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上前道:“二郎君,这几位都是城南和城北开铺面的。你忘了,分给丫鬟小厮份例里的蜜饯果子,还有些散碎的小食,有些便是他们这里送来的。”
伏家次子轻哦了声,道:“莫不是你们去人家铺子拿了吃食,引得他们前来追讨?”
“哪能呢,咱们府里不论何人,便是倒夜香的婆子都知晓,绝不随意拿人一针一线,”管家道:“那些蜜饯果子可都是他们巴巴送上来的,我几次三番的给钱,可他们都硬是不要呢。”
伏家次子点头,转眼看众人。
言外之意以呼之欲出。
商贾们皆躲闪开来,不敢看符家人,更不敢看娄大。
娄大佯作没听出符家一唱一和的嘲讽,淡声道:“我们的来意想必符郎君已经知晓,此时天色不早,还请符郎君随我等前往府衙,早些将事情料理了。”
符家次子面色淡淡。
一个苦力而已,他能来与之打个招呼就已经给足面子,再多,且看能不能受得起了。
管家急忙上前道:“此等小事何须劳师动众,”他转头叫来个小厮,道:“你去把事料理了。”
小厮忙拱手应是。
符家次子朝娄大略一拱手,便转头走了。
管家笑呵呵的拱手,紧随而去。
一屋子的商贾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娄大轻咳一声,也提步出门。
年长那位急忙拉着跟前几个跟上,余光则在瞄着那小厮,见他也跟着行来,这才放下心。
众人来到府衙,没出两个刻钟,商贾们便拿着崭新的契书,欢天喜地的离开府衙。
府衙外,一早就有许多人盯着,顺利换了契书的消息没等天黑便已传扬开来。
另有几个比较相熟的商贾,还在宵禁之前遮遮掩掩的去寻这几家谈问究竟。
当得知确实之后,众人的心也跟着活络起来。
第二天一早,有门路的便找到吕三郎和娄大,希望他们帮忙出面更改契书上的名字。
一时间,东西两城的坊市人流不断。
不是来府衙办理手续的,就是去正在去办手续的路上的。
而在城外,钱老四带着柳家军在方圆百里打了几个转,也没能寻到什么流寇。
出来时带着的粮草已消耗得差不多,他便想要打道回府。
王二没能建功,很有些不甘,便道:“四叔,咱们粮食还够几天,要不咱们去趟西边吧。”
“去那儿作甚?”
钱老四拧着眉头。
“你还记得咱们封城之时,有一阵流民特别的多?”
王二道:“那会儿陈郎中和包娘子还没研究出方子。”
钱老四翻着眼睛,想了会儿,点头,道:“可不是,城北那时都挤不开了。”
“那就是寻阳郡守干的,”王二道:“这等败类,你说该不该教训教训。”
“该,”钱老四咬牙。
钱老四和王二都是贫苦出身。
相对比其他人,他们更为痛恨是人命如草芥的段郡守。
于是乎,几艘大船无声无息的偏离航道,转而向西。
城主府里,刻意避开府衙热闹的柳福儿正美滋滋的跟儿子玩游戏。
不得不说,崔大郎的育儿手册上好多方法都可以矫正梁康的许多小毛病。
虽说还不能与大人相比,但在与他同龄的孩子当中,柳福儿自觉,儿子绝对是又萌,又软,又可爱,又懂事的那种。
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几天,府衙热闹渐渐落定。
某个清晨,柳福儿正准备去府衙。
才出了游廊便看到司空八郎急忙过来。
见她要走,司空八郎急忙叫住她,并把手里的竹筒递过去,道:“剑南那边传来消息,齐妃出事了。”
柳福儿面色微变,忙将竹筒里的字条拿出来。
其上写着齐妃孩儿早夭,苗妃有孕。
柳福儿将纸条团在掌心,示意司空八郎一同去前厅。
点了灯烛,将字条彻底毁了,柳福儿才道:“宫里怕是要不太平了。”
她道:“我想知道苗妃有孕时间,还齐妃的孩子为何早夭。能查到吗?”
毕竟事关皇嗣,太医们定会三缄其口,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透漏出去。
司空八郎沉吟下道:“我让他想想办法吧。”
柳福儿点头,道:“若需要银钱,就知会谢长史,朱小郎会送过去。”
司空八郎点头,回去回信。
柳福儿寻了个椅子坐定,出了会儿神才起身去了府衙。
此时谢大已经办公,见柳福儿来了,他过来见礼。
柳福儿将收到的消息告诉他,道:“你怎么看?”
