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杀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柄杀猪刀-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义就是太原王家的庶出子,怎么说也跟着榆次的王家有着亲戚关系,若这榆次王家真有能力帮忙的话,正好就可以利用这层关系。陶桃随后又交代六子安排明天派人手去城里购粮的事宜,关云生和陈天顺趁势主动提出愿意帮忙带路。

    说定这些事后关长寿便带着两个后生回了家,走在路上关长寿幽幽的问自己孙子:“你真的想好了?明年乡试真的就不去了?”

    走在他身后的关云生露出一丝苦笑:“爷爷,孙儿知道让您失望了。可眼下若是不能保全村民,明年别说乡试了,就是咱们还能不能活着都是个问题。”

    关长寿停下脚步,手中拐杖在地上顿了顿,长叹一口气后说道:“你觉得锦衣卫是你想进就能进的么?还有,今日你们是运气好,这伙锦衣卫跟城里那些人不是一路。可看他们哪个架势是要出远门的,你凭什么认为他们会帮你进锦衣卫?要知道他们愿意出手帮村里度过这道坎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爷爷,您或许不知,这伙锦衣卫他们是太原千户所任千户手下的。这个任千户我曾听老师说过,老师对他是赞誉有加,说他虽是武夫,却无武夫的恶习,行事多以保境安民为要,并非是只图升官发财的鹰犬,反而像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

    “县里王教谕说的?他认识这个任千户?”关长寿有些惊讶了,一个县的教谕,身为文官居然会说一个武官的好话,而这武官还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的武官。

    关云生点点头:“是,老师他一个本家侄子便是在那任千户手下做了一个百户。”

    关长寿听罢略一思索,说着话便继续抬腿往家里走去“恩,若要有此关系,你想进锦衣卫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你觉得你那老师会愿意帮你这个忙么?”

    “事在人为,如今这个情景,老师怕是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况且孙儿觉得,即便我走科举的路子,将来也未见得就能造福乡里,或许凭白蹉跎了岁月也未可知啊。”关云生这话说的就有点惆怅了,关长寿也知道他说的不假。孙子长大了,有自己主见了,眼下的情况看来,或许孙子的想法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而半天没说话的陈天顺这时也插嘴给关云生帮腔道:“五太姥爷,云生他这么聪明,他想的事情肯定没错。再说了这不还有我跟着他身边帮他呢么。”

    “呵呵”关长寿听了陈天顺的话笑而不语,关云生却是一捂脸,很是无奈的拉了拉陈天顺的袖子小声说道:“你就别跟着添乱了,当着我爷爷的面你得叫我舅舅。”

    陈天顺想起在这位极重长幼尊卑的老人家面前确实不好像平时一样以平辈姿态对待关云生,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是收不回来了,只能无奈的翻了个白眼:“得、得、得、你是我舅舅,我是你外甥,反正你动脑子,我出力气,凡事我都听你的,行吧?”

    今晚天上无云,虽不是满月但月光还是伴着秋风照亮了大地。钱老八审的那几个倒霉蛋儿此时却没有心情欣赏明亮皎洁的月光,这仨人现在半死不活只盼着这伙“来路不明”的强人能留自己一条小命。本着报名第一的原则,其实不用钱老八再施展什么手段,这几人肯定会有问必答的。但可惜钱老八莫名其妙的被六子小小的训斥了一下心情有些不美丽,于是这仨倒霉催的就顺便成了钱老八发泄情绪的工具。。。即使仨人连他们曾经私通过史南池小妾的事儿都交待过了,钱老八依然还是稍一上火就是一顿踹。

    要说这三位也是胆大包天了,自己主人家的小妾都敢勾搭,虽说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史南池这位小妾也确实挺极品的。。。。仨人若不是今天倒了这个霉,恐怕还不知道难兄难弟的几人居然无意中做了“连襟”、“挑担”。。。

    钱老八自己发泄够以后拿着整理出来的问话内容先看了一遍,这仨人自己做的恶事先放一边,光这史南池史举人的来路和他做过的恶事就写满了十好几页纸。钱老八将这一沓纸交给陶桃时心里还想,区区一个小县城的举人竟然能几年时间做出这么多让江洋大盗看了都汗颜的恶事来,不得不说这家伙去考科举真是浪费人才啊!他就该专职去做个土匪恶霸,说不定还能混上一个江湖十大恶人之类的响亮名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二章 榆次县的诡异与惊喜(上)() 
六子在天一亮便带人去了榆次县城,下午回来时除了带回来十几车粮食,还带回来两个人——锦衣卫在榆次县城里的试百户郝仁和县里的教谕也是榆次王家的家主王良。

    带郝仁来六道沟村是因为六子觉得上午郝仁跟他说的那些事儿让他听完除了觉得卧槽这里面肯定有蹊跷以外实在捋不清楚头绪,还是让郝仁亲口跟陶桃说个清楚明白些比较好,而王良王教谕却是关云生请来的。

