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贵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燕贵公子-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无常听着李令武和李护诉说往事,心驰神往。

    卢元羽、卢元恪、李令武、汤飞虎、周胜、郑恒、林齐、薛尚林、刘之凡、柳景明等人如今都是大燕的重臣,想不到小时候也是那副贪玩的德性。

    李令武缅怀完毕,看着李无常,正色道:“无常啊,上次你不是问过我,朝廷征集勋贵子弟上战场的事情吗,你有什么想法?”

    朝廷前段时间的确征集了一批勋贵子弟上战场,或去冀州对抗契丹人,或去扬州对抗倭寇,或去梁州对抗吐蕃或者剿匪,还有的就留在雍州,去了下面几个匪患严重的郡去剿匪。

    武道大会之后,李无常这一辈的人也要开始为朝廷效力了。

    比如说李无锋现在就进入了禁卫军,刘宣进了兵部当了个小头目,其他的公子哥也进入了各个部门,开始学习处理一些政务。

    那些安排好的公子哥多是各大家族的嫡子,路子早已定好了的,所以没什么好奇怪的。

    李无常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庶子,这个时候李令武却问他有什么想法,这是何意?

    要知道,大家族的庶子,如果不是有大才,家族一般不会浪费资源在他身上的,成年之后,要么帮着家里打理一下生意或者庄子,要么直接分家另户。

    李无常轻咳一声,道:“想法不是没有,说出来可能有些丢人,我只是想着如果多赚点银子,带着奶娘和小茹过些松快的日子,父亲您也知道我,最是贪生怕死,要我上战场或者剿匪,估计会吓得腿软,非但帮不上什么忙,还会添乱。”

    说实话,李无常已经成年了,也有想过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当然先要找出母亲出事的原因,伺机报仇,这个可能涉及到张家,问题会很棘手,但是不得不办。

    其次就像他所说的,多赚些银子,过些安稳的日子,高尚一点的话,偶尔帮助一下身边生活困难的老百姓,算是积德。

    没什么大理想,随波逐流吧。

    至于朝廷大事,李无常没去想过,也不想去考虑。

    李护皱眉道:“你就这么点觉悟?从来都没想过报效朝廷吗?”

    李无常摊摊手,道:“护叔认为我觉悟能高到哪儿去?再说了,我不是没有报效朝廷,前些日子我查账的时候,我东篱酒楼和陆记自开张以来,都上了好几万两税银了,这也算是为朝廷尽力了吧。”

    李令武和李护闻言大吃一惊,想不到李无常这么短的时间就上了这么多税,那他一定赚了不少啊。

    要知道,大燕的商税并不高。

    李无常看出两人的疑问,呵呵一笑,慢慢诉说缘由。

    “您二位虽然经常去东篱酒楼,但是吃饭从来没有给钱,所以不知道那里的消费,去高档的包厢吃一顿好的,没有大几百两是办不到的,除了最好的几个包厢用来招待贵宾之外,其他的包厢都要预定的,否则还吃不上。”

    “你们知道吗,光研究菜式的大师傅我就请了十几位,薪水比其他地方要高出好几倍,我负责出点子,他们负责做出来,研究一道好菜出来的话,还有重赏,我甚至还请了一些资深吃货,专门负责试菜,并提出优缺点,连最普通的伙计都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我敢说,整个大燕没有一家酒楼有东篱酒楼那么讲究。”

    “另外,陆记已经接了好几年的单子,都是大户人家的订单,咱李家是免费的,账都记在我头上,您二位身上穿的武士服就是陆记的最新款式,也是当下最流行的款式,还是我亲自设计的呢,再经过陆记最出名的裁缝师傅反复琢磨才定型的,那些老师傅可是做了一辈子的衣服,脾气固执,都是我花大价钱陪着笑脸请过来的。”

    李令武和李护听着李无常娓娓道来,才发现这小子对于行商一事果然有一套。

    他们平素虽然不会看不起商人,但是始终认为行商只是小道,哪里知道里面还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不花点心思绝对做不好。

    还有专门负责吃菜的工作?

    真是见识了。

    李护上下看着自个的服饰,喃喃道:“这几个月的衣服确实比以前的更利索,穿上去人也精神不少,我还奇怪来着呢。”

    李令武感慨了一下,道:“你虽然想过些安稳的日子,但是如今大燕的情况你也知道,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过些日子,我会给你安排个差事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李无常问道:“具体什么时候,需要离开长安吗?”

    李令武道:“会离开长安,但不会太远,就在雍州之内,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先等冀州的形势明朗下来再说吧,还有,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你冀叔公大寿,总要等你冀叔公过完大寿才会安排你去的,另外,你可以放心,你的酒楼和衣服铺子可以挂在我名下,我会放出风去,绝对不会有人动你的产业的。”

    李无常点点头,恭敬谢过父亲。

    心里却琢磨着到底是什么差事。

    雍州?

    不会是去剿匪吧?