谢大淡声道:“由古至今,皇家内院都是不见血的战场,齐妃出身民间,许多事情和暗地里的规矩并不了解,能似如今这般,也唐皇格外照顾所致。“
“不过现下苗妃有孕,她又与公主交好,唐皇不是个意志坚定的,枕头风一吹,想来齐妃以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柳福儿微微点头。
她是从内宅的硝烟里逃出来的,深知女人厮杀起来的可怕。
尤其其中还牵扯着诸多利益,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谢大看了眼柳福儿,将他才刚盘算好的打算咽下。
待到柳福儿回去自己房里,谢大转去后面,悄悄放了只信鸽。
又几天,朱小郎传来回信。
谢大看完,将纸条处理干净才来寻柳福儿。
“唐皇有意更换河东节度使,已派人前去传旨。”
柳福儿微讶,道:“朝臣们都同意了?没有人谏言?”
谢大摇头,道:“从打崔尚书令故去之后,许多老臣都相继辞官,如今在朝的,要么才刚提拔上来,要么惯常沉默,从不发表意见的。”
“唐皇如今可是说什么便是什么了。”
柳福儿轻吐了口气,道:“那朱家父子呢?他们做了什么?”
谢大一笑,道:“即将上任的河东节度使便是朱宕长子。”
柳福儿眨巴几下眼睛,忽的笑了。
朱家这算盘打得真是精啊。
小儿子儿媳时常陪伴圣驾,他留在剑南将亲信安插如朝堂,一方面又派亲儿子去军事要地,理所当然的扩军。
再过几年,时机成熟了,他完全可以李代桃僵啊。
谢大显然也想到了,他道:“魏堰显然知道些内情,所以才一早知会我们。”
柳福儿道:“便是知道了又能如何?”
“咱们能改变唐皇的决定?”
她轻笑一声,睫毛微垂,掩住眼底的神色。
“还是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吧。”
谢大微笑,转移话题道:“江南今年风调雨顺,我的意见是跟吴家借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柳福儿点头,道:“这两天我也在想这事。只是咱们早前那两船货品的钱都还没还清,这时再提,是不是有些不好?”
谢大笑了笑,道:“今年不止江南丰收,淮南亦然。有侯都尉在,吴节度使定会想明白其中利害。”
柳福儿轻吐了口气,道:“那就试试吧,若吴节度使回了,也别不强求。”
毕竟有借有还,才能再借不难。
他们借了两大船,现在连个零头都没还上呢。
谢大笑着称是,回去写信。
柳福儿回到自己屋里,对着成堆的公文发了半会儿愣。
虽然她说唐皇的事,河东的事,全都不管。
可一旦真要有个好歹,以梁帅的脾气定然回去帮着扛。
梁二是他儿子,自然也是责无旁贷。
那她又岂能置身事外。
只是这种事情,只靠想是没有用的。
现在也只能以静制动,见招拆招,尽可量的挽救梁家被拖下水的程度。
闷闷带了一天,柳福儿叮咛谢大尽早回去,便回了府邸。。。
才一进门,就见老常一脸严肃的过来。
柳福儿唬了一跳,问:“怎么了?”
老常上前,道:“汪夫人来了。”
柳福儿啊了声,眼睛一亮,道:“在哪儿呢?”
“在后院跟孟夫人说话,小郎君也在。”
柳福儿笑眯了眼,快步去跨院。
还没进去,就听到里面一阵欢声笑语。
候在门边的丫鬟见到柳福儿,急忙入内通报。
没出两息,汪氏便抱着梁康与孟氏和司空十娘并肩立在门口。
柳福儿快步走过去,道:“康儿,怎么能让婆婆抱?”
梁康眨巴眨巴眼,作势要下来。
汪氏一把抱紧了,嗔怪的道:“你说他作甚,是我抱他的,我的乖孙,我不能抱?”
“能,自然能,”柳福儿见势不妙,立马放软了语气,道:“你看他瞧着不定点大,人可沉了,我这不是怕累着你嘛。”
“累不着,”汪氏紧了紧手臂,抬脸宠溺的看梁康。
“康儿就喜欢婆婆抱着,是不是?”
梁康看看汪氏,又看看柳福儿,乌黑的眼睛咕噜噜转。
考虑半晌,他还是点了点小脑袋。
“婆婆也喜欢抱着你,”汪氏开心得不行,凑过去,狠狠亲他一口。
柳福儿摇了摇头,问梁康,“有没有叫婆婆?”
梁康点头,勉强算是标准的叫“婆婆。”
汪氏赶忙答应,顺便再亲一口。
孟氏见柳福儿无语的看着这对祖孙,笑着拉住她,道:“从打阿娘一进门,他们俩就这样。”
司空十娘凑过来,道:“柳姐姐,我陪你进去。”
讨好谄媚尽显。
柳福儿笑睨她一眼,看向汪氏。
显然汪氏此番前来,并非只为了梁康和孟氏。
司空十娘轻扯她袖管,面上满满都是求恳。
柳福儿心头一软,轻捏了下她脸颊。
司空十娘微缩肩膀,待到柳福儿收手,她露出个开心的笑。
第三百七十二章 论隔辈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