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绣去宫里给郑后请安,路上偶遇了同去请安的范雨嘉。卢玉绣不太瞧得上出身份位都不如自己的范雨嘉,而范雨嘉也是心高气傲之人,自然也不喜欢卢玉绣。甚至,因为郑后是她的亲婆婆,在宫里,即使她是侧妃,也比卢玉绣要有脸面。
为此,范雨嘉最为喜欢的就是看着卢玉绣倒霉。不仅如此,她嘴巴厉害,最是喜欢指桑骂槐,阴阳怪气的气卢玉绣。范雨嘉这样做,既讨好了郑后这个厌恶卢玉绣的皇后兼婆母,又狠狠的出了口气,耀武扬威了一把,这就造成了,范雨嘉对着卢玉绣越加的不看在眼里。
而那天,两人碰上,范雨嘉又嘴巴欠的讽刺了卢玉绣几句,卢玉绣以前都是不理不睬,不愿意搭理范雨嘉。而那天,范雨家和卢玉绣身边就只有几个宫女伺候着,具体如何没人知道,范雨嘉倒在地上小产了,而她则说是卢玉绣动手推的自己。
且郑后一怒之下杖毙了卢玉绣身边跟着的下人,而范雨嘉身边的人都道是卢玉绣动的手。如此一来,就算是给卢玉绣定了罪。而崔玄从卢玉绣嘴里却得知,她那天虽然没忍住,是想教训一下范雨嘉,可她却没动手。而是范雨嘉身边的下人动手推了范雨嘉,范雨嘉摔倒在她身边,给路过的宫人看到,也不知道是谁喊得,就说卢玉绣推了范雨嘉,郑后来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杖毙了她身边服侍的人,软禁了她。
虽然崔玄是觉得这次的事情就是郑后的一个计谋,毕竟,若是坐实了这件事。那么,首当其冲要受牵连的就是大皇子,一个残害子侄的恶名说不准就栽到了大皇子身上。而卢玉绣又是卢家女,她的品行出现问题,那生为她姑妈的淑妃自然也要被影响。近来三皇子颇为的得意,卢玉绣被坑了,卢家自然也得跟着被指点。母妃和外家都遭殃了,这对刚刚崛起的三皇子怕是打击不小。
而崔玄心中也明白,依着郑后无利不起早的性子,对于范雨嘉的这个孩子其实是厌恶的。这下好了,没了范雨嘉这个庶出子嗣碍眼,也妨碍不到二皇子找个强而有力的岳家了。
一箭双雕,郑后这一手确实玩的十分漂亮。而她作为受害一方,说不准还能凭此更得皇帝的一下怜惜。而以后,只要皇帝想起这件事,大皇子就不会有好果子吃。毕竟,一个能害自己的亲侄子的儿子,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谋害了他这个老子。
精明如崔玄也有些吃不住,不知该怎么破局。他有几种法子,可拿不定主意,没找到一种完全之策。纪安也在脑子里想了很多,发现这事还真不好办。郑后和范雨嘉异口同声的说卢玉绣记恨郑后先前的为难和范雨嘉的开罪,又被大皇子撺掇,这才害了范雨嘉的孩子的。
虽然,明眼人一看这其中肯定要猫腻,但最为主要的是要看皇帝信不信。或者说,皇帝会不会借着这个借口打压大皇子,扶持起二皇子。圣意难测,若是皇帝不追究,那就是卢玉绣真做了也无大事。可若是皇帝有心,就是卢玉绣冤比窦娥,那也的屈死。
而事情未查清楚,皇帝就已经召了大皇子骂了一顿,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这次的亏,大皇子是吃定了。就连卢家都被皇帝下旨斥责了一顿,说是教女不严,谋害皇家子嗣。看样子,皇帝是想趁着这次机会,扶持二皇子上位了。
纪安也想了过来,崔玄这一年多来让郑家损兵折将,看着元气大伤,他们看在大快人心。可在圣上看来却是大为怜惜自己的二皇子痛失助力,眼见着大皇子和三皇子起来了,再瞧着自己属意的接班人被人咄咄相逼,自然是恼怒和心疼的。
虽然郑家伤了,可怕是也暗含了圣上的心意。毕竟,他是一直属意二皇子的。不过,郑家势大,他怕真立了二皇子为储君,以后会被郑家架空,也不会放心二皇子。现在郑家没了以前的势力,乘机立了二皇子,既让二皇子对着他这个父皇感恩戴德,又能避开了外戚势大的威胁,不愧是皇位上的人啊。
纪安能看明白的事情,朝中那些人精哪个又没数呢。崔玄想得更深,他是绝对不会让二皇子上位的。他准备让大皇子休妻,然后,上一份请罪书,忏悔自己管妻不严,再去给二皇子负荆请罪。
如此一来,让天下人瞧瞧,二皇子身边的一个侧妃流了产,却让身份贵重的大皇子,这个长兄去赔礼道歉。二皇子还怎么兄友弟恭,虽然大皇子的名声肯定会被损的,不过,这样也正好。皇帝属意二皇子,忌惮大皇子,让大皇子损一下名声,至少能让皇帝放心些。
他也好趁着这次机会,请求外放,避开这几年京城的是是非非。在等几年,他安排的那些人也该起来了,而当宋家到京时,才是大皇子最好的上位时机。现在,一切还不是时候。
而纪安知道崔玄准备外放的时候特别激动,很献媚的要求崔玄把他打包带走。已经十六岁的某人,真不想呆在京城了,若是能和他师兄一道外放,那可真是个美差事。
就在大皇子奋笔疾书写着情真意切的忏悔书时,原本已经认命等罚的卢玉绣突然在宫里大喊冤枉,诅咒发誓,最后,更是以死证明自身清白。留下血书,字字带血,句句含泪,表现了一个无辜被冤愤慨而亡的女子形象。
卢玉绣一死,她的血书就被传的满天飞,更有当时的宫女,说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出来指证是范雨嘉自己使的苦肉计陷害了卢玉绣。风言风语,越演越烈,但死者为大,风向也渐渐的开始偏向卢玉绣这边。