    这二人一见到对方时都面色古怪,心里都不清楚彼此为何会牵扯到一起。虽说都是在榆次县吃皇粮的,但一个是县学的教谕,一个是锦衣卫的坐探头子,二人平素却是没打过什么交道的。直到见到陶桃并被询问了一些事情后二人才明白原来这榆次县里这半年来的各种怪事恐怕是藏着天大的阴谋了。。。。

    据郝仁说,像六道沟村这种被征民夫事件,在榆次县周边不止一处。都是发生在与各县交界处的“穷乡僻壤”中,做下这事儿的也确实是榆次县里的衙役。但诡异的是,不光是这些民夫再无音讯,便是当初那些衙役皂吏也都不知所踪,县衙里也没有任何有关说明征民夫的公文。便是他也是后来才发觉,查来查去却不知所以。

    “这事儿,我六月发觉时便报给了赵百户,他说会向太原禀报请上峰派人来查。可随后便有公文来将他调任他处,至今也没有再派人来接管。榆次县的事务由我代管至今已经快三个月了。我之前还去太原问过,却被刘副千户告知此事已有人接管,让我回来好生办差不要再管以免打草惊蛇。怎么大人一直不知道这事儿么?”郝仁这话里表现的惊讶让陶桃和六子只感觉心头一紧。

    “刘副千户?你是说管缇骑的刘温?”六子很想确认郝仁提到的刘副千户是不是自己天天会见到的那个每天都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精神任逍遥不下命令就什么都不干的那个混吃等死的废物。“还有我怎么不知道有什么调令给赵阳?调他去哪儿了?”六子又追问了一句,只是这句却让郝仁更为惊讶了。

    “六爷!您天天在千户大人身边怎么您居然不知道赵百户被调走的事儿吗?”

    陶桃伸手阻止了还想再说些什么的六子,凝眉问郝仁:“你说你去太原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为什么没见任千户却是见的刘副千户?”

    郝仁也察觉不对,收敛惊容沉声说道:“回夫人,卑下是六月二十八去的太原。千户大人当时不在太原,是刘副千户坐镇千户所。”

    陶桃与六子对视一眼,见对方神色都是凝重,便知道各自心中所想的都差不多是一样的。六子皱着眉开口道:“六月二十到七月初三这段时间,我跟随大人在太谷至太原之间这一带缉拿白莲教反贼,的确不在太原城。可回来后刘温只说一切如常,而且太原每个月也都有收到赵阳署名的例行公文,也并未有什么调令是给赵阳的。你若不说的话我还在奇怪赵阳这小子为何不在城里呢。”

    陶桃这时已经面冷如霜,咬着牙对六子说:“六哥,你还记得逍遥哥哥说过的,咱们千户所里恐怕有鬼的事儿吗?现在看来那刘温只怕就是那只鬼了。”说完又转头问郝仁:“你说有调令给赵阳,那调令如今可还在?”

    郝仁听了陶桃和六子的话已经有点吓呆了,陶桃问他话他竟是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呃。。。那调令是南京北镇抚司下发的,来传令的将调令交于赵百户后便催促他即日上路。还说事情紧急不必亲自去太原交接,接手他的人自会去太原报道。当日赵百户便随那南京来人走了,调令自是赵百户一并带走了,他妻儿如今都还在榆次等他来接呢。”

    陶桃听了苦笑一声:“呵。。。居然还牵扯到了北镇抚司,这水果然深不可测啊。”

    “那赵阳。。。。。?”六子黑着脸,虽然听着是发问,但在座三人都知道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答案。

    “赵阳只怕是凶多吉少了。”陶桃面有悲色,说着心中最坏的猜测。随后又长出了一口气:“呼六哥,这里的事必须尽快让逍遥哥哥知道,你与郝仁、钱老八速速将这几个月来榆次这边的事情整理一下,待我与那王教谕谈过之后一并写信报与太原。”

    说实在的,陶桃其实对关云生请来的王教谕并没有期待他能说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毕竟一个县学的教谕在锦衣卫眼中那都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老学究。若不是冲着他王良是榆次王家的当家、太原王家的分支,陶桃才不愿意浪费时间见他呢。可没想到的是,偏偏就是这位老学究着实给了陶桃一个大大的惊喜。

    王良这人虽说已经年过半百,可花白的头发一点都遮掩不住他眸子里的锐利目光。这位在县学当了十年教谕的“老学究”在与陶桃见过礼之后第一句话就让陶桃十分惊喜。

    “老朽听闻任夫人出资为这六道沟村的村民购粮,以图助其渡过秋收前的粮荒。夫人义举,老朽佩服。然此处田间今年必然欠收,原因嘛,想来夫人你也清楚,村中丁壮一去半年有余不见踪影,田间地头今年只有妇孺操持,田里没有壮劳力精耕细作,只怕今年的收成至少要比往年少上一半还多。夫人您购来的那十几车粮食虽能解村中眼下危急,可只怕加上半月后秋收上来的粮食,这村中百姓也熬不到过年啊。”王良说到这里的时候见陶桃想要说些什么却是没给她机会,直接嘴快一步将话说完:“老朽不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