,当那个女兵接近两个断头中的一个时,看到段头上捆着一个一寸来长的小竹节,她拿起线头要取下那个竹节时它爆炸了,把那个女孩子炸得面目全非……当林云的母亲开始接线时,听到不远出传来一阵嗡嗡声,抬头一看,发现从越军留下来的一个小纸箱中,飞出了一大群马蜂,直向她飞来。在被蛰了几下后,她用迷彩服包着头跑进竹林,但那群马蜂紧追着她蛰,她只好跳进了一个小池塘里,潜入水中,没半分钟出水面换一下气。那群马蜂在她头顶上盘旋着不散,她心急如火,这时前线战事正紧,通讯每中断一分钟都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她最后不顾一切地爬出池塘,回到断头处去接线,蜂群尾随而至,当线接通时,她身上已不知被蛰了多少处,当一支巡逻队发现她时,她已经昏迷不醒了,一个星期后因中毒去世了。当时她浑身的皮肤发黑溃烂,脸肿得五官都看不清了,死亡的过程十分痛苦。五岁的林云在昆明的医院里见过妈妈最后一面……从那以后,整整一年的时间,这孩子没说过一句话,在她重新开口说话时,语言已经变得很不流利了。〃
林将军的讲述震撼了我,那并不遥远的同棵和牺牲对于我已变得很陌生。
将军继续说下去:〃这样的经历,对不同的孩子,可能产生相反的影响:可能使他终生厌恶战争与战争有关的一切,也可能使他专注甚至热衷于这些东西,很不幸,我的女儿属于后者。〃
〃林云对武器,特别是新概念武器的迷恋,是不是与这事有关呢?〃我小心翼翼地问。
将军没有回答,我心里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讲这些,将军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
〃作为一个搞科研的人,你肯定清楚在科学研究中,对所研究的对象着迷是很正常的事。但武器研究有它的特殊性,一个研究者如果迷恋武器,就可能潜藏着某些危险因素。特别是像球状闪电这种一旦成功则威力巨大的武器,像林云这样对武器过分的迷恋,像她那为达到目标不计后果的性格,就使这种危险更明显了……不知道你是否理解我的意思?〃
我点点头:〃我理解,林将军,江上校也同我谈过这点。〃
〃哦,是吗?〃
我不清楚将军是否知道液体地雷的事,也没敢问,想来他可能还不知道。
〃江星辰在这件事上起不了太大作用,他和林云在工作上相距很远,同时,〃将军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是我给小云选的。〃
〃那,我能做什么呢?〃
〃陈博士,我想请你在球状闪电武器的研制过程中监督林云,防止某些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我想了几秒钟,点点头:〃好的,我尽力吧。〃
〃谢谢。〃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铅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电话号码,把纸递给我,〃有事情你可以直接和我联系。陈博士,拜托了,我了解自己的女儿,我真的很担心。〃
最后这句话,将军讲得很郑重。


天网
我和林云又回到了雷电研究基地,在哨兵查看证件时,汽车在基地大门停了几秒钟,半年前那个初春的黄昏,就是在这里,林云第一次向我吐露了把球状闪电作为武器的想法,我感慨地发现,现在的我比那时已经改变了许多。
我们由、又见到了许文诚大校。大校听点火基地能够存在下去并有新的科研项目时,喜出望外,但听到我们介绍这个项目的详细内容后,又感到很困难。
林云说:〃我们第一步是努力用现有的设备发现球状闪电,让上级看到它作为武器的潜力。〃
大校神秘地笑笑说:〃要说这东西的威力,我想上级早就知道了。你们知道吗,国家最要害的位置曾经遭到球状闪电的袭击。〃
我和林云吃惊地对视了一眼,林云问他是哪里。
〃钓鱼台国宾馆。〃
这些年来,我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的球状闪电目击案例,最早的在明末清初,自以为在这方面见多识广,但这事可从没听说过。
〃那是1982年8月16日,钓鱼台国宾馆两处同时落下球状闪电,均为沿大树滚下的。一处在迎宾馆的东墙边,一名警卫战士当即被击倒,他站在两米多高的警卫室前,距落雷的大树约2到3米。球状闪电落下的瞬间,他只感到一个火球距身体很近,随后眼前一黑就倒了。醒来后,除耳聋外并无其他损伤。但该警卫室的混凝土顶板外檐和砖墙墙面被击出几个小洞,室内电灯被打掉,电灯的拉线开关被打坏,电话线被打断。另一处在迎宾馆院内的东南区,距警卫室约100米,也是沿大树滚下。距树2米处有个木板房仓库,该房在三棵高大的槐树包围之中,球状闪电沿东侧的大树关下后钻窗进屋,窗玻璃被击穿两个小洞。球状闪电烧焦了东侧木板墙和东南房角,烧毁了室内墙上挂的两条自行车内胎,烧坏了该室的胶盖电闸,室内的电灯线也被烧断……〃
〃您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林云问。
〃事后我作为专家组的成员到现场调查,并研究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