卢家趁势反击,声泪俱下的请求皇帝为他家女子做主,一副誓死要为卢玉绣讨回公道的姿态。而御史们也开始上书皇帝,大意是卢玉绣是二皇子的嫂子,皇家名正言顺的儿媳妇,二皇子为了一个庶出之子就逼死长嫂,实在是不仁不义。
朝廷上吵成一团,当然,也有些人十分的同情大皇子,说二皇子不顾兄弟情义,逼死了长嫂。毕竟,大皇子对着卢玉绣是众所周知的用情颇深,这下一个不明不白的官司就让大皇子妃送了性命,大皇子也太屈了。
大皇子这边字儿不可能再写什么忏悔书,很是麻利的精神起来,派人支援卢家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刷委屈博同情,传出二皇子用妾氏和庶子来构陷长兄,逼害长嫂,实在是心怀不轨,狡诈阴毒。
而崔玄更是让大皇子装病,大皇子一病,既躲开了朝廷的中卢家和郑家的纷争,又赚够了同情分,就连一开始对大皇子横眉冷对的皇帝也大手一挥赏赐了不少东西给了大皇子,让他安心养病。
崔玄也没闲着,处处为传播着卢玉绣的冤情,更是翻出了范家当初黑他的历史,向众人表明,如此人家教养的闺女自然也不会好到那儿去的。而淑妃也很给力,再策反了几位宫女,说了卢玉绣与范雨嘉不得不说的二三恩怨。总结出,范雨嘉因为嫉恨卢玉绣,又才使用的苦肉记。甚至,有人还搬出了武皇后当年弑杀亲女的例子,务必告诉众人,最毒妇人心,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最后,皇帝和大臣僵着,这事情查的不清不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卢玉绣身死是事实,二皇子明显的略输一筹。
最后,大皇子拖着病体去上朝义正言辞的去训斥了那些试图诉述二皇子心怀不轨的大臣。情真意切的对着皇帝表示,他相信这次只是意外,只是有奸人作祟,二皇弟一直光明磊落,心性宽厚,绝对不会去做陷害长嫂的事情。
然后,又对着叫嚣的最凶的大臣训斥,让他们不会挑拨他和二皇帝的兄弟感情。他们一直兄友弟恭,二皇弟更是对他尊敬有加,他这个做长兄的绝对不能让旁人诬陷他的兄弟。
大皇子这一番表现,让皇帝感动至极,狠狠的发落了几个先前叫嚣的最厉害的御史大臣。然后,大赞了大皇子宽厚仁义,颇有先贤风范。
最后,众人都赞大皇子仁义,顾全大局,至孝至仁。在一片赞美声中,细数一下就会发现,二皇子坏了名声,三皇子损了亲信。一场由郑家主动,卢家参与的风波,最后成全的却是大皇子。
自然,崔玄原本打算外放的计划又得推迟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也许就一章
章节目录 第69章 外放
纪安事后问过崔玄;卢玉绣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太蹊跷了。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本来想是崔玄他们搞得鬼,可一想,大皇子和卢玉绣关系只能算是一般般,是劝不动卢玉绣为他牺牲性命的。
再说;他师兄也不会骗他的。若是真能从卢玉绣那儿下手;也不用让大皇子写什么忏悔书啊。所以;纪安第一个就把崔玄给排除了,主要是大皇子实在是美男计没使到位;人家卢玉绣看着也不像是能被他诱惑到舍己为他的地步。
而事实也是如此,卢家因为卢玉绣受了牵连;淑妃在皇宫地位颇受争议;在三皇子拼夺的关键时刻,卢家是不会愿意让卢玉绣坏了他们的布置和努力的。于是,卢玉绣的父亲给卢玉绣递了话,让她以死证明清白。
卢玉绣从小被卢家养大,感情不可谓不深。加上她的身体也就这几年,被自己的父亲要求,她无法拒绝。于是,在宫里淑妃探子的帮助下,写了血书流出出去,再以死明志。
而从卢玉绣去世的那一刻开始,从淑妃到卢家就开始了反击。淑妃能在宫里多年,人脉自然是有的,而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眼线和探子,让一两个宫女出来证明卢玉绣的清白还是可以的。不过,那要在卢玉绣死了之后,不然,就凭一两个宫女之言是不顶用的。
而后卢家的对着郑家和二皇子步步紧逼,大皇子和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二皇子。眼看着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皇帝执意要保下二皇子,卢家也准备见好就手,打算让皇帝承他们的情,记卢家和三皇子的好。 毕竟,这天下都是皇帝的,真和皇帝死磕,占一时的便宜,以后就有得苦吃了。再者,卢家重点是想扶持三皇子上位,博得皇帝好感,可不是真想为卢玉绣讨回公道。
可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大皇子横插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