第149章 第一 四 九章 非常手段() 
冀州,安乐郡。

    城墙非常残破,上面痕迹累累,看上去摇摇欲坠,仿佛再也经不住下一次摧残了,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

    安乐郡已经撑不住了。

    百姓都撤到渔阳郡去了,说不定过些日子还得再往南方撤,到上古和涿郡一带去,那儿也不是很安全,要再往南一些,到雁门一带,才算是比较安全。

    朝廷虽然没有下令北海王和周胜撤兵,但是已经在雁门、博陵与河间一带设立防线,显然是不看好安乐郡和辽东郡的防守,这是在未雨绸缪。

    大将军周胜正在城墙上巡逻,看着城下不远处井井有条的契丹军营,又看了看城墙上虽然疲惫但是脸色依然坚定的兵士,心里还算有些欣慰。

    陛下的文书还没到。

    朝廷没有支援,也没有撤退的命令。

    就算有撤退的命令,周胜也早就打定主意要死战,因为还有很多百姓在路上,如果安乐郡失守,契丹人凭借骑兵的速度,那些百姓岂有活路。

    粮食只够支撑两天了,这还是省吃俭用的结果,如果再没有支援的话,说不定大伙都得死在安乐郡。

    契丹人显然知道安乐郡缺粮了,这几天都没有进攻,可能接下来几天都不会进攻,想要活活拖垮安乐守军。

    虽说战死沙场是军人最高的荣誉,但是周胜每次看到那些年轻的军人前赴后继,一个一个甚至是一群一群的死去,就特别心酸。

    打了几十年的仗,这两年是最辛苦的,感慨也特别多。

    周胜自夺回安乐郡以来,手下的兵力一直保持在十万上下,如果打仗死了很多人,就在当地征兵,可是现在已经招不到年轻人了,安乐渔阳一带已经打空了,就算打退契丹人,没有几年时间是恢复不了元气的。

    “将军,沈副将有文书送到!”亲卫送上一份书信。

    周胜闻言,精神大振,沈同光回长安将近有一个月了,现在终于有音讯了,他连忙接过文书迅速拆开,阅读起来。

    看完之后,非常兴奋,大喝道:“莫参将!”

    一旁的参将莫道成立马垂首道:“末将在。”

    周胜道:“我命你集结两千精锐,往涿郡官道进发,接应沈副将,他带来了大批粮草,但是人手不足,你前去护送那批粮草,如遇敌袭,不管是谁,就地格杀,不留活口。”

    莫道成闻言,心里非常高兴,拱手道:“末将遵命!”

    说着就往下退去。

    太好了,支援终于来了。

    周胜想了一下,又道;“等等,我亲自去!”

    莫道成停下脚步,犹豫道:“那安乐郡的防守”

    周胜道:“契丹人摆明要拖死我们,这几天都不会进攻了,就算进攻,安乐守住几天也不在话下,那批粮草才是关键,那帮土匪能偷袭一次,就能偷袭第二次,得千万小心你去传我命令,让各位将军注意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沈副将就在路上,我带人一两天就能把他们接回来,不用担心。”

    说罢就下去了,挑选了二千最精锐的部队,带了几顿的干粮就出发了。

    沈同光的动作也非常快,周胜当天晚上就在官道上遇上了他的粮队。

    二人碰面,都非常激动。

    闲话完毕,周胜感慨着圣上英明,总算没有放弃冀州。

    沈同光脸色尴尬,解释道:“这些不是圣上支援的,而是涿郡和上谷郡那些富户的粮食,这次他们把全部的存粮都拿出来了。”

    周胜愣了一下,问道:“那些富户的?我记得之前还欠了他们不下一百万两呢,虽然他们都没说什么,但是我都不好意思再见他们了,毕竟他们攒下一点家当也不容易,我们身为军人保护大燕子民是应该的。”

    顿了顿,提高语气道:“是不是你用强了?”

    对于渔阳涿郡和上谷三个地方的百姓,周胜是心存愧疚的。

    不能要求每个百姓觉悟都那么高,那些富户之前支援了不少粮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不能因为朝廷的失利,从而将压力都放在他们身上,他们也要吃饭,也有家人要养。

    沈同光见周胜有些生气,连忙摆手道:“属下哪敢用强呢,只是从长安城带来了一百万两白银,先把之前的所欠的银两还上,这次的粮食是他们借给我们,我还承诺过大战过后要还上的。”

    周胜的脸色这才好了一些,疑惑道:“一百万两,你从哪里弄来的?我记得户部和内库都没有多少银子了吧?”

    沈同光感慨了一句,将银两的来源详细说了一下:“李统领给了二十万两,周将军您的儿子承望把周家的积蓄都拿出来了,还卖了一些产业,凑了二十万两,郑侍郎八万两,郭老板五万两,其他一些家族凑了几万两还有五十万两是李家四公子给的。”

    周胜闻言,惊呼一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